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杜牧诗三1

发布时间:2020-03-03 23:08: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杜牧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杜牧简介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一、作者介绍:

杜牧 (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杜樊川”。唐文宗大和进士,又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为弘文馆校书郎,人江西、宣歙观察使幕和淮南节度使幕,后入朝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曾任黄州、池州、湖州等地刺史,人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杜牧诗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风流华美,气势豪宕而情韵缠绵,并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写之中。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 (《献诗启》)。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

二、名篇再现 (知识再现,老师补充)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咏史诗的鉴赏

(一)、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二)、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

(三)、领悟感情

1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1、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2、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 杜牧诗三首

四、课文简介

(一)早

1.写作背景简介: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刺史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命运充满关切。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故称此时南飞的大雁为“早雁”,此处用为象征手法。

2.基本解读: (采用‘朗读-鉴赏-感悟-背诵-总结’的模式进行学习)

这首诗借写早雁,表达自己对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的关切,暗含了对统治者的不满。(主旨)

首联“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想象雁遭射击四散哀鸣的情景。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常借秋天狩猎之机,乘中原地区军民并无防范情况时突然袭击,其罪魁祸首当然是其贵族统治者。“云外惊飞”,点明秋高气爽时节,本是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束之时,却因战乱不得不极力高飞以避祸,一“哀”字,写出了大雁群飞无序之状和叫声凄惨。

颔联“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想象雁失群后南飞途中情形。当大雁飞过长安上空时,景象凄凉,令人心碎:在清凉的月色下,汉宫中当年汉武帝所建承露盘上的仙掌孤单地高高耸立,形单影只;当年陈皇后幽居的长门冷宫里,灯光黯淡,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陆续传来。

颈联“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是说必须要知道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明春雁儿们又怎能随着春风一一重返故乡呢 ?这是劝早雁既已到了南方,即使到了春天也不要忙于回去。据《资治通鉴》载,回鹘南侵时,唐朝廷“诏发陈、徐、汝、襄阳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俟来春驱逐回鹘”。这里的“春风”含有对朝廷的军事努力效果的怀疑和微讽。

尾联“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告知雁儿们,不要厌恶南方人迹稀少的地方,因为这里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处处都有。潇湘,潇水,湘水,均在湖南。相传深秋北雁南飞到衡山回雁峰就不再南飞,潇湘一带是大雁过冬的地方。

3.鉴赏要点:象征方法的运用。表面写雁,实为写人,即把逃避回鹘南侵的边民写作四散的早雁。

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全诗通过写雁来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亦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

第二课时

(二)过华清官绝句三首 (其一) 1.写作背景简介: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 (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官,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这三首七绝。

2.基本解读:(采用‘朗读-鉴赏-感悟-背诵-总结’的模式进行学习)

这首诗借吟咏杨贵妃吃荔枝之事,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语含讽刺。(主旨)

起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写华清官所处的骊山秀丽景色。“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和西绣岭,又暗含赞美骊山景色美不胜收之意,有双关意味。《雍大记》云:“东绣岭在骊山右,西绣岭在骊山左。唐玄宗时植林木花卉如锦绣,故名。”长安离临潼已远,事实上是看不到此二岭的,所以此句应为想象之词。

次句“山顶千门次第开”写华清宫的景象。用特写镜头:平时紧闭的宫门一道道开启,给人感觉似有军国要事发生了。“山顶千门”用张衡《西京赋》“门千户万,重闺幽闼,转相逾延”句意。“次第开”,可见使者被重视,也说明唐玄宗与杨贵妃对私人享受生活的重视。

最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气呵成,答案出来,原来只是杨贵妃要吃的荔枝紧急送到了。帝王贵妃们的骄奢淫逸,平民百姓哪里会知道啊 !诗人感慨中含深深的嘲讽。

3.鉴赏要点: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此诗表达含蓄,用语精警,讽刺之意见于其中。“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 (吴乔《围炉诗话》)。这首诗含蓄而精深,诗人不说玄宗荒淫好色,杨贵妃恃宠而骄,而是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作对比,含意深远。“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妃子笑”的背后,正是封建统治者不恤民力,呈一己之私欲而置民于水火之中的形象写照,而这不由人不联想到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教训。“无人知”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一骑”知, “妃子”知,皇帝更知。这更点出了皇帝为讨妃子欢心而做出的极为荒唐之举。

(三) 题乌江亭

1.写作背景简介:

唐文宗开成四年 (839)年,杜牧结束在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时渡江经过乌江亭,写了这首诗。

乌江亭,文称项亭,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东南的凤凰山上。和县一带杜牧多次经过,“江湖醉度十年春,牛渚山边六问津”。楚汉相争时,项羽败退乌江边时,乌江亭长泊舟于江岸,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遂自刎而死。后人在其地建有项羽衣冠亭,并塑像纪念。唐书法家李阳冰在亭上题有“西楚霸王灵祠”。

2.基本解读:

(采用‘朗读-鉴赏-感悟-背诵-总结’的模式进行学习)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和总结失败的教训而重新奋发图强,暗寓讽刺。(主旨)

首句“胜败兵家事不期”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事不期”,难以预料。

次句“包羞忍耻是男儿”批评一旦失败便自刎身亡的项羽难当“男儿”二字。因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之语“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的概括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

第四句“卷土重来未可知”呼应第

一、二句,意谓假如能“包羞忍耻”的话,胜负还是难料的。此句气势如虹,令人想象“江东子弟”真的有一天“卷土重来”的情形。

3.鉴赏要点:

此诗借古抒怀,诗人重评历史,暗含诗人以英雄自许的气质风范。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

3 了自己的惋惜、批判之意,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五、板书设计

杜牧:俊爽圆淳,风流华美,气势豪宕,情韵缠绵,

并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写之中 咏史诗的鉴赏:弄清史实,体会意图,领悟感情 早 雁:象征(逃避回鹘南侵的边民-四散的早雁)

对人民的同情,

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

过华清官绝句三首 (其一):以小见大(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题乌江亭

借古抒怀,重评历史,以英雄自许

惋惜、批判之意

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

六、课后反思

教学过环节比较紧凑,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只是学生在自由发言时比较含糊,用语不够精确,本人点拨还不够到位。

浅谈杜牧七绝诗

浅谈杜牧其人其诗

而立之年读杜牧诗之《赤壁》

杜牧

2.8《杜牧诗》教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读杜牧

赤壁 杜牧

杜牧诗二首

杜牧诗二首

赠别杜牧

杜牧诗三1
《杜牧诗三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杜牧诗三首 杜牧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