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例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

发布时间:2020-03-03 13:58: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例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

作者:杨帆 性别:男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学历: 本科 单位:合肥市慈云小学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慈云小学 电话:4858352 电子邮箱:yangfan2008ok@163.com 邮编:23005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是广大教师面对的实践性课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促进者、组织者,教师要钻研教法,以生为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使教学导入的生活情境化趣味化,练习巩固的层次化、趣味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实施有效教学,向课堂要效益。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减负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是广大教师面对的实践性课题。诚如《数学课程标准》所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课堂教学的促进者、组织者,教师要钻研教法,以生为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实施有效教学,向课堂要效益。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

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数学的人文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保持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1、导入的生活情境化趣味化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一个良好的情景,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统计”时,复习导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今天是什么日子,(大象的生日)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带着各种礼物来到大象家了。采用动漫的形式,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把内容呈现出来,顿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一下子进入到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课在情绪、知识等方面作好了铺垫。这样的多媒体情境导入,新颖有趣,能引起学生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

又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用学生们早已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们猜一猜是沿着长方形跑一周的乌龟跑得快,还是沿着正方形跑一周的兔子跑得快,引起了学生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欲

望。

再如:在五年级下册《找规律》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欣赏黄山景色,并配有背景音乐。师问:黄山美景太令人向往了,老师打算下周参加“黄山风景两日游”活动。如果你是老师,你准备选择哪两天参加这个活动呢?(生1:星期一和星期二 生2:星期二和星期三……) 师接着追问:那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呢?师导入:其实,像这样的例子里蕴含着一定的数学规律,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这样以“黄山风景两日游”活动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不是在简单的学习数学知识,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练习巩固的层次化、趣味化

在教学中我常常把练习题设计成包含有动画、图形、声音的形式,发挥人机交互、立即反馈的显著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有“试一试”、“练一练”、“比一比”、“考考你”等小板块,从易到难,逐层递进,激发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此外计算机具有存储信息量大,操作方便快捷,能清晰的调控课堂环节,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增强了课堂密度,扩大了学生的认知空间。

如在教“

2、

5、3的倍数”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张能操作的“百数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探究

2、

5、3的倍数的特征;还可以用鼠标点击,引导学生发现出既是2又是5的倍数共同特征。这样通过信

息技术充分挖掘出“百数表”在认数教学中的作用,深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事物或图像比抽象的语言和公式要有说服力的多。再加上他们好动、好奇、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然而借助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动画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辅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二年级学生都会感到难以理解。但如果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十二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音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小格。然后,通过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周也就是60个小格,时针正好时走一大格,学生轻松的观察出: 1时=60分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时、分、秒”的理解,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又如在教学三数“平移和旋转”时,先后多媒体演示缆车和风车的运动过程,在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运动现象的基础上,再对比出现,

学生加深对这两种运动现象的理解。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节课教学难点。首先多媒体动态演示小房子图向右平移的画面,直观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然后,在尝试练习后,运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在交流中,让学生加深平移前后图形的距离变化,直观地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找准教材的延伸点和拓展点,应用多媒体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寻找网络上有用的教学资源,令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吸收到更多的营养,脱离教材的束缚,使“小课堂”变成“大课堂”

又如教学 “一亿有多大”数学实践活动课时,课前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

一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4辆大型运水车。 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一亿吨左右。 一亿张纸的厚度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一亿枚硬币的重量比成年的蓝鲸3头还多4倍。 一亿粒大米,可让3.5万人填饱肚子。……

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实例,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亿有多大,我们正是这样运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

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中,当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个规律时,教师让学生课后到网络上阅读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相关资料,学生被祖冲之献身科学的精神和爱国热情深深地感动了。有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运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学习《数字与信息》一课之前,让学生到网上查询一些数字编码所蕴涵的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汽车拍照、邮政编码等,学生在查询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运用信息技术选择丰富的数学学习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学生能用数学地眼光去观察生活,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渠道选择数学学习资源,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享受数学学习成功的快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 教学与管理

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学习

转化的数学思想促进减负增效的研究

小学增效减负工作制度

小学减负增效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运用信息技术论文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谈班组建设和班组“减负增效”

例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
《例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