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分子诊断

发布时间:2020-03-02 21:11: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0载体:是携带靶DNA片段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运载工具,本质为DNA。1基因: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合成有功能的多肽链或RNA所必需的全部核酸序列(通常是DNA序列)2基因组:整个生物体的全套遗传信息,包括所有基因和基因间的区域3断裂基因: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上不是连续的,而是被不编码的序列隔开4重叠基因:基因组DNA中某些序列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所共用。基因重叠现象在病毒基因组中普遍存在5跳跃基因:又称为转座因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固定,能由一条染色体跳到另外一条染色体上6多基因家族指起源相同,序列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7假基因(pseudogene):在多基因家族中有的成员并不能表达出有功能的产物,用ψ表示8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指单个核苷酸变异而形成的DNA分子多态9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小型双链环状DNA分子,能自我复制并表达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10转座因子又称转座元件(transposable element),是一类在细菌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并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11微卫星:广泛分布在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常出现在基因的非编码区和染色体末端,重复序列长度仅为1—6bp,呈串联重复排列12黏性末端:对于双链DNA病毒而言,基因组双链两端具有能够互补的单链DNA部分,称为粘性末端13分子克隆:将某一特定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插入到一个载体中,然后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所得到的大量完全相同的该DNA片段的‘群体’1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是一类能识别和切割双链DNA 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内切水解酶16核酸探针:是指能与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杂交,杂交后可用特殊方法检测的已知被标记的核酸分子17变性:DNA变性是指在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DNA分子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双链DNA分子变成两条单链DNA的过程18复性:在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互补单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重新缔合,形成双链的过程(又称杂交)19PCR技术就是在体外中通过酶促反应有选择地大量扩增(包括分离)一段目的基因的技术20引物是人工合成的两段寡核苷酸序列,一个引物与感兴趣区域一端的一条DNA模板链互补,另一个引物与感兴趣区域另一端的另一条DNA模板链互补21荧光阈值:是在荧光扩增曲线上人为设定的一个值,它可以设定在荧光信号指数扩增阶段任意位置上,一般我们将荧光域值的缺省设置是 3-15 个循环的荧光信号的标准偏差的 10 倍。22Ct值的定义: PCR扩增过程中,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过的扩增循环次数23分子信标:分子信标是一段荧光素标记的单链寡核苷酸探针,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能与靶基因碱基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序列,另一部分是分别在5´末端和3´末端标记荧光报告集团和荧光淬灭基团24蛋白质组:由一个基因组或一个细胞、一种基因表达的所有蛋白质25酵母双杂交技术:利用酵母细胞内的真和表达系统,将两种外源蛋白质的基因分别与酵母转录因子的两个功能结构域融合,通过质粒导入酵母细胞,以酵母细胞表型的改变作为外源蛋白是否发生相互作用的筛选标志26噬菌体展示技术:利用大肠杆菌丝状噬菌体作为载体,将外源蛋白或多肽的基因克隆到噬菌体基因组中,与噬菌体外膜蛋白表达融合,展示在噬菌体颗粒的表面27生物芯片:它是指通过微加工和微电子技术,在固相基质表面集成了成千上万密集排列的分子微阵列,以实现对组织、细胞、核酸、蛋白质及其他生物分子进行高效、准确、高通量的检测28缩微芯片实验室:生物芯片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把生物和化学领域所涉及的样品制备、生物化学反应和检测分析的整个过程集成化,并微缩到一张芯片上自动完成,形成所谓的微型全分析系统或称缩微芯片实验室29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HPCE泛指以高压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电泳速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液相分离技术30电泳:在电解质溶液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定向迁移的现象叫电泳31电渗:在高电压的作用下,双电层中的水合阳离子引起流体整体向负极方向迁移的现象叫电渗32感染性疾病:是指感染了某种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原虫、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等33单基因病是指一种遗传病的发生只收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他们的遗传方式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他们通常呈现特征性家系遗传格局,散发病例罕见34器官移植:是指将活的健康的细胞、器官、或组织从供着一直到受者体内,代偿已丧失的器官功能35线粒体DNA:是独立于核基因组DNA的遗传物质,它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其分子小、拷贝数高,结构和组织简单而且高度保守。它的特点是只通过母系遗传,男性也能从母亲那里继承但不能遗传给自己的后代36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又称为微卫星DN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串状简单重复序列,每个重复单位为2~6bp,重复次数达10~60多次,等位基因片段长度均在400bp以下,故称为短串联重复序列37生物信息学是结合了生物学和信息学方法,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分析海量的快速积累的生物学数据,从中获取生物科学知识的一门新的科学38β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突变或缺失所导致的一类遗传性溶血性疾病39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1载体概念应具备的特征概念:是携带靶DNA片段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运载工具,本质为DNA。特征①在宿主细胞中具有自主复制能力或能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与基因组一同复制的能力②有合适的限制性酶切位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多种酶单一位点使载体在使用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③分子量不宜过大,以便于容纳较大的外源DNA片段并获得较高的拷贝数,也有利与体外重组操作④具有合适的筛选标记,以便区分阳性重组体和阴性重组体⑤配备与宿主相适应的调控元件2Southern印迹的原理+基本过程:是指将电泳分离、原位变性的单链DNA片段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然后,与核酸探针杂交,检测DNA的方法。基本过程①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待测的DNA ②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片段③将电泳后的DNA变性,并转印到固相支持物上④预杂交⑤杂交⑥洗膜⑦杂交结果的检测3PCR技术加入的主要成分①模板(template)可以来源于任何生物的DNA或RNA,经逆转录为DNAc即可作为PCR的模板②引物(primers)引物是人工合成的两段寡核苷酸序列,一个引物与感兴趣区域一端的一条DNA模板链互补,另一个引物与感兴趣区域另一端的另一条DNA模板链互补③DNA 聚合酶 :TaqDNA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延伸效率④dNTP:包括dATP、dTTP、dGTP、dCTP⑤PCR缓冲液(PCR buffer)一般组成为 KCl,Tris-Cl(室温PH8.3),MgCl2 4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①基因组相对较小,通常为一条环状双链DNA分子②基因组的功能单位是操控子结构③除18S、28S、5SrRNA及tRNA基因外,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均为单拷贝基因④基因组中几乎没有重复系列,基因间也几乎没有间隔,基因内没有内含子⑤DNA分子中有各种功能区。5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第一向电泳——IPG等电聚焦电泳:在电场中电泳基质形成一个从正极到负极不断增大的ph梯度,由于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向负极运动,当蛋白质分子运动到各自的pI处时,所处净电荷变为零,于是停止迁移而留在该位置上。这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别聚集在各自的pI处,形成一条狭窄稳定的区带;第二向电泳——SDS-PAGE:蛋白质分子与SDS充分结合后,形成带负电荷的复合物,所带负电荷大大超过原有电荷,消除了不同分子间原有电荷的差异,所有的复合物均呈长椭圆棒状。蛋白质-SDS复合物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中的迁移率不再与电荷相关,而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6质谱的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将样品分子电离成离子,然后通过测定这些粒子的质荷比和强度来进行定性和定量7生物芯片分为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液相芯片以及缩微芯片实验室等。8生物芯片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把生物和化学领域所涉及的样品制备、生物化学反应和检测分析的整个过程集成化,并微缩到一张芯片上自动完成,形成缩微芯片实验室9基因芯片的原理:其原理是经过标记的待测样本DNA通过与芯片上特定位置的探针按碱基配对原理杂交后,经激光共聚焦荧光检测系统等对芯片进行扫描,通过检测杂交信号强度来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从而对基因序列及功能进行大规模高通量的研究。10将探针固定在载体表面的方法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合成点样法;二是原位合成法,此法目前应用的主要有原位光刻合成法、喷印合成法和分子印章原位合成法。11蛋白质芯片技术在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①抗原——抗体相互作用②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③小分子——蛋白质相互作用④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⑤酶——底物相互作用12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原理:HPCE所用的石英毛细管柱,在pH>3的情况下,其内表面带负电,和溶液接触时形成双电层。各种粒子在毛细管内电解质中的迁移速度等于电泳和电渗流两种速度的矢量和。阳离子运动方向和电渗方向一致,故运动速度最快,最先流出;中性粒子的电泳速度为零,故其迁移的速度相当于电渗流的速度;阴离子运动方向和电渗流方向相反,但由于电渗流速度一般大于电泳速度,故是在中性粒子之后流出。最终导致带正电荷、中性电荷、负电荷的组分一次通过检测器而实现分离。13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温度梯度凝胶电泳(DGGE/TGGE)㈠原理:双链DNA分子在一般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其迁移行为决定于其分子大小和电荷。不同长度的DNA片段能够被区分开,但同样长度的DNA片段在胶中的迁移行为一样,因此不能被区分。从而能够把同样长度但序列不同的DNA片段区分开。㈡GC夹板:在DNA片段的一端加入一段长度为30~50个碱基且富含GC夹子的DNA片段形成一个人工高温解链区,称为“GC夹板技术”。含有GC夹子的DNA在GC夹子处解链温度很高,可以防止DNA片段在DGGE/TGGE胶中完全解链,DNA片段中基本上每个碱基处的序列差异都能北区分开14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结构:①不完全双链环状结构②长链(L)与病毒mRNA互补,定为负链;短链(S)为正链③HBV基因组L链上至少有4个ORF,分别为S、C、P和X,编码外膜蛋白、核壳蛋白、聚合酶和X蛋白。15 HBV(乙肝)DNA检测用PCR:引物是PCR扩增的关键,决定扩增的特异性和敏感度。PCR引物常根据其S、C、P和X基因中的高度保守序列来设计。16HBV耐药性检测主要是针对HBV DNA聚合酶P基因的检测,鉴别野生型(YMDD)及耐药突变型(YVDD、YIDD).临床意义:①HBV感染的早期诊断②监测治疗效果③判断病情,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④其他方面,根据耐药性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指导临床用药,监测病情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17含ORF的编码DNA连大致可分为3个区域,即早期蛋白编码区(ER)、晚期蛋白编码区(LR)和上游调控区(URR)。18单基因病分类:制疾病的遗传方式不同,可以将人类单基因病分为三种:①常染色体遗传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②X连锁遗传包括X连锁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③线粒体遗传19血红蛋白病分类①由于珠蛋白一级结构的变化所导致的异常血红蛋白病②由于珠蛋白多肽链的组成比例改变和珠蛋白含量降低所导致的地中海贫血20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其中珠蛋白多肽链有7种:α、β、δ、Gγ、Aγ、ε、δ。成年人血红蛋白中血红蛋白A由两条α珠蛋白肽链和两条β珠蛋白肽链组成。21链状细胞贫血的分子机制:镰状细胞贫血是第一个在分子水平得以解释的人类疾病,该病由于β珠蛋白基因中第6位密码子的序列由原来的GAG改变成GTG,结果β珠蛋白肽链的第6位氨基酸残基由原来的谷氨酸改变成缬氨酸,改变后的血红蛋白称为镰状血红蛋白(HbS)。HbS能聚集成高分子丝状物,这种异常血红蛋白结晶使红细胞膜发生镰变。镰变红细胞的弹性几乎丧失,变形能力降低,通过直径比红细胞小的毛细管时容易引起溶血。镰变红细胞是血液的黏度增加,阻塞微循环,引起组织缺血坏死,心、肺、肾脏等器官严重损伤。22镰状细胞贫血的分子诊断方法:针对β珠蛋白基因的第5.6.7位密码子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MstⅡ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通过对酶切片段电泳分析或southern杂交,可以做出正确判断。β珠蛋白基因的第

5、6密码子和第7密码子的第一个核苷酸序列是该内切酶的识别位点。23地中海贫血的分子诊断:地中海贫血是由于组成血红蛋白的某种肽链的合成速率降低,而另一种珠蛋白链的合成相对过剩,导致该类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四聚体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以地中海、东南亚和中

亚地区多见,我国的南方地区是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24地中海贫血分类:α地贫、β地贫、γ地贫、δ地贫、δβ地贫、γβ地贫,其中临床上最常见的是α地贫和β地贫。25基因突变导致的α地贫①点突变②移码突变③无义突变④mRNA加尾信号突变⑤终止密码子突变26造血淋巴瘤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情况①易位是一种癌基因与另一种基因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杂合基因(嵌合性基因)。染色体之间的重组发生在受累基因的内含子中,致使形成新的融合性转录物,并产生具有新的生物学特性的蛋白质产物②由易位引起前癌基因激活,并将一个不表达或低水平表达的基因易位到编码抗原受体的基因位点。27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分子诊断方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PCR、实时定量PCR28乳腺癌的易感基因:①雌激素受体ER②孕激素受体PR③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2/neu29结直肠癌的易感基因①p53基因(抑癌基因)②DCC基因(抑癌基因)③Ras基因(癌基因)④APC基因(抑癌基因)30器官移植分为四种类型①自体移植②同质移植③同种异体移植④异种移植。31HLA主要有血清学分型和DNA分型。其中DNA分型可分为①DNA测序分型②PCR-RFLP分型③PCR-SSP ④PCR-SSOP或PCR-ASOP ⑤PCR-SSCP⑥基因芯片。32法医物证鉴定常用遗传标记与分子诊断技术(一)蛋白质遗传标记

(二)DNA标记①DNA指纹②STR分型③单核苷酸多态性

4、线粒体DNA分型33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范畴包括一下几个方面①各种生物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和管理②研究高效率的统计工具分析算法发展方便快捷的分析程序是生物信息学的重要任务③从海量的原始生物数据中发掘新的认识。34生物信息数据库可分为四大类:核酸数据库、蛋白质数据库、基因组数据库、疾病数据库。 35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基本分析包括分子量、碱基组成、碱基分布、限制性酶切分析和测序分析等36分子克隆的基本步骤①目的基因的制备②载体的选择和制备③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④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⑤目的基因的筛选与鉴定37插入失活的原理:一般情况下选用含有两个以上的抗药基因的载体,外源DNA片段插入其中一个基因,并导致这个基因的失活,就可用两个含不同药物的平板,互相对照,筛选含重组DNA的菌落,这就是插入失活效应38蓝白斑实验:许多载体都带有一个编码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调控序列和N端146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在编码序列中插入了一个多克隆位点,但不破坏阅读框架,不影响功能。当这种载体转入的宿主细胞是含有β-半乳糖苷酶C端编码序列时,此酶的N端序列和C端序列可以互补,产生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从而使宿主细菌在IPTG/X-gal的培养基上呈蓝色,当多克隆位点有外源DNA片段插入时,破坏此酶的N端阅读框架,产生无α互补功能的N端片段,因此在带有外源DNA片段的细菌在含有IPTG/X-gal的培养基上呈白色39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利用核酸变性和复性的性质,使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条件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40核酸探针的种类:基因组DNA探针;cDNA探针;RNA探针;寡核苷酸探针41随机引物标记法的原理:随机引物是人工合成的由6个核苷酸残基构成的寡核苷酸片段的混合物。对于任一变性后的单链DNA分子,随机引物中总会有一些片段与之互补结合,充当DNA合成的引物,在Klenow酶的作用下,以互补的单链为模板,以dNTP为原料,从而合成与探针模板DNA单链互补的具有放射活性的单链42DNA缺口平移法进行探针标记的原理:首先利用适量DNaseⅠ在Mg2+的存在下,将DNA双链随机切割产生多个单链切口,切口处产生的3’-OH末端可作为引物,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的5’—3’聚合酶活性催化下,以互补的单链为模板,以dNTP为原料,在切口3’-OH末端逐个加入新的dNTP;同时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发挥其5’—3’核酸外切酶活性,将切口5’端的核苷酸逐个切除,从而合成与两条模板DNA单链互补的具有放射活性的单链,并且原来特定的核苷酸残基被标记的同种核苷酸残基所取代43原位杂交的原理:标记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并对其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44DNA的体外复制包括3个步骤:①变性(denaturation):94℃~95℃②退火(annealing) :40℃~70℃③延伸(extension):72℃.45实时定量PCR技术的原理:利用荧光信号的变化实时检测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扩增产物量的变化,通过Ct值和标准曲线的关系对起始模板进行定量分析46Ct值与模板起始量的关系:1)模板DNA量越多,荧光达到域值的循环数越少,即Ct值越小;2)Log模板起始浓度与Ct值呈线性关系。起始拷贝数越多,Ct值越小47荧光染料法的原理: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的荧光染料,荧光染料掺入DNA双链后发射荧光信号;当DNA变性时荧光染料又释放出来,反应体系的荧光强度急剧减少;在引物退火后的聚合延伸过程中,随着PCR产物的形成,荧光染料与双链产物结合,反应体系的荧光强度又急剧增加,荧光信号的增加与PCR产物的增加完全同步。48荧光探针法的原理:利用Taq酶的5’外切酶活性,当引物延伸至被荧光探针结合的模板处,Taq酶即从5’-3’方向降解并释放荧光探针5’端的核苷酸。由于探针的两端均有一个荧光分子标记,其中3’端的荧光分子能够吸收5’端荧光分子的荧光信号,当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正好被淬灭基团吸收,因此就检测不到荧光信号;当Taq酶将探针5’端带有报告荧光基团的核苷酸降解下来时,破坏了两荧光分子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从而发出荧光,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荧光分子数与PCR数量成比例,从而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

医学检验科 分子诊断室简介

CNASCL36: 分子诊断领域应用说明

分子诊断试剂市场调研报告(小编推荐)

分子 化学教案

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

分子鉴定

分子思想汇报

分子精华版

原子、分子、离子

分子诊断
《分子诊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分子诊断部 分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