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04 08:37:59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精确讲到如何尊重他人、热爱学习和劳动、尊老爱幼等良好行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三字经》读后感1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至今为止还未探索出这本书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升华个人思想,让你在体味韵律的同时,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后感2

自从学习了经典名著《三字经》之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从前,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生气地割断织布的纱线,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它使我想到了爸爸妈妈,他们也像孟母一样,为了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又是给我买点读机,又是给我买写字桌,星期六星期天还送我去老师家补课。从前,我不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认为买给我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也不知道珍惜,当我贪玩的时候,父母说一下我,我还会不服气,认为他们不该限制我的自由。学了《三字经》后,我终于明白父母为什么这样,是希望我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讲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尊敬兄长的道理。而现在有些孩子在家大多都是小皇帝,他们惟我独尊,想要什么就叫父母买,没买到就不高兴。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谦让。我们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总之,学了《三字经》后,我的收获真不少。

《三字经》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三字经》使我很感悟。

《三字经》是一本以三个字为文的教育古书。《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此书作者是宋代人王应麟。初着传说为宋朝王应麟,明、清两代人(如清初康熙年间王相与清末大学问家章太炎)多认定作者是王应麟。

《三字经》这书精确讲到如何尊重他人、热爱学习和劳动、尊老爱幼等良好行为,能使我们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拿什么来说,就说我家楼下的小峰吧!以前他并不爱好学习,调皮、任性……可在一年级的一天,我发觉他改变了许多。我听他妈妈讲,原来是那本《三字经》的功劳呀!就在前几天,小峰妈妈给小峰买了一本《字经》,小峰可爱看极了。天天捧着那书,看呀、读呀。他不光看,还学里面的内容呢!小峰妈妈下班回来,小峰就倒来了热茶,还给妈妈拿来了拖鞋。由此,我肯定的认为《三字经》这书是个“大功臣”。

我读了这书,深深地感觉到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很值得我们传授给下一代的子子孙孙。让我们好好的学习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吧。让我们养成讲礼貌、爱学习、爱劳动、尊老爱幼的好学生,让我们这中华民族在浩瀚的宇宙中闪闪发光吧!

《三字经》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三字经》最后的一些——“莹八岁,能咏诗”到“戒之哉,宜勉力”,里面讲的是古圣先贤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几句话十分影响我“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勤有功,戏无益。”这几句话主要讲我们要小时候努力学习,不能耽误学习的黄金时段。这样,长大为国。、为民、为自己都有好处。还能使父母长辈感到骄傲自豪,造福于后代。

以前,我总以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还很长,不必这么累这么认真地学习,可以留着一些知识以后慢慢学。可现在我才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学习的机会只有那几次,错过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并且知识也像一个黑洞一样,越来越大。今天你会了这个,明天又有新的知识等着你,可谁又能保证你前一天学的知识忘不了呢?知识像一只被人吹的气球一样越来越大,就算你有三个脑子每天不停地记也记不完。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近在手边的学习机会,千万不能错过,一错过就再也记不住了。

玩耍的快乐只是暂时性的快乐,并且这种快乐就像夏天里的冰一样,一吃还想吃。我们学生可以享受一下这种快乐,不过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学就会控制不住自己,从而无心学习,长大后悔莫及。学习的快乐是永久性的快乐。它像一杯咖啡,刚开始有苦,然后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后是香醇。我们要学会做长久的快乐,虽然刚开始没有香,不过会越来越有甜头。从而让你爱上这种长久的快乐。

我要学会做一个珍惜时间,品尝学习“咖啡”的小才女。

推荐第2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山亭区实验小学班 葛祥晶 辅导教师张崇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篇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三字经》,曾经陪伴我度过幼时光阴,那时按照妈妈的要求,竟然也把这些奇文怪句背得滚瓜烂熟。今年暑假里,我和妈妈又一起重读了这本书。这次重读,让我对她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假期里充裕的时间,保障了我可以细细品味,我开始渐渐明白当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领略到这些三字短句的魅力所在,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对《三字经》所下的定义。这看似一个个短小精炼的语句,却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博古通今,字字含义深刻,句句深入我心,凝聚了古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精髓,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开学之后,在张崇静老师的指引下又读《三字经》,更是有了不一样的惊喜,不一样的收获。读了《三字经》,方知孔孟的练达睿智,历史的广博丰富,中华文化的深奥精微。

读了“人之初,性本善”,我明白了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要想让孩子成才,就要选择好教育的方法。读了“养不教,父之过”,我明白了哺育孩子而不加以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读了“教不严,师之惰”,我明白了教育孩子不严格,这是老师的懈怠,不负责任。读了“亲师友,习礼仪”,我明白了学习要多读书,同时也要多向朋友和老师请教。读了“幼不学,老何为”,让我懂得了人的一生处处都要学习,只有学习才可以改变一个人,通过学习,人才能够掌握人类文明积累的文化和文明,然后继续前进,否则到老会一事无成。

都说不同的年龄段读《三国演义》、《红楼梦》之类的名著会有不同的感慨,我想,读《三字经》也是如此吧。或许,再过十年,或是更久以后,我回头再来重读,从中得到的感悟又会是另一番境界了吧!

推荐第3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精确讲到如何尊重他人、热爱学习和劳动、尊老爱幼等良好行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三字经有感,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三字经的读后感一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我小时候最熟悉的顺口溜是什么吗?告诉你吧:那就是《三字经》。也许你会问:《三字经》是顺口溜吗?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它不仅是一本赋予我丰富知识的顺口溜,还是一个鞭策我学习和教育我做人的“好老师”。

《三字经》这本书充满着童趣,就连作者的名字——宋儒王应麟也让我觉得好奇。它是我国古代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儿童启蒙读物之一,流传已达千年之久。其中有许多经典的语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被誉为“千古一奇书”。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三字成句,和谐押韵,朗朗上口。每当我读它的时候,不禁感叹:应麟爷爷,你是多么聪明,多么有才华!能洞察一切事物,一定是个非常认真而细心的人。我要向你学习!

《三字经》的内容丰富,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还让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明白了许多道理。譬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句告诉我们,年轻时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到老的时候,就什么作为也没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又让我明白了:我们做子女的,从小就应该懂得尊敬老师和朋友,孝敬老人这些礼仪常识。

《三字经》是我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记得,妈妈去桃源学习了,没人带我回家。上课时,我的思绪早已飞到窗外,老师叫了我一声,我才回过神来,我羞愧得无地自容。这时,我突然想起:“人不学,不知义。”我再也不敢上课走神了。

《三字经》是永不退色的经典,是文学的宝藏。它用一篇又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它是一片蔚蓝的大海,而我是一条小鱼,我自由自在的在里面遨游。

三字经的读后感二

“让阅读成为习惯”这是我们学校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一种思想。今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让好书链接世界,让书香滋润心田”的读书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读了很多书,我最喜欢看的就是《三字经》了,在这本书上我学到了很多道理,有感恩的、有勤学的、有做人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一段“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意思是说:汉朝的路舒温家里很穷,把借来的《尚书》写在用蒲草做的席子上学习,公孙弘则把竹子削成片抄下《春秋》。

他们虽然都很穷,买不起书,但仍很努力学习,最终获得成就。晋朝的孙敬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悬在屋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回被绳子拉住。苏秦读书读累了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他们虽然没有老师督促,却很自觉地学习。晋朝的车胤把萤火虫装进纱袋里,以此照明看书;孙康则就着屋外雪地上的月光的反射光来读书。他们家虽贫穷,但从来没有停止过读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为了读书,他们一点都不怕累。这段话所说的前辈,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想尽办法都要读书,经过他们千辛万苦的学习,最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使我十分感动。

使我感动的不是他们的成就,而是他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读书的这种精神,这种勇气。这种精神、这种勇气使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重大的震撼。他们当时的条件和现在的条件来相比真是天渊之别,我们现在有设施设备齐全的学校,有兢业、优秀的老师来教,书本学习用品一应俱全,不懂的可以问老师、问家长等,条件不知道优越多少倍。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和他们相比,这种拼劲、这种勇气是远远比不上的。我们要向前辈们学习,要好好的珍惜眼前的大好机会、大好时光,抓紧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用自己的进步回报社会,回报家长。切勿“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字经的读后感三

《三字经》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教育了我们从小就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今天,我也认真地回顾了这本书。

这本书出自南宋宋元的王应麟,它概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及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用三字词简练、生动的写出了一些为人处事和历史故事,教育我们、培养我们。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这些故事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领悟了不少道理。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当我读到这里时,感到十分羞愧,对于已经上六年级的我竟还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正所谓“一心不可二用”。现在仔细回想,对于平常的学习生活,我是否做到在课余时间也花心思学习了,我是否做到对学习专心到志,一丝不苟了呢?想到这里我深表惭愧,决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到在课余时间也专心致志地学习。

当然,作为一名六年级的学习,我们也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在于孝敬父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在书中有一句话更是深深打动了我:“香九龄,能温席,孝子亲,所当执”。我记得在小时候,父母经常讲这个故事我听,说得是黄香在几岁的时候,母亲离世,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他待父亲十分孝顺。酷夏时,他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他为父亲温暖被褥。回想起这篇故事时,我不禁泪如泉涌,对于长年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我不仅没为他们端过一次水,盛过一碗饭,洗过一次脚,相反,我还总是埋怨他们不回来照顾我,现在正是我们回报父母,报效祖国之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祖国的栋梁之才,报效祖国,回报父母!

这本书不仅讲述了许多生动的故事,更是告诉了我许多道理,它让我明白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奋好学,诚实守信,能够读到如此好的名著,何乐而不为?

三字经的读后感四

大家都知道《三字经》这本书,三字经有感。它是一本我们小朋友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文学著作。在这本书中,象唱歌一样的《三字经》竟然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看了《三字经》,我有很多的收获。

在《三字经》中最让我受启发的是\"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和\"勤有功,戏无益。\"这两句。它说得是一个人小时候不好好读书,这是不应该的,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所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古人都知道要从小勤奋努力学习,而我们处在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中,不愁吃、不愁穿,却不懂得好好珍惜,想想自己,学习一点也不用心,态度也不认真,作业马马虎虎经常出错,字还写得很难看,真是太不应该了。

在《三字经》中还有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黄香的小女孩,她九岁就知道要孝顺父母,夏天用扇子为父母驱蚊子,冬天用自己的身体给父母暖被褥。黄香小小的年纪就这么懂事,我比黄香大一岁,可在家里,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也不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三字经》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它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我爱读《三字经》。

三字经的读后感五

今天,我们听了复旦大学钱文忠的\"讲解《三字经》\"第一、二集。虽然只有原文六句,但是这六句却在钱文忠教授独树一帜的讲法中变得趣味盎然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字经》是宋朝时的儿童启蒙课本,内容通俗易懂。钱文忠教授之所以能让这有点枯燥乏味的简单文字,让人理解起来如此传神,还是因为他那独特的教学方法。他在每一段话的背后加上一个轻松、诙谐的小故事。通过第1、2课(集)的学习,我们已初步领悟到了学习对于人的重要性,知道了\"五子登科\"、\"才高八斗\"等成语的由来。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曹操四子的故事。

传说曹操有四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曹植、曹丕、曹彰、曹冲。这四个人虽然是亲兄弟,但性格各异,又不像亲兄弟。曹植才高八斗、憨厚老实,喜欢吟诗作画,才华横溢。曹丕奸诈、贪婪,占有欲很强。攻城时,曹丕总第一个冲进城去。可是他既不是来带将士冲杀,又不是剿获战利品,而是去强占别人的东西和亲人,还很嫉妒。曹彰武艺高强,能够钝住一只老虎。而曹冲则是家喻户晓的神童……,这几个人性格的差异,凸显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三字经》之所以被奉为\"经\",是因为它朗朗上口、蕴藏着无尽哲理,真希望明天可以再看!

三字经的读后感六

在不知不觉中,暑假已经过了一大半,我心猿意马,心一直闲不下来。今天有点强迫自己做宅男,不是丝竹充耳,而是书香相伴。

西安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三字经》,不仅有三字经的原文,还有大量的注释、翻译与典故,编排也很有新意,值得一看。全文包括良好的教育方法、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和谐相处、诵读古典书籍及其次序、朝代更替盛衰存亡及其规律、自幼勤勉读书等六个方面。以前我也读过此书,但不齐全不专心,这次却读得轻松,读得细致,其中最感兴趣的是书中的一些典故,尤其是以前没有接触过,感觉收获挺大的。

例如桅杆喻正比喻一个正直的人必须时刻留心,提防各种坏思想的侵蚀;温公警枕告诫读书人要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学业方可不断长进;师文拜师说明求学要谦虚要有足够的诚意与决心,方可得到高人与名师的指点和帮助;朱晖守义指明了只有举人为贤,做到守信忠义,方为各方所服;赵孝爱弟比喻兄弟情深,感天动地;周公吐哺说明不管官至几何都要明白创业的艰难,要小心谨慎对待他人,绝不骄傲凌人;削简为册意为不被艰难条件所难,奋力读书,终有成功之时。

我喜欢品读此书,不仅因为它是语文新课标必读之书,而且里面饱含大量典故,蕴涵无数道德伦理,读来一箭双雕。不错!

三字经的读后感七

有一本书,它深深影响了我,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孩转变成一名有知识、有思想的小学生。那本书就是——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别看这就短短的几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的意思是:人刚生下来都很善良,天赋也相近,只是后来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才会使习性的差距变大,如果对孩子不严加管教,孩子就会不再善良了。妈妈就曾经给我讲过与这个有关的故事。

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有一个孩子,长得很可爱,妈妈总喜欢把他抱到邻居家去玩。有一次,他无意中把邻居家的一根绣花针带回了自家。妈妈看了,说:\"孩子,你真聪明,还知道把这个拿回来\"孩子听了,很高兴。于是,他就养成了拿别人东西的习惯。长大后他成了一个小偷,还犯了大案,要被处死。在执行的前一天,小偷要求再见母亲一面,母亲泪流满面地跑过来,小偷说要亲一下母亲,母亲同意了。小偷凑上去,一口把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母亲骂她不孝,他却说:\"妈妈,当我第一次拿别人家里绣花针的时候,你能告诉我那样做是不对的,今天,我就不会走到这个地步。妈妈,我恨你!\"

我们小孩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接受家长和老师好的引导,就有可能走上歪路,变成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这就是三字经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同学们要谨记啊!

三字经的读后感八

我对三字经非常感兴趣,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本书上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以前,我比较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本性是善良的,虽然人的本性都不坏,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判断一个人是善还是恶。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虽不像前两句那么的“出名”,可其中也蕴涵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会闪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专心,恒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处。

三字经有数百句,它精辟地用文字总结、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真告诉了我不少知识。

推荐第4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朗朗的童音读书声中,看着《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的录像,他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从两千年前的远古时代开始,给我们展示了一副副千姿百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读来朗朗上口,其含义却又隽永深厚,一个字就是一个故事,一句话就是一个王朝的的兴衰。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所谓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屹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今年陇南市国税局开展的“读经典.铸精神”活动中,我们文县国税局选择了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讲授的《三字经》读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小时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可是,由于以后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

从“苟不教,性乃迁。”到“知某数,识某文。”告诉我们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其中“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告诉我们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而学习的方法,贵在专心。“昔孟母,择邻处。”里面蕴含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学习环境的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人就像玉一样,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就像方仲永一样:他家世代虽然都是种田人,但方仲永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会作诗,于是很多人都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由此父亲感到非常高兴,就一天到晚带着方仲永去写诗、赚钱,不让方仲永去学习。在方仲永十二三岁时,写作才华仍和五岁时的写诗水平一样,可是到了二十多岁时,他的才华就已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了。这不正体现了这句话的意思吗?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又让我懂得,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好的老师和朋友。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从“一而十,十而百。”到“此五常,不容紊。”告诉了我们十进位算术方法,什么叫“三才、三光,告诉了我们“春夏秋冬”、“东南西北”“金木水火土”等四季、四方和五行。从“地所生,有草木。”到“丝与竹,乃八音。”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花草树木”、“ 虫鱼鸟兽”和“稻梁菽麦黍稷”等许多丰富的知识。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这坛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弥香,在新时代的今天,教化人心,必将永远地散发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玉、书中自有千盅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良师益友”,让我们静下心来,捧起书,在淡淡的的墨香中与哲人会面,与良友交谈,增识长慧,开悟人生。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爱书,读书吧,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新形势下对税务工作者的更高要求,在知识的海洋里你一定会寻找到无穷的乐趣,为你平凡的生活增辉添彩。

推荐第5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我对《三字经》非常感兴趣,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本书上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以前,我比较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本性是善良的,虽然人的本性都不坏,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判断一个人是善还是恶。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虽不像前两句那么的“出名”,可其中也蕴涵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会闪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专心,恒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处。

三字经有数百句,它精辟地用文字总结、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真告诉了我不少知识。

今天读了三字经我学到了很多,在我们的生活中,显现出我们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个孕妇上了车,两位老大爷因为争着让座吵了起来,其他人像看热闹一样,有的还起哄。结果出来了,但孕妇到站了,她为了知道结果还多坐了一站,但她还是很谢谢两位老人。司机转头说:“我看在座的大都是年轻人,两位大爷虽然为谁让座而争吵,但至少他们有这个想法,为什么除了两位老大爷,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让座呢?”车上的人听了都默不作声,慢慢地低下了头,车内一片寂静。

这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了我们不懂礼让,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为老孕幼残让座,可谁有动于衷呢?

我们应从尊敬兄长和长辈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不应该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21世纪,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尊长,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出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赶快拿起《三字经》,相信你的收获比我更多哟!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哺育,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书籍的滋润,没有书的生活是不完美的,没有书的人生是有缺憾的。一本好书,能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如清风抚摸大地,如夏风凉爽世界。《三字经》就是这样的好书。

《三字经》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能琅琅上口,象儿歌似的,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我被《三字经》这博大精深文字深深的吸引了。

《三字经》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是它言简意赅,简洁明了,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滋润。我读《三字经》后,觉得它对我帮助很大,它不仅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明白了如何做人,还让我开阔了视野,领略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的悠久文化。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孔融虽然只有4岁,但是却懂得谦让,将大梨让给更年幼的孩子,要是换作是生活中的孩子,准会吵吵嚷嚷地要吃大梨。但是孔融却很谦逊,比一般的孩子要懂事得多。作为一个少先队员,我们有何理由不去学习孔融的谦逊礼让?

《三字经》是古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学瑰宝,也是我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宝贝,它就像一盏指明灯,照亮我前方的路!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读本,大家对它也十分熟悉,“人之初,性本善”,耳边仿佛回荡着几百年前,私塾里的学童正咿咿呀呀地诵读声,我就情不自禁地拿起书,有滋有味地看起来。

读到“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刚掘出的碧玉,经过工匠长年累月地精雕细琢,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人也是这样,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可我有时候也不能坚持到底,有些计划实行一两个星期就以失败告终。有一次,我计划每次写完作业就要检查,提高正确率。开始时我还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一遍,检查出些小问题。三四天后,就没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两下,就做别的事去了。凑巧“屋漏又逢连夜雨”,有几天作业特别多,我一写完连看也不想看了,热情从沸点降到冰点。后来几天又偷懒,隔两天检查一次,最后还是没能持之以恒。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我们是小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回想以前,真是惭愧。有一次,我在做一些奥数题,每一道题就像一座座迷宫,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看电视了。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没有丢下那一座座迷宫,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节目,不久就把我的思绪带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晚上,我才记起奥数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后来,我才发现其实题目很容易解答,早上却因为偷懒没有认真思考。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也没用。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值得我们深思。每天读一读,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

推荐第6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小编与读者分享三字经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篇1:《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仅仅只用几千字,就概括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很值得我们骄傲。

《三字经》中的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它囊括了多方面的内容,较好的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有关于为人的句子“首孝悌,次见闻;父子亲,夫妇顺……”有关于教子的句子“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有关于历史的句子“无灭金,绝宋世;莅中国,兼戎狄……”

读了《三字经》,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后一句“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他亲眼看到一位老妇人,把一根铁棒磨成绣花针。因此,他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道理。从此刻苦学习,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我还想到了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车胤如囊萤,如映雪的故事······

总之,读《三字经》让我受益匪浅,“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让我知道了明责任,负责任才能为国家做贡献;“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让我明白了勤能补拙的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首孝悌,次见闻”让我知道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欣喜之余,我也编了一段《三字经》: 三字经,千字文,内容广,知识博。 华夏子,千古诵,增智慧,陶情操。

篇2:《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学《三字经》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后人读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通过学习这些诗句,给我们讲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篇3:《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人人都会背,可大家背了而做到了吗?而我就承认我只做到了一点,而另一大半都没有做到。

就像《三字经》里写的“惜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样一句话,可同学做到了吗?没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样一句话讲的是孟子的母亲孟母第一次把家安在了墓地附近,孟子学人掘土筑坟;孟母第二次把家迁到离屠宰场不远的地方,孟子学人杀猪宰羊;第三次把家迁到了学宫旁边,孟子才开始好好学习。没想到有一天孟子觉得学不进去了,就逃学回家,孟母看见孟子逃学回来,就拿把剪刀剪断了织布机上的线,孟母告诉了孟子一些道理,孟子领悟了母亲的教会,就发奋笃志勤奋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大人们和老师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不要在和大人们斗嘴,我们要认真听取他们的劝告,认真学习,不让他们生气,认真对待你做过的每一件事,当然,我们做事之前,先考虑大人们会不会同意,这件事会不会给特人带来损失,如果有什么对自己他人都不好就千万不要去做,现在,我们好好学习就很开心了。

篇4:《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是一本教我们怎么做人的一本书。

例如孔子的弟子子路,他为了救自己的母亲到处去借米,夏启夺天下等等的故事。看了这些故事后都让我感触很深。其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孔子认错,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们到一个地方,突然下起了雨,后来有一个小孩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山洞里躲雨,后来孔子说:“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把沙滩万点坑。”那个孩子说:“千层浪和万点坑你数过吗?”孔子很佩服他,于是就和他的弟子门说:“以前我讲过上等人有智慧,而下等人愚昧,看来是错的。”后来当着众多弟子孔子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并想弟子们道了谦。看了这个故事 让我明白了做错事一定要大胆承认,并要诚心改过。

《三字经》里还有很多故事,如方仲永,阳春白雪等等,我们不能小看着本书,其实《三字经》里的每个故事都有一个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读完这本书后,虽然有些我并没有看懂,但我知道从今以后我会认真读书,让自己以后能成为有用的一个人,那样才对的起辛苦养育我的父母和精心培养我的老师们。

篇5:《三字经》读后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短小精悍、脍炙人口的《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这里面蕴含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这个暑假,我对它可谓是顶礼膜拜。

其中,最令我映象深刻的是“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讲得就是孙敬和苏秦刻苦学习的事。孙敬年少好学,读书时,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于是,他每次读书时都会找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粱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三字经》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会把《三字经》上的知识时时刻刻都牢记在心,避免一些在生活中和学习中不该犯的错误,自己的学习不能放松。同样,在做人、行事方面,《三字经》中用精简的语言涵括的深刻道理同样使我受益匪浅。

篇6:三字经读后感

妈妈在庐山买了一套书给我。这套书的总称是《中国古典文库》,里面有《三字经》、《增广贤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欢《三字经》。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一句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年轻人应该经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

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喜欢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会磨成针。”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了大诗人。

篇7:三字经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

《三字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文的方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学习的等等。

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得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经》里还有很多哲学故事,给我们树立了许多榜样,告诉我们很多深刻道理,让我们受益无穷。

篇8:《三字经》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三字经》,书中的许多告诉让我受益匪浅。在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源流长。

书中的每个故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是我阅读《三字经》里的一句话。这几句讲的非常好,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过错。老师如果教书不严厉,那是老师的懒惰。小时候不学习,将来长大想学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自己的父母与老师。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读这本好书吧。

篇9:《三字经》读后感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至今为止还未探索出这本书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升华个人思想,让你在体味韵律的同时,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推荐第7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这本书内容丰富,让我学到很多的知识,这本书里有原文欣赏、精彩解说、故事链接。我们先解识一下吧,如第一句说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每个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善良的。小时候,这种天性人人都相近,差别不多。但是长大后,每个人受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影响,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之分。于是原来都是善良的本性,因此而相差得越来越远,形成了有善有恶的分别。就如孟母三迁的道理是一样的。孟子家第一次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学下葬祭祀人的样子,孟母看见了就把家搬到了市场旁,可孟子又学小商贩的叫卖声,孟母只好又把家搬到学校旁,孟子这才开始认真学习了。

每一本书都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老师让我更加聪明起来。

推荐第8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初等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 11文综 1131110118 黄丹娜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时候读完《三字经》最喜欢的就是这句话。《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人性本善,无论一个人做了怎样的大恶之事,他心灵深处总是还存有善良的。

以前在街上帮人发传单的时候,遇见过一个捡垃圾的男子,年纪应该是有四五十岁了,长得很瘦也不高,聊了几句,算是认识了。记得那天认识后看到他和人在街上打起架来很凶,可是当他拿出一个装有衣服的袋子帮我压住放在地上的传单,我心里比较吃惊,后来看到书本上那句:人之初,性本善,大抵就是如此吧。世上无论怎样的人,心底总有一处是善的。“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在我国历史上,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四人同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身为未来人民教师的我们应该要尽量保护好我们的学生、孩子善良纯真的天性。同时,学习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经历,才会有所成。

读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句话时,惊讶竟会有这么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三次搬家。可谓天下父母心啊,想想我的父母,虽然平时语言交流不是非常多,更甚有时候会埋怨他们不理解自己,其实他们的关心是无处不在的。有时会在你老呆在房间看书的时候,在门外跟你说看书累了就休息,不要弄坏眼睛;有时会在晚饭时煮上你喜欢吃的菜,看你吃的少的时候回嘱咐你多吃一点,不要瘦着了。有时会在冬天的时候,虽然我已成年,他们仍然会叮嘱你晚上要盖好被子,在父母眼里,你永远还只是个孩子„„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我们还是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

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回想以前,真是惭愧。有一次,我在做一些历史题,每一道题就像一座座迷宫,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玩电脑了。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没有丢下那一座座迷宫,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节目,不久就把我的思绪带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晚上,我才记起历史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结果是不言而喻了。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也没用。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值得我们深思。每天读一读,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

推荐第9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篇1:三字经读后感

读《三字经》有感

在五月份下旬,我认真地读了《三字经》,发现它还真的是“耐人寻味”呀!《三字经》向人们讲述了古代人们做人的准则,是一本非常具有启示性的书。我就从其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从中我知道昔孟母为了儿子的学习,不断更换他们居住的地方;如果儿子还不学,就让他悬梁刺股,可真是个好母亲! 还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从中我知道玉如果不雕琢,就称不上是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长知识,这对现代社会的人们有多大的帮助啊!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跟《三字经》沾边的事,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尽早地成材,不停的转学,直到找到一所他认为好的学校为止。这不跟“昔孟母,择邻处。”一样吗?

现在的小孩,也一点也不如古代的小孩。古代的小孩九岁就能帮父母暖被,四岁就能让梨;而我们却穿父母的,吃父母的,甚至花父母的,有人一点也没想回报父母。真是有天壤之别。

《三字经》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它流传至今,仍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成就!我喜欢《三字经》!

读《三字经》有感

寒假期间,学校要求背诵《三字经》,我想:背《三字经》有什么用?我极不情愿地向书店走去。谁知拿起这本内容丰富,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的《三字经》,我竟一眼不眨地看了两个多小时,直到肚子唱起了空城计,我才匆匆付完钱,兴高采烈地向家里奔去。

每天写完作业,我没心思看曾经让我朝思暮想的动画片,而是拿起《三字经》,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你可别小瞧它,这里面含意无穷呢!其中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最受感动。

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有个小女孩叫黄香。才九岁就开始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而且还很孝顺父母。天气炎热时她会用小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让母亲睡;冬天天气寒冷,她又会在父母睡前,把被窝躺暖才让父母睡……黄香她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懂得为父母减轻负担,知道父母在外工作十分劳累,主动承担家里所有家务,还细心地照顾父母,真是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小女孩。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别。我现在虽然读五年级了,却还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什么事都不干,吃饭还特别挑食,每天上学也是由爸爸妈妈接送,就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爸爸妈妈帮我检查……我和一个小小年纪的黄香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呀。所以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孩子。

读《三字经》有感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读这本好书吧! 妈妈在庐山买了一套书给我。这套书的总称是《中国古典文库》,里面有《三字经》、《增广贤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欢《三字经》。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一句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年轻人应该经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

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喜欢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会磨成针。”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了大诗人。

三字经的每一个,每一行字,都在讲述着一个个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那样,意思就是不能浪费时间,要珍惜每一分钟,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万”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耐心,一步一步来。

读《三字经》有感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本《三字经》,我可开心了.

书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就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而我理解是,人小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只是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不同,长大了就会有好,有坏.所以,我们平时交朋友,要交善良,爱学习的朋友,不能交行为不好,不爱学习的朋友,否则你学了他会走上歧途的.在我们周围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一个同学他原本学习很好,品质也不错.可是他一不小心交了一个爱打游戏的朋友,结果他每个星期都泡在网吧里,没钱用还到家里偷拿,成绩更是一落千丈.真是不应该啊!

书中(还写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是: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不通过学习,就无法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我的理解是,即使你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但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不经历磨练,长大了只会一事无成.我曾经读过《伤仲永》的故事,仲永小时候是那么聪明,被称为神童.但后来稍大一点后就不再发奋努力,他的父亲只是带着他四处参加宴会,浪费了时间,荒废了学业,最后成了一个平平常常的人.真是让人心痛啊!

虽然,《三字经》到我手上才几天,虽然,我只读了其中的一两句,但我已经喜欢上了这本书,相信它会让我明白许多道理,我一定好好读完它.

读《三字经》有感

在生活中我用过的《三字经》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在学校里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向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爱护小同学,在家我孝敬父母,有了好吃的东西,我总是先给爸爸、妈妈尝后我在吃。

我知道一个人从小要学习做人道理,首先做到孝敬父母,恭敬兄长、友爱弟妹,因为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德行,其次就是学习看到的和听到的知识,学习数学语文等各种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奠定好做人和求学的基础。

而“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聪明加勤奋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妈妈告诉我,聪明是天生的,是自己所无法改变的,但是勤奋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创造的。所谓勤奋,就是要不怕困难,不怕吃苦,按老师和父母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我平时做得还很不够,今后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成为一个好学生、好干部。

读完《三字经》的变化:

语言上,表达事情不罗嗦了,语言简练了。表达能力强了。与人交往上: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时。知道谦让。

总而言之:浅意识的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读《三字经》有感

暑假期间,老师布置我们读《三字经》这本书。爸爸说,《三字经》是我国的文化经典和精髓,阅读它可以学习古文化,增长知识,增加涵养,从中汲取智慧。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经》只用三个字,就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书中的每个故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是我阅读《三字经》里的一句话。这几句讲的非常好,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过错。老师如果教书不严厉,那是老师的懒惰。小时候不学习,将来长大想学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自己的父母与老师。

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它也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年轻人应该经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我们要向这些优秀的古人学习,学习他们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精神,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字经》读后感

老师经常说我们应该多学习中国古代的经典名著,于是我让爸爸带我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三字经》。虽然当我读了之后,不是很明白里面的道理,但是通过爸爸耐心的讲解,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书里面有好多值得我们学习思考的地方。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搬了三次家。孟子不好好学习,母亲生气地割断织布的纱线,告诉他要好好学习。这个故事使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也像孟母一样,为了我的学习花了很多心思。不仅监督我的学习,给我买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还请了家教给我补课。从前,我不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认为他们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也不知道珍惜;当我贪玩的时候,爸爸妈妈说我几句,我还会很不高兴。学了《三字经》后,我终于明白父母为什么这样,是希望我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讲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尊敬兄长的道理。而现在很多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他们惟我独尊,想要什么就叫父母买,没买到就不高兴。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谦让,我们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总之,学了《三字经》后,我的收获真的很多,也让我今后长大了能好好做人和做事。

篇2:读三字经有感

《三字经》读后感

12170801朱永翔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无论是耄耋黄发的老人还是咿呀学语的幼儿都对这朗朗上口的中华传统经典《三字经》或多或少信口拈来,而这也是我幼年时接触最早的传统经典文学。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静心品读回味一番,读完后,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终于明白了古人为什么说读了三字经,就可以知道天下事了。

《三字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思想、哲学道理,以三字经文的方式展示给我们,内容涵盖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其内容内容主要概括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主要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当代,对于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整个社会也要树立积极正面的风气,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其中的“玉不琢,不成器”更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每个人都是一块美玉,又都是玉石工匠,我们都应该坚信自己能够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同时也应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不断雕琢和打磨自己,真正让自己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美玉;

第二部分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中国自古以来便以忠义孝文明于世,传统文化与操守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撑。文中列举的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足以让现代某些不尊重关爱老人的人感到羞愧。作为大学生,我们现在在外求学,大多过着寄宿生活,只有寒暑假的时间才能与父母长辈相聚,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相聚的机会,主动关心我们的父母长辈,让他们有所慰藉;

第三部分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则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反应了古人对于文化、科学、艺术方面极大的造诣;

第四部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对儿童读书进程的建议,这部分列举的传统经典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第五部分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短短三百余字清晰讲述了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最后“载治

乱知兴衰”一句则像一鼎警钟长鸣,警示后人以史为鉴,重视历史发展的兴衰规律,才不至于像前面的朝代一样走向灭亡。

第六部分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了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真正做一个 “上致君,下泽民”的国家栋梁。“人不学不如物”也再次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中还列举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悬梁刺股的故事勉励无数学子克服学习上的一切困难勤奋学习;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出了古人的教育思想,古人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强调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教育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里面还有很多哲学故事,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给我们树立了许多榜样,告诉我们很多深刻道理,让我们受益无穷,同时《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中国的历史,以及人伦的次第与纲常。经过深入学习,相信每个人都会燃起对华夏先祖的崇敬与承担弘扬文化的责任感。

篇3: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篇1:三字经>读后感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所谓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小时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可是,由于以后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

从“苟不教,性乃迁。”到“知某数,识某文。”告诉我们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其中“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告诉我们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而学习的方法,贵在专心。“昔孟母,择邻处。”里面蕴含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学习环境的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人就像玉一样,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就像方仲永一样:他家世代都是种田人,但是到了方仲永小时候时,方仲永就已经会作诗,由此父亲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很多人都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于是父亲就一天到晚带着方仲永去写诗、赚钱,不让方仲永去学习。直到方仲永十二三岁时,写作才华仍和五岁时的写诗水平一样,到了二十多岁时,他的才华已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了。这不正体现了这句话的意思吗?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又让我懂得,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好的老师和朋友。正所谓“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从“一而十,十而百。”到“此五常,不容紊。”告诉了我们十进位算术方法,什么叫“三才、三光、三光”,告诉了我们“春夏秋冬”、“东南西北”“金木水火土”等>四季、四方和五行。从“地所生,有草木。”到“丝与竹,乃八音。”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和“稻梁菽麦黍稷”等许多丰富的知识。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篇2:三字经读后感

时候,爸爸妈妈为我买了一册《三字经》。那时,我喜欢看漫画,这样的书我一拿起就头疼。在大人面前,我迫不得已的打开书,哎?还挺有趣的:三字一句,两字一韵,

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爱看《三字经》,只不过觉得很有趣,但爸爸一次次抱着我念《三字经》,老板着个面孔,表情很冷酷。其实,爸爸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一味地让我读。果不出所料,当我念的三字经出口成章时,爸爸便开始诱导地给我讲解每一句的含义“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生命刚开始时,天性原本是善良的,性格脾气也很接近??在这些经中原来也有趣的人物和各种生动的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当我真对《三字经》产生浓厚兴趣时,爸爸又用实验和实践让我知道它的含义;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

好书不厌百回读。我开始背《三字经》了,一边背一边想它的含义,这样既牢记了《三字经》的词句,又能知道《三字经》在生活中对我成长的意义。《三字经》已经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

每天我写完作业都要读一些课外书。这学期,我就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它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它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有教我做人的,有教我做事的,还有教我学习的??

《三字经》中有几句话让我记忆忧新,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它让我明白从小要好好学习,不能错过最好的学习机会,更不能做一个平庸无能的人。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冬天为父母暖被窝,夏天用扇子扇凉席。他的细心和孝顺是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而“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话让我体会到兄弟间要相互谦让,做兄长的要呵护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重兄长。虽然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但我们有伙伴,有同学,所以我们对同学和伙伴也要相互谦让尊重。

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用学到的这些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篇3: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这本书讲述了人从生来的本性到儿童再到少年时期父母师长对他的重要性。读了这本书我收益很多。

在这本书中,列举了古时候孟子的母亲培育孟子,她特选择适宜的邻居相处,但是孟子就是不认真读书,孟母气得把织布机上已经织了一半的线剪断了,以此教育孟子学习就像这织了一半的布被剪断线半途而废。孟母真是敬佩。

《三字经》告诉我们年幼时不好好学习,年纪一大把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一块玉石不加以琢磨,怎么会成为有用的器具呢?书中还教我们要亲近良师益友,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恭敬兄长这些道理。黄香九岁就能为父亲暖席子,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这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对我们终生受益。

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人从小就要戒除不良习惯,自觉养成勤勉用功奋发图强的习

惯。

篇4: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中蕴含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它让后人感悟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日记大全

《三字经》中还有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作文网小

《三字经》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 《三字经读后感》出自:百味书屋

推荐第10篇:三字经读后感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那大家读过三字经吗?有什么感受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读三字经的读后感,欢迎参考借鉴。读三字经的读后感【一】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我小时候最熟悉的顺口溜是什么吗?告诉你吧:那就是《三字经》。也许你会问:《三字经》是顺口溜吗?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它不仅是一本赋予我丰富知识的顺口溜,还是一个鞭策我学习和教育我做人的“好老师”。

《三字经》这本书充满着童趣,就连作者的名字——宋儒王应麟也让我觉得好奇。它是我国古代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儿童启蒙读物之一,流传已达千年之久。其中有许多经典的语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被誉为“千古一奇书”。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三字成句,和谐押韵,朗朗上口。每当我读它的时候,不禁感叹:应麟爷爷,你是多么聪明,多么有才华!能洞察一切事物,一定是个非常认真而细心的人。我要向你学习!

《三字经》的内容丰富,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还让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明白了许多道理。譬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句告诉我们,年轻时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到老的时候,就什么作为也没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又让我明白了:我们做子女的,从小就应该懂得尊敬老师和朋友,孝敬老人这些礼仪常识。

《三字经》是我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记得,妈妈去桃源学习了,没人带我回家。上课时,我的思绪早已飞到窗外,老师叫了我一声,我才回过神来,我羞愧得无地自容。这时,我突然想起:“人不学,不知义。”我再也不敢上课走神了。

《三字经》是永不退色的经典,是文学的宝藏。它用一篇又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它是一片蔚蓝的大海,而我是一条小鱼,我自由自在的在里面遨游。

读三字经的读后感【二】

“让阅读成为习惯”这是我们学校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一种思想。今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让好书链接世界,让书香滋润心田”的读书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读了很多书,我最喜欢看的就是《三字经》了,在这本书上我学到了很多道理,有感恩的、有勤学的、有做人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一段“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意思是说:汉朝的路舒温家里很穷,把借来的《尚书》写在用蒲草做的席子上学习,公孙弘则把竹子削成片抄下《春秋》。

他们虽然都很穷,买不起书,但仍很努力学习,最终获得成就。晋朝的孙敬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悬在屋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回被绳子拉住。苏秦读书读累了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他们虽然没有老师督促,却很自觉地学习。晋朝的车胤把萤火虫装进纱袋里,以此照明看书;孙康则就着屋外雪地上的月光的反射光来读书。他们家虽贫穷,但从来没有停止过读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为了读书,他们一点都不怕累。这段话所说的前辈,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想尽办法都要读书,经过他们千辛万苦的学习,最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使我十分感动。

使我感动的不是他们的成就,而是他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读书的这种精神,这种勇气。这种精神、这种勇气使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重大的震撼。他们当时的条件和现在的条件来相比真是天渊之别,我们现在有设施设备齐全的学校,有兢业、优秀的老师来教,书本学习用品一应俱全,不懂的可以问老师、问家长等,条件不知道优越多少倍。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和他们相比,这种拼劲、这种勇气是远远比不上的。我们要向前辈们学习,要好好的珍惜眼前的大好机会、大好时光,抓紧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用自己的进步回报社会,回报家长。切勿“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读三字经的读后感【三】

《三字经》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教育了我们从小就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今天,我也认真地回顾了这本书。

这本书出自南宋宋元的王应麟,它概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及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用三字词简练、生动的写出了一些为人处事和历史故事,教育我们、培养我们。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这些故事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领悟了不少道理。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当我读到这里时,感到十分羞愧,对于已经上六年级的我竟还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正所谓“一心不可二用”。现在仔细回想,对于平常的学习生活,我是否做到在课余时间也花心思学习了,我是否做到对学习专心到志,一丝不苟了呢?想到这里我深表惭愧,决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到在课余时间也专心致志地学习。

当然,作为一名六年级的学习,我们也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在于孝敬父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在书中有一句话更是深深打动了我:“香九龄,能温席,孝子亲,所当执”。我记得在小时候,父母经常讲这个故事我听,说得是黄香在几岁的时候,母亲离世,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他待父亲十分孝顺。酷夏时,他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他为父亲温暖被褥。回想起这篇故事时,我不禁泪如泉涌,对于长年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我不仅没为他们端过一次水,盛过一碗饭,洗过一次脚,相反,我还总是埋怨他们不回来照顾我,现在正是我们回报父母,报效祖国之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祖国的栋梁之才,报效祖国,回报父母!

这本书不仅讲述了许多生动的故事,更是告诉了我许多道理,它让我明白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奋好学,诚实守信,能够读到如此好的名著,何乐而不为?

读三字经的读后感【四】

大家都知道《三字经》这本书,读三字经有感。它是一本我们小朋友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文学著作。在这本书中,象唱歌一样的《三字经》竟然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看了《三字经》,我有很多的收获。

在《三字经》中最让我受启发的是\"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和\"勤有功,戏无益。\"这两句。它说得是一个人小时候不好好读书,这是不应该的,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所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古人都知道要从小勤奋努力学习,而我们处在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中,不愁吃、不愁穿,却不懂得好好珍惜,想想自己,学习一点也不用心,态度也不认真,作业马马虎虎经常出错,字还写得很难看,真是太不应该了。

在《三字经》中还有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黄香的小女孩,她九岁就知道要孝顺父母,夏天用扇子为父母驱蚊子,冬天用自己的身体给父母暖被褥。黄香小小的年纪就这么懂事,我比黄香大一岁,可在家里,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也不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三字经》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它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我爱读《三字经》。

第11篇:《三字经》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三字经》读后感,欢迎阅读。【篇一:《三字经》读后感】

通过学习《三字经》,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纾。”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生活在一个经常举办丧事的地方,所以孟子就经常学人哭哭啼啼,孟母看见儿子这个样子,就对孟子说:“快点收拾家具搬家,不然,你长大了就只会帮人办丧事”。于是,他们就搬到一个集市,集市里经常有人杀猪。于是,孟子便学着别人的样子杀猪,孟母看见了就对孟子说:“我们赶紧收拾东西再搬家吧,不然,你在这儿长大就只会杀猪”。最后,他们搬到了一个学堂附近,于是孟子便学别人的样子开始学习了,后来经过努力学习,孟子成为一代圣人,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这个故事一方面告诉我们学习的环境对我们的学习多么重要啊,另一方面告诉我们父母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多么大的心血。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回报社会、回报父母。

我还要读更多的书。

【篇二:《三字经》读后感】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至今为止还未探索出这本书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升华个人思想,让你在体味韵律的同时,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篇三:《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这本书内容丰富,让我学到很多的知识,这本书里有原文欣赏、精彩解说、故事链接。我们先解识一下吧,如第一句说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每个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善良的。小时候,这种天性人人都相近,差别不多。但是长大后,每个人受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影响,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之分。于是原来都是善良的本性,因此而相差得越来越远,形成了有善有恶的分别。就如孟母三迁的道理是一样的。孟子家第一次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学下葬祭祀人的样子,孟母看见了就把家搬到了市场旁,可孟子又学小商贩的叫卖声,孟母只好又把家搬到学校旁,孟子这才开始认真学习了。

每一本书都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老师让我更加聪明起来。

【篇四:《三字经》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三字经》最后的一些——“莹八岁,能咏诗”到“戒之哉,宜勉力”,里面讲的是古圣先贤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几句话十分影响我“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勤有功,戏无益。”这几句话主要讲我们要小时候努力学习,不能耽误学习的黄金时段。这样,长大为国。、为民、为自己都有好处。还能使父母长辈感到骄傲自豪,造福于后代。

以前,我总以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还很长,不必这么累这么认真地学习,可以留着一些知识以后慢慢学。可现在我才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学习的机会只有那几次,错过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并且知识也像一个黑洞一样,越来越大。今天你会了这个,明天又有新的知识等着你,可谁又能保证你前一天学的知识忘不了呢?知识像一只被人吹的气球一样越来越大,就算你有三个脑子每天不停地记也记不完。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近在手边的学习机会,千万不能错过,一错过就再也记不住了。

玩耍的快乐只是暂时性的快乐,并且这种快乐就像夏天里的冰一样,一吃还想吃。我们学生可以享受一下这种快乐,不过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学就会控制不住自己,从而无心学习,长大后悔莫及。学习的快乐是永久性的快乐。它像一杯咖啡,刚开始有苦,然后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后是香醇。我们要学会做长久的快乐,虽然刚开始没有香,不过会越来越有甜头。从而让你爱上这种长久的快乐。

我要学会做一个珍惜时间,品尝学习“咖啡”的小才女。

【篇五:《三字经》读后感】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本《三字经》,我可开心了。

书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就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而我理解是,人小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只是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不同,长大了就会有好,有坏。所以,我们平时交朋友,要交善良,爱学习的朋友,不能交行为不好,不爱学习的朋友,否则你学了他会走上歧途的。在我们周围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一个同学他原本学习很好,品质也不错。可是他一不小心交了一个爱打游戏的朋友,结果他每个星期都泡在网吧里,没钱用还到家里偷拿,成绩更是一落千丈。真是不应该啊!

书中还写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是: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不通过学习,就无法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我的理解是,即使你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但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不经历磨练,长大了只会一事无成。我曾经读过《伤仲永》的故事,仲永小时候是那么聪明,被称为神童。但后来稍大一点后就不再发奋努力,他的父亲只是带着他四处参加宴会,浪费了时间,荒废了学业,最后成了一个平平常常的人。真是让人心痛啊!

虽然,《三字经》到我手上才几天,虽然,我只读了其中的一两句,但我已经喜欢上了这本书,相信它会让我明白许多道理,我一定好好读完它。

第12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以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基于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人们所公认,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

《三字经》的每一个,每一行字,都在讲述着一个个人生的哲理。“人之初,性本善”,耳边仿佛回荡着几百年前朗朗的读书声。

有一段关于古人学习方面的内容: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这六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大圣人孔子曾经把7岁的项橐当作老师,古代圣贤尚且能如此勤奋的学习;宋朝中书令赵普读了一辈子《论语》,做了宰相之后,仍勤奋学习;汉朝路温舒把借来的书抄写在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弘削竹片用来抄书,他们没钱买书,却也如此勤奋;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都没有老师,但能自觉学习;晋朝车胤晚上用捉来的萤火虫当作灯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看书,他们虽然贫困,却没有因为点不起灯停下学习;汉朝朱买臣一边砍柴一边读书,隋朝李密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们尽管劳累,却不放弃学习。我们应教育他们立鸿鹄之志,刻苦学习,长大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

“幼不学,老何为”呢?所以我们现在要勤奋好学,不懂就“不耻下问”,读书必须懂得“学则智,不学则愚,有不满则进步”这些道路都是通过 求知无坦途,学问无捷径而得来的。“玉不琢,不成器”,璞玉,经过工匠长年累月地精雕细琢,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人也是这样,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功。我们面前的每一个学生,犹如一块璞玉,玉不琢,怎成器?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其中也蕴涵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会闪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专心,恒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处。

当我读到:“香九龄,能温席。”我真的很感动,小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顺父亲,夏天为父亲摇扇子,冬天给父亲暖被子。他不仅以孝心闻名,还勤奋刻苦,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不知道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赶时髦,比吃穿。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恩情。所以我们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但我们也要教会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书山有路勤为径”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也没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

多次 读《三字经》,我的感受更深了,因为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说:“做人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奋斗力,要有高尚情操。因为坦白就犹如是城市和勇敢的生成物质,我们要拥有良书,哟工友益友,拥有一颗纯洁的人,这会是理想中最完美的生活。用你那纯朴的心灵去体验别人的困苦不堪,可以去听见远方的呼唤。让你去了解,去亲近社会与大自然。

让《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学瑰宝,是我们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如能完全参透其中的韵味,那必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使我们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假如你还没有读的话,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相信通过诵读《三字经》,你的天空一定能得到质的升华的!

2015.03.20

第13篇:三字经读后感

读三字之经·晓古往今来

千多年前,中国,庆元府。

“吾日前做一书,以三字为言,四言为段。欲以此启导族中稚子。” “伯厚大才,此书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所以启导蒙稚者略备。” 此后,当地学堂蒙稚,皆常颂《三字经》。 千多年后,中国,陕西省。

我翻开那本薄薄的线装《三字经》,坐在书桌前,摇头晃脑起来。

一直以来,我始终认为《三字经》是一本古代的幼儿教育学百科全书。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它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教育儿童的启蒙读物。而且相较于其他几本启蒙读物,《三字经》的内容覆盖面极广,它的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通过《三字经》便可知道古时的幼儿究竟在学些什么,也可以反应出古代时候对孩子的教育理念。

古人曾今对《三字经》有过“熟读此经,可知天下事,可通圣人礼”的极高评判。于是,在传统社会中,几乎每个小孩子在启蒙时期,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而到了现代,《三字经》却几乎消失在了我们的眼中。除了开篇的那几句“人之初,性本善”大家还耳熟能详以外,后面的段落,几乎便没有人知道了。而且,也再没有小孩子,真正的去熟读、理解《三字经》了。

有印象的初读《三字经》是在我三年级的时候,不过听父母说我两岁左右时候便能背下近半的《三字经》了,不过等大一些了也就忘记了。7~8岁那时候正是最贪玩儿的年龄,所以那一次读《三字经》真的是没有看进去多少。不过还好,最起码把《三字经》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彻彻底底的装进了脑海。不是死记硬背的那种,而是在理解。知道了为什么说“性相近,习相远”,了解了所谓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到底说的是哪个故事。不过,等到到了《三字经》的第三段,介绍生活中的那些名物常识的时候,便着实看不进去了。

再看《三字经》便到了己丑年了,那时候在看《百家讲坛》时偶然听到了复旦大学的钱文忠教授在讲《三字经》。初听之时便觉得很引人入胜,然后便一直听了下去,就连因为琐事而没有赶上直播的几集也在网上找到后仔细听了。听完之后,我的心中对重新品读《三字经》的欲望之火便熊熊燃烧了起来。那一次读三字经,读的直接便是钱文忠教授所著的《解读》。不过,因为全书分为了上下册,而我等到上册读完还没有买到下册,所以那一次,我的《三字经》依旧没有读完。只是读到了那一句“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而后,虽然也买到了下册的《解读》,却也提不起兴趣去看了。

等到真的将《三字经》彻底研读,是2013年的暑假。那时,因为选了学前教育这个专业,而又对学前教育两眼一抹黑。便拾起了《三字经》这个老掉牙的儿童启蒙读物,希望从中能够得到一些启发。这一次读过《三字经》之后,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知道了古时候重要的一些典籍,知晓了古时候儿童读书的一个大致的程序。而且对于中国的古代史,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再读《三字经》就到了最近了。有一天,教育学的老师在讲一些东西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个教育理念是《三字经》中已有的。这一发现让我又重燃了通读《三字经》的欲望。这一次,我的手边换了书籍,不再是钱文忠的《解读》,而换成了一本线装的《三字经》和一本《学前教育学》。相互印证之下,突然钦佩起了古人,他们的很多教育思想真的是太先进了,先进到领先了西方国家太多。当西方人还在考虑在儿童启蒙时究竟教给孩子们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便就着《三字经》穿越了千年告诫我们,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

这次的《三字经》研读其实是仍在进行中的,因为越是对照现在的教育学理念,越发是觉得《三字经》的珍贵。而越是觉得它的内涵丰富,便研读的更慢了。

它几乎符合了所有教育学对启蒙读物的要求,它也符合了中国人对自身历史传承的一个寄托。它不仅可以在各种小典故中教育孩童,还可以在通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古代史,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它教会了孩子们人伦的次第与纲常。它以三字为言,四言为段,读起来郎朗上口,而且内容丰富、有趣。它传承了千年,数次修改,穿越了历史的长河,来到今天。它是《三字经》,它是《

三、百、千》之首,它是中华民族的古人在幼儿教育上的集大成之物。

一部三字之经,读之可晓古往今来。

第14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每个人都有颗真诚善良的童心,三字经读后感。然而在我们一步步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丑恶之人,这恰恰是被成长中不良环境渐渐污浊心扉结果。所以抵制诱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我们将来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我们孩童时代就应该受良好的教育,专心致志,绝对不能放松。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孟子之所以成为亚圣,适合其母亲提供的良好的成长环境和严格的教育分不开的。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五子登科,这个历史故事大家都知道,窦禹均的正确教育方法,是自己的5个儿子和睦相处,并且血液上都很有成就。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可能使大家最熟悉的话之一了,正所谓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往往是同乡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所以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教诲。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读到这,我不禁想起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智的人都会抓紧时间学习和奋斗。因为学习是最合适的事情了,自己即增长了见识,又能让父母高兴。所以趁着年轻多长些本事,免得老了,对自己不学无术而后悔。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古谚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成才之路同雕刻玉器一样,玉没经过雕琢和普通石头没什么区别人只有经过磨练才会有出息。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在礼仪与文化知识的传承额途中,长辈之于晚辈的熏陶是最容易、最搞笑的一种。所以我们大学时,不妨多接近我们的老师、学长等人,定会受益匪浅。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父母授之于我们生命,给予我们以教育。孝敬父母,乃是做人的良心和准则。黄香,9岁的小姑娘就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已经弱冠的我们,是不是要值得我们去效仿呢?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在吃梨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敬畏和友爱兄长的孝悌之义。所以从敬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读后感《三字经读后感》。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爱计较个人的得失,这样才会收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个人首先倡导就应该是孝敬父母和尊敬兄长,相互友爱的道理,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领,德才兼备才是王道。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我们平时用的就是十进制法,数学知识远非从一数到十那么简单,然而额对十位数的认识则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做人与做事一样,基础最重要。

三才者,天地人,三纲者,日月星我们只有认识了这个世界,才有可能改造世界,世界如此之大,包罗万象,其日月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等方面。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去认识博大精深的宇宙啊。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读到这,我开始有了疑惑。这里的三纲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是君王雨臣子之间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要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孔子的三纲有些区别。后来我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是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唉,如此的生活常识,自己这么多年来居然都不懂。。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春夏秋冬是一年四季,东西南北则是方位。春去冬来,季节不断更替,周而复始。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呼数。

金克木,木克水,水克火,火克土,土克金。说道五行,真的是我国古人体现指挥巅峰的代表作之一。五行同时对应着我们身体五脏,同时又对应着人脸上的五腔。对中医、天文、地理以及人们日常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蕴藏的秘密,也不是几句就能说得清楚的,看来我以后还需要多读书,来了解我们中华的经典。 十干者,甲至葵,十二支,子至亥。

和五行一样,十二天干地支,12为一小循环,60为一大循环。古人的智慧,真的是现代人无法比拟的。天干地支不仅仅用来纪念月,同时又暗藏在八卦之中。后来又衍化成了我们所熟悉的十二生肖。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三字经不愧是我国2000多年来一直流传的启蒙教育的书。当我读到这里我慢慢的发现,它不仅仅教一些三纲五常的做人原则,同时也在书中小能给我们介绍了壮丽的江河湖泊,让我们掌握中国的山川及河伯.长江、黄河、淮河、济水,这些都代表孕育这我们5000年文明。也都是我们文明的发源地。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除了风景美丽的五岳,我国同样还有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这些山,又蕴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周欣洋

第15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在这里,应届毕业生的小编为你搜集到了的读后感美文,敬请收看!;

我们小学时熟读《三字经》,中学时背诵《论语》。但我们却只限于把那些文字背下来,并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含义和教育意义。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传统道德,现在的我们又做到了哪些?读《弟子规》后,我感触很深: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在尊师敬长,孝敬父母方面,我们真的做到吗?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否想过妈妈在怀胎十月的辛苦,她为了不压着我们,不能睡一个囫囵觉;是否想过妈妈在分娩时期的痛;是否想过父母把我们从婴儿培育到现在的辛苦。。。。。。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外出挣钱,供我们读书识字,但我们是否真正关心过他们,是否为他们做过什么,哪怕是很小的一件可以让他们感动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长大了,尤其是青春期的叛逆,在父母教导我们时,我们早已厌倦了他们的唠叨,啰嗦。但是我们却不能理解他们的用心良苦。反而对他们产生反感。

现在的社会上,大多数父母都很溺爱自己的小孩,从而导致孩子娇生惯养,目中无人,不懂得尊重他人,也许我们认为:父母为我做的,都是应该的,所以我们理所当然的不断索取。但是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温室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迟早有一天我们要长大,因为现实社会必须要学会独立,这样你才能立足于社会,不会被淘汰。要时刻铭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关心长辈,在日常生活中,给父母多分担一些,让他们在辛苦的同时,更多一份欣慰。

在与朋友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方面,我们是怎么样对待的?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在每个人生活交际圈内,除了父母,就是朋友同学。但是,年少时期的我们,只知道为朋友两肋插刀,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哥们义气,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允许我们这么做,而且我们也不能这么做,如果是真正的好朋友,当他发现你做错事时,他会即时阻住你,在与好朋友相处时,要做到: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如果你想别人尊重你,帮助你,那你就必须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将心比心。当朋友身处困境的时候,你要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帮助好朋友走出困境。在与朋友同学相处中,凡事不要太斤斤计较,这样会让彼此产生隔阂,失去知心的朋友。好好珍惜眼前青涩宝贵的友情。

是否在诚实守信,严于律己方面,做到了问心无愧?

小时候,我们就听腻了“狼来了”的故事,我们知道了说谎话的后果;听过黄生借书的故事,我们懂了守信用的重要性;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焉。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这样你才会有更多伙伴朋友。现实社会中,我们生活在形形色色的环境下,避免不了不了说一些无谓的谎言,但是我们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避免犯错误。

等我们步入社会后,就会明白一诺千金的真正含义,当你在事业上需要与别人合作时,别人首先关心的是你的诚信度。因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你连最根本的诚信都没有,那你只能是失败的一个人。

读《弟子规》后,令我受益匪浅,认识到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自己真的应该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做优秀的子女,优秀的学生,别人优秀的朋友,做一个

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16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三字经》最后的一些——“莹八岁,能咏诗”到“戒之哉,宜勉力”,里面讲的是古圣先贤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几句话十分影响我“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勤有功,戏无益。”这几句话主要讲我们要小时候努力学习,不能耽误学习的黄金时段。这样,长大为国、为民、为自己都有好处。还能使父母长辈感到骄傲自豪,造福于后代。

以前,我总以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还很长,不必这么累这么认真地学习,可以留着一些知识以后慢慢学。可现在我才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学习的机会只有那几次,错过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并且知识也像一个黑洞一样,越来越大。今天你会了这个,明天又有新的知识等着你,可谁又能保证你前一天学的知识忘不了呢?知识像一只被人吹的气球一样越来越大,就算你有三个脑子每天不停地记也记不完。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近在手边的学习机会,千万不能错过,一错过就再也记不住了。

玩耍的快乐只是暂时性的快乐,并且这种快乐就像夏天里的冰一样,一吃还想吃。我们学生可以享受一下这种快乐,不过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学就会控制不住自己,从而无心学习,长大后悔莫及。学习的快乐是永久性的快乐。它像一杯咖啡,刚开始有苦,然后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后是香醇。我们要学会做长久的快乐,虽然刚开始没有香,不过会越来越有甜头。从而让你爱上这种长久的快乐。

我要学会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悉心感受学习的快乐!

第17篇:《三字经》读后感

读《三字经》有感

集团连续几期将图文并茂的《三字经》PPT发给我们进行学习,而且每期都有学习的主题精炼,让我们进行有目的、带观念地学习和思考,这样不仅把集团开展的“书香金盛”分享学习举办的更实在、更贴近、更有氛围,而且更是把历史、国学、传统文化、企业文化、企业的传承更加紧密、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使我们能更好地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修炼、提高。自己进行阅读后有以下心得:

《三字经》成书于宋末元初,迄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在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中最有影响,为历代学者所推重。以通俗的文字将中国文化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

而且《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蒙学巨作。他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已流传近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他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深深地吸引着许多人,这不止是他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他本身富有的内涵。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非浅。

《三字经》他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他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他深深地吸引我的,不止是他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他本身富有的内涵。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特别是集团人事还专门为其配了故事图画。

《三字经》列举的大量典故、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白,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这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三字经》中还有激励人们学习的典故,如头悬梁、锥刺股,告诫希望我们趁年轻的时候刻苦学习,长大成才,为国效力。我们古代的人都知道教育孩子受环境、方法、时间、恒心的制约。我们现在条件这么优越,集团从董事长、中华主席到各门店店长都非常重视国学学习和教育,也为我们大家提供和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要大力搞好我们金盛文化的建设、提高每一个金盛人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工作方法上要不断改进,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大家在工作上的主导地位。教不严,师之惰,要求我们作为一线的领导在工作过程中不要懒惰,注意研究新的工作方法,不怕苦,不怕麻烦,给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只有学好了,才知礼、义。作为一线领导的我们,在工作中,充分利用经典诗文中的故事来启发自己和所有员工,还应该在经典诗文典故的基础上予以拓展,结合工作的实际,去指导学生,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为大家打下“做人、成才、为金盛奋发图强、勇作贡献”的良好基础。

通过阅读集团下发的《三字经》PPT,可以说增强了我的文学功底 ,厚积博发。 继承了一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今天在我们改革开放的这个年代,我觉得更应该了解历史,借鉴历史,少走弯路,开拓创新。为企员工、为人同事、为人领导、为人之夫、为子之父,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在教育后人,引导员工、指导工作、带队前行中,就会多引经据典,增加说服力,同时运用圣贤的智慧,为企业出力、为金盛加油、为中华贺彩!

《三字经》是古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学瑰宝,我认为直到现在也不失为一本好书。他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他,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他、领会他、学习他!

让《三字经》成为我们每个金盛人的良师益友,让他为我们金盛腾飞发展保驾护航! 让我们感谢要求和指导我们学习的集团领导和人事部门,没有他们的要求,我还是有惰性的,也许就错过这个学习!

写这篇学习心得也是我对集团的感恩吧!这个感恩不仅是学习《三字经》的体会所得、也是得益于集团坚持倡导的感恩文化的引导吧! 特此鸣谢!衷心感激!

桥北太平商场:丁贵成 2015.6.23

第18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至今为止还未探索出这本书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升华个人思想,让你在体味韵律的同时,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第19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说起我读过的书,真是数不胜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三字经》,它是一本老少皆宜、脍炙人口的书,书中包含了我们国家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哲学道理,每个人都应该看看。

“人之初,性本善”,耳边仿佛回荡着几百年前私塾里的学童正咿咿呀呀地诵读声,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书,有滋有味地读起来。

读到“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刚掘出的碧玉,经过工匠长年累月地精雕细琢,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人也是这样,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可我有时候不能坚持到底,有些计划实行一两个星期就以失败告终。有一次,我计划每次写完作业就要检查,提高正确率。开始时我还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一遍,检查出些小问题。三四天后,就没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两下,就做别的事去了。再后来,作业一写完我连看也不想看了,热情从沸点降到冰点。最终还是没能持之以恒,作业经常漏洞百出

《三字经》虽然不过简单上千字,但其内容却博大精深,有些句子我能明白,有些道理我却一知半解。其中有两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深深地打动了我。东汉时期的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孝顺自己的父亲,天冷的时候用身体帮父亲暖被子;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把大的梨给自己的哥哥,而自己挑最小的梨。这两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孝顺长辈、要懂得谦让。我知道了这两个故事后,觉得非常惭愧,决定要向他们学习,不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并要孝顺父母,在和同学朋友们一起玩时,不要逞强,要懂得礼让。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我们是小学生,爱玩是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回想以前,真是惭愧。有一次,我在做一些奥数题,每一道题就像一座迷宫,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看电视了。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没有丢下那一座座迷宫,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节目,不久就把我的思绪带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晚上,我才记起奥数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后来,我才发现其实题目很容易解答,早上却因为偷懒没有认真思考。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也没用。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值得我们深思。每天读一读,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让我们不断的走向成功!

第20篇: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又读了一次《三字经》这本书。在我上幼儿院的时候,我已经会背了,那时或许只是为了多积累一些语句,但是,长大后对其中的语句很感兴趣,那么短的篇幅,居然有那么多的道理。

《三字经》是我们学习中华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学习的素材之一。有教我们如何做人的,有教我们怎样做事的,还有教我们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学习。里面的道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 比如“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讲得就是兄弟姐妹之间应该互相谦让、和睦相处,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的道理。 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冬天时用自己的身体暖棉被,直到棉被温热了,才请父母安睡。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再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得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三字经》里还有很多哲学故事,给我们树立了许多的榜样,告诉我们很多深刻的道理,让我们终生受益。

孙融17号三(4)班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