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公务员面试新华网评

发布时间:2020-03-03 16:03: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华网评:政府部门咨询投诉电话为何多半“梗阻”? 2012年04月09日 09:05:02

昨日,本报刊发了《市纪委监察局暗访发现政府部门咨询投诉电话多半“梗阻”》的报道,引起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高度重视。针对报道涉及的投诉电话不畅问题,该局迅速召集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查明了电话接听不畅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立即进行整改。(4月7日《珠江晚报》)

政府部门公布投诉电话的初衷是好的,一是方面群众办事,有什么事不必舟车劳顿、亲力亲为跑到政府机关,可以拨打电话解决,为群众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二是提高了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树立了政府社会形象,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所以让政府部门咨询投诉电话热起来,是一种双赢之举,方便了群众,又树立了政府形象。

然而,现实中政府部门公布的投诉电话却多半“梗阻”,或者打不通,或者无人接听,或者有人接听就是与群众弯弯绕、办不成事,不仅凉了群众的心,而且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更有甚者,当政府部门的投诉电话打不通,群众利益受损却无处投诉时,有些人会采取极端方式主张权利,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政府部门咨询投诉电话多半“梗阻”原因何在?在笔者看来,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外在的监督和约束。群众有事打咨询投诉电话,如果打不通,起初或许会再试试,但试了几次后依然打不通,或者就会选择其它渠道进行咨询投诉,或者干脆就算了。而即使政府部门的咨询投诉电话“形同虚设”,倘若没有群众向有关部门投诉、倘若没有媒体介入,问题是难以被发现和解决的。

政府部门公布的咨询投诉电话通起来、热起来,是“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执政为民”等理念落到实处的第一步。那么,如何保证咨询投诉电话的畅通、常通?

笔者以为,不能仅靠政府部门自觉,应将政府部门咨询投诉电话使用情况纳入信息公开考核范围,把接听情况、为民办事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比如,可以将政府部门咨询投诉电话进行整合,由统一部门负责受理,根据受理内容与有关部门联系,既增加了监督环节,也避免因职能交叉、界限模糊致使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发生。再比如,可以借鉴

110、120的问责机制,对于电话不通、不能为民办事、造成工作失误或者产生不良影响的,给予行政处分,甚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样,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才能对群众的咨询投诉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和“零懈怠”。

网络家园决不能任由谣言疯长 2012年04月07日 17:14:56 来源: 人民日报

近期,公安机关对一些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谣言的人依法进行了处理,有关部门还依法查处了一些传播谣言的互联网站。对此,广大网民纷纷在网上留言表示支持。各界人士普遍表示,网络是大家应该共同珍视的家园,决不能任由谣言疯长,应当共同努力,维护虚拟空间的秩序,保持网络环境的清洁。

即时的传播、海量的存储、方便的查询,互联网为生活带来了便捷,也给一些人造谣、传谣提供了空间和渠道。人民网网友“动观流水静观山”说,同过去相比,谣言的传播成本降低了,一些人只需轻点鼠标就诋毁他人名誉,扰乱人心,破坏稳定,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四川成都城市微博“微成都”管理员张文杰说,网络谣言的特点之一就在于传播的迅猛和来源的不确定,面对铺天盖地的谣言,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最基本的事实。

一些不法分子恶意编造传播网络谣言,把谎言包装成“事实”,兴风作浪,扰乱人心,对现实生活造成的冲击真实可感。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街道钟楼湾社区党委书记尤秀荣说,网络虽然是虚拟空间,但也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比如去年日本大地震后,网络谣言引发的抢盐风潮,就严重扰乱了现实社会中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从“抢盐**”到“地震谣言”,再到“艾滋病门”,网络谣言已成为百姓深恶痛绝的“毒瘤”。人民网网民“扶犁者曰”说,网络谣言无视规则,没有理性,已成了蛊惑网民、欺骗公众的精神鸦片;网络谣言挑战公德,为所欲为,已成了给事业抹黑,给生活添乱的心理毒品。

依法查处网络造谣者和传播谣言的网站,净化了网络环境,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得到网民和各界人士的支持和拥护。合肥市包河区滨湖惠园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束飞说,依法处理网络造谣传谣,既是对网络秩序的维护,也是对大家知情权、切身利益的保护。搜狐网友“航向刘公岛”表示坚决支持严查网络谣言,谣言制造者最不负责任,他们混淆是非,吃亏倒霉的还是绝大多数善良的人们。山东省高青县田镇街道冯郭村党支部书记冯学家说,种田的农民对坑农害农的假农资有切肤之痛,假农资不打,粮食不丰收,网络谣言不打,就会影响老百姓的正常生活。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互联网站要增强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不能为吸引眼球而为谣言传播提供便利和渠道。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梅说,一些社区论坛为了扩大影响力,往往为一些谣言“开绿灯”,甚至推波助澜,这是极不负责的行为。应当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对那些帮助恶意散播谣言的违规网站要坚决依法查处。

杜绝谣言的生长,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说,在运用技术和法律手段对网络加强监管的同时,公众也应主动学习掌握一些辨识真伪的技巧,避免受到一些网络谣言的蛊惑。特别在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搜狐网友“我家的莱莱”说,对于广大网友来说,心态很重要。看国家、看社会、看他人,不要偏激和过度情绪化,要用理性务实、积极向上的心态来看问题,共同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转变作风开创新局面 2012年04月09日 08:34:05 来源: 人民日报

从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共忙春耕生产,到走基层转作风蹲点调查研究;从下厂矿进车间解决实际困难,到走入寻常巷陌破解民生难题。当前,一股干部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热潮在神州大地兴起。广大干部努力以优良的工作作风,积极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力争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改革重点已经确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能不能实现改革发展的预期目标,能不能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关键在于各级干部能否以优良作风、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再创佳绩。

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前进中遇到不少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风险。特别是在今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新矛盾新问题,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从容应对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所指出的“四大危险”与“四大考验”,果断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无不需要通过转变作风来激发智慧、增强力量、做好工作,为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前进奠定坚实基础。

无论是把握历史机遇,还是破解现实难题,都要求各级干部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实践、直面矛盾、正视问题,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担当精神迎难而上,多到矛盾突出的基层去,多到困难较多的一线去,多到难点焦点问题聚集的地方去,这样才能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中抓落实、促发展、出实绩。如果遇到困难绕道走,遇到矛盾就缩手,只能贻误改革发展时机,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损失。

无论是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还是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都要求各级干部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用更加科学的调控措施稳定经济增长,切实缓解物价压力,用更加有效的实施方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各项改革,用更加得力的社会管理举措确保和谐稳定,一步一个脚印力求实效,这样才能朝着既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如果务虚名而不下实功,爱作秀而不做实事,图形式而不抓落实,就难以符合时代要求、顺应百姓期待,也不可能实现各项工作的“稳中求进”。

无论是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还是凝聚共识激发力量,都要求各级干部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执政为民的优良作风。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走进基层、融入群众,积极面对各方诉求和利益关切,高度重视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民生难题,认真探索解决之策,这样才能在倾听民意、汇集民智、改善民生中暖人心、谋共识、得民心。如果宗旨意识淡薄,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只会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和事业发展前途。

任何一幅发展蓝图,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化为现实;任何一项科学决策,只有真抓实干才能惠及百姓。“一分布置,九分落实”。作风体现党风,现在决定未来。当下,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全党同志务必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把智慧力量凝聚到科学发展实践上。各级干部务必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求真务实转变作风,形成全国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潮。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大力锤炼优良作风,不断鼓舞奋斗精神,奋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人民日报评论员

无法治则无自由 2012年04月04日 09:09:49

—— 再谈净化网络环境、依法办网上网

近日,一些在网上编造谣言者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一批传播谣言的互联网站被依法查处。这再次提醒人们,无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在“虚拟世界”,行为越过了法律所允许和容忍的边界,一样要受到法律制裁。

互联网作为所谓虚拟世界,无非是现实社会的另一种形态。无论是现实社会还是网上世界,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只要行为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就不能置身法外。网络世界固然尊崇自由,但与现实世界中一样,这种自由同样有边界,那就是遵守法律法规、接受道德约束。

近年来,互联网在中国井喷式发展,给国人带来巨大的生活便利,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意见表达空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世界发展到今天,鱼龙混杂,薰莸并存。一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目的,有的为了商业利益,有的为了哗众取宠,有的出于无知,也有的出于不可告人的险恶用心,在网上捕风捉影,无中生有,颠倒黑白,攻讦抹黑„„而网络的特性,使得这些谣言以极低的成本高速传播,扰乱人心,扰乱舆论,危害社会诚信,影响社会稳定。

无法治则无自由。毫无疑问,互联网如果成了任由谣言谤语肆虐的藏污纳垢之地,绝非互联网之福,也绝非网民之福。要保障互联网健康发展,就必须惩处网上别有用心的造谣、传谣者,依照法律法规,让造谣传谣危害社会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法治,保障和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应成为全社会、全体网民、所有爱护互联网的人们的共识。

我国已有关于互联网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有关部门要理直气壮地加大打击网络谣言的力度,铲除谣言滋生和流布的土壤。所有互联网企业和网民,也要强化法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办网,守法上网,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京平)

不给谣言提供任何阵地 2012年04月10日 09:07:48

一个社会,如果听凭谣言传播,人心将被扰乱,秩序将被破坏,社会将由此失去和谐与稳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允许谣言满天飞,都不会给谣言传播提供任何阵地。

近些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普及,在造福社会的同时,网络也因其发言门槛低、传播效率高的特质,成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重灾区”。尤其是一些不负责任、别有用心的谣言在网上泛滥,给现实社会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冲击。打击网络谣言,净化舆论环境,已经成为一种坚定的社会共识。

互联网传播的基础是广大网民。不给谣言提供任何阵地,广大网民不信谣、不传谣是关键。不信谣,就是要不断增强在“虚拟社会”中的是非判断能力。不难发现,从“抢盐风潮”到“军车进京”,绝大部分谣言并不高明,也缺乏起码的逻辑。网民只要对没有事实依据的信息多一点思考,谣言就会失去四散传播的能量。

不传谣,就是要有社会责任感,让谣言在自己面前止步。在网上这个公共平台上的意见表达、情绪宣泄乃至围观起哄,都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和公共性。即使是匿名身份,也不意味着言行可以超出道德和法律的边界。网民是“虚拟社会”中的人,也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保证现实社会正常有序发展进步,更关乎广大网民的切身利益。

应当看到,很多原本经不起推敲的谣言,正是通过网络传播,才最终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媒体有意无意沦为了流言、谎言、谣言的流布通道。作为企业,网站追求点击率和商业利益并无不妥,但前提是恪守法律法规,遵循公德良俗,避免为人利用。

管理部门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应毫不手软,用法律的武器严厉打击制造和传播谣言的犯罪行为。打击网络谣言,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健康网络传播秩序,将更有利于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网络谣言危害的,是我们共同依赖的健康网络环境和良好社会秩序。铲除网络谣言,守住舆情阵地,需要更多人的自觉担当和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才可能形成群策群力的综合防线,让网络回复文明理性。(京平)

新华网评:“禁酒办”禁酒是一种行政陋习2012年04月06日 08:46:55

4月3日,有网友发布一张图片,画面中是一组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政府机构的牌子,其中一块写着“宁陵县禁止午间饮酒办公室”,直指政府机构膨胀。4日,河南商丘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回应,这个办公室是一个临时机构,并没有增加人员编制。(4月5日《南方日报》)

政府公务员在工作日午间饮酒,不仅影响日常工作、助长不良习气,还容易导致公款消费的无序膨胀。因此,近几年很多地方政府都在推行“禁酒令”,其中不少创新的做法,确实可圈可点。但笔者认为,要禁止午间饮酒,只需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便够了,为此专门设立一个“禁酒办”,纯属多此一举。

一者,“禁酒办”虽然是临时机构,但同样需要人力、物力和各种资源的配置。这就意味着,公共财政也需要为此额外支出大量资金。没有增加人员编制,不代表不增加行政经费开支。不管是接受举报,还是派专人蹲点调查暗访,都需要耗费国孥。这种管理功能与纪检监察等部门职能严重重叠的临时机构,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是在做无谓的行政资源浪费。

如果说公款“大吃大喝”是一种歪风邪气,那么,设立“禁酒办”来禁酒的做法,那种认为只有设立了专门机构,才能体现出整肃查办的“权威性”的思维,更是一种需要矫正的行政陋习。

别看“禁酒办”看起来声势浩大,暗访了多少次、查处了多少人、多少干部受惩罚,数字不可谓不醒目,成绩不可谓不斐然,但其实并没有触及根本问题。

二者,“禁酒办”既然是临时机构,就必定有撤销的一天,当“禁酒办”牌子撤出公共视野的时候,公款“大吃大喝”会不会卷土重来,那时又该由谁来监管?诸多疑问表明,某些权力意志主导的、为某种管理意图设立的临时管理机构,设立的时候尽管轰轰烈烈、吸引“眼球”,而撤销之后更难免沉渣泛起,这在现实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赖于制度化建设。在现实操作层面,只要违规违纪者得到迅速有效的严惩,整肃作风纪律并不是什么难事,无须大费周折。至于临时性存在的“禁×办”,表面上是在为制度“助威”,实际上却架空了常态化的震慑和政府的公信力。对于这样的行政陋习,也应该好好整肃一番才是。

新华网评

新华网评

新华网评

新华网评:牢记“四点希望”,做人民满意公务员

新华网一周网评

“新华网评”五评政府工作报告

池州省考面试培训:“新华网评”五评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网评 关于惠民政策

《新华网评》三十评两会热点

新华网 八评实体经济

公务员面试新华网评
《公务员面试新华网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新华网评论 新华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