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看社戏文章及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0:37: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四、梳理课文: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答:岗河村。

(2)发生在什么时间?

答:阴历九月十五赶庙会前后的每个晚上。

(3)社戏一共有多少场?其中重点描写了几场? 答:15场,其中重点描写了3个场。 (4)故事里涉及了哪些主要人物? 答:“我”、周围的观众、艺人。 (5)看社戏时,“我”和周围的观众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答:周围的观众只是看社戏本身,而“我承认,我并不能听懂所有的戏文,我也不是生、旦、净、丑都耐烦看”(第10节),“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对豫剧感到兴趣,毋宁说是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到兴趣”(第18节)。事实上,本文写的主要也是“看戏和做戏的人”。这样,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主要就来分析这两类不同而又有联系的人——观众与艺人。

(6)本文主要写了艺人们什么特点?(选做题) 答:一是对艺术非常虔诚、执著。有关句子:“那武丑的翻筋头,却每令我心悸发怵……却也是能贴台边儿稳稳地刹住,险伶伶地看似要掉,就是掉不下来”(第11节),“但见她翻过青龙战袍,耍过一阵大刀后,竟直逼老生大骂而去。老生被骂得连连败退,无以招架,终于逃向后台去。我感到大欣慰……”(第12节),“姑不论戏码怎生地瞎编乱造,台上的老包却唱得十二分地卖力,血气沸腾,声贯丹田,包括那一招一式都功夫极深,成熟到家”(第16节)。

简要分析: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他们对艺术的虔诚、执著。 一是生活非常艰辛。有关句子:“那武旦刚才指鼻大骂老生时,兰花指过于粗大了,实在少点美感。这一偶然发现,使得我在后来,老爱盯着旦角的手看,并无法不承认一个可悲的事实:几乎所有旦角的手,莫不都粗大得有如半个蒲扇,尤其是云起手来,真能遮住半个天”(第12节),“猫儿脸姑娘,正对镜将一只翠玉簪子,斜斜地插在油光水滑的发髻上……”(第19-22节),“逗笑间,我才注意到后台的另一端,支了个硕大无比的锅……”(第25-27节),“顺他的小手指望去,果见那边石头上坐着一青衣少妇,正在奶孩子……”(第28-37节)。

简要分析:“兰花指”是细节描写,是特写镜头,是以小见大;“猫儿脸姑娘”,主要是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的;写那个“硕大无比的锅”,作者直抒胸臆,进行议论抒情;“青衣少妇”,主要是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的。

五、合作探究

1、文章篇幅较长,以时间为顺序自然划分为三部分,即第一天晚上、次日、第三天晚上“看社戏”的情况,但三部分内容是各有侧重的,请分别概括各部分侧重的内容。 答:第一部分侧重从作家对戏剧角色喜好的角度写自己的认识;

第二部分侧重从文化因素和作家所见所谈所想的角度,阐述豫剧何以有较强的生命力,真实地反映艺人们的生活状况;

第三部分侧重从自己与艺人交往的角度,表达对艺人的同情。

2、本文在刻画人物上采用群像扫描与典型聚焦相结合的方法,请分别举例说明,并指出作者的用意。 答:第一部分写武丑、老生、武旦,采用群像扫描的 手法,说明这些艺人行头虽不雅,表演虽不纯熟,但他们是凭本事在艰难度日,深受百姓喜爱;

第二部分将笔墨聚焦到两个典型人物身上——猫儿脸姑娘及青衣少妇,反映了她们艰难处境,寄寓了作者无限的同情。

3、作者在故事的叙述中,不时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即感性抒发与理性思考相结合。举例说明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作者的理性思考,这样的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选做题)

答:文中第一部分对社戏认识的变化——一开始对豫剧不怀好意,及至后来就觉出它的好,有韵味;第二部分对地方戏顽强生命力的阐述——不搭架子、不囿陈规,极土又极俗、兼收并蓄、迎合观众。

这些从理性层面上作了文化探寻式的思考,拓宽了主题的疆界,深化了主题的内涵。

4、文中还使用了对比与照应相结合的手法,勾连起上下文,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重点阅读第6至8小节,分析这里如何运用了照应与对比手法,且有什么作用。(选做题) 答:两处照应 一处写乡邻:“我们赶到时,已是锣鼓喧天,观者如墙”“盼着这个好日子——盼着社戏,已很有些时辰了”与开头“四乡八村看戏的人流”照应——观众的多,说明豫剧深得人心,群众对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需求;一处写“我”:“近台早已没了空,我抱着儿子正急得上钻下拱”与开头“我”急切地“将儿子喝剩的小半碗玉米粥夺下”相照应——说明作者已对豫剧产生了由衷的喜爱之情。

5、文章结尾说:“虽然,我不是每场全都看完并记下,但我肯定看到并记住了一些什么------眼下,已是雪凝雪飘的深冬了,我的心仍是满满的、怅怅的,都是戏。”如何理解这段话?为什么是“满满的”,又是“怅怅的”?(选做题)

答:作者并不是每场戏都看完并记下,但她看到了艺人们艰苦的生活,看到了他们对艺术的虔诚与执著,看到了观众的文化需求,感悟到了艺术的真谛,这一切让作者在寒凝雪飘的深冬“心仍是满满的”;然而一想到他们的处境,内心又是“怅怅的”。

6、作者对瞎编乱造的《老包坐监》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要这么写? 答:作者对这种“瞎编乱造”是不以为然的。写这个是为了下文说明豫剧不囿陈法、兼收并蓄的特点。

7、请概括豫剧“未见衰败蔫垮”“活得有滋有味”的原因。 答:因为豫剧能“兼收并蓄”、“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

《社戏》阅读试题及答案

看社戏

王英琦《看社戏》原文阅读

社戏习题及答案

看社戏学案

《看社戏》教案

看社戏教案

看雪阅读答案

看社戏教学案

看社戏教学案

看社戏文章及阅读答案
《看社戏文章及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