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字经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12:43: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三字之经·晓古往今来

千多年前,中国,庆元府。

“吾日前做一书,以三字为言,四言为段。欲以此启导族中稚子。” “伯厚大才,此书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所以启导蒙稚者略备。” 此后,当地学堂蒙稚,皆常颂《三字经》。 千多年后,中国,陕西省。

我翻开那本薄薄的线装《三字经》,坐在书桌前,摇头晃脑起来。

一直以来,我始终认为《三字经》是一本古代的幼儿教育学百科全书。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它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教育儿童的启蒙读物。而且相较于其他几本启蒙读物,《三字经》的内容覆盖面极广,它的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通过《三字经》便可知道古时的幼儿究竟在学些什么,也可以反应出古代时候对孩子的教育理念。

古人曾今对《三字经》有过“熟读此经,可知天下事,可通圣人礼”的极高评判。于是,在传统社会中,几乎每个小孩子在启蒙时期,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而到了现代,《三字经》却几乎消失在了我们的眼中。除了开篇的那几句“人之初,性本善”大家还耳熟能详以外,后面的段落,几乎便没有人知道了。而且,也再没有小孩子,真正的去熟读、理解《三字经》了。

有印象的初读《三字经》是在我三年级的时候,不过听父母说我两岁左右时候便能背下近半的《三字经》了,不过等大一些了也就忘记了。7~8岁那时候正是最贪玩儿的年龄,所以那一次读《三字经》真的是没有看进去多少。不过还好,最起码把《三字经》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彻彻底底的装进了脑海。不是死记硬背的那种,而是在理解。知道了为什么说“性相近,习相远”,了解了所谓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到底说的是哪个故事。不过,等到到了《三字经》的第三段,介绍生活中的那些名物常识的时候,便着实看不进去了。

再看《三字经》便到了己丑年了,那时候在看《百家讲坛》时偶然听到了复旦大学的钱文忠教授在讲《三字经》。初听之时便觉得很引人入胜,然后便一直听了下去,就连因为琐事而没有赶上直播的几集也在网上找到后仔细听了。听完之后,我的心中对重新品读《三字经》的欲望之火便熊熊燃烧了起来。那一次读三字经,读的直接便是钱文忠教授所著的《解读》。不过,因为全书分为了上下册,而我等到上册读完还没有买到下册,所以那一次,我的《三字经》依旧没有读完。只是读到了那一句“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而后,虽然也买到了下册的《解读》,却也提不起兴趣去看了。

等到真的将《三字经》彻底研读,是2013年的暑假。那时,因为选了学前教育这个专业,而又对学前教育两眼一抹黑。便拾起了《三字经》这个老掉牙的儿童启蒙读物,希望从中能够得到一些启发。这一次读过《三字经》之后,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知道了古时候重要的一些典籍,知晓了古时候儿童读书的一个大致的程序。而且对于中国的古代史,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再读《三字经》就到了最近了。有一天,教育学的老师在讲一些东西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个教育理念是《三字经》中已有的。这一发现让我又重燃了通读《三字经》的欲望。这一次,我的手边换了书籍,不再是钱文忠的《解读》,而换成了一本线装的《三字经》和一本《学前教育学》。相互印证之下,突然钦佩起了古人,他们的很多教育思想真的是太先进了,先进到领先了西方国家太多。当西方人还在考虑在儿童启蒙时究竟教给孩子们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便就着《三字经》穿越了千年告诫我们,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

这次的《三字经》研读其实是仍在进行中的,因为越是对照现在的教育学理念,越发是觉得《三字经》的珍贵。而越是觉得它的内涵丰富,便研读的更慢了。

它几乎符合了所有教育学对启蒙读物的要求,它也符合了中国人对自身历史传承的一个寄托。它不仅可以在各种小典故中教育孩童,还可以在通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古代史,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它教会了孩子们人伦的次第与纲常。它以三字为言,四言为段,读起来郎朗上口,而且内容丰富、有趣。它传承了千年,数次修改,穿越了历史的长河,来到今天。它是《三字经》,它是《

三、百、千》之首,它是中华民族的古人在幼儿教育上的集大成之物。

一部三字之经,读之可晓古往今来。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