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机智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02 14:05: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邮票

1840年的一天,英国邮政大臣罗兰希尔爵士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忽然听见有人争吵。他走上前去,原来是一个送信的人与一名乡下少女为邮费在争论。

信差告诉罗兰希尔,这位少女看了一眼信,却不肯付钱。 少女说:“我未婚夫外出做工了,这信是他写来的。我家很穷,付不起邮费,在他离家前我们就约定好,如果他一切顺利,就在寄给我的信封上画两个圆圈,表示他一切平安。”

少女的话使罗兰希尔陷入沉思。经过认真思考,他向英国政府建议:发行一种邮票,由发信人出钱购买,并将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据。英国政府采纳了罗兰希尔爵士的建议。1840年5月6日,英国发行了首批邮票。

家知音感悟:

英国首批发行的邮票印有英国女王头像,共有两种:面值一便士的是黑色,称“黑便士”;面值为两便士的是蓝色,称“蓝便士”。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邮票。

小朋友们,你喜欢集邮吗?你知道集邮的意义吗?集邮可以增长见识,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尝试。

手表

手表为什么戴在手上呢?是为了方便看时间。那么,是谁想到把表戴在手上的呢?

19世纪中期,一个日内瓦人要出国旅行,他想到外国不可能像瑞士一样,到处可见钟表,抬头便可以看到时间,于是,特意赶制了一只小型表随身携带着。旅行归来后,他仍然感到小型表带在身上不够方便。一天,他看到小女儿手腕上的镯子,突然联想到:如果表能挂在手腕上,看时间多方便呀!他就动手将小型表装上皮革带,戴在手腕上,使用起来很便利。后经人们多次改进,表的式样更加漂亮、新颖,就发展成今天的手表啦。

家知音感悟:

现代手表已经不仅仅是用来计时,同时具备测量气压、血压、气温、海拔高度的功能,并能储存多组数据,配备有电子罗盘,具有防水功能,有背光照明,夜间也能使用。

一寸光明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小朋友们,不时看着手表,让手表提醒你,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哦!

眼镜

眼镜的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

约公元1世纪前后,古罗马一个国王非常喜欢看体育表演,但每次观看时,由于视力不好而非常苦恼。有一个工匠得知此事后,用绿宝石做了一只像钟表匠修钟表时用的单眼镜献给国王。

1317年,威尼斯成为欧洲眼镜制造中心。那时的眼镜是用水晶石或玻璃作镜片,镶嵌在金属、木质、角质和普质框架中,两块镜框由一个固定的卡钳式镜桥卡在鼻梁上。这种眼镜戴在鼻梁上常常摇晃,很不稳定。

17世纪,有人在眼镜框的边缘钻上小孔,用细绳从中穿过,然后将它套在脑后或系在耳朵上,使眼镜固定在鼻梁上。后来,传入日本的眼镜,有人做了一个向下的支架,增加了它的稳固性。从此,眼镜的样式基本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

家知音感悟:

树脂镜片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优点是质轻舒适、不易碎裂、能防雾、抗紫外线、色彩丰富等。玻璃镜片是目前最常用的,适合做任何度数的镜片。它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不易产生划痕,物美价廉等优点。

小朋友们,一副小小的眼镜,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基本定型?从这个小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肥皂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现在用的肥皂是怎么来的吗?

在很早以前,埃及国王胡夫设宴招待宾客。由于来往的客人很多,厨房里的油盆和菜都散放在地上,厨师不小心,一脚踢倒了油盆,油洒了一地,伙夫们都赶来帮忙收拾。他们用手将沾有油脂的灰捧到厨房外扔掉,再回到水盆里洗手,这时,他们意外地发现,手洗得特别干净,比以往洗手要省时省水多了。

国王知道后,吩咐手下的人照此做出沾有油脂的炭灰块饼,放置在洗漱的地方,供客人使用。实际上这也就是肥皂的雏形。

家知音感悟:

公元70年,罗马帝国学者普林尼,第一次用羊油和草木灰制取块状肥皂获得成功。从此,罗马开始使用起肥皂来。后来,法国化学家卢布兰通过自己的实验,降低了制造肥皂的成本,从此,肥皂才逐渐为人民大众所用,走进千家万户。

小朋友们,你每天用肥皂洗手吗?讲卫生、爱清洁,才是好孩子。

打火机

打火机是一种比火柴更方便的取火器械。这种东西是英国人发明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士们长期处在战壕里受风吹雨淋,想抽支烟,又很难划着火柴。当时,英国一位名叫阿尔费德丹希尔的,在伦敦开了一家商店,专门经营烟草,他听说前线作战的士兵在风雨中划不着火柴,想抽一支烟都很困难,灵机一动,决心自己动手,研制一种打火用具。他用各种空盒进行试验,终于在1917年发明了打火机。这样,士兵们可以用一只手拿枪,一只手点火,边打仗、边抽烟了。1924年,打火机开始大量生产。

家知音感悟:

根据记载,最早的火柴是公元577年我国发明的,当时是南北朝时期,战事四起,北齐腹背受敌,物资短缺,尤其是缺少火种,烧饭都成问题,当时一班宫女神奇地发明了火柴,不过我国古代的火柴都只不过是一种引火的材料。

小朋友们,阿尔费德丹希尔为什么要研制一种打火用具?你觉得打火机比火柴好在哪里?

芭比娃娃

一天,母亲露丝看见女儿正在玩剪纸娃娃,这些剪纸娃娃不是当时常见的那种婴儿宝宝,而是一个个少年,有各自的职业和身份。

“为什么不做个成熟一些的玩具娃娃呢?”露丝脑中迸发出了灵感。

正好这时,她到德国出差,看到了一个叫“丽莉”的娃娃,是用硬塑料制成的,长长的头发扎成马尾拖至脑后,身穿华丽的衣裙。身材无可挑剔,各种体形应有尽有,而且穿得非常“暴露”。

露丝想,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长大的,但却不是暴露的娃娃。小女孩不光需要跟自己年龄相仿的玩偶,更需要一个她长大后的理想形象。于是,“芭比”的样子在露丝的脑子里越来越成熟了。在公司技师和工程师的帮助下,芭比娃娃诞生了!

家知音感悟:

1959年3月9日,世界上第一个金发美女娃娃正式问世,露丝用小女儿芭芭拉的昵称给她命名,从此这位金发美女就叫做“芭比”。

对于心爱的玩具,我们爱不释手,但也要想想,他们的设计者是怎么做出来的。多思考,才能进步。

姜子牙与竹筷子

关于筷子的发明,中国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却有不少传说。

商朝时,姜子牙的老婆嫌日子穷苦,就想将丈夫害死另嫁他人。一天,姜子牙回到家中,老婆叫他吃肉。姜子牙伸手去抓肉,可他每次想拿肉时,窗外就会飞进一只鸟啄他的手背。姜子牙知道鸟是神物,便装作追那鸟儿,直追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神鸟栖在一枝丝竹上,并呢喃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夹肉就在我脚下……”

姜子牙听了神鸟的指点,摘了两根细丝竹回到家中。他将两根丝竹伸进碗中,看见丝竹冒着青烟。姜子牙假装不知菜里有毒,故意夹起肉就向老婆嘴里送。老婆脸都吓白了,忙逃出门去。

姜子牙明白这是神鸟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验出来,从此每顿饭都用两根丝竹进餐。此事传出后,他老婆再也不敢下毒了,四邻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吃饭也就形成了习惯。

家知音感悟:

这个传说是崇拜姜子牙的产物,与史料记载不符。殷纣王时代已出现了象牙筷,姜子牙和殷纣王是同时代的人,既然纣王已经用上象牙筷,那姜子牙的丝竹筷也就谈不上什么发明创造了。不过有一点却是真实的,那就是商代民间以竹为筷。

古代传说包含了人们对于才智的向往。小朋友们,你知道筷子最早的功用吗?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用筷子?

善于发现商机的年轻人

两个青年一同开山,一个把石块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的人;一个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杭州的花鸟商人。因为这儿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他认为卖重量不如卖造型。三年后,他成为村里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

后来,不许开山,只许种树,于是这儿就成了果园。等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鸭梨招来八方商客,他们把堆积如山的鸭梨成筐成筐地运往北京和上海,然后再发往韩国和日本。因为这儿的梨汁浓肉脆,鲜美无比。就在村里人为鸭梨带来的小康生活欢呼雀跃时,曾经卖石头的那个果农卖掉果树,开始种柳。因为他发现,来这儿的客商不愁买不到好梨,只愁买不到盛梨的筐。五年后,他成为第一个在城里买房的人。

再后来,一条铁路从这儿贯穿南北,北到北京,南抵九龙。小村对外开放,果农也由单一的卖果开始谈论果品的加工及市场开发。就在一些人开始集资办厂的时候,这个村民在他的地头砌了一座三米高百米长的墙。这座墙面向铁路,背依翠柳,两旁是一望无际的万亩梨树。坐火车经过这儿的人,在欣赏盛开的梨花时,会突然看到四个大字:“可口可乐。”据说这是五百里山川中唯一的广告。那墙的主人凭着这墙,第一个走出走出了小村,因为他每年有4万元的额外收入。

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丰田公司亚洲代表山田信一来华考察。当他坐火车路过这个小山村时,听到这个故事,他被主人公罕见的商业头脑所震惊,当即决定下车寻找这个人。当山田信一找到这个人的时候,他正在自己的店门口跟对门的店主吵架,因为他店里的一套西装标价800元时,同样的西装对门就标价750元;他标价750元时,对门就标价700元。一个月下来,他仅仅批发出8套西装,而对门却批发出800套。山田信一看到这情形,以为被讲故事的人骗了。但当他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立即决定以百万年薪聘请他,因为对门那个店,也是他的。

家知音感悟:

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发现机会的人;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一定是一个充满敏锐目光的人: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也必定是一个开拓型的人才。这样的人必定会在群雄逐鹿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

剃须刀

大家都知道,刮胡子要用剃须刀,但你知道,剃须刀是怎么来的吗?

有一次,吉列到外地推销产品,早晨在旅馆的客房里剃胡须。天气太热,又急于出去找客户,他勉勉强强地刮完胡须,下巴上已变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他恶狠狠地扔掉剃刀,怨恨地说:为什么就没有更方便、更锋利的剃刀呢?难道男人活该要遭受这般没完没了的磨难吗?吉列并不是一个空想家,而是个敢想敢干的人。他立即买来锉刀、夹钳、薄钢片等工具和材料,关起门来细心地研究和构思。他想,代替刀身的薄刀片可以“用完即扔”,但刀片必须能和刀柄分开。这样,刀片钝了可以更换,刀柄可以反复使用,剃须刀的成本也会降低,用户才不会有重复购买的心理障碍。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个成功的构想。剃须刀就这样产生了。

家知音感悟:

目前,市场上普通的电动剃须刀,存在电池使用时间短、费用高等问题。电动剃须刀具有充电电池,使用非常方便,但不便于携带。太阳能充电式电动剃须刀,可以利用充电插头与外接电源充电,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充电,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小朋友们,观察一下爸爸用的剃须刀,其构造是怎样的?是哪一代的新生产品?

自行车

现在,自行车像潮水一样,遍及世界各地,进入家家户户。但很少有人知道,发明自行车的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看林人,名叫德莱斯。

德莱斯原是一个看林人,每天都要从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非常劳累。很多年来,他一直靠双脚走路,感觉既枯燥又辛苦,于是,他非常想发明一种交通工具。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轮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吗!就这样,德莱斯开始设计和制造自行车。他用两个木轮、一个鞍座、一个安在前轮上起控制作用的车把,制成了一辆两轮车。人坐在车上,用双脚蹬地驱动木轮运动。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了。

家知音感悟:

I817年,德莱斯第一次骑自行车旅游,一路上受尽人们的讥笑……一次比赛,他骑车4小时通过的距离,马拉车却用了15个小时。1839年,苏格兰人马克米廉发明了脚蹬,装在自行车前轮上,使自行车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后几十年中,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自行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居里夫人说:我们要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人生之梦?如果有,那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它。

领带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男士们出席正式场合,通常都会佩带领带。那么,领带是怎么来的呢?

众所周知,领带是穿西服时必不可少的饰物。关于领带的兴起,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领带是英国人最早制作的。早期的英国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生活习惯很不文明,吃肉时用手抓,再加上那时的英国男子都喜欢留胡子,一吃食物嘴上、胡子上就沾满了油腻腻的东西,他们常常用衣袖去擦。为了不让男人弄脏衣袖,妇女们在男人的衣领前面挂一块布,专供他们擦嘴用。这一习惯沿习了较长一段时间。后来,英国成了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们对衣饰开始讲究,挂在领下的布就变成了领带。

家知音感悟:

古代日耳曼人披着兽皮取暖,为了不使兽皮从身上掉下来,就用草绳子扎在脖子上,这就是最原始的“领带”。有一次,一支南斯拉夫克罗地亚骑兵队走在巴黎闹市区,他们个个穿着整齐的制服,脖子上系着一条布条,这引起了崇尚时装的巴黎人的极大兴趣,随即争相模仿,以求荣耀。

小朋友们,关子领带由来的说法很多,你还听过其他的说法吗?整理好,讲给你的好朋友听吧!

牛仔裤

牛仔裤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叶。据传,一个来自德国西部的小伙子风尘仆仆地赶到加利福尼亚,看到热闹非凡的淘金场面、蜂拥而来的淘金工人,想在临时住宅上做点文章,便到远处贩了一批帆布,准备高价卖给工人搭帐篷。谁知途中遇雨,等小伙子把帆布运到工地时,绝大多数淘金工人已安营扎寨了,帆布便成了积压货。小伙子急得团团转,他看见淘金者挥汗如雨地干活,心里更不是滋味。经过几天的观察,他发现工人们的衣服破得快,心中顿起一个念头:这帆布耐磨,何不把它裁制成裤子来试卖一下?小伙子的帆布裤投放在工地时,价格低廉,结果被一抢而空。接着他不停地生产,并取名为“牛仔裤”,生意格外兴隆。从此牛仔裤便传开了。

家知音感悟:

牛仔裤原是美国劳工所穿的一种紧身工作裤,它结实、耐脏,受到人们青睐。“牛仔”,意思为放牛娃。

小朋友们,你穿牛仔裤吗?你知道牛仔裤的含义吗?

购物手推车

逛超市的时候,可以看到人们推着购物手推车走来走去,既方便又省力。 购物手推车的发明者席尔文•曳德曼,是美国俄克拉荷马市一家超级市场的老板。有一天,当他正注视着店内几把折叠椅时,突然产生了灵感,发明了购物手推车。1937年6月4日,他在自己开的“标准超级市场”内首次起用这种手推车。现在每天有2000万至2500万辆购物手推车在世界各地的超级市场中使用,每年大约有1亿2500万辆生产出来。戈德曼因此成了一位百万富翁。

家知音感悟:

购物手推车具有一个篮筐、手柄、前轮和后轮。做成一定锥度的篮筐具有与前壁互相连接的侧壁。后壁用铰链与侧壁连接,并与底面的后端接合。底面用铰链与侧壁或前壁连接。底面从后端至前端向下倾斜。当手推车与同样的手推车嵌套时,后壁向内并向上旋转,使底面向上旋转,位于前壁的后面。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也有很多奇思妙想吧?不妨试着把它变成现实。说不定,你就会成为一个小小的发明家呢。

中山服

辛亥革命胜利后,人们沉浸在幸福的欢乐之中。当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时,府内的人为他的服装一事进行过一番考虑。当时,有人建议:马褂、布结扣衣、长衫都不能显示总统的风采,孙中山先生经常迎接宾客,应制作一套得体的西服。也有人认为国人应有传统的本色。孙中山先生认为:“穿西服就得用外国的衣料,那就要浪费我们中国的钱,使我们的黄金、白银白白地流到外国去。”大家一致认为孙中山说得很有道理,决定根据他的意见,结合中国人的服饰特点来进行创制。一位名叫黄隆生的商人接受了这项任务。他结合我国紧领宽腰的服装特点,参照西服落落大方的整体造型框架,多次修整,设计成一套供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穿用的服装。因为是替孙中山先生特制的,故名“中山服”。中山服是我国男式服装,在我国已有80多年历史了。

家知音感悟: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小朋友们,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关于孙中山,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他的故事?

麦当劳

1954年的一天,克罗克作为经销奶昔机的老板,发现圣伯丁诺市一家普通餐馆一下子就定购了8台奶昔机。为了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他特地赶到了圣伯丁诺。

这就是麦当劳兄弟开的餐厅。1937年,犹太人兄弟——麦克•麦当劳和迪克•麦当劳来到美国开了这个汽车餐厅。销售这种每只15美分的汉堡包,采用自助式用餐,使用纸餐具,提供快速的服务。这种独一无二的汉堡包小餐厅,其经营方式大获成功。后来麦当劳兄弟开始建立了连锁店,并亲自设计了金色双拱门的招牌。到1954年,拥有10家连锁店的麦当劳汉堡包餐厅,全年营业额竟达20万美元。

克罗克凭着多年的经验,意识到机会来了。他看准了麦当劳,决心开办连锁餐馆,并把麦当劳发展成一个王国。

家知音感悟:

当时卖汉堡包的还有一对约翰夫妇。约翰夫妇的目标只是赚钱,然后买一栋房子,再买一辆汽车,不久就关门不干了。而麦当劳的创始人确立的经营目标是:“让送到每个人手中的汉堡包都是热的。”由于有正确的目标和踏实苦干的精神,麦当劳很快发展成大型连锁企业。

小朋友们,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侯,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

电报机

1836年3月,从印度退役的青年军官库克,把一部希林电报机带回家乡。一到英国,他就着手改进这台机器。在工作中,他遇到了许多电学方面的难题,只好去请教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惠斯登教授。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一直并肩战斗。

1837年6月,两人研制出了比希林电报机先进得多的电报机,并申请了第一个电报专利。同年7月,他们作了五针式电报示范表演,信号传输距离约一英里。1839年1月1日,在英国铁路公司的铁路线上,一种更先进的电报机投入使用。1846年,库克和惠斯登成立了他们的电报公司。至此,电磁电报机已基本定型。

家知音感悟:

在我国和非洲古代,击鼓传信是最早最方便的办法,非洲人用圆木特制的大鼓可传声至三四公里远,再通过“鼓声接力”和专门的“击鼓语言”,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消息准确地传到50公里以外的另一个部落。

小朋友们,莫斯电报是早期的数码通讯模式,所有的字符都被编码成点或线。你知道它的原理吗?

天线

1894年,35岁的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制成了一台无线电接收机。它的核心部分用的是改进了的金属屑检波器,以电铃为终端显示。为了提高这台接收机的灵敏度,波波夫花了很多精力,但一直不见成效。

有一次,他在实验中偶然发现,接收机检测电磁波的距离比平常有明显增加,

他想寻找其中的原因,但奇怪的是很久也没有找到。后来,他突然看见一根导线碰到了金属屑检波器。波波夫把导线拿开,电铃就不响了。这个意外的发现使他喜出望外,他索性把导线接到金属屑检波器大的一头上,并把检波器的另一头接地,结果接收距离大大增加。这根导线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根天线,波波夫成为第一个在接收机上使用天线的发明家。

家知音感悟:

天线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线状天线阶段。第二阶段为20年代末开始的面状天线阶段。第三阶段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末期的许多大型拋物反射面天线。第四阶段为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卫星通信大型地球站天线,还出现了卡塞格伦天线等新型天线。第五阶段为从70年代初至今新型毫米波天线及新型阵列天线。

小朋友们,你知道世界上第一根天线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吗?如今的天线又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

机智小秀才妙讽县官故事

《民间机智人物故事》

我的思品教学机智小故事

机智的演员励志故事

机智巧妙的语言故事

周恩来机智妙语的故事

我的思品课教学机智小故事

勇敢机智的小战士

周恩来总理机智故事13则(推荐)

古代讼师的机智故事(DOC)

机智小故事
《机智小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机智的故事 机智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