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苏州园林阅读题及答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6 09:03:3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阅读题及答案

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自然段看,匠师们在阶砌旁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地方点缀花草树木,让游览者得到美的享受。

3.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特征(用本段语句回答)。

4.发挥想象,把上面两段文字看做两幅优美的图画,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幅图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幅图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有墙壁隔着。墙上有镂空图案。有廊子界着。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2、墙上、墙根(墙角、墙前)。

3、举例子。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4、层次丰富9多)、景致幽深(深)等自然和谐、富有情趣等。

推荐第2篇: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阅读题及答案

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自然段看,匠师们在阶砌旁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地方点缀花草树木,让游览者得到美的享受。

3.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特征(用本段语句回答)。

4.发挥想象,把上面两段文字看做两幅优美的图画,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幅图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幅图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有墙壁隔着。墙上有镂空图案。有廊子界着。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2、墙上、墙根(墙角、墙前)。

3、举例子。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4、层次丰富9多)、景致幽深(深)等自然和谐、富有情趣等。

推荐第3篇:苏州园林作业本答案

《苏州园林》是小学一篇课文,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应该做好课后练习。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苏州园林作业本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重峦叠嶂(zh4ng zh1ng) ②丘壑(hu^ h8)

③雕镂(l( l^u) ④嶙峋(l0n l0ng)

⑤依傍(b4ng p2ng) ⑥即使(j9 j0)

⑦池沼(zh4o zh3o) ⑧拍摄(ni8 sh8)⑨轩榭(xu1n g4n)

二、选词填空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________(完美、完整)的画面而存在,决不________(允许、容许)有欠美伤美的________(地方、败笔)。

2.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________(尽量、追求)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________ (简单、简朴)而别具匠心。

3.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________(虽然、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________ (但是、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4.谁________(如果、既然)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________(就、可)不该错过。

5.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________(美术、图案)画,不是________(美术、图案)画,而园林是________(美术、图案)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三、阅读文段

(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________

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

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________

[ ]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4.把文中划线 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______ __

________

四、阅读文段

(二)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________(h8),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 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⑧游览者看“鱼戏莲 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在横线上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2.根据文意解释加粗短语“生平多阅历”的意思。

3.画出和本篇文章前面段落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4.这段文字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D.分——总——分

5.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6.这段文字中标出序号的八个句子是说明池沼的。请用简明的话指出下列句子说明的侧重点是什么?

(1)①句写:

(2)②句写:

(3)③④句写:

(4)⑤⑥句写:

(5)⑦⑧句写:

五、阅读文段

(三)

(1)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2)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个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3)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从外廊走,仿佛你并不在园里,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野外漫步。(4)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另有一番风味。(5)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厅屋等建筑艺术。(6)但转过脸,从花墙透窗外,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地进入你的眼帘。(7)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

2.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

3.用“‖”划分层次:(1)(2)(3)(4)(5)(6)(7),并指出结构形式

[ ]

A.总分

B .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4.说明的顺序是

[ ]

A.由概括到具体

B.由整体到部分

C.由原因到结果

D.由特点到用途

E.由远到近

F.由 外到内

G.由春到秋

H.由早到晚

5.“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各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

A.叙述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参考答案】

一、①zh4ng ②h8 ③l^u ④l0n ⑤b4ng ⑥j0 ⑦zh3o ⑧sh8 ⑨xu1n

二、

1.完美 容许 败笔

2.尽量 简朴

3.即使 也

4.如果 就

5.图案 美术 美术

三、

1.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

3.C

4.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 心良苦。

四、

1.壑

2.有生以来有丰富的见识和经历。

3.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4. A

5. 假山的堆叠,假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真切感受。

6.(1)引用活水(2 )宽畅的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3)桥梁不雷同(4)池沼或河道边沿高低屈曲(5)“鱼戏莲叶间”的美景

五、

1.复廊

2.高低曲折,优美奇妙。

3.(1)(2)‖(3)(4)(5)(6)‖(7) C

4.B、F

5.B、D文章

推荐第4篇:苏州园林题选解读

2014年贵州省铜仁市

(一)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15-18题(18分)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 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 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 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 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5.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6分) 答: 16.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加点词“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4分) 答: 17.选文第④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4分) 答:

18.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度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叶圣陶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现出作者什么情感?(4分)

1 答:

15.(共6分)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分)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4分,每个要点1分)16.(共4分,只给判断不答理由不给分)不好,。去掉“往往”,使表达推动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这也体现了说明言语语言诉准确性。17.(共4分)举例子、打比方(答对一个给1分,共2分)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2分)18.(共4分分,各2分)课文从浏览者的角度介绍苏州园林 体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8题。(9分)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因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若“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

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

重峦叠峰,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闻,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因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几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备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问”,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闻,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问,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因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5.简要说明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

2 16.第②段除了用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种方法在文中的

作用是什么?(2分) 答:

17.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假山堆叠的艺术性、追求池沼布局的自然之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18.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分) 答:

(三)(9分)15.总说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基本原则和实际效果(2分,答出两点即可)。引出下文的分说内容(1分)。

16.作比较(1分),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或追求自然之趣的特点(1分)。17.纵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或: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2分,意思对即可) 18.栽种方面: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草树木四季常青(1分);修

推荐第5篇:阅读《苏州园林》附答案

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1—5题。(17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长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浏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上面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4分)

2、选文第一段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评述池沼与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这”指代的内容是:(3分)

3、苏州园林的设计别具匠心,处处体现着图画美。例如“鱼戏莲叶图”、“古老嶙峋的藤萝图”等。除此之外,读了选文,假如让你去游览苏州园林的话,你最想去感受的是哪个画面?为什么?(4分)

4、选文的语言或准确、或生动。请仿照示例,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句,以批注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感受。(3分)

示例: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批注:“大多”一词用得准确。表明并非所有池沼都是活水,突出苏州园林水的特点,使人感觉富有生气。

语句:

批注:

5、运用选文有关信息,说说下面两幅画中哪一幅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请简述理由。(3分)

(图一) (图二)

附答案:

1、(1)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设计显示出的艺术美。(2)苏州园林栽种修剪树木着眼画意显示的美。4分,答到一点得2分。

2、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3分。

3、不设统一答案。4分,如“竹树掩映的假山图”、“重峦叠嶂的假山图”、“决不雷同的桥梁图”、“高低屈曲的河岸图 ”、“一池活水的池沼图”、“俯仰生姿的花木图”等。能从画面的特征及体现的情趣等方面谈感受即可。写出画面2分,理由2分。

4、不设统一答案。选择语句1分,批注正确2分。共3分。

5、图二;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讲究的是画意,自然之趣。 3分,意对即可。

推荐第6篇:苏州园林阅读与答案

《苏州园林》测试题

【基础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轩榭( ) 重峦( ) 叠嶂( )丘壑( ) 嶙峋( )称心( ) 池沼( ) 斟酌( ) 镂空( ) 蔷薇(

) 着眼(

) 2.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寂寞 映衬 镂空 玲珑 自出新裁 B、标本 赞叹 池沼 蔷薇 因地治宜 C.轩榭 雷同 鉴赏 嶙峋 重峦叠嶂 D、藤萝 依傍 琢摩 芭蕉 任其自然 3.解释有误的一项(

A、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B、嶙峋:高大的样子。

C、轩榭: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台上的小屋。

D、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追求(

) 配合(

) 玲珑(

) 赞叹 (

) 单调(

) 斟酌(

) 忽略(

) 自出心裁( ) 5.选词填空:

(1)谁如果要( )我国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玩赏 欣赏 鉴赏 观赏)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仅是(

)。(技术 艺术)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建筑是(

)画,而不是(

)画。(美术 图案)

(4)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 )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依赖 依靠 依傍)

(5)游览者必然也不会(

)另外一点。 (忽略

忽视) (6)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者注意(

)美。 (图画

图案) (7)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

)的感觉。(闲适 舒适) (8)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

)美。(图案

图画)

1 6.按照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假如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

。 (2)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阅历:

。 (3)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的照片。 斟酌:

。 (4)那些门和窗尽量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也别具匠心。

。 7.填空:

(1)《苏州园林》是现代作家 写的一篇 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用高度 的语言, 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 ,又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从各个方面 出一幅幅画面。 (2)苏州园林源远流长,近的四五百年,远的上千年, 全国,

满世界,现存园林近二百处。苏州园林的 和匠师们将大 的景物,根据他们的艺术 和对美的追求,概括、提 ,创造出富有诗 画意的园林,使它成为艺术品。

8.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们常说, ;其实未必如此。我市第二皮革厂最近生产了一种仿皮轧花书包,做工讲究,款式新颖:一只才卖12元呢! A、价廉很可能物也美 B、价廉就不可能物也美

C、价高必定物美 D、价高未必物美

9.下列一段话中画线的四句话,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主题班会一开始,(A)林非就首先第一个上台发言。他说:“(B)我语文不好的原因是课余时间没有阅读课外书的结果。我决心向张红学习,(C)每天课外阅读量至少在2000字以上,争取天天写读书体会„„”(D)林非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10.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 11.仿写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 ,你也就选择了 。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条街成了商业街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B、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化合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C、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会适得其反。 13.关联词语填空恰当的是( )

( )说早期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 )近10多年来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这不是某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的,( )国际间的协调和联合,( )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A.尽管 但是 只要 就 B.尽管 那么 只有 才 C.如果 那么 只有 才 D.如果 但是 只要 就 14.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是( )

(1)湿沙层的水分足够( )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 (2)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 )有充足的水分。 (3)那么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 )。

A.供给必需预告 B.供应必须预告 C.供应必须预兆 D.供给必需预兆 15.解释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3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寂寞—— (4)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胸中有丘壑—— 【课文选读】 《苏州园林》选文一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间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人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阅读选文,联系全文说明的对象是 ,说明对象的整体特征是 ,属于 类型的说明文。 2.用“ ”线画出(1)(2)段的中心句。 3.(1)段中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作用是 。

4.(1)段中“( )”处应填“鉴赏”还是“欣赏”,说明理由。 5.若将(1)段段末“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效果有什么不同?

6.(2)段结构特点是(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4 7.(2)段中“务必使浏览者„„完美的图画”,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四个讲究”构成排比,从全文看,与下面说明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8.(2)段中“务必、无论、总是、一切、决不”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9.(2)段中画线词“败笔”原指写字、绘画中写的不好、画的不好的一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改为“有毛病的地方”?

10.(2)段最后一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图中”运用了引用和( )说明方法,意在说明苏州园林 的特点。

11.“自出心裁”的意思是 。 12.把“映衬、布局、配合、层次”这四个词分别填入本文的括号内。 13.“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这个句中的两个加点词的位置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 。 14.语段中“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中的“他们”指 ;“愿望”指 。 15.语段采用了 这一说明方法。

16.本语段选自《

》,作者 。 17.写出第二段文字的大意。

18.这两段文字哪句话能概括全文的中心。

19.“图画”一词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A、起总说的作用。 B、起贯穿全文的作用。

C、“图画”两字贯穿全篇,是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D、起游园林的向导作用。

5 20.正面能表述作者在介绍苏州园林时,采用的角度的一项是(

A、作者亲身的感受。 B、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统一。

C、游览者亲自体验到的感受。 D、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感受。 21.引用游览者的话的作用是(

A.三提“图画”。B.进一步介绍园林。C.证实作者的评价。D.为了强调共同点。 22.这一语段的几个“讲究”与下页几段文字的分说是什么关系? 2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败笔:

实感: 24.第二段第三句中四个“讲究„„”的短语是对苏州园林的 进行具体说明的。

25.文中表示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是第二段的第 句。 26.第二段第四句中的“一切”和“决不”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

27.第二段所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是、。

《苏州园林》选文二

[选段一]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打比方,对称是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控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选段二]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仅是(

)。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都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⑽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两段选文的说明对象不同,两段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2.(1)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的双方是 和 ,目的是突出 。

3.(2)段结构特点是总分,请用“‖”在文中画出,由对假山的说明到对池沼的说明,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 。 4.设计假山的关键是 。假山的特点是 。

5.将“技术”和“艺术”填入②句中的括号内,说说为什么不能颠倒? 6.对池沼说明的中心是(

A、池沼的安排也着眼于画意; B、大多引用活水

C、有的池沼宽敞,就把它作为全园的中心 D、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7.池沼的形式不同,但相同之处在于(1) , (2) 。(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7 8.“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是对什么特点的概括?

9.在说明池沼的内容中运用了除打比方、引用外的哪三种说明方法?

、、。

10.(2)段中有两句话与全文开头部分“总说”相照应,说明苏州园林总特征的。用 线画出。

11.⑨句中加点的“那”指代 ,“这”指代 。 12.④句中“大多”含义:

。⑦句中“决不雷同”中“雷同”可否换成“相同”?

。⑨句中的“也”说明了 。 13.概括第(2)段内容的是哪一句? 14.语段中写完园林中的池沼,共展现了 画面。分别是、、、。 15.下面有四组句子,哪组中加点词词意相同?选出来(

A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 B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

你们要攀登到科学的顶峰

制台年纪愈高,阅历却很深 C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D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这个人有三十多岁模样 引用原话要用引号 16.假山的特征是( ) A、艺术性很强 B、样式各不相同 C、有真山的情趣 D、可以攀登 17.池沼的布置安排特点是(

A、因地制宜 B、有景物相配 C、任其自然 D、具有画的效果 18.介绍与池沼有关景物的设计,说明顺序是(

) A、由主要到次要部分 B、由水上到四周再到水中 C、由全局到局部 D、由设计的艺术到作者的评价

8 19.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C.先总,后分,再总 D.前后照应,互为映衬。 20.文中一个“活”字起什么作用?

21.第(2)段第⑨句冒号的作用是 。 22.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语言回答。 23.第(2)段中有两句话相互呼应,意在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性,把这两句话写出来。

24.这段说明的对象是 。 25.第(1)段中四句话的顺序是混乱的,请你重新排列(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26.第(1)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27.第(1)段文字中“自然之趣”的“趣”指的是(

) A、趣味 B、兴趣 C、乐趣 D、情趣

28.第(1)段文字是抓住苏州园林建筑上 特点来写的。

《苏州园林》选文三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⑥a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b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c可是没法说出来。

1.这段文字选自《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体裁是 ,作者是 。 2.“嶙峋”的意思是 。 3.用‖在原文上划分层次。

4.下面是对上文的分析,请将序号分别填写在相应的各句后的括号里。 A、描写,作正面描写 B、举例,说明

C、提出说明分析重点 D、描写、议论,作反面说明。 5.判断下列句子,对的打“√”,错的打“╳”。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的“画意”是宾语。(

) (2)“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的主语是“盘曲嶙峋的枝干”。( ) 6.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7.这段文字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作比较 B、举例子、打比方 C、打比方、作比较 D、举例子、下定义

8.“俯仰生姿”的含义是(

A、高低相配,互相呼应,错落有致。 B、高树低头,矮树抬头,各有风姿。 C、高树低树,随风摇曳,姿态美丽。 D、高的高,矮的矮,漂亮极了。 9.“珠光宝气”的含义是(

A、花朵十分华贵美丽 B、花朵像珍珠宝石一样闪现美丽的光辉。 C、花朵像贵妇的头饰 D、珠子一样的光芒,宝石一样的灵气。

10 10.“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是(

A、议论,点出这样设计的艺术效果 B、说明,告诉这样设计的艺术目的

C、叙述,表明这样设计的艺术感受 D、描写,突出这样设计的艺术魅力

11.这段文章说明的顺序是(

A、总说-分说 B、分说-总说 C、总说-分说-总说 12.本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 13.本段说明的特征是什么?

。 14.给本段划分层次,选出划分正确的一项(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5.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 ②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

) 16.这段话的结构特点是 。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和 。 17.“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试谈谈你的看法。 18.下边的楹联中哪几联写出了这段文字中所说的“画意”? A、满地绿阴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B、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横塘古驿) C、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D、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樵声(耦园城曲草堂)

E、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天平山范公祠)

19、“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11 20本段说明树木的栽种和修剪角度有所不同,②③句从 面说明栽种,而④句从 面说明修剪,④句说明方法是 和 。

21、“这是不足取的”中“这”指代

22、⑤⑥句的说明方法有、、。

《苏州园林》选文四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的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 “不隔”指的是 ,“界”指的是 ,“未界”指的是 。

2.从第二自然段看,匠师们在阶砌旁边、、,这些地方点缀花草树木,让游览者得到美的享受。

3.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 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 这一特征(用本段语句回答)。

4.发挥想象,把上面两段文字看作两幅优美的图画,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幅图画的特点是 ,第二幅图画的特点是 。

12 参考答案

1、苏州园林 整体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事物

2、中心句:第一段是“苏州园林是我国„„标本”。第二段是“务必使游览者„„完美的图画”。

3、作比较 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4、“鉴赏”是鉴别欣赏的意思,有比较之意。

5、原文强调的对象是苏州园林。

6、B

7、概括了苏州园林总的特点。给人以整体印象,是全文说明的中心。“四个讲究”概括下文分说的四点内容,和下文一一照应。

8、突出强调苏州园林是一幅完善的图画的特征

9、这里指建筑中不足之处,照应上文的“图画”

10、举例子、完美图画。

11、独自精心创造创造(或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12、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13、原句突出苏州的园林多,而自己到过的园林少,换后意思相反,不合作者原意,所以不能互换。

14、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 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5、列数字

16、《苏州园林》 叶圣陶

17、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并用四个“讲究”概括下文的分项说明。

18、务必使游览者无论间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9、C 20、B

21、C

22、总分

23、(1)因地制宜:按照各地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2)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3)败笔:不的布局与景观。(4)实感:真实感受。

24、特征

25、②

26、表达意思严密、准确,说明园林每一处,每一点上都能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毫无例外。

27、排比 引用

13 参考答案

1、两段之间有联系,都是共同说明苏州园林“完美图画”的特征

2、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和我国古代宫殿到现代的一般住房相比 苏州园林建筑布局不讲究对称,讲究自然之趣

3、①‖②③④„„⑽ 过度句: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4、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具有艺术性(是一项艺术)

5、艺术 技术 强调是艺术,不仅是技术,递进关系

6、A

7、(1)大多引用活水 (2)很少砌整齐的石岸

8、池沼或河道的边沿

9、分类别、摹状貌、举例子

10、“又是入画的一景”和“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11、指池沼或河道的边沿 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12、指绝大部分,并非全部,留有余地,符合实际。“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换后不准确。“也”说明园林成为一幅画是各部分设计的总目标。

13、语段第一句。

14、四个画面。宽畅的池沼、河道模样的池沼、池沼的岸任其自然、池沼中的植物或鱼

15、B

16、C

17、A

18、B

19、A 20、突出池沼的特点

21、解释冒号前的内容。

22、假山的堆叠、假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产生“身在山间”。

23、“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身在山间”呼应,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性。

24、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

25、C

26、作比较

27、D

28、绝不讲究对称

14 参考答案

1、说明文 叶圣陶

2、形容山突兀重叠的样子。

3、①‖②③④⑤‖⑥

4、C A D B

5、①×②√

6、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

7、B

8、A

9、B

10、A

11、A

12、栽种和修剪树木。

13、着眼于画意

14、A

15、①打比方②举例子

16、总分 描写 说明

17、好。“寂寞”是拟人化的写法。这一句将园林中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同时,也暗示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都不会感到单调。

18、ACD

19、主要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20、正 反 作比较 打比方

21、“这”指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22、举例子、摹状貌、打比方。

参考答案

1、有墙壁隔着 墙上有镂空的图案 有廊子界着 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2、墙上、墙根(墙脚、墙前)。

3、举例子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4、层次丰富、景致幽深等;自然和谐,富有情趣等。

15 参考答案

1、略

2、C

3、B

4、追寻、搭配、精致、称赞、单

一、推敲、忽视、别出心裁

5、鉴赏;艺术、技术;图案、美术;依傍;忽略;图画;闲适;图案

6、(1)标本:样本,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的地位,价值。(2)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3)斟酌:考虑事情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4)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7、(1)叶圣陶 说明 概括 综合 特征 勾画 (2)远 长 闻名 誉 设计 自然 趣味 炼 情

8、B

9、D

10、(略)

11、(略)

12、C

13、C 注意关联词语前后内容在表达上的区别。

14、B

15、(1)指具有可供观摩、研究、取法价值的样板。(2)这里指园林设计的缺欠。 (3)这里是单调、冷清的意思。 (4)意思是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推荐第7篇:初二苏州园林家庭作业题及答案示例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重峦叠嶂(zh4ng zh1ng) ②丘壑(hu^ h8)

③雕镂(l( l^u) ④嶙峋(l0n l0ng)

⑤依傍(b4ng p2ng) ⑥即使(j9 j0)

⑦池沼(zh4o zh3o) ⑧拍摄(ni8 sh8)

⑨轩榭(xu1n g4n)

二、选词填空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________(完美、完整)的画面而存在,决不________(允许、容许)有欠美伤美的________(地方、败笔)。

2.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________(尽量、追求)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________ (简单、简朴)而别具匠心。

3.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________(虽然、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________ (但是、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4.谁________(如果、既然)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________(就、可)不该错过。

5.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________(美术、图案)画,不是________(美术、图案)画,而园林是________(美术、图案)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三、阅读文段(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________

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

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________ [ ]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4.把文中划线 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文段(二)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________(h8),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 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⑧游览者看“鱼戏莲 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在横线上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2.根据文意解释加粗短语“生平多阅历”的意思。

3.画出和本篇文章前面段落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4.这段文字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D.分——总——分

5.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6.这段文字中标出序号的八个句子是说明池沼的。请用简明的话指出下列句子说明的侧重点是什么?

(1)①句写:

(2)②句写:

(3)③④句写:

(4)⑤⑥句写:

(5)⑦⑧句写:

五、阅读文段(三)

(1)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2)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个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3)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从外廊走,仿佛你并不在园里,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野外漫步。(4)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另有一番风味。(5)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厅屋等建筑艺术。(6)但转过脸,从花墙透窗外,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地进入你的眼帘。(7)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

2.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

3.用“‖”划分层次:(1)(2)(3)(4)(5)(6)(7),并指出结构形式[[ ]

A.总分

B .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4.说明的顺序是 [ ]

A.由概括到具体

B.由整体到部分

C.由原因到结果

D.由特点到用途

E.由远到近

F.由 外到内

G.由春到秋

H.由早到晚

5.“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各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

A.叙述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参考答案】

一、①zh4ng ②h8 ③l^u ④l0n ⑤b4ng ⑥j0 ⑦zh3o ⑧sh8 ⑨xu1n

二、

1.完美 容许 败笔

2.尽量 简朴

3.即使

4.如果

5.图案 美术 美术

三、

1.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

3.C

4.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 心良苦。

四、

1.壑

2.有生以来有丰富的见识和经历。

3.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4.A

5.假山的堆叠,假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真切感受。

6.(1)引用活水(2 )宽畅的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3)桥梁不雷同(4)池沼或河道边沿高低屈曲(5)“鱼戏莲叶间”的美景

五、

1.复廊

2.高低曲折,优美奇妙。

3.(1)(2)‖(3)(4)(5)(6)‖(7) C

4.B、F

5.B、D

推荐第8篇:心理学题及答案

心理学,名词解释。

1、理解

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2、记忆恢复

即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

3、智力技能

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

4、下位学习

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是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

5、创造性思维

是应用心得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6、技能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利的活动方式。

7、有意义学习

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8、上位学习

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套观念。也就是说当认知结构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摄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9、非正式的学生群体

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10、组织者

是指在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方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11、教学设计

教学实际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

12、迁移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可以表现在学习方法的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13、认知结构

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侠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14、学习动机

是激励学生进行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15、禀赋优异儿童

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或在特殊性向测验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中得分超群者等,均可被认为是禀赋优异的儿童。

16、评定

教学过程中的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17、个体化社会

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18、学习目标

也称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19、教学评定 教学过程中的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20、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 心理学,简答题

21.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22.顿悟:是指人的思维的突变或飞跃。 23.移情:泛指一个人将自己对生命当中某个重要人物、事件或环境的爱与恨投射到他人他事的心理表现。

24.元认知:任何以认知过程和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 25.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1、简述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体现。答、(1)学校教育能充分利用儿童的遗传素质,对其心理发展施加积极影响。

(2)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

(3)学校教育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2、简述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答、(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2)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3)复习。(4)过度学习。(5)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6)记忆术。

3、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答:(1)发展发散思维。(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4、简述智力技能的培养方法。答:(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程序,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3)使智力技能的应用有广泛的机会,培养学生技能迁移的能力。

5、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答:(1)学习情景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6)智力水平。

6、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认知。答:(1)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的学习心向。

7、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答:(1)价值性标准。(2)可能性标准。(3)低耗性标准(4)丰富性标准(5)就高性标准

8、简述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答:(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年级学校的课程。(3)教师可以根据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给予教师与父母最大启示为:(1)智慧为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越简陋的学习环境或越缺乏活动(感官、动作或抽象思考活动)的个体,越产生迟滞的心智能力。(2)认知活动经历四个性质不同的阶段,各阶段有其特殊的智能活动,教学者应根据儿童发展的阶段安排最适当的环境并作充分的教学活动。

9、简述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答、教学目标的启用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聚合功能。

10、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答: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评价。

11、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答、(1)树立自信、自重和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

(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感情,防止不当的褒贬(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5)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

12、简述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基本观点。答:(1)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2)认为教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培养能力,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只是学习才能培养能力。(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

13、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答:(1)教学更注重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3)强调交往(4)强调发展价值观

14、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 答:(1)认知领域教学目标(2)情景领域教学目标(3)心因动作领域教学目标

15、应该如何理解学习现象 答:(1)人们都认为凡是学习一定要有变化的发生(2)人们已经认识到,由于学习所导致的变化应该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导致的变化不是由成熟或先天的反应倾向所致,学习导致的变化要与成长或成熟导致的变化分开(4)学习导致的变化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5)学习是行为变化的过程,而非仅指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结果。

16、简述布鲁纳对学习条件的认知 答:(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3)重视学习过程(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5)强调直觉思想的重要性(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8)强调信息提取(9)提倡发现学习

17、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18、简述良好的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 答、(1)以积极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2)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成的行为标准(4)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技能与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

19、学习评定中常见的教师心理误差有哪些? 答:宽大误差、光环效应、集中趋势、逻辑误差、对比误差、邻近误差。

20、简述学习过程的一般规律。

答:练习成绩的逐步提高、高原现象、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21、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答:(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2)组织计划性(3)有效性(4)年龄差异性(5)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特征。

22、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答:(1)小步子逻辑序列(2)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3)及时反馈(4)学生自定步调(5)低的错误率。

23、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是? 答:(1)准备律(2)练习律:应用律、失用

律(3)效果律

24、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

答:(1)正常的对待方式(2)正确的态度(3) 1.简述原理学习的意义。答:(1)使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现积极的评价(4)主动的操作

25、发散性思维的三项特征。

答: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

26、什么叫罗森塔尔效应?

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

作用,从而有助于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

种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桑塔尔效应”也叫“皮

格马利翁效应”。

27、如何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答:(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

用(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6)利

用学习竞争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7)与学生

签订学习协议(8)在课堂上教学中可供教师

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28、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2)

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3)指导

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4)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适当的自由(5)鼓

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29、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答:(1)合理地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2)提

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3)课内和课外练习

配合,提供应用机会(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

导(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30、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2)能否正确

的选择和组合有关原理原则(3)言语的指导

(4)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个别差异。

31、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1)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2)

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定出

周密的计划(3)有计划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

察技能和方法(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

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5)利用一切机会,

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6)指导学生做好

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32、论述良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1)课堂管理应以积极指导而不是消极防

范为主(2)教育在先,奖惩在后,多奖少罚,

反对“不教而诛”,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3)

师生共同确定应当遵守的课堂规范(4)实行

课堂民主管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态度(5)

教师应掌握处理不良课堂的技巧(6)要尽量

消除校内校外的不良因素。

33、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

答:(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2)对

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在

直观教学中要是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

下面三个规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3)

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

全面(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

迅速(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

越深刻(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

提高感知的效果。

34、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答:(1)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首先,

为了增强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便于理解,在

编写教材或组织呈现教学内容时,应尽量以浅

近的文字或符号强调教材或方法的要点。教材

的编写与提示应针对主要概念而叙述,要注意

避免过分冗长而失落要义。最后,还应尽量将

内容和要求相似的教学单元按由易到难、由简

到繁排列。(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3)

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4)提

供学习方法的指导(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

状态。 象,了解事物之间的规律的内在联系和关系,认清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2)对原理的学习,可以使认识简化和 系统化;(3)掌握了的原理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并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使我们不必要对每一种生活情境都亲自重新适应而能拥有灵活地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4)一些原理的学习可以为其他原理或更复杂的原理打下基础,使之学得更容易。2.中学生道德情感有哪些特点?答:(1)道德情感的内容更为丰富并有明显发展;(2)道德情感更有自觉性;(3)道德情感仍然不稳定且难于自制。3.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答:(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来划分,把学习分为正确的或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2)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来划分,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3)依据动机起作用的大小来划分,把学习动机分为主导性的学习动机和辅导性的学习动机。4.教师的的一般教学能力有哪些?答:(1)善于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2)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3)敏锐的观察能力; (4)迅速而准确的组织能力。

六、论述题(15分) 试述知识与智力的关系。 答:智力与知识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1.二者区别:智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认知因素的总和,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和结构,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因此,二者不能混为一谈。(1)从来源看,智力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环境的影响发展起来的,智力含有一定的先天因素;而知识完全是个体后天获得的;(2)从发展看,智力只能在一定年龄阶段内逐步上升,到一定年龄后,就会停止发展,甚至呈现出智力减退的现象。据研究,人的知觉能力发展较早,但下降也早。如用曲线表示,人的智力是呈抛物线形的曲线。知识是随年龄的增长日益丰富的,随个人年龄的增加而不断积累,是无止境的,它是一条不断上升的曲线。2.二者联系:(1)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没有基本的观察力、记忆力及抽象思维能力,人就无法获得起码的感性知识,更不能掌握理性知识。许多事实证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通常是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2)知识的掌握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人们正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力。但智力与知识的发展往往是不同步的。总之,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的结果,两者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但两者的发展又不完全同步。因此,教师了解智力与知识的关系,对教育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推荐第9篇:朝花夕拾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阅读练习

1.鲁迅,原名_______ ,字_______,_______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家、_______家和_______家。

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l926年所作的一本_______(体裁)集,共10篇。

15.《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________和________。

17.鲁迅先生说起他的儿时生活时,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的文章有________和________。

21.《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_______ 》,请再写出另外一篇的篇名《________》。

23.面这副挽联是国际友人斯诺悼念鲁迅先生而写的,请将上联补充完整。 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_______;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24.《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________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 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其它:

答案:

1.周树人;豫才;浙江绍兴;文学;思想;革命2.回忆性散文3.百草园4.弃医从文5.范爱农6.《无常》7.弃医从文8.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E埋_JL 9.无常10.《二十四孝图》 ll.无常 12.乌烟瘴气 13.《狗•猫•鼠》 l4.范爱农 l5.阿长;衍太太16.江南水师学堂17.《无常》;《五猖会》18.藤野先生19.拯救国民的精神20.琐记21.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范爱农;琐记;父亲的病;4;《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以上8篇写出一篇篇名即可) 22.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无知和隔膜;封建思想习俗23.呐喊24.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25.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营人命的实质。 26.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推荐第10篇:军事理论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古代海防建设是从 D 开始的。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清朝规定:所有 B 岁以上的满族男子都是兵丁。

A.15 B.16 C.17 D.18

3.1895年日本以清朝出兵朝鲜为由发动了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 C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70多年间,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了大大小小数百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近160万平方千米,共赔款 D 万元,白银7亿多两。 A.2 200 B.2 400 C.2 500 D.2 700

5.A 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

A.总参谋部 B.总政治部 C.总后勤部 D.总装备部

6.国防是 A 的全面体现。

A.国家综合力量 B.国家经济实力 C.国家军事力量 D.国家科技实力

7.按照《兵役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合法服兵役的最高年龄限制是 C 。 A.16岁 B.18岁 C.22岁 D.23岁

8.下列不属于国防要素内容的是 D 。

A政治要素 B 经济要素 C文化要素 D历史要素

9.C 围绕军队“三化”建设的总目标,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10.《兵役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 D 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A.义务兵与民兵 B.义务兵与武装警察 C.义务兵与预备役 D.义务兵与志愿兵

11.下列哪一项属于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时期的代表著作 C 。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持久战》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2.在 C 的思想体系中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思想。

A.毛泽东军事思想 B.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 C.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D.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13.“三湾改编”确立了 D 的原则。

A.为人民服务 B.优待俘虏 C.民主选举 D.党指挥枪

14、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 D 。

A.实事求是 B.密切联系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 D.瓦解敌军

15、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依法从严治军是 D 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重要内容。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16、《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核心是 C 。 A.“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B.“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C.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D.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

17、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 B 是高科技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支柱。

A.生物技术 B.新能源技术 C.航天技术 D.海洋技术

18、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高技术中为了满足 C 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部分新技术群。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技现代化

19、A 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A.军用微电子技术 B.军用计算机技术 C.军用信息技术 D.军用光电子技术

20、关于现代核武器发展的方向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实用化 B.多弹头 C.多用途 D.大型化

21、电子对抗按 A ,通常分为射频对抗、光电对抗、声纳对抗等。 A.电子设备工作的频谱范围 B.作战表现形式

C.作战空间 D.作战内容及电子设备的类型

22、1991 年的 D 是人类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或者转折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A.科索沃战争 B.阿富汗战争 C.伊拉克战争 D.海湾战争

23、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A 和战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A.科学技术 B.文化 C.计算机技术 D.航天技术

24、农业时代,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战争只能是冷兵器或简单的火器对抗。因此,这一时代的战争被称为 B 。

A.火器战争 B.冷兵器战争 C.半机械化战争 D.机械化战争

25、信息化战争形成的首要条件是 C 的长足发展。

A.文化 B.经济 C.高技术 D.教育

26、A 是智能化武器装备的集中代表。

A.智能机器人 B.智能坦克 C.智能导弹 D.智能地雷

27、美军研制的“黄蜂”反坦克导弹,在发射后,不具有的功能是 D 。 A.能自动爬高 B.能自动搜索

C.能自动隐藏自己 D.能自动攻击目标的要害部位

28、美国陆军提出的21世纪信息化战场上的基本作战方针是“以情报信息发现敌人,以 杀伤敌人,以机动战最终完成战斗”。A A.电子战 B.突击战 C.封锁战 D.火力战

29、在信息化战场的支持下,作战力量将由战场感知系统、B、指挥控制系统、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等五大分系统构成。

A.武器装备系统 B.网络通信系统 C.情报系统 D.预警系统

30、信息化战争的制胜理念是 A ,通过破击敌人作战体系,达到巧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A.消耗敌人、摧毁敌人 B.监视敌人、控制敌人 C.控制敌人、瘫痪敌人 D.侦察敌人、摧毁敌人

31、世界军事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 A 的竞争。

A.人才 B.科技 C.经济实力 D.综合国力

32、B 是制定某一战略所必须依据并制约该战略实施的环境和条件。

A.国际战略环境 B.战略环境 C.战略格局 D.战斗环境

33、战略既指导 C 全局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全过程,又关照其各个方面和各个部分间的关系。

A.战场 B.战争 C.军事斗争 D.战役

34、下列关于战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战略只指导战时,不指导平时 B.战略指导军事力量的使用 C.战略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 D.战略指导准备与实施战争

35、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其决定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战略思想,二是战略环境,三是 D 。

A.战略方针 B.战略格局 C.军事斗争 D.军事力量

36、当前国际战略格局框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A 。

A.一超诸强,多元争极 B.多超一强,多元争极 C.多超诸强,多元争极 D.一超一强,多元争极

37、构成战略环境状况的核心因素是 C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军事因素 D.人文因素

38、下列不属于美国对华敌意表现的一项是 C 。

A.战略包围中国 B.支持对华军售

C.制造“中国威胁论” D.插手台湾问题,牵制中国

39、下列不属于我国解决南沙群岛的方针的是 C 。

A.主权归我 B.搁置争议 C.武力解决 D.共同开发

40、D 是世界上国家间面积最大的陆地争议地区。

A.中俄边界争议面积 B.中越边界争议面积 C.中缅边界争议面积 D.中印边界争议面积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化”建设是指 现代化、正规化 和革命化。

2.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3.国防动员,又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通常包括 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科学技术动员、人民防空动员 和政治动员等。

4.现存最早、影响最深的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 标志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基本成熟。

5.兵制,就是军事制度,现在一般称为军制,它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 和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6.在兵役制度方面,八旗兵实行的是 兵 民合一 的民军制。

7.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观点。

8.《国防法》以 宪法 为依据,对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进行了明确的划分。 9.我国倡导的是 积极防御 的军事战略方针。

10.国防的手段主要有 军事、政治、经济手段和外交手段等。军事思想的主要特征有: 鲜明的阶级性、突出的时代性、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和一定的继承性。

11.人民战争 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

12.《军政》、《军志》 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初步形成阶段的代表作。

13.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 中国革命战争 和军队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14.外国近代军事思想可划分为两大体系,即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15.游击战的十六字原则是“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 , 敌疲我打 ,敌退我进。

16.毛泽东同志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 枪杆子里出政权 ”著名论断。

17.1979年,中央军委、国务院制定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 ”的发展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的方针。

18.江泽民从新时期的形势、任务和实际情况出发,指出:“把经济搞上去和 把综合国力搞上去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

20.胡锦涛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的重要指导方针。

21.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基本特征是 新旧格局的不断交替 。

22.朝鲜半岛 和以巴问题是对我国安全影响较大的周边地区的热点问题。

23.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过程反映了 国际战略力量 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发展。

24.战略按使用武器的类型划分,有常规战争战略和 核战争战略 。

25.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存在着渐变和 突变 两种方式。

26.自古以来,钓鱼岛就在中国的版图内有明确的记载,最早的记载是1372年 明朝 初期的版图。

27.坚持“ “九二共识 ”,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双方的共同主张。

28.胡锦涛2006 年11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宣言中指出,中非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 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人们习惯把高技术分成军事高技术和 民用高技术 两大类。

29.当代高技术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 和海洋技术六大领域。

30.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战争目的将由“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转变为“ 控制敌人,保护自己、保护自己”。

31.信息化弹药具有“发射后不用管”、自主识别和 攻击目标 的能力。

32.当前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目的是使作战兵器精确化、智能化、远程化 ,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自动化,以此来夺取战场上的主动权和优势。

三、名词解释

1、国防

答: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2、武装力量

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一般来说,是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它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结合构成。其最高统帅,通常由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最高领导人担任。

3、国防法规

国防法规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用于调整国防体制、武装力量建设、国防科技建设、战争动员体制、国防生产、全民防御和国防教育等方面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国防政策的法律体现,是指导国防活动的行为准则,又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国防动员

战争动员,是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

5、周边安全环境

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也就是说一国的周边国家或集团对其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和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6、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7、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是指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8.、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9、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10.、智能化武器装备

智能武器指的是具有人工智能的武器,通常由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知识库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和任务执行系统等组成。能够自行完成侦察、搜索、瞄准、攻击目标和收集、整理、分析、综合情报等军事任务。

11、信息化武器装备

,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使武器装备在预警探测、情报侦察、精确制导、火力打击、指挥控制、通信联络、战场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采集、融合、处理、传输、显示的网络化、自动化和实时化。

12、信息化战争有哪些基本特征?

1、日趋复杂的战争诱惑

2、成为焦点的信息争夺

3、全维一体的战场空间

4、节奏更快的战争进程

5、系统整体的战争对抗

13、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解:

1、树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国防观念

2、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3、完善国防动员体制

4、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1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四、问答题

1、国防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国防教育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1)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2)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3)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4)少数分裂势力影响边疆安全稳定。

3、中国国防历史有哪些启示?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电子信息对抗装备和技术发展将以综合一体化、联网化为主流发展方向2加速研发升空的多用途无人机.隐身机电子战平台

3、.加强电子攻击的“硬杀伤”手段和能力

4、大力发展新型电子战武器

5、大力发展红外光电对抗装备

6、发展新一代反辐射导弹,提升对敌防空压制能力

5、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2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 军队质量建设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5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五、论述题

1、论述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1、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2、进一步发展和健全了“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4、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5、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途进展

6、国防法规划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论述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1、信息力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2、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

3、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

4、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

5、战争的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

6、战争耗资巨大高新技术装备造价昂贵。高技术武器使用空前频繁

3、论述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成为人民军队在战争力量敌强我弱、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法宝。其基本精神是: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灵活机动,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有效地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

4、谈谈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一)新军事变革

军事变革就是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创新的军事学说或军事理论和部队编成及时、正确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起战争样式的深刻变化和作战效能的极大提高。先进的军事技术与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学说和部队编成是军事变革的三要素,要发生军事变革,三者缺一不可。

(二)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1、高技术武器装备将明显改变现代战场与作战行动。

2、高技术武器装备将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三)军事高技术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1、军队的规模将缩小。

2、军队结构将不断优化,可能出现新的作战部队。

3、军队人员构成和素质将大幅度改善。

4、建立快速反映部队。

5、提高侦察监视系统的生存能力。

5、试述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1)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必然趋势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欲建立独霸世界的单极格局是行不通的,世界永远没有的“霸权”,大英帝国的衰落就是历史的见证;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均衡化趋势,是世界转录格局最终走上多极化的根本动力;欧盟的建立,俄罗斯的复苏,中国的崛起已让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时代的要求。 2)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各方关系将日趋复杂化 美日关系的新发展,美中关系的改善,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欧盟一体化进程对美国对欧洲控制的削弱,日本对亚洲关系的寻求,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国际战略格局呈现出关系复杂化,集团松散化,外交多边化,合作区域化的新特征。 3)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显突出 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上起制约作用,在经济发展上起示范作用,在维护第三世界权益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11篇:分录题及答案

1、开出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2000元备用;

借:库存现金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2、用现金支付生产车间办公用品费440元;

借:制造费用

440 贷:库存现金

440 (注:车间办公费计入制造费用,行政部门办公费计算管理费用,销售部门办公费计入销售费用) 3、收到盛达公司前欠贷款80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80000 贷:应收账款—盛达公司

80000 4、向前进工厂销售A产品一批,不含增值税的售价为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款项尚未收到;

借:应收账款—前进工厂

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17000 (注:一笔销售业务对于销售方是销项税,因为销售方收到客户的增值税,到时要转交给国家,所以增加应交税费,在贷方)

┈┈┈┈┈┈┈┈┈┈┈┈┈┈┈┈┈┈┈┈┈┈┈┈┈┈┈┈┈┈┈ ┊(前进工厂)借:原材料—A材料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000

贷:应付账款—东方公司

117000 (注:一笔销售业务对于采购方是进项税,因为采购方支付了一笔增值税给供应商,故减少了应交税费,在借方)

5、接到开户银行的通知,收到光明公司前欠贷款150000元;借:银行存款

150000 贷:应收账款—光明公司

150000 6、向大华公司销售B产品一批,不含增值税的售价为200000元,增值税为34000元合计234000元,当即收到大华公司签发并承兑的面值为234000元,期限为三个月的商业汇票一张; 借:应收票据—大华公司

23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B产品

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34000 7、接到开户银行的通知,胜利工厂签发并承兑的商业汇票已到期,收到胜利工厂支付的票据款120000元;

借:银行存款

120000 货:应收票据-胜利工厂

120000 8、向宏达公司购买一批甲材料,按合同规定,东方公司用银行存款预付购货款50000元; 借:预付账款—宏达公司

50000元 贷:银行存款

50000元

(注:预付的货款作为预付账款,是资产类,增加在借方,对方是预收账款,是负债增加,在贷方) 9、收到宏达公司发来的甲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80000元,增值税为13600元,合计96300元。扣除预付款50000元余额43600元东方公司用银行存款支付,甲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甲材料

8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3600 贷:预付账款—宏达公司

50000

银行存款

43600 10、厂部办公室张强因公出差,预借差旅费800元,付以现金; 借:其他应收款—张强

800 贷:库存现金

800 11、张强出差回来,向公司报销差旅费700元,余款交回现金; 借:管理费-差旅费

700

库存现金

100 贷:其他应收款-张强 800 (注:因为张强是厂部办公室人员,属行政部门人员,报销的差旅费作为管理费用)

12、向科达公司购进甲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500000元,增值税85000元,价税合计385000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尚未支付;借:原材料—甲材料

5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85000 贷:应付账款—科达公司

385000 13、、向苏达公司购进乙材一批,增值税专用票上注明的买价为300000元,增值税51000元,价税合计351000元,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材料尚未到达企业; 借:在途物资 -乙材料

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

51000 贷:银行存款

351000 (因为此时乙材料尚未到达企业,没有验收,要作为在途物资)

14、接上题,向苏达公司购进的乙材料一批,已收到并验收入库;借:原材料—乙材料

300000 贷:在途物资—乙材料

300000 (因为此时乙材料已验收入库,故要从在途物资转入原材料)

15、本月份生产A产品领用甲材料一批400000元,生产B产品领用甲材料480000元,车间一般消耗甲材料20000元,管理部门耗用乙材料5000元;借:生产成本—A产品

400000

—B产品

480000 制造费用

20000

管理费用

5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900000 —乙材料 5000 (注:生产A产品领用的材料要作为A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B产品领用的材料要作为B产品的生产成本,车间一般消耗的材料要作为制造费用,管理部门领用的材料要作为管理费用) 16、用银行存款支付公司下半年度的报刊订阅费1200元;

借:预付账款 1200 贷:银行存款 1200 17、摊销以前已预付应由本月份负担的财产保险费5000元,其中厂部应负担3000元。车间应负担2000元;

借:管理费用—保险费 3000

制造费用—保险费

2000 贷:预付账款

5000 (注:厂部属行政部门,摊销的保险费应作为管理费用,车间摊销的保险费作为制造费用) 18、从市场上购入一台设备,价值100000元,设备已收到并交付生产使用,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

借:固定资产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19、经计算本月份应提固定资产折旧20000元,其中,厂部使用的固定资产应提折旧8000元,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应提折旧12000元;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

8000 制造费用—折旧费

12000 贷:累计折旧

20000 (注:管理部门的折旧费作为管理费用,车间的折旧费作为制造费用,销售部门的折旧费要作为销售费用,累计折旧是表示固定资产消耗价值,增加即表示固定资产减少,故在贷方) 20、用银行存款240000元从其他单位购入一项专利权;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

240000 贷:银行存款

240000 21、接上题,专利权分10年平均摊销,本月的摊销额为2000元。 借:管理费用

2000 贷:累计摊销

2000 (注:累计摊销表示无形资产消耗的价值,增加即表示无形资产减少,故在贷方)

22、向工商银行签订借款协议,取得借款1000000元,期限六个月,月利率0.4%,借款已转存行存款账户;

借:银行存款—工商银行 1000000 贷:短期借款

1000000 23、东方公司原中国银行的一笔短期借款到期,本金500000元,用银行存款归还; 借:短期借款

50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0 24、从新华公司购入乙材料一批,增值税发票注明的买价为70000元。增值税11900元,合计81900元,材料已收到并验收入库,款项尚未支付; 借:原材料—乙材料

7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 11900 贷:应付账款—新华公司

81900 25、用银行存款支付上述欠新公司的购料款81900元;

借:应付账款—新公司

81900 贷:银行存款

81900 26、按合同规定,收到长江公司汇来的购买本企业A产品的购货定金10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预收账款—长江公司

100000 27、接上题,销售A产品一批给长江公司,不含增值税的售价为150000元,增值税为25500元,合计175500元,扣除预收款100000元,其余款项长江公司尚未支付; 借:预收账款—长江公司

100000

应收账款—长江公司

75500 货: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

1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

25500 28、用现金发放本月份职工工资24000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4000 贷:库存现金

24000 29、分配本月份职工工资24000元,其中生产A产品职工工资为8000元,生产B产品职工工资为1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为2000元,厂部管理人员工资为4000元; 借:生产成本—A产品

8000

—B产品

10000

制造费用

2000 管理费用

4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4000 (注:生产A产品和B产品的工资应作为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作为制造费用,厂部管理人员的工资应作为管理费用)

30、接上题,按上述工资额的14%计提应付福利费3360元,其中,生产A产品职工应提1120元,生产B产品职工应提1400元,车间管理人员应提280元,厂部管理人员应提560元;借:生产成本—A产品

1120

—B产品

1400

制造费用

280 管理费用

560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3360 (注:福利费是按工资乘以14%得到的,所用到的会计科目与工资一样) 31、职工李明报销医药费300元,经批准后用现金支付; 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300 贷:库存现金

300 32、计提本月份应负担的短期借款利息4000元; 借:财务费用

4000 贷:应付利息

4000 (注:计提本月份的利息是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如果是支付本月的利息应该是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33、用银行款支付第四季度的银行借款利息10000元,该利息已按月预提。借:应付利息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此处是支付以前月份的利息,如果是支付本月的息息 应该是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考试时主要是考支付本月的利息)

34、收到国家有关部门投入资金1000000元,已存入银行;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金

1000000 (注:只要是接收到投资,贷方都应该是实收资本)

35、收到信达公司投资转来的一台设备,价值为200000元,设备已交付生产使用;借:固定资产

200000 贷:实收资本—信达公司

200000 36、收到盛华公司捐赠的货币资金500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营业外收入—捐赠收入

500000 (注:接收的捐赠和罚款收入都算营业外收入,支付的捐赠和罚款支出都算作营业外支出) 37、向胜利工厂销售A产品一批,不含增值价为600000元,增值税为102000元,合计702000元,款项已收到并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70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

6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102000 (注:销售商品是主营业务收入,销售原材料属其他业务收入,此题是销售商品,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销售数量*销售单价)

38、销售多余的乙材料一批,不含增值税的售价为50000元增值税为8500元,合计58500元,款项已存银行;

借:银行存款

58500 贷:其他业务收入—乙材料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8500 (注:销售商品是主营业务收入,销售原材料属其他业务收入,此题是销售原材料,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销售数量*销售单价)

39、结转本月份销售A产品的销售成本390000元,销售B产品的销售成本120000元;借:主营业务成本—A产品

390000

—B产品

120000 贷:库存商品—A产品

390000

—B产品

120000 (注:有主营业务收入,就会有对应的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销售数量*单位成本,此题已帮我们算好)

40、结转本月份销售乙材料的成本30000元;借:其他业务成本—乙材料

30000

贷:原材料—乙材料

30000 (注:有其他业务收入,就会有对应的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数量*单位成本,此题已帮我们算好)

41、月采将本月份归集的制造费用36720元分配计入A、B产品的生产成本,按A、B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分比例分配:已知A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为8000元,B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为10000元;借:生产成本—A产品

16320

—B产品

20400 贷:制造费用

36720 (注:制造费用到月底一定要转到生产成本,故制造费用绝对不会有余额)

42、本月份生产的A产品已全部完工并验收入库,结转其生产成本。已知月初A产品的生产成本为110000元,本月生产A产品耗用直接材料为400000元,直接人工为9120元,分配的制造费用为16320元。B产品月末均未完工; 借:库存商品—A产品

535440 贷:生产成本-A产品

535440 (注:生产成本完工以后要转到库存商品,故月末生产成本的贷方表示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借方表示未完工产品)

43、银行存款支付本月份销售A、B产品的运输货、包装费、保险费等计15000元;借:销售费用

15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 (注:销售商品的运费等要计入销售费用,采购商品,原材料的运费要计入到库存商品或原材料) 44、因对外投资收到投资单位分来的投资利润220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220000 贷:投资收益

220000 45、取得罚款取得罚款收入3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营业外收入—罚款收入

3000 46、向希望工程捐赠人民币150000元,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 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注:接收的捐赠和罚款收入都算营业外收入,支付的捐赠和罚款支出都算作营业外支出) 47、月末将收入类账户结转本年利润(提示,先根据前面题目将相应的收入类账户算出来后再结转)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50000 其他业务收入

50000 营业外收入

503000 投资收益

220000 贷:本年利润

1823000 (注:月末要将全月的收入一次性转到本年利润以便计算利润总额,故收入类账户因为转出都要减少,在借方,本年利润因为转入收入,因为收入越多,利润越多,故增加收入也就是增加利润,本年利润要增加,在贷方)

48、月末将费用类账户结转本年利润(提示,先根据前面题目将相应的费用类账户算出来后再结转) 借:本年利润

732260 贷:主营业务成本

510000 其他业务成本

30000 营业处支出

150000 管理费用

23260 销售费用

15000 财务费用

4000 (注:月末要将全月的费用一次性转到本年利润以便计算利润总额,故费用类账户因为转出都要减少,在贷方,本年利润因为转入费用,因为费用越多,利润越少,故增加费用也就是减少利润,本年利润要减少,在借方)

(注:此时的利润总额应等于本年利润的贷方(收入)1823000-本年利润的借方(费用)732260=1090740)

49、计算全年应交的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272685(利润总额×25%)即(上题1823000-732260=109074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

272685 50、将上述所得税费用结转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272685 贷:所得税费用

272685 (注:月末要将本月的所得税费用一次性转到本年利润以便计算净利润,故所得税费用账户因为转出要减少,在贷方,本年利润因为转入所得税费用,因为费用越多,利润越少,故增加所得税费用也就是减少利润,本年利润要减少,在借方)

(注:此时的净利润应等于利润总额1090740-所得税费用272685=818055) 51、结转企业全年实现的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

818055(即上二题1823000-732260-27268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18055 (注:到年底要将全年的净利润一次性从本年利润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因为转出,所以要减少,在借方,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因为要转入利润,所以要增加,在贷方) 52、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81805.5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81805.5 53、经董事会决定向资者分配股利200000元。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200000 贷:应付股利

200000 54、将利润分配其他各明细账余额均转到未分配利润明细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81805.5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81805.5

—应付现金股利

20000

第12篇:《苏州园林》课后练习题答案(人教版)

《苏州园林》课后练习题答案(人教

版)

[真诚为您服务]

一、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 ;标本 ;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 ;艺术 ;与 ;技术 ;有什么区别?)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

吗?)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理解文中内涵较丰富而作者没有详细解说的词语。 1. ;标本 ;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2. ;艺术 ;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 ;技术 ;,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3.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三、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看看本文以及《中国石拱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大致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如何运用及其作用都不难理解,在找出具体实例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老师不必过多讲解。

本文和《中国石拱桥》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

(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2)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再用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 作比较: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打比方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2)(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读者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数字的精确,是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引用:

(1)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

(2)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

引用别人的话或有关资料,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

1.你从课文中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2.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运用从课文中获得的一些欣赏园林方面的知识,提高园林欣赏水平,并初步练习写作说明文。

1.因为正如文中所说,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所以从文中获得的有关欣赏园林方面的知识可以得到迁移运用。学生能够领会到的方法,概括地说,是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2.也可以介绍村庄、街道或小区等,要注意抓住特点来写,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第13篇: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感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学习重难点: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领航

1、借助工具书,给画横线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xuān xiâ( ) lín xún ( ) jiàn shǎng ( ) zhēn zhuó ( ) 池沼( ) 丘 壑 ( ) 镂空 ( ) 模( )样

重峦叠嶂( ) 相间( ) 庸俗( ) 蔷薇( )

2.文学常识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3、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思考:

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⑵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⑶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

4、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课堂探究:

1、课堂自学

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 整体把握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

(2) 精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为了体现这个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哪些讲究?这种追求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的?(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精读)

2、组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

(1) 课文的第

3、

4、

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与这些关系照应的句子吗?2)细读文章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

3、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掌握说明顺序。还剩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特征方面没有学习,另外本文还有一个特点是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希望同学们找出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三、达标检测:

一、黑体的字注音全对的是(

A 池沼(zhāo) 嶙峋(xún) 砌砖(qì) 着眼(zhuó)

B 琢磨(zhuó) 邱壑(hâ) 镂空(lóu) 蔷薇(qiá

2 ng)

C 轩榭(xuān) 庸俗(yōng) 模样(mú) 松柏(bǎi)

D 斟酌(zhēn )一幅画(fù) 对称(chân) 阑干(lán)

二、没有错别字的是(

A 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 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C 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 鉴赏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

三、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是(

1 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2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

3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 )不同。

4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 )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A 欣赏 榜样 个各 插

B 赞赏 模范 个个 栽 C 观赏 代表 各个 种

D 鉴赏 标本 各各 补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 设计者和匠师们修建成功的园林各各不同。B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C 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一致追求。D 苏州园林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2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

A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B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C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

3 D 苏州园林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3 这段文字可分为三层,请在原文中用“‖”标出层次,并写出层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 )

A 总──分 B 总──分──总 C 分──总

5 这段文字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它们排列的顺序是( )

A 从概括到具体 B 从整体到部分 C 从主要到次要 D 从原因到结果

7 文中加黑词“一切”“都”“决不”用得准确,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州园林导学案 第 2 学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2、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了解其运用作用

3、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2、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了解其运用作用。导 学 过 程

一、课前领航

1、归纳总结出说明方法的种类、特点及其作用。

4

2、文章用怎么样的语言和手法来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二、课堂探究:

1、课堂自学

朗读重点段落,自主完成:

(1)读第

3、

4、5段,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2)以第5段为例,说说都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 (方法指导:体会说明中揉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的特点)

2、组内交流

(1)学生结合自己课前先学的内容,组内总结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师举例指导:

说明方法

特点 作用

举例子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作例证。 增加文章可信度。

作比较 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 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 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 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 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 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 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下定义 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 便于使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

作诠释 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 不是精确的科学定义,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

分类别 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 便于将复杂事物说得眉目清楚。

列图表 是文字说明的一种辅助方法。 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 摹状貌 如同描写一样的表示说明对象的外部特征。 使说明对象形象,明晰。

(2)组内赏析优美的语句

3、拓展延伸

(1)文章的第十节是否是多余的?

(2)在叶圣陶老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周游了苏州的著名园林,领略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同时掌握了一些说明文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以所学知识介绍一下自己的居室或我们的学校。要求运用空间顺序,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

三、达标检测:

1.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把下面三项内容排列组合成一段话。要求着重肯定晓雪在学习方面的优点,语言要简明。 (1)晓雪在学习上有一股子钻劲,各门功课都学得很扎实。(2)晓雪集体观念也比较淡薄。(3)晓雪性格孤僻,不爱接近同学。

2.下面都是概括性句子的一组是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

A.①②③ B.③④⑤

6 C.①③⑤ D.②④⑤

3.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 ) (3)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

(4)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5.依照例句,仍以“天上的明星”为本体构造一个比喻句。 例句: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仿句:天上的明星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在全市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同学们都向你祝贺,你准备对大家说些什么?请写在下面。

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绿地是城市之肺

绿地是城市之肺。科学测验表明,每人呼吸需氧量由150平方米的绿叶面积提供,也就是说每人须依靠一株枝叶繁茂的乔木的产氧量而得以健康生存。在绿树成荫的城区,空气中的细菌可减少3至6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氟化氢等有害气体被绿 7 色植物、、,灰尘减少10%至27%,城市噪音减弱。清洁、安静的绿色世界有利于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患者调养和康复,人均寿命可延长2至3岁。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都市人,在园林化的环境中,中枢神经、呼吸、血流得到调节,视、听、嗅觉和思维的灵敏性得到增强。人的生命与绿树的生命本是交融一体的,绿树是人类生命之源。那些为眼前利益而肆意伐树毁绿的人们,可曾意识到他们的举动无异于操利刃戳杀自己的心肺,残害自己的身躯啊!据专家估算,我国某个大城市每年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工作日损失为620万个,经济损失达4亿元。如增加城市绿化,无疑可大大减少这笔损失。 (1)选段的三个空格里,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A.过滤 阻挡 吸收

B.过滤 吸收 阻挡 C.吸收 阻挡 过滤 D.阻挡 过滤 吸收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专家估算”中加粗词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4)文中画线句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精读全文,请列举出城市绿地的作用。(至少答出6点)

(6)“人的生命与绿树的生命是交融在一起的”一句中“交融”一词能否换成“交织”?为什么?

8 第一学时参考答案

一、C

二、D

三、D

四、1 B 2 B3 (1)“„„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概括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介绍体现这一特点的四个方面。(3)“他们唯愿„„。”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4 B 5 打比方。 6 C 7 十分准确的表示了苏州园林全部如此构成图画美,而绝无例外的情况。

第二学时参考答案

1.晓雪虽然性格孤僻,不爱接近同学,集体观念也比较淡薄,但她在学习上有一股子钻劲,各门功课都学得很扎实。 2.C 3.(1)“大多”说明很多,但不是全部,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极少”说明不是不用,只不过用得很少,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4.(1)作比较(2)摹状貌(3)举例子(4)打比方 5.示例:好像是缀着无数的宝石;好像是飞着无数的萤火虫。 6.示例:谢谢大家的鼓励,这也是你们帮助的结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也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谢谢大家。(意思表示谦虚即可!)7.(1)丘壑 雷同(2)B (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4)C 9

第14篇:苏州园林

水系

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乡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有宋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地形

苏州市隶属于两个省一级的自然地理区: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40张)

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5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2米),还有南阳山(338米)、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东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渔洋山(171米)、虞山(262米)、潭山(252米)等。

历史地理

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前来投奔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城里仍有许多当年留下的地名。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雄大,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城市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古城遗存的古迹密度仅次于北京和西安,苏州古城14.2平方公里。

苏州工业园区时代广场 [1] 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的品牌。

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使得陈运和的《寒山寺》诗“似乎也有些烫”。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著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吴中甪直、吴中木渎、太仓沙溪、昆山千灯、昆山锦溪、常熟沙家浜、吴中东山、张家港凤凰),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平望,太仓浏河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吴中东山村、明月湾),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二的平江路、山塘街。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苏州共辖5个市辖区:姑苏区、虎丘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11]代管4个县级市(昆山市从2012年10月1日起开始江苏省直管市的试点[12]、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2010年全市户籍总人口637.66万人,市区户籍人口242.48万人。全市暂住登记人口472万(2009年数据)。

行政区划调整

苏州市2012年9月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合并位于古城区的沧浪、平江、金阊三区为姑苏区,县级市吴江市撤县设区。区划调整后苏州城区将直接与上海接壤,此举将有利于加强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和辐射能力,理顺苏州古城保护和太湖整体保护开发的体制机制,还将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提高行政效能。

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周伟强介绍说,经国务院、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苏州市此次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为: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以原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的行政区域为姑苏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以原县级吴江市行政区域为吴江区的行政区域。

苏州下辖五县市均是全国十强县,苏州市中心城市首位度偏弱,辐射带动能力不足,调整前苏州城区各项社会发展指标均占全市比不足四成,而调整后各项指标占比都将过半。同时,区划调整后苏州城区将直接与上海市接壤,进一步提升苏州市在接轨上海、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拥有部分太湖水面和岸线的吴江撤市设区,将使得吴江区既保持县域体制机制活力,又获得城区功能新的发展优势,并有利于理顺太湖整体保护开发体制机制。

沧浪、平江、金阊三区是苏州城市之核,苏州古城区集中在这一区域,但三区存在规模小、财政实力弱、发展同质化问题,此次合并成立姑苏区,将有利于对古城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此外,将设立的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范围与新姑苏区一致,未来如设立管委会,将与姑苏区政府合署办公,专职负责古城保护工作。

此次苏州调整行政区划可减少2个县级行政建制,有利于减少机构设置,总体上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行政效能。

目前,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将历时数月,在新行政区挂牌前,原吴江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仍正常行使各项职能,确保在过渡期内不会对企业、群众办事带来不便。[13]

市辖区

【吴中区】 (面积 672平方千米,人口599650人。邮政编码215128)

(驻长桥街道) 长桥街道/越溪街道/郭巷街道/横泾街道/香山街道/苏苑街道/龙西街道/城南街道/甪直镇/木渎镇/胥口镇/临湖镇/东山镇/金庭镇(旧称-西山镇)/光福镇

俯瞰苏州古城 [1]

【姑苏区】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经苏州市委研究决定并经江苏省政府报国务院批准,据《省政府关于调整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苏政发〔2012〕116号文件),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以原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的行政区域为姑苏区的行政区域,姑苏区人民政府驻苏锦街道平川路510号。

2009年末,原沧浪区总面积26平方千米,总人口32.55万人,辖6个街道:双塔街道、南门街道、胥江街道、吴门桥街道、葑门街道、友新街道;原平江区总面积23平方千米,总人口22.89万人,辖6个街道:观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苏锦街道、娄门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坞街道;原金阊区总面积37平方千米,总人口20.79万人,辖5个街道:石路街道、彩香街道、留园街道、虎丘街道、白洋湾街道。[14]

【相城区】位于苏州市区北部。总面积416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35.50万人(2006年底)。现辖4个街道、4个镇:元和街道、太平街道、黄桥街道、北桥街道、望亭镇、黄埭镇、渭塘镇、阳澄湖镇。区人民政府驻元和街道。

【虎丘区】(面积 258平方千米,人口331363人。邮政编码215011)

(驻狮山街道) 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枫桥街道/镇湖街道/浒墅关镇/ 通安镇/东渚镇

【吴江区】(面积1092平方千米,人口797240人。邮政编码215200)

(驻滨湖街道[11]) 滨湖街道/松陵/同里/汾湖/平望/七都/震泽/桃源/盛泽(9个)+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省汾湖高新区

【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区划上属姑苏区,面积288平方千米,人口339398人。邮政编码215021[15])

(驻娄葑镇) 娄葑镇/唯亭镇/胜浦镇

县级市

常熟市(驻虞山镇)(面积1094平方千米,人口106万余人。邮政编码215500)辖9镇1街道

虞山镇/碧溪街道/梅李镇/海虞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

昆山市(驻玉山镇)(面积 864.9平方千米,人口699885人。邮政编码215300) 辖10镇

玉山镇/巴城镇/周市镇/陆家镇/花桥镇/淀山湖镇/张浦镇/周庄镇/千灯镇/锦溪镇

张家港市(驻杨舍镇)(面积 772.4平方千米,人口900132人。邮政编码215600)辖8镇

杨舍镇/塘桥镇/金港镇/锦丰镇/乐余镇/凤凰镇/南丰镇/大新镇

太仓市(驻城厢镇)(面积 620平方千米,人口467168人。邮政编码215400) 辖7镇

城厢镇/沙溪镇/浏河镇/浮桥镇/璜泾镇/双凤镇/娄东街道办事处

编辑本段科教文卫

科技

拥有国家级科研机构——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和中科院苏州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园区生物纳米园成为首个省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2009年末,全市人才总量突破9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达到5万人。

教育

苏州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70所,在校学生100.2万人,毕业生24.9万人,教职工总数7.4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6.30万人。在苏州的高等院校有29所,二级学院4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8.77万人,毕业生4.10万人。

知名高校有苏州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

文化

明代&

苏州2009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27个,公共图书馆12个。全市累计6个项目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8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平江、山塘历史街区分别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和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历史文化名街。

苏州,是一座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不但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其中,苏州的戏曲艺术尤令人瞩目,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戏剧

昆曲、苏剧

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兴起于元末明初时的昆山太仓一带,自明代隆庆、万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间,昆剧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兴盛,其

苏州评弹

时在苏州城镇、乡村,人们对昆剧迷恋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组织业余班社,举行唱曲活动,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几至“倾城阖户”,“唱者千百”。在昆剧鼎盛时期,以苏州为中心,其流布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独霸剧坋二百余年。昆剧的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作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传奇剧本。如昆剧《牡丹亭》、《窦娥冤》,其中《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于2004年4月重新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至今已经在世界各地巡演一百多场,场场爆满,并且登陆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为昆剧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剧《醉归》、《窦公送子》,京剧《李慧娘》,滑稽戏《满意勿满意》等。

卫生

2009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2380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6万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2万人,其中医生1.68万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儿童医院、市立医院、苏州中医医院、常熟中医医院、昆山中医医院、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是苏州著名的医疗单位。

体育

苏州有世界冠军16人,包括本土运动员和外地交流运动员。产生了张军、陈艳青、蔡赟等奥运冠军。近年通过交流获得很多外地运动员,并取得优异成绩,其杰出代表之一是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跆拳道冠军吴静钰。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总量

苏州古城区古典生活(21张)

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以来就长期是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后又发展为江苏、华东乃至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目前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江苏第一大港、中国大陆第九大港——苏州港,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2011年经济总量(GDP)为10716.99亿元,位居中国大陆第六。按2010年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则达到了10.24万元,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之一。

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超过广州市),比上年增长20.9%。2008年7月,由中国国家统计局、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08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表明,全国商品交易市场排名榜全国前100强中苏州市有6家市场上榜;在江苏省前30强市场中苏州市有9家市场上榜。

城建

由于苏州古城区对苏州古城的保护措施,规定苏州市区不能建设150米以上高楼,护城河内建筑高度不得高于23米,即高度不得超过北寺塔,多数高楼位于高新区(虎丘区)与工业园区,截至2011年底,苏州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200米以上高楼共6座,排名情况为:

1、园区环球188购物中心A塔,总高度为282米。

环球188 [1]

2、园区环球188购物中心B塔,总高度为258米。

3、高新区狮山街道的新地中心香格里拉大酒店A塔,总高度为232米(B塔146.7米)

4、紧邻第三位的新地国际公寓双塔,两座总高度均为210米。

5、高新区狮山街道最东边的苏州高新广场,总高度为202米。

今后,苏州还将建成位于园区湖西总高度为302米的东方之门,以及位于湖东总高度310米的新鸿基大厦、450米以上的苏州国际金融中心、500米的苏州中心广场等。

工业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预计达到10716.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3319.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21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17.7%。

交通运输业

苏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46亿吨,比上年增长21.1%;集装箱运量271.8万标箱,比上年增长5.8%。

机动车保有量迅速攀升。全市年末拥有机动车186.9万辆,其中汽车101.6万辆。

国内贸易

苏州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金融业

2011年7月11日,国家开发银行苏州分行开业,这是国开行设立的全国第一家非计划单列市城市分行。包括四大国有银行以及交行、招行、浦发银行等国内大型银行都在苏州开设了直属总行的一级分行(与江苏省分行或管理江苏省其他十二个省辖市金融业务的南京分行平级),这些一级分行的开设表明苏州在金融业方面享受部分计划单列市待遇。2009年末苏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1450.54亿元和9032.28亿元,比年初增加2650.53亿元和2451.71亿元,居江苏第一。年末保险机构总数达到51家。苏州正在打造环金鸡湖金融高地,已有相当规模。

旅游业

苏州是中国著名旅游城市,2009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接待境外游客219.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3%;旅游外汇收入9.97亿美元,增长0.2%;接待国内游客5870万人次,增长11%。年末拥有星级饭店158家,其中四星级以上饭店68家。全市4A级景区点23家,5A级景区点4家。全市景区接待游客7273.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苏州成为长三角城市中拥有最多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线路的城市。

体制改革

苏州2009年全市新增15家小额贷款公司,总数达到18家,累计发放贷款额76.2亿元。全市新增上市公司4家,累计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7家,共募集资金227亿元。

民营经济

苏州民营经济实力相当强,各项指标在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2009年末私营企业累计达15.73万家,累计注册资本4205.53亿元,个体工商户年末累计达到32.55万户,实现工业总产值645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1.9%。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922.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1.1%。

对外贸易

苏州2011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009亿美元,仅次于深圳、上海、北京;其中出口16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2%。全市出口总额占全省、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5.74%,8.26%。

外资

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82.2亿美元,仅次于上海,增长1 %。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16.9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达到21%。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70家落户苏州。苏州被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城乡建设与规划管理

苏州全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5%。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新增林地、绿地面积8140公顷。全市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22%。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苏州坚持走经济与环境和谐共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1.3,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29天,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开发区

国家级开发区: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苏州环金鸡湖CBD(20张)

国家级高新区:苏州高新区、昆山高新区

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昆山综合保税区

保税物流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太仓保税物流中心(B型)

出口加工区:苏州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昆山出口加工区、常熟出口加工区、吴江出口加工区、吴中出口加工区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各类省级园区: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吴江汾湖旅游度假区、昆山旅游度假区、昆山花桥商务城。

第15篇: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和结构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教学法] 讲述和问答相结合[教学途径] 多媒体和黑板[教学时数] 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

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美的园林图片并伴随一些轻音乐,让学生第一感受园林的美。[微软中国1] 其次,引入本文,对作者进行再次的介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整体把握

1、解决生僻字词 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让学生朗诵出来[微软中国2] ,如

轩(xuān)榭(xie) 丘壑(he) 嶙峋(lin xun) 镂空(lou) 蔷薇(qiang wei)

2、解决难理解字词 先提问学生,然后再一起进行解释,如

①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②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③嶙峋:枯瘦的样子。

④广漆:一种天然漆。由熟漆或生漆和桐油调制而成的,色泽棕黑。 [微软中国3]

3、听录音 在标准的语音中感受文章的美 4让学生通读课文

5、讨论和提问学生[微软中国4] ①同学们,通读完整篇课文后,你们觉得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呢? ②在对苏州园林进行说明过程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来进行的? ③同学们复习课文后,你们觉得课文分成几大段?

④我们之前已经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过学习,有哪位同学在课文中找出哪些说明方法,并具体找出在什么地方? 第二课时

一、分析段落[微软中国5] 。通过上一节课的讨论和提问,我相信大家对苏州园林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对课文的每一段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一段(1)总领全文,引出要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为什么我们把第一自然段划为第一段呢?有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看,这一段中有个标志性的词。

第二段(2—3)拿苏州园林跟古代建筑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两个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手法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的?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找找看。

第三段(4—9)详细地对苏州园林的假山、池沼、树、墙廊、角落、门窗和彩绘进行了对比,从细微的地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点,再次强化。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如此详细的进行说明呢?这样会不会显得很累赘?同时作者是从怎样的一个结构进行说明的?有哪位同学知道的?

{假山:重峦叠嶂或配合着竹子花木;池沼:中心;树:高低搭配、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墙廊:层次多;角落:图画美;门窗:别具匠心;彩绘:不刺眼的。 第四段(10)总结全文,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二、研讨与练习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微软中国6]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三、课后作业

结合本文的说明方法,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园林或公园,字数不限。[微软中国7]

亮点:首先,本教案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为了避免说明文讲解过程中过于枯燥,在开始的导入中,通过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切入,先引起学生一些感性的感受,为接下来的讲解和深入学习埋下伏笔;再次,课堂的讲解和重复提问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这个符合了人的遗忘规律;最后,在正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老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

不足:提问掌握不当,可能会导致学生知识体系出现混乱,给理解和记忆带来一定困难,产生相反的效果,所以提问是很关键的。

[微软中国1]《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相对于记叙文和散文要枯燥的多。如果导入方式不当,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导入中,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和音乐,是为了最大限度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为下面做一个良好的开端。

[微软中国2]这个看起来很传统,但是确实是一个给予学生一定压力的好方法。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能在课外进行一定的预习。

[微软中国3]图文相结合,显得形象化,这样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从多个器官上刺激大脑记忆层,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微软中国4]这个是拉近师生关系的良好途径。从教育心理学看,这是“个体与群体心理的相互作用”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老师不应该是为教而教,而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去学。

[微软中国5]从教育学看,这个是老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是扮演的主要角色,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角色,所以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老师引导学深入思考。

[微软中国6]根据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学生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上,适当的回到讲解过程中的问题,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

[微软中国7]课后的作业是少不了,目的是为了加强理解和记忆知识。这也是与心理规律有关 文

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k j.CoM 《苏州园林》

二.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说明文这种文体的特点。

2.了解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3.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4.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5.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三.新课讲解

(一)整体感知说明文

1.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常见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

(二)《苏州园林》

1.作家作品简介:

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2.字词:

轩榭(xuān xiâ) 池沼(zhǎo) 丘壑(hâ)

嶙峋(lín xún) 蔷薇(qiáng wēi) 镂(lîu)空

斟酌(zhēn zhuï) 重峦叠嶂(zhàng) 屈曲(qū qū)

鉴(jiàn)赏 阑(lán)干 相间(jiàn)

依傍(bàng) 单调(diào)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轩榭: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台上的敞屋。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胸中有邱壑: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邱,同“丘”。壑,坑谷,深沟。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标本:本意是经过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文中借来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的价值。

败笔: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画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图案: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特点。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

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珠光宝气: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

闲适:闲静舒适。

明艳照眼: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

3.课文分析:

(1)理清课文结构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高度评价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特殊地位。

第二部分(2——9):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一层(2):指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二层(3——6):分项具体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三层(7——9):从另外一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第三部分(10):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写的这些,以此结束全文。

(2)具体分析:

第一部分:总写

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苏州园林

②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第二部分:深入阅读,抓重点

①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②为了突出这一特征,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概括到具体,主要到次要

③ 请同学们逐一找出来,并加以概括。

第三部分:总结

(3)写作特点小结:

①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作比较

第1段:将苏州园林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第3段:将苏州园林与我国一般建筑比较——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

第5段:将苏州园林与国外一般园林“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比较——说明苏州园林体现了错落变化的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

第9段: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具有古朴、闲适的风格。

作用:通过比较,苏州园林的特征更突出了。

●打比方

第3段: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作用:形象具体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举例子

第5段: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第6段: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

第7段: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第9段: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作用:使所说明对象的特点更直观。

●引资料

第4段: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作用:更形象的说明了夏秋季节池沼之美。

②举例说明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的准确性,离不开语言的分寸感。

●语言表达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不仅”说明堆叠假山还是要有技术性的,只不过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更多的是体现出“艺术性”。

2)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往往”是就一般情况说的。

●有时语言表达得更肯定,毫不含糊。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2)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宽畅(chàng) 邱壑(hâ) 轩榭(xuān) 高低屈曲(qū)

B.庸俗(yïng) 沼泽(zhǎo) 堆叠(diã) 诸如此类(zhù)

C.斟酌(zhēn) 依傍(bàng) 蔓延(màn) 称心满意(châng)

D.阑干(lán) 阶砌(qì) 一幅(fù) 盘曲嶙峋(xún)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无非要游览者既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B.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番了一翻。

C.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勿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D.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因地制宜(因为) 布局(布置)

B.重峦叠嶂(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镂空(雕刻)

C.诸如此类(众,许多) 轩榭(建筑在台上的敞屋)

D.自出新裁(设计筹划) 工细(精巧、精致)

4.掌握下列多音字和形似字:

5.下列用词造句有误的一项是:

A.轻描淡写:文学创作中的题材,有的需要浓墨重泼,有的需要轻描淡写。

B.脍炙人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C.虚怀若谷:刘伯伯虽然知识渊博,著述很多,可仍然虚怀若谷,平易近人。

D.因地制宜: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

A.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珠光宝气:形容妇女的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B.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C.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这里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D.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胸中有邱壑:指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7.填上下列句中所缺少的标点: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2002年10月1日是祖国成立53周年的生日。

B.因为去年我国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灾,可是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地战胜了它。

C.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是20世纪科学研究领域里的一项重大突破。

D.通过国家严格考核,使南京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9.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③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⑤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A.③②①⑤④ B.③①②⑤④

C.②③①⑤④ D.④③①②⑤

(二)综合能力训练:

1.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和阅读感悟,仿照下面语段中的两个画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没有书,就像天空失去了阳光,鸟儿失去了翅膀。书籍给予我们的是无形的财富——知识和阅历。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里,我们学会了坚强;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我们增长了智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开展名著阅读竞赛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关键词,分别回答相应的问题。

示例:花果山 孙悟空 大闹天宫 作品:《西游记》

①白虎堂

禁军教头 雪夜上梁山 人物:________

②童心母爱 哲理小诗 《繁星》 作者:________

③海难 荒岛 “星期五” 作品:________

3.班级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脚踏一方土》,一位同学收集了下面与“土地”有关的资料,请你阅读后归纳人们赋予了“土地”哪些含义?

材料一:《说文解字》指出:“土者,是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上,地之中;‘丨’,物出形也。”意思是“土”是“吐”生物的,凡是有植物生长的地方就有“土”。“土”字的二横(‘二’)、一直(‘丨’)形象化地表明了“土”与植物二者依存的关系。萧启宏经文:土音通吐,万物之母。

材料二:《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洹泥中,举以为人。”

材料三:在北京中山公园内,有一座保留至今的明清时代的社稷坛。社稷坛,就是祭祀社稷时所用之坛。社,是社神,是土地之神;稷,是稷神,是五谷的代表。这种对社稷的祭祀,是出于古人对乡土国土的深厚感情。坛上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填着青、红、白、黑、黄五色的泥土,它大体上符合我国土壤分布概况。社稷后来成为国家的代称。

材料四:中新社西安4月30日电(记者张珂) 今天下午,在兴致勃勃地游览了秦始皇兵马俑后,连战先生又愉快地接受了吴永琪馆长代表秦俑馆赠送的一块秦土。这块弥足珍贵的秦土,取自秦始皇兵马俑考古现场的坑道遗址。此间人士表示,由于西安是连战先生的出生地,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故乡泥土,将这块秦土赠送给连战先生,十分有纪念意义。

“土地”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文段一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3.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5.下边的楹联中哪几联写出了这段文字中所说的“画意”?

A.满地绿阴飞燕子 一帘晴雪卷梅花 (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B.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 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 (横塘古驿)

C.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D.卧石听涛满衫松色 开门看雨一片蕉声 (藕园城曲草堂)

E.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天平山范公祠)

文段二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第一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 ,“不隔”指的是 ;“界”指的是 ,“未界”指的是 。

2.从第二段看

、这些地方点缀花、草、木,让游览者得到美的享受。

3.第二段主要运用 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 这一特征。(用原句回答)

4.发挥想像,把上面两段文字看作两幅优美的图画,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幅图画的特点是 ,第二幅图画的特点是 。

文段三

什么是田园城市

在许多现代大都市,高楼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密集,交通越来越拥挤,并由此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和环保问题。其实,这种典型的“城市病”,早在19世纪的英国伦敦就初见端倪了。当时,伦敦城终日大雾弥漫,泰晤士河黑臭无比,整个大都市就像是免疫系统出了大问题。100多年前,一个名叫霍华德的英国人,认识到了大城市盲目膨胀的悲剧性后果,并提出了“田园城市”这一崭新的概念。

“田园城市”又称为“花园城”,由1个中心城和6个卫星城共同组成。中心城人口约5.8万,卫星城人口约3.2万。中心城有6条放射性干道向四周辐射,与卫星城相连。每座城市内部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中央是一个占地约20公顷的公园,外围分布着市政厅、音乐厅、剧场、图书馆、会场等公共建筑,再外围则为商业设施。从商业街朝外是一条宽128米的林荫道,其间有学校、教堂、花园住宅等。花园和绿地将城市按不同功能分开,使城市如同一个大花园,城市中心及周围都在绿色的环抱之中。 然而,一个世纪以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想,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城市的规划中实现过,因为它完美得有些脱离实际。不过这一设想中的合理成分,还是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建筑专家提出一种被称为“未来紧凑城市”的设想,就很有些“田园城市”的影子。

在专家们的眼中,未来的“紧凑城市”是由很多个中心构成的。每一个中心就像“田园城市”中的卫星城,住宅、工作场所、商业区、娱乐区及花园绿地等结合在一起,这样,在每个中心内,居民只要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就可以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了,从而大大减少了汽车废气的污染。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投入,未来城市的交通模式可能会发生较大的改观。联合国人居中心的布赖恩威廉斯介绍说,在不少国家,能大量载客的有轨电车正日益发挥作用;另外,目前还出现了一种铁路、公路两用车,这种车既能在铁轨上行驶,又能开上公路,兼具火车和汽车的优点,使各个城市、各个居住中心之间的交通确实变得很“紧凑”了。

这种“紧凑城市”的布局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空间,并可以将对汽车的依赖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1.文中画横线的“城市病”具体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说“未来紧凑城市”的设想,就很有些“田园城市”的影子?

3.本文说明从现实入手,回顾 ,展望 ,这样的说明顺序属于 。

4.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和建筑专家们所说的“未来紧凑城市”都具有突出人居生活条件、交通、市政,特别是 的特点。

5.请你联系实际,简要谈谈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想作为城市的一种固定模式,为什么“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城市的规划中实现过”?

6.霍华德“田园城市”中的“合理成分”,指的是哪些成分?

7.假设“田园城市”和“未来紧凑城市”并不是最理想的城市模式,那么,你认为最理想的城市模式应该是怎样的?(要求思想自由,想像合理,字数在100字左右)

【试题答案】

(一)1.A 2.D 3.C

4.chân 对称 chēng 称号 châng 杆称;diào 调动 tiáo 调节;jiàn 鉴赏 qiān 签名;lì 经历 lì 厉害;cái 自出心裁 zāi 栽种 jiã直截了当 tǎng 倘若 cháng 徜徉

5.D 6.A

7.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8.C 9.D

(二)1.参考示例:在巴金的《家》里,我们懂得了自强;在伊索的《伊索寓言》里,我们学会了思辨;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里,我们明白了真情。(写出对作品感悟,句式符合要求即可)

2.①林冲 ②冰心 ③《鲁滨孙漂流记》

3.①土地孕育万物 ②土地孕育人类 ③土地是国家的象征 ④土地是故乡的象征

(三)文段一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2.这样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3.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

4.“寂寞”是拟人化的写法。这一句子将园林中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同时,也暗示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都不会感到单调。

5.A、C、D

文段二

1.有墙壁隔着 墙上有镂空的图案 有廊子界着 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2.墙上 墙根(墙脚、墙前) 3.举例子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4.层次丰富(多)、景致幽深(深)等 自然和谐、富有情趣等

文段三

1.高楼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密集,交通越来越拥挤,存在严重的能源和环保问题。 2.略

3.历史 未来 逻辑顺序 4.环保 5.略

6.城市建设合理布局的意识,环保的意识,城市设施服务于社会及公众的意识„„(任意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7.略

第16篇: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要阐述的是关于《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的依据,以及教学构思和具体的操作程序。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也是一篇情文并茂的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作者准确地把握住了事物的特征,说明了苏州近二百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篇课文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底,更显示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和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针对这样一篇情文并茂的说明文,我是依据什么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的呢?又是依据什么来理清教学思路、设计教学内容的呢?我的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二是八年级学生的具体学情,三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针对阅读教学从“总目标”、“阶段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无论是“目标”还是“建议”,都是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建议,突出了阅读教学的性质和重要性,为我们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遵循“新课程标准”来确定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八年级上学期,学生对说明文并不陌生。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陆续学过一些说明文,如《看云是天气》、《绿色蝈蝈》、《马》等。只不过七年级的说明文是分散在有关主题单元中的,没有集中编排,而且在教学中也没有突出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来。尽管如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已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一些有关说明文的常识,学生对说明文这种体裁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这无疑为学生下一步学习说明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八年级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尚处在发育成长过程中,人生观价值观正在行程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尚需开发、认知水平尚需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尚需培养。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也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阅读是智慧的源泉,而阅读教学就是要教学生学会阅读,从而使学生掌握获取智慧的方法和途径。

在八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说明文的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说明文作为一种和记叙文、议论文并列的实用文体,相比之下,有其自身特征。像记叙文有“六要素”、议论文有“三要素”一样,说明文也有它的要素,如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特征等。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充分利用说明文中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苏州园林》不仅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而且还显示了苏

2 州园林的图画美和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从上述三点认识出发,我把《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初步感知;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把握总—分—总的思路和结构;

3、预设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4、品味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审美情趣,促进务真、向善、求美的价值观的形成。而把“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学习并掌握说明方法,品味生动、精练的语言”作为教学重点;把“品味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审美情趣,促进务真、向善、求美的价值观的形成”作为教学的难点。根据具体的学情和文本的特点,选用“速读法”、“讨论式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这三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按以下几个步骤展开推进:

一、欣赏画面,情景导入;

二、初读课文,形象感知;

三、理清思路,梳理结构;

四、再读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五、品味准确、周密、精练的语言;

六、问题研究,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八、作业设计。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的精美图片,情景导入,使苏州园林的美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带着美的享受,学生速度课文,圈点勾画评注,掌握苏州园林“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找出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在文中的具体表现,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点评。

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因此,在“理清思路,梳理结构”、“ 再读课文,学习说明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我分别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以问题的形式整体感知文章的方法,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在交流反馈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该及时地加以点拨,充分肯定学生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和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绘美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我设设计了一些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紧扣对苏州园林“图画美”的鉴赏和准确、精练、生动的语言的品评这两个重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索,分组合作探究,共同交流评价。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的问题、新的目标,在螺旋上升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构建新知,从而掌握一般的研读说明文的方法,增加审美体验,丰富个人情感体验。

4 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的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我还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引导学生梳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的时候,每一张幻灯片都在柔和的色彩、流畅的画面中努力创设一种美的意境,图文并茂中突出了一个“美”字,旨在引导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能学会发现美、享受美,进而去创造美。这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将抽象的知识通过丰富、生动的课件具体化、直观化,对学生体悟苏州园林的艺术美、语言美能起到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

在欣赏园林环节,我设计通过多媒体循环展示苏州园林的精美图片和适当的讲解,对各园林进行生动的介绍,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赏析“鱼戏莲叶间”时渗透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了解远香堂的历史。这样做,不仅帮助学生体悟美的意境,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为学生的审美提供了素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另一位大师吕叔湘也说:“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吕叔湘轮语文教育》102页)“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吕叔湘轮语文教育》59页)“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吕叔湘轮语文教育》104页)“如果只是记住而不能运用,仍然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吕叔湘轮语文教育》55页)因此,我设计了一段仿写练习,要求学生仿照《苏州园林》的结构形式和说明顺序,写一段介绍自家庭院的说明文字,要求做到

5 条理清晰,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促成知识能力的迁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从而 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应该起到提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应该是对一篇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要力求简洁、凝练,以达到使人一目了然的效果。我为这篇课文设计的板书基本上能帮助学生更简便地掌握这篇课文的中心内容。

当然了,我知道“教学设计”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脚本,并不等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不等于教学的实际效果。如果要把“教学设计”转化成教学成果,除了要在按教学设计稳步、扎实的推进课堂教学过程,还需要执教者用教育教学智慧来掌控和驾驭课堂教学,尽可能地实现“教学设计”的预期目标,以致达到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总之,在《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紧紧扣住《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具体学情,结合文本的具体特征,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条不紊地展开和推进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设计,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又渗透了人文熏陶,较好的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语文教育的本质特征。

以上就是我对《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所作的阐述。 谢谢大家。

6

第17篇: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

按照我的经验,一天只能玩三处景点,余下一点点时间可以逛逛街买点特产。 我推荐你几个苏州有特色的地方,你自己选择着玩吧

必定要去拙政园,她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

狮子林,有时间也可以去,以假山闻名的园林,就在拙政园旁边,步行5分钟即到。

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苏州博物馆,是贝老封山之作,就在拙政园狮子林那条街上,步行5分钟。

以上三处非常集中,都在一条步行街上,像串门子一样。

然后可以打车去虎丘,虎丘是苏州地标性景点,建议一定要去。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千年古刹,值得一去;

我个人比较喜欢七里山塘,那是条苏州古街,古色古香,有苏州民间小吃,不时有民间艺人表演,我带客人如果时间多我也会带客人去走走,那里是开放式的,不用买门票。 如果你想多看个苏州园林可以去网师园或者留园,前者以小巧精致闻名,后者是和拙政园并列中国四大园林之一。

观前街,你可以在那里买苏州特产,街上有许多苏州百年老字号,吃苏帮菜也非常正宗 如果你在苏州过夜可以晚上游护城河,苏州旅游业非常发达,河道很宽阔且两岸霓虹璀璨、非人间之美。

住可以住在新加坡工业园区,那里宾馆很多,看看金鸡湖,感受现代化的苏州。 拙政园简介

拙政园,以水见长、自然典雅、庭院错落、花木为胜。始建于明代,与留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里处处是精雕细琢,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绿树红花,蕉肥竹瘦。此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各有风味。东园面积最广,绿野遍布、莲渠萦绕,树古林深。东园与中园,以极为别致的游廊为屏风,连接彼此。立于廊下,才能细细感受古树参天、小桥流水的意趣。西园南北的主建筑分立“卅六鸳鸯馆”和“倒影楼”。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到此一游怎少得了“中国四大名园”之首的“拙政园”(名字是园主用来讽刺自己笨拙不懂从政的暗喻)呢!据说这里的设计者之一是文征明呢~与齐名的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和北京颐和园相比,感觉这里有更多的大气、旖旎、古典与豪华。这里的布局疏密自然,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真的不到此一逛,不知道什么叫“千转百回,柳暗花明”,也不知道原来一树一木一石头都可以来的那么精致特别,更加不会知道原来一个房子的建造乃至一块玻璃的用色都可以有如此的讲究~每每到这时,我都很会感叹,到底说人类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呢?古人们的心思怎么就可以那么细腻,构思就怎么可以那么让后人那么不可思议了呢?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 狮子林简介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网狮园、狮子林)之一。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部分。和拙政园相比,狮子林无论在大到布局、小到亭台楼阁,都以小巧精致见长,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太湖石堆砌而起、各式各样的叠石;如迷宫似的假山和变化繁复却做工精巧的花墙漏窗,很多叠石假山神似神态各异的狮子。再加上长廊环绕,更是曲径通幽。清代乾隆皇帝还下令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了两座狮子林。 地址:苏州姑苏区园林路23号 寒山寺简介

寒山寺,在江苏苏州城西枫桥镇,寺始建于梁武帝天鉴年间(公元502年~519年),因唐

1 代诗僧寒山子曾在此居住而得名。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

诗韵钟声千载流传,寒山古刹因此名扬天下。姑苏城外的枫桥景区枫桥边,寺院坐东朝西,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

到达交通:30、

31、

33、

44、300、30

1、30

7、

324、40

6、

415、4

42、6

22、8

16、游3路何山桥站;

9、

10、

45、游3路来凤桥站。地址:苏州市金阊区寒山寺弄24号 虎丘简介

距今2500多年的虎丘,到苏州是不得不去的。古人曾对虎丘有“九宜”之说,即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

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山高约三十六米,古树参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巅。虎丘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宋苏东坡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虎丘的景色非常美,但是还是属虎丘塔和虎丘剑池最有名。虎丘塔建于宋朝的平面八角砖塔,因为地基关系有些微微倾斜,被亲切地称为“东方比萨斜塔”;而剑池则可能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陆羽曾寓居此处,剑池之水被他评为“天下第五泉”。“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据说出自颜真卿的手笔。

地址:苏州市虎丘区虎丘山门內8号 苏州枫桥景区简介

这里以寒山古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枫桥古镇和古运河“五古”为主要内容。寒山寺因着“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名扬天下,而寺庙旁边的枫桥无数词人骚客在此驻足,无数将军兵士在此流血,如果不是亲临此地,很难完全领会《枫桥夜泊》中那苍凉凄冷的意境。或者可以尝试坐在画舫上,穿行桥洞,古桥、古关、古镇、古刹的清幽景色尽收眼底。

2

第18篇:《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教案

一、设计理念

《苏州园林》是有关园林说明兼鉴赏的一篇美文,课文以合理而又严谨的说明顺序向读者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让读者领略苏州园林在建筑、设计、艺术、审美等方面的非凡成就。然而对没到过苏州看过园林的学生来说,要从文字的描述上来领略苏州园林的美就很困难,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溶入课文所营造的氛围中去,于是,多媒体所提供的丰富而开放的资源环境(图片或视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将学生带入情境,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单一的文字教学、内容的欣赏在一幅幅真实的园林图片面前,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了,深奥的道理具体化了,既易于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舞台,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不能全员参与的弊端,使教学最大限度地面对全体学生,增强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所带来的教学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资源素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本文优美的词语;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把握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爱国思想,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分析与突破

1、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重点突破:

1 / 6

(1)、阅读课文,找出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课文又是如何来阐述的,从中了解作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写作思路。

(2)、从作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中,想一想哪些是最显著的,哪些是一般的,分清主次,进一步了解作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写作思路。

2、教学难点: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领略苏州园林建设设计的卓越成就。难点突破:

(1)利用多媒体把文字的说明转化为一幅幅真实的园林图片,通过对图片的欣赏来感受苏州园林的特征——“无论站在哪个点上„„„„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从一幅幅真实的园林图片中,领略苏州园林建设设计的卓越成就,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3)重点分析第四小结 —— 假山与池沼的配合,欣赏和感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从而有“整体——局部”的概念,加深对苏州园林建设设计的卓越成就的理解。

四、教学设想

1、本文着笔苏州园林的总特点,然后层层阐述。因此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2、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图画美,而光靠单一的文字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应尽可能的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以便学生领略苏州园林的美,把抽象化为具体、形象,让学生能感受我国园林建设设计的卓越成就,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所在。

3、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五、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有一定审美能力,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应尽可能的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有助于学生领略苏州园林的美。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说明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特点等知识,为本课的学校奠定了知识和经验基础。

六、教学资源

教师、学生、文本、网络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2 / 6

罗兰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展示幻灯图片,介绍美的不同表现形式:粗犷 自然 古朴 动感 气势)

1、对对子

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全国园林之全豹。

(三副对联由浅入深、由远及近。制成幻灯片。以这种方式导入课文,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地位,使学生对本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有初步的认识。)。

2、请学生在第一段中找出与上面对联意思相同的词语。

(要求学生划出标本一词,理解“标本”的含义,幻灯片板书。)

3、教师介绍苏州园林。

4、介绍作者。

(苏州园林和作者叶圣陶的简介文字事先制作成幻灯片,教师一边介绍,一边展播。教师介绍苏州园林,作必要的内容补充,为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感知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作铺垫。)

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1.学生带问题欣赏展示苏州园林的风光的图片。

(视频资料的解说词为课文内容概括,其中

1、2两段为原文,时间大约6分钟。如果全文录读,太费时。)

(1)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 (2)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在哪些方面下了工夫?

(播放苏州园林风光图片,形象的画面与概括的介绍互为补充,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得到美的熏陶,又不露斧凿痕迹地达到了文本内容与课外延伸的融合。)

2.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这个部分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题:

(1)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让学

3 / 6

生明确:本文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征的。

(2)文章哪一段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征的?(第2段)

(3)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幻灯片板书:完美的图画。)

(4)为了达到“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是从哪些方面下了功夫的?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大声朗读。学生找出文中的四个句子并朗读。(幻灯片板书)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板书: 标本——完美的图画——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映衬 (这四个小问题环环相扣,简洁而重点突出) 教师补充什么是图画美。

(因为课文有十多处提及“图画”、“中国画”、“画意”等词,所以必须让学生明白,本文的图画美是指“中国画”的布局、立意、线条、色彩之美,同时也使苏州园林的特点根植于学生心中,以让学生获得一点鉴赏审美的知识。) 最后,以四个“讲究”统率哪几个段落(3—6段),引出第三个教学环节。

三、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1、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3-6段,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面探索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原因(既可独立探究也可小组合作,或互相探讨,或询老师,画出关键词句, 并进行圈点批注)

思考: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这是主要问题)

(通过此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也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学生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要巧妙地插问,承上启下,使课堂教学流畅,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稍作补充评论,既起到点拨作用又提高学生的认识。

②语言是文章的灵魂,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准确而充满情趣。要把探求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与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起来,以体现语文课堂的本色。

4 / 6

③对于文章提到的艺术特点的品析,应随即播放相应图片,以助学生理解。) 交流内容预设: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此处主要扣住“绝不讲究对称即可。)

(2)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这一部分重点研读,为学生精读文本提供范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板书(课件展示)

宽敞的与其他景物配合

成河道模样的与桥梁配合

假山和池沼的配合

图画

河岸与石头花草的配合

水与莲的配合

(3)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这个环节利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抓住“映衬”一词,让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是如何映衬,达到画意之美的?

(4)近景远景的层次变化之多:

(请学生欣赏沧浪亭的复廊和廊墙漏窗图片,体会什么是“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3、感知细小之处的艺术特点。

原文: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决不容许这幅图画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学生找出句子后,引导学生品味“败笔”这个词。原意——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园林中的败笔指——建得不好的地方„„不合图画美的设计„„欠美伤美的设计。

学生交流7-9段学习所得,内容如下: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内容门和窗也具有图案美和雕镂美, 色彩有中国画的淡雅美:

( 注:如果学生这个环节没有提及且课堂时间不够,就略去或作为课外作业。) 4.理出课文说明顺序,教师小结。 从主要到次要。逻辑顺序。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并以此牵出课文的说明顺序,感受课文严谨的结构。)

5 / 6

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

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

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

花草树木的映衬的画意之美 标本、完美的图画

近景远景的层次的变化之多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门和窗也具有图案美和雕镂美

色彩有中国画的淡雅美 总

四、作业。(选作一题)

1、请你模仿课文,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如:鼓山、西禅寺、福州西湖等),字数200字左右。

2、以”美”为话题,写一段话。谈谈你喜欢的美。

(学以致用,在练习说明文的写作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说明方法,并学会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

6 / 6

第19篇: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 叶圣陶

教学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课文中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地位与价值,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中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写,或从导游角度写,各尽其妙。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作了全面、深刻的介绍。真如一幅幅出色的山水画,使人有观赏不尽的感觉呢。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ăo)

丘壑(hè) ...嶙峋(lín xún) 镂空(lòu) ...蔷薇(qiáng wēi) 斟酌(zhēn zhuó)

重峦叠嶂 .....2.解释下列词语。

标本:文中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心中的设计、构思。指诗文、技艺等的独特构思。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丘壑:文中指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雷同:指随声附和,也指不该相同而相同(旧说打雷时,许多东西都同时响应)。 着眼:(从某方面)观察,考虑。

俯仰生姿: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闲适:清闲安逸。 3.了解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读课文,思考: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其总体印象如何? 【交流点拨】说明对象:苏州园林;总体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交流点拨】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文章是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

【交流点拨】

(1) 整体:①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②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③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④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

(2)局部:①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②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③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4.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有很多,文中所介绍的只是一些方面。结尾留有余地,给人无穷回味。

(二)理清思路

1.通过以上分析,请同学们快速给课文划分层次。

【交流点拨】

(1)第一部分(第1段),对苏州园林的总的评价。

(2)第二部分(第2~9段),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①第一层(第2段),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②第二层(第3—9段),分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3)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苏州园林要写的不止这些,引人回味。 2.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总-分-总。

3.从上述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交流点拨】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 (三)局部探究

阅读课文第

四、五两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第四段:

(1)这一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

【交流点拨】中心句是第1句;2-3句写假山;4-11句写池沼;这是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交流点拨】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这是处处写“画”,突出苏州园林“画”的效果。

(4)“雷同”能否用“相同”替换,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2.第五段:

(1)这一段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简要解说一下。

【交流点拨】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这一段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交流点拨】描写、议论、说明。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四、板书设计 假山配花木、活水配桥梁(自然美)四个讲究美高低俯仰生姿(映衬美)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层次美) 的图角落——图画美画细处注意门窗——图案美色彩——淡雅美完总说→分述

五、拓展延伸

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想想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交流】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建筑物的说明文那样,按照空间顺序来进行说明,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采用逻辑顺序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介绍说明。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按照“总分”结构,先总说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再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每个角落、门和窗、色彩七个方面分说苏州园林的特点。这一堂课我们来品味一下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表达方式

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除说明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

1.记叙:(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 (2)“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景象。)

(3)“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描绘了游人观鱼的动人情景。) 2.议论:(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 (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出来。”(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3.描写:“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满眼的珠光宝气。”(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景象,生机盎然,沁人心脾。) (二)把握说明方法

文章在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要求: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小组内交流看法。) 【交流点拨】

1.作比较:(1)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2)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 亭子回廊不对称(自然之趣)(3)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2.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引资料:“„„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4.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5.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三)揣摩说明语言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是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标本”原指实物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范本、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影响。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交流点拨】“一切”“决不”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其共同点。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交流点拨】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4.“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能去掉吗?) 【交流点拨】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 【小结】本文说明语言准确而又生动,严密而又精练,表现力很强,使文章充满情趣、画意。作者为我们介绍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给我们再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同时赞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

三、板书设计

表达方式——说明、记叙、议论分类别作比较说明方法引用

举例子列数字说明语言——准确生动、严密精练、表现力强,

充满情趣、画意

四、拓展延伸

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的区别是什么?

【交流】记叙文:重在记叙、描述与抒情,以形象感人,以情动人;议论文: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以理服人;说明文:重在实事求是地比较客观地说明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第20篇:苏州园林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苏州园林》教案7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教具的使用: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苏州的。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那同学们能说说看,苏州之美到底美在何处呢?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是啊,苏州之美,就美在它的山水,美在它的园林,美在它的富庶,美在它的历史悠久,美在它的文化底蕴深厚。而苏州的园林更可以说是领千年风骚,成为了苏州永久的骄傲。自古就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那同学们知道苏州都有哪些特别有名的园林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等。

好,那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些这些园林的图片,初步领略一下这些园林之美。(多媒体展示)

美吗?美!

那老师课前布置了预习,希望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相关知识的资料,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

1、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苏州的园林,以典雅淡朴、小巧玲珑著称。据说,在明清两代,苏州的私家园林多达200处。苏州园林面积较小,一般在10亩以内,大的也不过几十亩,各个园林都能做到处处入画,移步换景,引人入胜。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2、沧浪亭——在苏州市城南人民路三元坊,原为吴越时(907~926 年)广陵王的花园。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在园内始建沧浪亭,并写《沧浪亭记》。南宋初年成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为苏州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名园。

3、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城东北园林路,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元至正二年(1342年)天如禅师为其师中峰和尚而建,名“菩提正宗寺”,后易名“狮林寺”。因为园中有很多石峰都似狮子形,故名“狮子林”。

4、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城内东北街,为苏州最大的名园。它是苏州四大古典名园之一,还是全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实为苏州园林之冠。

5、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茸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

小结:可以说,苏州的园林,给人以“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美”的享受。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是苏州人,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叶老笔下的苏州园林有何奇趣之处,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二、了解作者,清除字词障碍。

1、作者——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的图片册写的序言,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选入课本时删去了第一节,并把文题改成了《苏州园林》,我们把它当作一篇说明文来读。 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并不就苏州园林的某一处作介绍,而是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为我们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2、字词读音及解释。(见多媒体展示)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的朗读录音,在听读时思考下列几个问题。(1)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其总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2、范读读得怎么样,不错吧。那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叶老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3、我们说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才能吸引人。其实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所谓他山之石嘛。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明确:

于园奇在磊石。

4、那么苏州园林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或者说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或者说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呢?(用文中一句话来回答)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是文眼。出示多媒体。

四、研读课文,明确特点。

1、请各位同学快速朗读课文,思考:文章怎样围绕中心展开苏州园林这幅完美的画卷的。

2、读完了,就请同学起来说说如何体现它的处处入画的原则的呢?或者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者们设计时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下功夫的呢?

明确: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园林设计者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多媒体展示) P21

3、这四个“讲究”与下文的一些段落有什么联系? 明确:分别领起下文的

3、

4、

5、6四个段落。

追问:那么第2段与下面的

3、

4、

5、6四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下文的

3、

4、

5、6四个段落就是通过四个讲究来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的。也说是说四个段落与第2段的四个讲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 P22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4、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苏州园林的这四个方面的美。(多媒体图片展示)P23--53

5、那么感受了园林设计的四个讲究给我们带来的美以后,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这四个词用的是否精准? (多媒体展示) P54 “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

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6、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成为处处完美了吗?

明确:不,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园林设计者对小处也“不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7、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文哪几个段落介绍了这细微之处的美呢?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 P55 明确:

7、

8、9三段。

苏州园林讲究各个角落图画美;讲究门窗的图案美;讲究色彩的搭配。

这几节也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也巧妙地照应了第二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那么,这

7、

8、9三段与前文的关系又如何呢?很明显,这

7、

8、9三段也属于分说。(多媒体展示关系) P56

8、让我们再来看一些图片,具体感受一下这些细部的美。(多媒体图片展示) P57--74

9、到这儿,我们已饱览了苏州园林的美,那么课文第10段又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总结全文,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所写。以此作结,激起人们进一步了解苏州园林的美好愿望。

小结:由此可见,作者凭借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的深亥体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为我们综合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再用较多的笔墨分项说明了苏州园林在四个大的方面的具体特征,接下来再用简略的语言点明苏州园林细部的特征,从而使我们读者从整体与局部的结合上清楚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本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从各部分来看,是按由主到次,由局部到细部的顺序来说明的。这样文章条理十分清楚。

五、反馈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随着叶老的笔,充分领略了苏州园林的独特的魅力,相信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美、假山池沼的配合美、花草树木映衬美、镂窗廊子的层次美,一定给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州园林,当得起园林之冠吗?当得起,确实,古人说得不错,“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六、布置练习。1抄写词语。

2找出课文中运用到说明方法的句子,指出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思考有何作用。 3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2、指读第2段,回答本文说明的对象及特点是什么?

二、学习3——6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如何理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技术”指工作操作的技巧,“艺术”是指有创造性的操作技术。这句话指假山的堆叠是一项有创造性的工作,突出设计者的巧妙匠心。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5)第11句所用的修辞是什么?“又”字有何作用?引用 照应上文,也强调说明了苏州园林处处入画的特点。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

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

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3)第2句中的高与低能否互换?为什么? 不能,与俯仰相照应。

(4)第3句的修辞及作用各是什么?

寂寞,拟人手法,此句将园林中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游客中不同的季节游览苏州园林都不会感到单调。

(5)第4句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指代“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说明方法为作比较、打比方。 (6)第5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举例子、摹状貌、打比方。

举古老的藤萝的例子,为的是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呢?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7)此段中第6个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各是什么?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句1及句

3、4的前两个分句为说明;句

2、

5、6及句3的第3个分句为描写;句4的“因为依据„„不足取的”为议论。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助于生动而透彻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加深读者的印象和认识。

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3)理解“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本来墙起隔断的作用,但因墙上有窗,能透过花窗看到墙的别的景致,所以就成了“隔而不隔”;本来廊子是起分隔作用,但因两边无所依傍,就成了“界而未界”,使本来隔开的景物融为一体,使景致更深了。这样的设计,增加了层次和深度,从而使有限的空间创造出了更多优美的意境。

三、第

7、

8、9段由学生自读、讨论。

四、小结

1、中心: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之情。

2、写作特色:

(1)抓住特征,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的顺序,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多方面加以说明。

(2)综合运用说明、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透彻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在说明中运用描写,可更具体清晰地显示事物的特点,起辅助说明的作用。 在说明中运用议论,可深化人们对事物特点的认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3)用词准确、周密,前后照应。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苏州园林阅读题及答案
《苏州园林阅读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