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胡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演讲”的感悟

发布时间:2020-03-01 20:51: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认真阅读“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演讲稿”时,胡总书记的恳切教导,让我的思想一次次碰撞出火花,闪烁出光芒;让我越来越感到作为一个跨世纪青年,自己理想之高远,背负的责任之重大。

在这篇字里行间透露着无限期待的演讲稿中,胡总书记先以时间顺序总结了清华大学的百年历程;然后浅析了国际形势与中国教育,明确提出了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并做出了指导;接着诚恳地给出了对全体青年学生的三条建议和对教师的要求;最后以“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望。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

在此,我仅仅笔触下我最本真的感悟,浅显,但足以书我怀。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人民不可忘记的一段血的历史,清华大学在那个纷乱的时代,一直秉承救国的思想来教育青年,在那里,无数的爱国人士从清华大学诞生,不仅为救国救民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很多科研成果也在国际上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声誉不断提升。这告诉我们,历史是不容忘记的,只有读史才能明智,只有读史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环境。

然而,作为一名新时代新青年,仅仅会读史,只能给我们一个模模糊糊的旧意识,只能让我们有更多的理由去思考、拼搏、奋斗。这些很能说明问题,但是很显然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

正如胡总书记所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些指导方针已经非常明确,我也没有必要狗尾续貂,在网络上复制粘贴一些众所周知的长篇大论和笼统的言论。我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唯一能做好的是把握自己的命运,增加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自己的明天奋斗;当这些都做好之后,我才敢有充足的资本去谈论那些遥不可及的宏观话题。

在西电的第一学期,我有幸找到了《李开复全集》,并满怀欣喜的阅读了它。通过《世界因你不同》、《做最好的自己》、《一网情深——与学生的网上对话》、《与未来同行》等四分册的阅读体验、想象、感触、设想,我一次次的在李开复的人生智慧课中深受洗礼,从具体实际出发,获得了启示。下面,我就胡总书记的演讲,联系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智慧,总结一些关于个人成长的tips.

1.成功——做最好的自己。 我所认为的成功理应是:在喜欢的领域,做快乐的事情,并努力最大化自己的影响。对于成功的宽度,我不认为是一元化的——多元化的成功是让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从而发掘出自己的全部潜力,同时也让社会保持健康和谐的状态。让社会成员体验到最大的幸福。从这个角度讲“做最好的自己”是通过多元化成功的必经途径。

成功同心圆——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它处于同心圆的中心位置,是第一层。端正的人生态度,包括积极、同理心、自信、勇气、胸怀等六种,它们构成同心圆的第二层。讲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应用到追求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六条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就构成了同心圆的最外围。 2.完整与均衡——用智慧选择成功。

人生的选择并非都是非黑即白、非彼即此,要在最合适的时候对最合适的人和事选用最合适的方法,在做决定之前,用理智全面的衡量各种因素的利弊以及自己的能力和倾向,这些只有自己最清楚。

单纯追求成功同心圆中的某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或者在某一个方向上走到极致。都无法获得成功。只有用智慧在看似矛盾的各个要素之间主动选择“完整和均衡”,才是取得成功的最佳方法。

3.未来之路——从职业规划开始。

在职业规划中,我可以把其分为三个步骤:

first,认识自我。寻找自己的理想、兴趣、天赋并积极调整自己。在大学四年里,我们应该一步步找到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兴趣是什么,自己在哪方面可以做到更好。如果暂时还不知道兴趣在哪里,就要保持一种好奇的心态,多尝试,多挑战自己,让自己每天都进步。许多同学对专业没有兴趣,其实大家也可以在寻求专业的同时培养兴趣。在一个专业中有很多不同的发展方向,你也许对其中的某个方向会有兴趣的。而且,你所学的专业可能和你感兴趣的专业有交叉跨领域的合作机会,这也是培养你兴趣的方法。

second,了解工作机会。在这里,我们必须知道,专业方向并不等于今后的工作内容。美国前教育部部长Richard Rilev曾经说过,2010年最迫切需要的10种工作在2004年根本不存在。这表明学生必须不断更新自己对业界的认识,不断研究产业发展趋势、工作前景、国际竞争等等。对于我们目前充足自由的大学时间,我们可以充足的利用它们,积极主动的搜集相关信息,咨询有经验的人,争取到参观企业和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多听听企业宣讲或报告会。要真正了解外面有哪些工作机会,千万不能拍脑袋决定自己的就业方向,也不能道听途说,而是要多咨询,多实践,让自己的规划更加契合实际。最后,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务实。第一个工作最好从基层做起。我们也要清楚,基于自己的能力,自己向往的工作机会是可能得到的。

third,拟定职业规划。当知道了自己的兴趣和相关的工作机会后,多去尝试,尽量把自己的兴趣、天赋和理想匹配到自己可以发挥潜力的工作机会上,排除那些不相干或不能发挥自己潜力的选择。之后,应该静下心来拟定一个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应基于理想和兴趣,与工作方向的一个务实的结合。一方面,要计划在校期间如何最大化自己进入自己理想公司的机会;另一方面,对职业规划的计划永远不要期待一步登天,要循序渐进,就像攀岩那样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我们应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但是在做实际的职业规划时,对那些不容易一步到位的目标,最好用“两步计划”法:先为自己三到五年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咨询并确定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然后分两步实现目标(例如,先去读一个相关领域的硕士,先去另外一个部门,或先加入另外一家公司等等,以最大化自己在三到五年后实现该目标的机会。) 与此同时,我们也该对照21世纪企业最需要的7种人才,进行自我培养,在真正涉足社会前,给自己充饱电。 

 融会贯通:仅仅勤奋好学在今天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最好的企业需要的人才都是那些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自学和自修,并可以讲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和做人的道理的人才。 创新与实践相结合:从根本上说,价值源于创新,但创新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为了创新而创新”的倾向是不可取的。反之,在实践的过程里,我们也不能只局限于重复性的工作里,而应当时时不忘创新,以创新推动实践,以实践引导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研发出卓越的产品。

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21世纪是各学科,各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世纪。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不但要求我们在某个特定专业拥有深厚的造诣,还要求我们了解甚至通晓相关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并善于将来自两个、三个甚至更多领域的技能结合起来,综合应用于具体问题。

三商兼高(IQ+EQ+SQ):21世纪的企业强调全面与均衡。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不只要看他的学习成绩或智商的高低,而要看他在智商、情商、灵商这三方面是否达到了均衡发展。

沟通与合作:沟通与合作能力是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高情商的合作者”,而不再是孤僻、自傲的“天才”。因为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想要在21世纪取得成功,就必须以在脱离合作伙伴、脱离市场或是脱离产业环境的情况下独立发展。想要在21世纪取得成功,就必须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相关企业、社团乃至政府机构开展密切合作,这种全球化合作当然离不开出色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从事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每一个人都要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而发挥特长的最好方法就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情趣来选择工作——因为只有做自己热爱的工作,才能真心投入,才能在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满激情和欢笑。这样的人才是最幸福和最快乐的人,他们最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积极乐观:在机遇稍纵即逝的21世纪里,如果不能主动把握机会甚至创造机会,机会也许就再也不降临到你身边,如果不能让人主动了解你的能力与才干,你也许就会永远与你心仪的工作无缘。同样的,畏惧失败的人会在失败目前摔倒,并彻底丧失继续尝试的勇气。而乐观向上的人却能把失败看成自己前进的动力。显然,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适应21世纪的竞争环境,更容易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中走向成功。

对于那些致力于培养优秀、实用人才的高校来说,能否使用21世纪的立体视角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新世纪的人才标准,是我们能否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国际竞争环境,能否更好地发挥人才优势的必要前提。

朱立文

微电子学院

Email:ideaorchard@gmai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胡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感想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演讲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胡总书记讲话的启示

关于《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演讲》学习心得

学习胡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中的重要讲话精神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的感想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的学习心得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关于“胡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演讲”的感悟
《关于“胡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演讲”的感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