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沈浩专题党课

发布时间:2020-03-02 16:57: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争做沈浩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在华塑发展壮大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学沈浩专题党课课件

近期,省委组织部、集团公司党委工作部在组织系统内开展了“学习沈浩精神,争做模范部门”的主题教育,并要求组织部长或政工部长每人要上一堂专题党课。沈浩同志,大家都比较熟悉,前段时间,公司组织观看了《第一书记》,中层管理人员都写了观后感。为了组织这堂党课,我又查阅了沈浩同志日记、沈浩同志同事朋友妻子写的一些纪念文章等有关资料,可以说是带着泪水学习的,对沈浩同志有了更深的了解。2012年和前段时间,我先后两次到小岗村参观学习,对沈浩同志为小岗村的所作出的贡献有了更真实的感受,今天,就把我的体会和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我交流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向沈浩同志学习什么?

二、怎样向沈浩同志学习?

三、如何把学习沈浩同建设华塑结合起来?

一、向沈浩同志学习什么?

沈浩,男,1964年5月生,安徽萧县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安徽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2004年,他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职务。在小岗村工作期间,他紧紧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在改变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加快小岗发展上作了大量工作,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拥护。

2007年,沈浩被评为全省优秀选派干部标兵,2008年,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村官”、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沈浩从2004年到2009年在小岗村不过6年时间,但小岗人竟然3次为他摁下红手印,这在全国是十分罕见的,小岗人以他特有的方式给沈浩以最高的礼赞。

那么,我们究竟向沈浩学习什么,或者说沈浩究竟体现了那些精神,是我们探讨的第一个话题。省委书记张宝顺同志在2010年“大力弘扬沈浩精神,深入推进创先争优”讲话中对沈浩精神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一要学习沈浩同志坚定信念、忠诚于党的精神品质。 沈浩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对事业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名利得失,舍小家为大家,把生命都献给了小岗。 沈浩在校期间,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曾先后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毕业前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省财政厅工作后,沈浩很快成为机关业务骨干。

2003年底,按照省委的部署,财政厅要选派一名优秀干部到凤阳县小岗村任职,厅党组立刻想到了沈浩,找他谈话时,他爽快答应了。其实,同事们都担心,沈浩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妻子在银行工作又很忙,如果他长时间到基层去,家里怎么办?可沈浩什么困难也没提,匆匆安顿好家里,义无反顾去了小岗。

沈浩6年在小岗,长期顾不到家,妻子又忙不过来,夫妻俩只好把女儿送回老家萧县去读书。沈浩是个孝子,1996年以来,老母亲一直和他生活在一起。到小岗任职不久,他只好又把母亲送回萧县老家,托付给哥哥照料。6年来,每逢大年三十,他都坚持先陪五保户、孤寡老人过年,然后再赶回合肥或萧县和家人团聚。

2006年底,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即将结束,小岗村98户农民像当年搞“大包干”那样,按下鲜红的手印,找到省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要求沈浩继续留在小岗村工作,带领大家再干三年。28年前,小岗人按“手印”,是为了吃饱饭而“要地”;这次小岗人按“手印”,是为了致富而“留人”。面对小岗人庄重而珍贵的红手印,组织上征求沈浩意见。沈浩面对98颗鲜红的手印,面对组织的殷切期望,特别是小岗村刚步入加快发展的轨道,便毅然决定留在小岗。 时光匆匆,到2009年底,沈浩第二个任期又要结束了。这个时间越临近,小岗人心情越矛盾,为了小岗的发展和未来,大家想继续挽留他,但考虑到他离家6年,做出太多牺牲,又觉得于心不忍。村干部和村民们反复合计,再三商议,于今年9月24日又一次按下了深情挽留他的红手印——整整186颗鲜红的手印……

就在沈浩去世的前几天,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还对他说:“沈书记,三年又要到期了,我们又按了红手印,还想留你再干三年。 ”沈浩笑着说:“我不走了,永远在小岗干了。 ”但是,小岗人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两个多有后,沈浩就这样永远留在了小岗!

二要学习沈浩同志迎难而上、致力发展的精神品质。 2004年2月,沈浩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带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来到了小岗村。

“一朝跃过温饱线,二十年跨不进富裕门”是当时小岗村的真实写照。沈浩的前几任也一直在探索小岗发展的路子,但限于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村民仍不富裕,发展压力很大。有的村民对沈浩并不太信任:“这个省城的年轻人,是镀金来的吧? ”这些,都没有影响他为小岗谋发展的热情和信心。他坚信,小岗是“中国改革第一村”,这个品牌全国独有,只要发展路子对头,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小岗的未来不是梦!

沈浩走进小岗,一头就扎在群众中间。不到一个月,他把全村100多户跑了个遍,和村民拉家常,与村“两委”成员、“大包干”带头人促膝谈心,共商发展大计。一次次走访,他读懂了小岗的村情民心;一番番深思,他摸准了小岗的发展方向:一要转变党员、群众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二要尽快制定发展规划,找准发展路子;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到小岗村不久,沈浩就组织村干部、“大包干”带头人等到华西、大寨等名村参观学习,回村后认真开展了“小岗怎样快发展”的大讨论,解放思想找差距,转变观念求创新,引导村干部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常说,以前的小岗人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捧着“第一村”的金招牌富不起来,是沈浩带着我们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找准了路子。

思路一变天地宽,小岗人的发展热情激活了。沈浩和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认真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确立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快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的经济发展思路,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措施和发展目标。

2004年,村里依托已有的80亩葡萄示范园,成立“优质葡萄种植协会”,聘请农技专家传授栽培技术,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壮大了葡萄产业。现在,小岗村有90%的农户种植葡萄,面积达600多亩,人均增收2000元。 2005年,村里又引进粮油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公司采取订单方式,与村民签订小麦种植、收购协议,并积极吸收村民到企业务工,村集体每年也可增收10万元。几年来,凤阳、滁州、合肥等地的一批企业相继落户小岗,促进了小岗村快速发展。

作为“全国十大名村”之一,每年到小岗村参观考察的游客络绎不绝。沈浩抓住这一机会,带领村干部在旅游开发上做文章,努力增加村民收入,依托“大包干纪念馆”、农家茅草屋和村民文化广场等旅游休闲景点,拓展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产品,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民吴广德在沈浩的帮助下率先卖起了花生、黑豆、麦粒脆饼等旅游小食品,每天净收入100元以上,群众看到了前景,自发地做起小买卖,还办起了“农家乐”旅游,为游客提供娱乐、食宿服务。现在,小岗村的旅游开发已初见成效。

为提高小岗人的生活质量,沈浩多方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修通了村级水泥路,对村庄进行绿化、亮化;修复了自来水和广播电视等设施;兴建了党员活动室、卫生服务中心和档案室;全村家家都改善了住房,3个居民小区200多户村民入住新居……

物质生活上去了,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追求。为鼓励村民做好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在沈浩提议下,村里专门设立“教育基金”,哪家孩子考上大学,专科奖励3000元,本科奖励5000元。村里组织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文明示范户”评选活动,组建了腰鼓、花鼓表演队,兴建了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每周还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在村民文化广场放映露天电影。去年夏天,当村民围坐在广场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盛况时,都说:“还是沈书记想得周全,还是这样聚在一起看热闹! ”

人们都说,这6年是小岗村发展最快的6年,也是小岗村民得实惠最多的6年。 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小岗村党委副书记李梦元说:“他心里装着小岗,一门心思让村民富起来。 ”

三要大力弘扬沈浩同志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6年来,沈浩肩负“中国改革第一村”领头人的历史重任,弘扬“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使小岗村的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从2006年开始,在沈浩的带领下,小岗就开始探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规模经营。有媒体报道说,“小岗村要重走集体道路”,仿佛沈浩的改革是在否定“大包干”。当时,顶着巨大压力的沈浩对凤阳县委书记马占文说:“只要小岗人真正得实惠,我什么困难都不怕! ”他坚信:“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土地产出水平,也是改革,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

沈浩引导农民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把土地租了出去,并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心。全村3000多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仅大大提高了土地收益,而且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臵。 “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介绍,正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保证了招商引资企业的顺利进驻,让小岗村的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小岗村先后引进美国GLG集团到村发展甜菊糖生产加工,建设2000亩甜叶菊育种基地等十多个项目;引进广州从玉菜业集团到村兴建1万亩现代蔬菜生产基地;引进深圳普朗特集团到村创办生态农业园;引进“天下一碗”米线食品企业到村投资设厂;引进凤阳瑶海集团与凤阳国家粮食储备库到村联合投资发展物流仓储和粮油加工。

一个个企业的落户,都凝聚着沈浩的心血和汗水。为了投资15亿的GLG项目及时落地,沈浩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20多天就完成1000亩土地丈量、补偿金发放及地面附着物清除任务。为了项目及时落地,村里204座坟墓要在三天内完成搬迁。事前,沈浩和村干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村民们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看着群众迁坟的现场,沈浩十分感动,他双手抱拳动情地对大家说:“谢谢你们了,我给你们的先人鞠躬了! ”在场的村干部和企业代表也都流下了热泪。

小岗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沈浩在实践中创新思路,以优惠政策创造性地从安徽科技学院引进三名大学生,到村里种植双孢菇。第一批到小岗村的大学生苗娟如今已是村党委副书记。创业大学生不仅带动村民建起了179个蘑菇大棚,还与种植户共同成立了“小岗村利民食用菌合作社”,联合农民共同应对市场,大大增加了种植收益。食用菌合作社让大伙尝到了甜头。沈浩又引导村民成立了资金互助合作社、养鸡协会、养猪协会等,使农民共享资金、技术,共同承担风险,“抱团”闯市场。

2008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小岗,带来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温暖,对小岗村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号角。为认真落实总书记的嘱咐,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县、乡各级党委指导和帮助下,小岗村确立了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沈浩团结带领小岗人踏上了新的发展征程。

6年来,小岗村引进项目13个,到位资金2.3亿元,这是小岗村快马加鞭飞速发展的6年;6年来,没有一个小岗村民上访,这是小岗人凝心聚力和谐共进的6年。 “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说:“沈浩来小岗村后,小岗的变化很大,要是基层干部都像沈浩这样,群众就省心了。 ”曾担任村支书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对这个年轻人赞不绝口:“他有闯劲、有本事,这样的领头人,我们打心眼拥护! ”

四要大力弘扬沈浩同志心系群众、造福百姓的精神品质。 6年来,沈浩始终与小岗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赤诚的心捧给群众,把无限的爱献给百姓。他时刻想着百姓冷暖,谁家有难事、急事,他都放心不下。

2005年夏天的一个夜晚,雨下得特别大,沈浩想起徐庆山一家还住在三间危房里,翻身从床上爬起来,摸把雨伞就往外冲。天黑路滑,沈浩在泥泞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一口气跑到徐庆山家,忙了大半夜,把徐庆山一家安顿好后才放心地回去休息。打这以后,沈浩下决心要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并四处筹钱,终于在年底前建好了第一批住宅新区。 2006年春节前,包括徐庆山在内的26户农民都高兴地住进了1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

65岁的五保户韩庆江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哮喘病,有一次突然发作,沈浩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立即把他送去抢救。老韩在医院住了38天,病治好后,沈浩又安排他在小岗钢构厂当门卫,一个月能挣500多元。老韩经常感叹:“我能有今天,多亏了沈书记! ”“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86岁的邱世兰老大娘说:“我这拐棍是沈浩从合肥买的,那次他碰到我,发现我原来那根拐棍要断了,生怕我摔着了,就说哪天我给您老人家买根新的,当时我以为他是随便一说,没想到他真给我送来了! ”

在小岗村,村民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沈浩”。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世,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沈浩知道后,从口袋里掏了1000元钱送去。关友林全家6口人,有4人身体残疾,生活十分困难,沈浩对他家特别照顾,逢年过节都要送去慰问金和年货,还经常给他家送衣送被。“大包干”带头人关友章的遗孀毛凤英老大娘病得较重,沈浩得知,及时把她送到医院,对院长说:“老人家不容易,你尽管给她治疗,账我来结。 ”

2007年大年三十早上,沈浩一开门,看见邱世兰老大娘坐在门口,忙问大娘有什么事。老人说:“没什么事,就想请你到我家吃个年饭。 ”沈浩悬着的心落下了,但不想给大娘添麻烦,连忙说:“大娘,您的心意我领了,饭就不吃了。 ”大娘不由分说地拉着他:“我可是头一回请村干部吃饭,你不去那可不行。 ”面对大娘的一片真心,沈浩吃了这顿难忘的年饭。那天晚上9点多,沈浩才赶回合肥,家里人一直在等着他吃年饭。

在小岗,村民们都知道,沈浩的房门从不上锁,乡亲们只要有事找他,随时都可以直接走进他的房间。 2008年3月,全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小岗村扩大了十倍,村里事务更加繁忙,每天来找他的人更多了。其他村干部看他整日太辛苦,就趁他外出给他住处安了一扇铁门,想让他少受打扰。他看到后很不高兴地说:“乡亲们找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干再多的事也是份内的事。 ”从此,这扇铁门就再也没有锁过。村干部赵家龙说:“他重情重义,把一颗心捧给别人,没一点个人计较。 ”“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华这样评价:“他事事想着群众,群众没想到的他都能想到,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五要大力弘扬沈浩同志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精神品质。 沈浩刚到小岗村时,村里友谊大道东边1公里多的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大伙都巴望着改成水泥路。一开始,村里打算从外面请工程队,最少也得四五十万元。沈浩把大家找在一起商量,决定由村里租机械、村民出工自己修。修路的那些日子,他天天泡在工地上,扛水泥、拌砂浆……严金昌回忆说:“路修好了,大伙儿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他既为村里节约了开支,又让村里人挣了工钱,大家心里头都乐滋滋的,打心眼里佩服这个省城来的年轻人。 ”

以前,小岗村对外交通很不方便,到县城要绕过镇里走上40多公里路,十几年前修的路坑坑洼洼。为解决“出行难”的问题,村里打算修一条小岗村直通省道307线的快速通道。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根本不可能——因为要跨过京沪铁路修一座高架桥,为一个村修公路让火车停下来,岂不是天方夜谭?然而沈浩没有放弃,他不辞辛苦,不怕碰壁,一次次奔波于铁路、交通等部门,终于用诚心赢得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在高架桥合龙的时候,这一段铁路破例停运了40分钟。 2008年6月底,小岗村快速通道正式通车,村民出行路程比原先缩短20多公里。

小岗的路修好了,村民的房子建好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沈浩的生活依然简朴,他始终住在村里一间20平方米的简陋平房内。 “他连一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衣服都放在床上和椅子上。他每月交600元钱在村民马家献家搭伙”。关友江好几次实在看不下去,喊沈浩去他家食宿,都被婉言谢绝:“我一个人,怎么都好凑合,不能打扰你们一大家子! ”他不讲究吃喝穿戴,一件羊毛衫穿得很旧,都还舍不得扔掉。妻子到小岗村看他,难过得直掉泪。

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深情地回忆说:“沈浩书记特别能吃苦,有时在村民组工作来不及回住处,走到哪都能将就吃一点,即使遇到剩菜剩饭也不在乎,端起来就吃,村民都很感动,都把他看成自己家里人。 ”致富能手严德友也说:“沈浩在我们小岗从没有把自己当外人,他和我们一起吃住,一起干活,就和我们一个样。 ”沈浩的妻子王晓勤在纪念沈浩的文章里回忆到,沈浩刚到农村的那个夏天,有天晚上特别闷热,他点上蚊香也无法入睡,就打电话给我,操着一口淮北家乡话说:我的娘!这里的蚊子都有寸把长呐!

2008年9月30日,那是一个难忘的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小岗视察,对小岗的发展变化给予充分肯定。当得知沈浩是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已干了5年时,胡锦涛总书记连声说好,并勉励他:“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面对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沈浩激动得难以自禁,更坚定了扎根小岗的决心。

沈浩不幸逝世后,凤阳县城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自发前来送行,人们胸佩白花,臂挽黑纱,泪如雨下。 “沈书记一路走好”、“沈浩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沈浩永远和小岗人民在一起”……一幅幅挽联的条幅寄托着人们对沈浩的无限崇敬与哀思。

“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小岗人饱蘸泪水写就的这副挽联,不仅是对沈浩无尽哀思的真情寄托,更是对他六载倾情小岗的真实写照。 《沈浩日记》摘抄:

沈浩同志的所作所为绝不是偶然,他是有深刻的思想作为支撑的,从2010年出版的《沈浩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沈浩同志的思想高度。

 搏!一生青春有几何?青春又有几回搏?去搏!搏使青春光彩夺目,搏使生命充满光和热。

 小岗村与其他邻近村比,基层条件还是好的。但是村容村貌太差,尤其是卫生状况,即便是学校也不好。我看工作就先从抓卫生开始。同村干部一起商量一下,定些制度,坚持下去,养成习惯,会好起来的。  小岗村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肯定是很大,但存在的机遇也很多。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小岗一定会发生很大变化,否则就是自己的无能和失败。

 作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官是当不到头的,钱也是难以挣尽的。那么,考虑的应该是怎样活得有价值。

 小岗村是个“名”村,较为敏感,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言行举止都要自觉约束,大到工作接待,小的生活小事,特别是要慎独,稍有不慎就会劳苦白费。但也不能做老好人,绝不可回避矛盾。总之,要积极、宽容、正派、廉洁。

二、怎样向沈浩同志学习?

(一)向沈浩同志学习,首先要查找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通过今年的副主管以上人员年度履职考核,我们发现公司管技人员作风比以往有了明显好转,战斗力明显提升,但实事求是地说,与公司的企业规模相比,和沈浩同志相比,我们还有不少差距。

1、在忠诚企业、以厂为家上有差距。 主要表现在:

(1)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对一些事情,看到了,只是发发牢骚,而不愿真正去过问,比如看到一些浪费现象,也不上前制止;平时说的多,做的少。

(2)严以待人,宽以待己

比较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喜欢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总是自我感觉良好。 (3)不敢担当,推诿扯皮

当前,在公司机关,包括基层都存在推诿扯皮现象,遇到事情喜欢说“这个事情你找谁谁”“这个事情不归我管”“这个事情得领导拍板,我做不了主”“这个事情是你们自己的事”,经常说这些话的同志,可能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有这个问题。一方面,可能因为是新企业,确实有一些职责不清的地方,另一方面,因为公司活多人少,所以大家都不想多揽活,另外确实有一些同志,在敢于担当方面有一些不足,职工群众有一些反映,希望大家注意。越是在界限模糊的地方,越是要主动一些,别人找到你,就说明和你有些关系。特别是机关部门,要坚持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制并不是什么问题只要反映给你就都要由你解决,而是指属于你的你当然责无责无旁贷,不属你的,你要负责联系协调一下相关部门“你看人家反映的这个问题,应该属于你这个部门的范围,看能否帮助人家解决”,而不是说“这不是我们的事,你去找谁谁”。

(4)老好人现象

在管理上避轻就重,也是一种老好人现象,遇到事情总想大事化了、小事化了,一团和气。老好人其实也是以厂为家不够的一种体现,最后自己为了人,而受损的是公司。

2、在深入群众、以人为本上有差距。 主要表现在: (1)深入基层不够

一些同志,喜欢待办公室,不愿意下现场。或者满足于我安排过了。或者到了现场,也是走马观花,发现不了问题。

(2)到基层调研不够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机关,制定政策跟着感觉走,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听取员工意见建议不耐心,老是觉得员工找借口,总想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时还坚持己见,“公司就是这样定的,搞的不好就是你执行不到位”,而对事实了解还不那么透彻。

(3)和员工交流不够

其实员工很可爱,很多工作员工有意见,其实是我们工作做的不够。在管理上有一本书叫《都是我的错》,指的是企业存在的所有问题,都是管理者的错,哪怕员工有问题也是管理者的错,因为员工是你招的,是你培养教育管理的。我们有时缺少和员工之间的换位思考,总觉得自己高明。毛泽东有一句话“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指的就是有时管理和实际脱节,没有真正做到问计于民,没有虚心向员工学习和请教。现场的很多问题,员工是非常清楚的,有时他不给你说,一方面需要你有真本事,另一方面,你要虚心向员工请教。

3、在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上有差距 (1)管理观念方式与时代有差距

华塑公司是一个股份制企业,但骨子里还是非常传统的国有企业观念。如在人员管理上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思想还是比较重的;如重视运用经济处罚手段,不重视运用合同管理、契约管理;比如执行力,到底是把人管好,还是挑选有执行力的人,这些都很重要。 (2)“文人”相轻,固步自封

一些技术人员,囿于固有的思维、理念,对新技术、新方法抵触情绪浓厚,别人一说,总觉得“那有啥”,“谁不知道”,“我们以前都是这么做的”等等,听不得别人有不同的想法。互相探讨、取长补短的气氛不浓。在华塑应当建立这样一种氛围,就是积极探讨的氛围,公司在协同平台开辟管理论坛与技术论坛,就是希望大家针对管理问题或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大家在探讨中取得共识,提高认识,解决问题。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在论坛上还是实际工作中,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气氛还是不够的。

4、在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上有差距。

在此次主管层以上人员年度履职考核中,有一种观点对我刺激很大,就是认为国有企业的人员作风比不过私有企业人员的作风。那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私企不讲理,管得严,方式活,效率高”,那就说明我们在吃苦耐劳上还是有差距的,看看机关,晚上有几盏灯亮,就知道有多少人在加班。少数人员浑浑浑噩噩,不知道干啥。公司马上就要开始管技人员劳动量测定工作,8小时跟着你,你到哪他到哪,进行工作写实。你一天工作多少小时,就一清二楚了。

5、在勤奋好学、素质提升上有差距。

华塑公司是一个大型联合性化工企业,一下子招那么多成熟人才是不可能的。虽然我们的管技人员整体素质离岗位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只要我们愿意学,很快就会成为独挡一面的业务骨干。华塑公司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引进,已经汇集了一批专家,如氯碱、电石、热电等厂的生产管理人员已经在业界摸爬滚打多年,像技术中心的几名专家,也都技术过硬,从近几年的外出调研看,他们很多同事也都在国内大型化工企业担任要职。我们的年轻人员,应该抓住企业发展初期,生产不是很稳定,事情较多,也往往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如饥似渴地学习。而从实际看,一些同志学习气氛不浓,满足于完成任务,满足于岗位业务知识。甚至还有一些同志怕“艺多压身”,怕学得多干得多。学习是一个同志最宝贵的品质,组织十分重视一个人的学习力,可以说“一个人的学习力有多强,决定了这个同志能走多远”。

(二)学习沈浩同志要从小、细、实学起

沈浩同志的事迹是鲜活的、具体的,我们看到沈浩同志的事迹很多都是小事,如他到小岗一个月把108户每家每户都跑个遍,他的每双鞋都沾满了泥土,为老人买手杖,铁门不上锁等等,通过这些小事,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沈浩。学习沈浩同志就是从日常工作的细节入手,从小处入手,从实实在在的事情做起。我们不需要高调的承诺,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举措,需要的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扎实,做细,做出成效。把小事做好就是伟大,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三、如何把学习沈浩同建设华塑结合起来? 一要始终保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当前华塑正处于扭亏为盈的历史的转折点,从宏观上来看,华塑已经实现了生产经营的反转。如果说在经历了2014年“严冬”的煎熬、今年一季度“春天在哪里”的疑问之后,从5月份开始,我们将真正“走进春天”。华塑人应该坚持“技术自信、道路自信与发展自信”,这种自信不因企业处于逆境时而妄自菲薄,也不因企业处于顺境时而盲目自大,这种自信源自一种昂扬的革命斗志,源自一种永不服输的革命气概,源自一种发自内心的精气神。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尤其是管理人员更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心。比如说“打造中华第一塑”这是我们的企业愿景,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有这样的信念。谁能相信,中国共产党会打败800万国民党军队,谁又能相信短短30多年,中国从一个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国家上升到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的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大国。

二是要把发展作为当前的第一要务。

今年一季度,公司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效益下滑、人心浮动,但如何解决这种局面,只有靠发展,只有靠扭亏为盈。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对华塑公司来说,也是一样。只有发展了,产量上去了,扭亏为盈了,才能提振精气神,才能增加员工收入,才能扭转公司不利局面和不利影响。而且一旦公司完全盈得了扭亏为盈的主动权,将极大增强股东、各级政府上马二期工程的信心和决心。一旦二期上马,公司将迈进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公司人员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很多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反之,公司将进入亏损、收入降低、士气低落、人员流失的恶性循环之中。

三是把安全摆到头等大事。

生产系统稳定以后,安全就是最大的事情。以后,可能给公司带来致命性影响的就是安全。近几年,公司安全如履薄冰,险象环生,5月7日1#电石接收料仓除尘器事故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给“大战红五月,实现新突破”带来很大影响。此次事件体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设备变更管理,一个是工艺安全管理。除尘器滤蕊变更属于设备的变更管理,有没有走变更管理程序。除尘器压力升高以后,有没有最高限值,高到多少要停车。去年乙炔发生器压力超限以后,操作人员把报警器关掉,继续生产,这和井下工人把瓦斯报警仪用湿毛巾一盖如出一辙。体现我们在工艺管理上还非常薄弱。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安全是为了更好的生产的理念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

四是始终坚持解决问题为第一导向。

从公司去年以来着力解决电石破碎问题、修复石灰窑浇铸料脱落问题、解决VCM泄露问题等几个问题来看,只有着力解决影响生产的瓶颈问题,才能最终实现化工生产的安稳长满优。一旦问题解决了,产量自然上去了。当前公司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电石厂净化系统问题、循环水管理问题,PVC离心干燥及汽提问题,设备维护保养问题等等,只要把这些问题逐个击破,我们离实现46万吨的计划目标将越来越近,我们的生产将越来越稳。当前公司上下应形成这样一种氛围,那就是勇于暴露问题,宽容已经存在的问题,善于集中精力解决问题。杜邦文化之所以强大,就在于“任何人不得谎报隐瞒事故”,甚至在8小时以外的事故事件都要上报,正是因为所有的事故事件都要上报、分析、研究、解决,才使得问题逐步减少。

五是掀起群众性技术创新的热潮。

华塑公司要实现中华第一塑,必须实现全民性创新热潮。去年在丘总的带领下,我有幸去了一趟陕西北元,北元的创新能力让我非常吃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北元已经实现了或者说初步实现了全员创新,北元将成为氯碱行业一颗璀灿的明珠。最近,公司已经在技改方面尝到了甜头,取得了重大成果。如乙炔净化改造,每天的废酸量由80多吨减少到20吨,每年节约硫酸成本800万元,更为重要的是彻底解决了废硫酸处理问题,环保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解决了一个制约公司发展的重大瓶颈。还有乙炔发生器的发生注水改造,降低了发生喷水高度,使气相电石渣粉末夹带大为减少,发生器由每两周清洗一次延长到每两个月清洗一次。现在发生器每小时投料7-8吨以上,发生器压力4-7个千帕,以前投料4-5吨,压力16-17个,还“咬牙坚持”,冒着极大的的安全风险。现在1#、5#、6#已经实现了气相洗涤水闭路循环,加上发生注水的改造,使电石渣浆浓缩池电石渣含固量减少三分之二,甚至都不要压滤了,而且减少了乙炔溶解挥发损失。公司技术革新的空间很大,从公司电石发气量化验数据看,从热样到进发生器,电石发气量损失10-13个点,以公司40万吨电石计算,每少损失一个发气量,每年节约的资金将在400万元。如何提高发气量,如何降低发气量过程损失有着极大的经济意义。前段时间,董事长安排技术中心每年至少申报发明专利20项,并要求立即着手筹备公司第二届人才与科技大会,修订公司人才与科技激励政策。可以说,科技创新的春天也越来越近。

六要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一是要正视我们存在的差距,作为一个新企业,我们在管理上存在的差距是客观的、现实的,广大员工,包括我们自己也常有怨言。但牢骚报怨解决不了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虚心学习。在学习上我们要摒弃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狗熊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其实公司园区内,就有很多管理很成功的单位,如水泥厂海螺托管组期间的海螺管理模式,如热电厂几个外委单位的管理,如我们引进的杜邦安全管理文化。往往眼前的东西最容易被忽视。管理无定势,武功无好坏之分,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海螺现在已经实现了文化复制,制度、模式已经成型,拿来就用。通过学习,我们就可以少走弯路,而不是“在黑暗中摸索”,尽快实现管理上的跨越。

七是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员的战斗堡垒和模范作用。 今天来的不少同志是党员,在昨天的征求意见座谈会中,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们的年轻同志入党意愿高,但名额太少,一年只能发展几名党员,什么时候能轮上;二是党的凝聚力不像过去那么强了,有弱化的倾向。第一个问题从两个方面看,一是确实现在国家加强了党员的入口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解决党员的出口关问题。今年,公司将开展“党员评议”活动,对那些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同志实行退出机制。我想,这应该比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压力还要小一些,你不愿意当一名党员,或者说不像一名党员,那么就把这个名额让出来,让那些真正忠诚于党的员工加入进来。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真正把员工装在心中,把大事扛在肩上,把队伍带在身边,提升党组织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八是大力加强全员的素质提升。

长远来看,最终决定企业发展高度的取决于员工队伍素质的高度。要大力加强员工队伍素质提升工作,从当前来看,员工自主学习的气氛不浓,如近两年的管技人员招聘,很多岗位“流标”,而且参加应聘的都是本科、大专的本专业人员。当然从公司层面,要解决好学习与薪酬、职务晋升的结合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此,也呼吁大家,公司致力于“人岗相宜、能力素质匹配”的方向坚定不移,当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序幕已经拉开,就不会再停滞,会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每一个致力于“我和华塑一同成长”的员工,从现在开始,就要储备能量,时刻准备着,机会的大门总是向有准备的人敞开。

九是大力加强管技人员的作风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管技人员的作风决定公司整体作风。公司将坚持“职务能高能低、薪酬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的方针不动摇,扎实推进管技人员作风建设,要在全公司树立一种“当干部必须作风过硬,作风不过硬就不能当干部”的氛围。当前有些管技人不拘小节,在上班打卡、请销假、值班等问题上经常跑偏,认为无所谓,不伤大雅,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观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西点军校不仅培养了许多军事家,也培养了许多政治家、企业家,正是因为西点军校近乎苛板的22条军规塑造了优秀的执行文化和职业操守。

十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华塑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员工的真情付出和辛勤劳作。每一名员工都都值得尊敬,每一名员工都是华塑创造者,我们必须紧紧地依靠员工、保护员工、发展员工,让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我们应该不断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员工吃的放心,睡得安心。不断地改善现场作业环境,加强员工职业健康保护,让员工更加健康舒适的工作。真心地问计于员工、问需于员工,凝聚起华塑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相信,华塑的发展的道路会越来越宽广,华塑的明天将更加美好。“中华第一塑”的华塑梦一定会实现!

张 朗 2015/5/7

学沈浩

学沈浩心得体会

学沈浩演讲稿

点点滴滴学沈浩

立足岗位学沈浩

沈浩

沈浩

学沈浩精神 做人民公仆

第一书记——沈浩

沈浩[推荐]

学沈浩专题党课
《学沈浩专题党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