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辨析题的解法

发布时间:2020-03-02 23:09: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辨析题的解法

辨析题是初中思想品德命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观点辨明是非并进行分析说理的能力。辨析题根据题肢的多少又可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的两种。如:

辨析题一(单一型):有人认为:“公民享有自由和权利,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辨析题二(复合型):刑法与宪法就各自的地位争论不休。刑法说:在法律家族中我是最严厉的,所以我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说:我在国家法律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我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辨析三(复合型):在义务教育问题上,小明(初中生)说:受教育是我的权利,上不上学别人管不着。父亲说:尊重孩子的选择。老师说:孩子必须上学。

下面就以上述三例来说明如何解答初中思品辨析题。

第一步,判断正误(辨)。(是什么?)

准确判断是正确说理的前提和基础,判断一旦失误就有可能满盘皆输。初中阶段受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限制,要判明的观点一般较明确,只需作出“此观点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即可。如题一观点错误;题二中刑法的观点是错误的,宪法的观点是正确的;题三中小明和父亲的观点是错误的,老师的观点是对的。

有下列几种情况值得注意:

(一)这句话是对(错)的,思品判断的是观点而不是语法或其他是否有误。

(二)前半句是对的,后半句是错的。能分清前后半句的尚可,但有时一句话有几个分句,又怎么知道哪是前半句,哪是后半句呢?

(三)观点较多时,如题三,最好是分别判断,尤其是一时拿不准的更应如此。这样可以避免因小失大、局部影响整体,大大降低出错的机率。

第二步,分析说理(析)。(为什么?)

即要说明某观点为什么对或为什么错的原因,这是解答辨析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抓住关键,突出中心。如题一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题二中“法律地位”;题三中“权利、管不着、尊重、必须”。

其次,回归教材,提炼答案。如题一中可联系“公民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利”;题二联系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题三联系“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义务教育的含义、特点(强制性)、家庭和学校的责任”等。

再次,说理详略得当,言简意赅。如题二是一道比较型的辩析题,不宜分开说理,而应放在一起围绕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地位谈两者的区别;题三观点较多,集中起来难以说清,适宜分开析理、各个击破。

第三步,摆明观点。(怎么做?)

即强调正确的观点或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也就是在“知其所以然”后重申要“知其然”。语言要高度精炼概括,做到首尾(第一步和第三步)呼应、保持一致。如题一中要强调公民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依法行使自由和权利;题二中可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题三观点较多,宜在对各自观点析理的基础上紧随其后强调正确看法或做法。

总之,辨析题大体上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去尝试着解答。

一、如何解答好概括类试题

概括类试题通常表现为,给出一段文字内容,要求考生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出其体现的道理。这类试题在近年的中考政治考试中多次出现,有的同学由于不得要领,在解题时常常出错。那么,怎样才能解答好概括类试题呢?最主要是把握两点:一是回归教材知识;二是简明扼要地概括。

下面介绍几种具体的概括方法。

1.归纳法 就是从一系列个别的具体的事实中,归纳出共同的普遍的道理。

例题: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都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制裁。请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出它体现的道理。(2002年河南省中考政治试题)

答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不全,不能完全统领题意,如许多学生概括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这样概括可以反映前两句话的意思,但不能统领后两句话。

归纳解题:此题共有4句话,分别讲了公民面对法律的4种情况。但仔细分析这4句话,它们又有共同之处:一是4句话的主语都是“公民”;二是4句话讲的情况对任何公民都是“一律平等”的;三是4句话讲的都是公民面对“法律”的情况。因此,通过回归教材知识,我们可以把这道题归纳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概括法 就是把具体的描述性的文字内容,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为简明的结论。

例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请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出它体现的观点。(2002年河南省中考政治试题)

答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答非所问,不是对材料进行概括而是任意发挥,如部分学生回答为“我国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管理港、澳、台”。题中并没有管理港、澳、台的内容,因此这个结论超出范围。

概括解题:通过回归教材知识,可以把“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概括为“一国”,把“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概括为“两制”。因此,这道题可以概括为:“一国两制”方针。

3.抽象法 就是透过对现象的具体描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例题:在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要像鸟的双翼,缺一不可。请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出它体现的道理。(2001年河南省中考政治试题)

答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概括而是说明,如有的学生回答成:物质文明是什么,精神文明是什么,二者关系怎样,足足写了200字。

抽象解题:此题把两个文明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描述成像“鸟的双翼”,强调“缺一不可”,那么,通过回归教材知识,就可以把此题抽象概括为: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二、解答辨析题抓好“四点”

辨析题是近几年中考试卷中一种稳定的题型,也是考生失分率较高的一种题目。这类题,除试题本身难度较大外,考生应试技能差,答题缺少章法,以至于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也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辨析题答题规律与方法的探讨和研究。解答辨析题应抓好以下四点:

(一)、明确辨析点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政治试题,辨析题的突出特点是观点正误混杂,合理成分与不合理成分并存,辨中有辨,辨中套辨。因而,这种题目的难度大,干扰性强。要准确回答这种题目,首先就要精审题意,确定辨析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题目的具体特点,一点一点地辨,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分析,这是准确回答辨析题的前提。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是由全体人民直接行使的。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通过审题,可以确定该题有三个辨析点: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我国的国家权力是由人民直接行使的。③(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这样,通过确定辨析点,即可把原来较为复杂的、多层次的问题分解为结构简单、层次单一的具体问题,实际上就降低了试题的难度,为下一步组织答案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解答必然点

解答必然点,就是在明确辨析点的基础上,针对结论必然正确或错误的观点,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论依据,并运用有关知识和原理分析说明正确的观点为什么正确,错误的观点为什么错误,以及怎样才是正确的。

如:例1中的三个辨析点均属这种情况。具体地说,第一个辨析点“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正确的;第二个辨析点,“我国的国家权力是由人民直接行使的”和第三个辨析点“(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

力),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则是错误的。因此,根据“解答必然点”的具体要求,应分别答出: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我国全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间接的,即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由人民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③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在于国家是否由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并不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三)、展开讨论点

展开讨论点,具体地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于结论是或然性的观点(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要展开讨论,具体说明其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在什么条件下是不正确的。展开讨论点的第二种情况是,有些辨析题在一个辨析点中既包含着正确的、合理的因素,又包括着错误的因素。解答这类辨析题,也要按照展开讨论点的原则和方法,针对每一个辨析点,分别指出其合理正确的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合理的、正确的(即指出其合理、正确的依据);错误的、不正确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即指出其错误的、不正确的依据)。如:

2、在我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民权利越多。

例2题的特点均是在一个辨析点中同时包含着合理的、正确的和错误的、不正确的两种因素。具体地说,例2所讲的观点——“我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民权利越多”,从法律上(形式上)是一回事,而在公民的实际生活中却是另一回事。具体地说,从法律规定上讲,由于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所以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不受公民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因此,命题本身包含有不正确的一面。但在实际生活中,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其实际享有权利的范围和程度,受教育程度高的公民,往往能够享有更充分的公民权利。因此,命题本身又包含有合理的一面。所以,从以上两个方面讨论分析,例2应答出:①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因此,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应影响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②在实际生活中,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其实际享有的权利的范围和程度,因此,提高公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公民更充分地享有广泛权利的重要途径。

(四)、补充遗漏点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辨析题中的观点往往也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补充遗漏点,就是对题目中观点的成立需要一定的条件,而命题并没有完整地给出条件的题目,要有针对性地补充其所需要的条件。如:

3、在我国现阶段,“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必然“共富”。

4、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能保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例3有两个辨析点,一是:“共富”必须“先富”;二是“先富”必然“共富”。其中第一个辨析点是正确的,可根据前面讲的“解答必然点”的基本方法说明其正确的理由即可,这里不再赘述。而第二个辨析点则是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的,即“先富”不是必然“共富”,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即通过“先富帮助后富,以及国家对收入过分悬殊的现象实行干预和调节”,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而这一条件即是命题故意遗漏的,因此,解答这类辨析题就要根据“补充遗漏点”的方法和要求,结合有关知识和原理,有针对性地补充出该观点成立所需要的具体条件。就例3的第二个辨析点来讲应答出:先富的根本目的是共富,国家只有一方面提倡先富帮后富,一方面对于收入过分悬殊的现象实行干预和调节,才有助于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否则先富未必共富。

例4仅仅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角度(具体地说是从政体对国体反作用的角度),给出了“保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一个必要条件,而要保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还需要诸多其他条件:如从经济决定政治的角度指出要保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国家的性质与执政党的阶级属性关系角度指出要保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也就是说,例4远未给出保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充分条件。因此,考生就必须根据“补充遗漏点”的方法和要求,结合有关知识和原理,有针对性地补充出该观点成立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具体地说,例4应答出:①从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上看,要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②从经济决定政治上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要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③政党领导国家政权上看,要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开了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会发生变化。④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内容之一,而不是全部。

综上所述,明确辨析点,解答必然点,展开讨论点,补充遗漏点,这是解答辨析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其中“明确辨析点”是回答所有辨析题的首要步骤。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题目、不同辨析点的具体情况、特点,将“解答必然点、展开讨论点、补充遗漏点”对号入座、灵活运用,才能切实答好辨析题,提高答题正确率。

辨析题

辨析题

辨析题

辨析题

辨析题

辨析题

辨析题

辨析题

辨析题

八年级辨析题

辨析题的解法
《辨析题的解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近似解析解法 解法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