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小学生负担和压力过重的实质及根源

发布时间:2020-03-01 18:25: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小学生负担和压力过重的实质及根源,学生压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一是来自家庭和传统观念的,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封建社会的“学而优则仕”、“衣锦还乡”的传统观念却在国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孩子的每一次考试优秀都与实现自己的愿望更近一步。加上中国独有的独生子女现象,许多家长把一代或两代人没有实现的梦想“一厢情愿”地强加在一个孩子身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恨不得让子女“学尽天下能学之事,读完世上可读之书”,以便将来有所作为。就说中考,哪个家长不希望子女考上重点高中,然而重高的人数终究有限,所以家长也只好逼迫子女去过\"独木桥\"。子女考上重高,自然是皆大欢喜,一是子女出息有望,二是家长脸上有光,三是可以节约经济开支。于是,爱有多深,压力就有多大。

二是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当前,由于没有找到一条比考试更科学、更客观的教育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评价尽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校和教师本身承受着竞争的巨大压力,为了应对这种压力,教师除了把压力转嫁于学生之外的确也无良策。于是,辅导书也有了销路,补习班也有了生源,“学生负担”这个大雪球自然会越滚越大。同时,教师在强化教学质量时,忽视了教学过程;施教过程只注重了知识传授,忽视了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大多数教师采取挤占课时、加班加点、书山题海等做法,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以至于削弱德育,牺牲体、音、美育,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是自社会的。社会转型期的产业结构调整,自由择业带来的竞争,单位招工聘员的为学历和名牌大学是重,我国的“金字塔”办学模式等加重了升学压力,分数的绳索把教师、家长和学生牢牢地束缚着,只好给学生增加更重的学业负担。因此,我们说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是多年来“应试教育”沉淀的结果,是长期的“应试教育”磨去了学生那份应有的自信,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也正如恩格斯所说,要用人的需要来解释人的行为。所以说,是学生升学的需要使得“应试教育”有了其生存空间。

学生在学校、家长、社会的“三座大山”的重压下,只能沦为一个小作坊里苦海无涯的小工匠。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刻不容缓。我们要转变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学校和家长错误地认为惟有加班加点地学习,才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绩,而一旦“减负”,就会降低对学生的要求,降低教学和教育质量。其实,细细想来,这些担忧是多余的。 “强摁鸡头不吃米”(陶行知语),试想孩子整天面对着过重的课业负担,其心态与那被强摁住吃米的鸡又有何不同?过重的负担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不言而喻!著名教育家苏步青也说过:“只有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离开了这一点去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两位大师的话让我们警醒:“减负”的目的其实就是义无反顾地卸掉捆绑学生心智的锁链,把课余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得到智慧的增长、能力的提升和灵魂的舒展。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就其工具性来说,语文学科与人的社会生活联系最为广泛,最为密切。同时其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与人的发展休戚相关。语文园地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包涵着丰富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语文以她独特的魅力,启迪着学生的心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可以说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完美人格的必备素质之一。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我们在感叹佩服之余又不得不看到其繁华背后的阴暗面。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贯彻新课标的理念,我们不能否认为数不多的教改先锋在新课改领地里阔步前进,同样我们也不能否认在“张扬个性”、“自主、合作、探究”的幌子下隐藏着浮华与浅薄,更不能否认在中高考指挥棒的挥舞下,许多教师仍在新课标的门槛上退缩与徘徊。教改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对于自己还不能完全解读的文本最好的办法还是轻车熟路地拿起他人的教参,他人的教案传播一些他人的思

想解读。于是,“我讲你听”、“我写你记”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为了掌握老师圈定的知识,为了背下老师给你的答案,机械、单调地吞下一些自己并未领悟的“知识”,这样负担也就不言而喻了。语文课堂的耗时、低效、拖沓等现象难免“死灰复燃”了。 从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减负”的关键是克服语文教学中无谓的消耗现象,就是减去那些超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承受能力的课业任务,放弃违背教学规律的简单、粗暴、落后的教学方法,端正育人思想,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质量。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学中两个关系。

1.正确认识语文教学中的“高和低”的现象

长期以来,对于语文教学质量的评价,均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这种评估方法不仅掩盖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且助长了不按法定课程计划开课,随意增加课时现象的蔓延,因而普遍出现了表面上的“高质量”和实际上的“低效率”之间的矛盾。作为基础学科的中学语文,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来就不很理想,又面对着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大纲规定的 教学任务,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即:如何从“时间型”向“效率型”转 变。 2.正确理解语文教学中“转和改”的意义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虽然早已为教师们认可,但是“以教师为中心” 的传统教育观念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教师在课堂的之、乎、者、也”中精雕细刻, 学生却在教师的要求、思路上学习,所缺少的就是独立思考和独立分析。要彻底打破这种教学格局,让学生从听讲向思考方面转变,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掌握方面转变,已经是语文教学模式转变的实质所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多说、多练,从培养兴趣入手,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二)、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实现学生的减负。

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技能,所谓“什么样的教师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自己执教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有效的减轻学生负担。

1.要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包括对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方面知识的掌握。语文知识扎实是语文教师最起码的基本功。

2.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最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都能侃侃而谈。这样,学生才能在知识与情感上对你折服,产生钦佩之情。

3.要有演员的气质,演说家的风度,小品演员的幽默。有些语文教师知识不可谓不广博,但就是缺少对学生的吸引力,原因就在于缺少讲演表演的艺术。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等科,数学主要是以理服人,而语文则更多的是以情感人。 4.要有掌舵人和驾驶员的能力。虽然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把握课堂的仍应是教师。所谓具有掌舵人和驾驶员的能力,就是教师既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也要有把握课堂大方向的能力。语文教师都在课前备了课,往往对课堂教学会设定几个教学目标,但语文课堂往往又会出现许多意外,而且往往就是这些意外才构成了语文课堂的点点精彩,因此,语文教师这时就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5.要有娴熟运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当然语文课不必节节都用多媒体课件,但有些课运用多媒体的确效果会很好,比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活动的镜头来叙述或写作。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学会制作课件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6、语文教师要强化“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向课堂要质量,达到“功在课堂,利在课外”,从而使减负得以真正实现。

(三)、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减负来提质。

我们所说的提质,就是要提高学生综合的语文素质,不但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乃至对学科的美好情感。而事实的情况是我们现在的学生在提质方面也是畸形的,以致于产生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而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增

加了学生的许多负担。因此对于提质,我们首先必须减负,包括减时间之负与心理之负两个方面。

1、减时间之负。

只有把单位时间的质提高上去了,才能为提高总的质提供广阔的空间,而减时间之负便是提质的最有效方法,因为时间就好比是分母,分母越大,质的分值就越小;而缩小分母,就能提高质的分值。现在我们的提质缘何像减负一样效果不佳,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不能真正地减时间之负。因此要实现提质,就必须从时间上切实减负。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依法对教学违规实行“严打”,比如控制双休日补课,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对违反规定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对于语文学科,要减时间之负,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无效或低效作业,特别是一些纯粹机械性的抄写要少而又少,一些低效重复性的作业要坚决取缔,背诵的东西也不要任意增加,还有前面已经提到的,对不同的学生应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而不是一刀切,这样就可以减少基础较好学生的无效劳动。

2、减心理之负。 影响语文教学提质,除了学生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过多过长从而影响人脑的接受,影响质的提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语文学科足够的兴趣与热情。何以如此,主要的原因是语文教师上课不够精彩,缺少足够的吸引力。据调查表明,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喜欢与否,主要看这门学科的教师上课是否精彩,是否具有吸引力,尤其是语文学科更是如此。当然这里也有学生的个性差异,但个性尤其是对学科的兴趣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笔者认为当学生对语文学科做到了“要学、愿学、能学、乐学”的时候,他就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学习语文对他来说已根本谈不上负担,倒是让他不学语文则成了一件困难的事。

(四)、积极改革创新,实现语文减负提质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面推行新课程理念的今天,要想从根本上实现语文教学的减负提质,除了做到以上所列举的方法外,还必须从改革入手。 一是改革考试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课改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主要内容应包括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以及促进课堂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是建构可持续发展的大语文教学观。所谓“大语文观”,意即教师不仅仅把语文课视为工具课,而是高屋建瓴,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给学生语言文学知识,使“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叶圣陶),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美好的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帮助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发展可支持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种教学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于只强调工具性和现实思想意义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来说,更适合于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要求。以“大语文观”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课改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在语文教学法中,我们必须抓纲务本,结合学生实际,更新教学观念,创新课堂结构,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从而达到减负与提质的和谐统一。

主要参考资料: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1年6月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3]、柳斌.创新教育案例全书.[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张迎春.新课程——教师读本(通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黎友昌.陕西素质教育.2008年第03期 [7]、咸立亭.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第6期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推荐)

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实施方案

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实施方案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制度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工作具体做法

职场压力负担催生年轻人

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论如何从实际出发 切实减轻减轻过重负担

城市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调研

中小学生负担和压力过重的实质及根源
《中小学生负担和压力过重的实质及根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