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仁怀市课题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6:30: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仁怀市“红色文化”资源在思品、历史教学中的有机结合》

课题研究报告

执笔人:王圻伟

《仁怀市“红色文化”资源在思品、历史教学中的有机结合》这一课题于2007年3月,经育人中学政史地教研组所有教师共同讨论,由教研组长王圻伟老师牵头,负责撰写课题申报方案报市教育局,没有得到批准,学校安排作为校级课题进行研究。2008年9月再次向市教育局申请,教育局于2008年12月批复立项,批复立项文号为仁教研字【2008】13号。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和研究,现已完成实施方案中的各项预期研究工作。该课题的立项研究,得到了仁怀市教育局教研室思品教研员熊刚老师、历史教研员吴蔓蔓老师的关心,二位老师多次到学校进行课题研究调研和指导。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该课题研究的有关情况进行陈述。

一、研究仁怀市“红色文化”资源在思品、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红色文化”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特殊文化。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震惊世界的史诗。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四次转战仁怀。“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争取战略主动,实现北上转移的经典战役,其中最为关键的第三渡就在举世闻名的茅台酒的产地——仁怀市茅台镇。中央红军于1935年1月21日进入仁怀境内,至3月29日离开仁怀,仁怀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转战时间较长的县份之一。仁怀在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壮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红军在仁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仁怀“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堪称红色仁怀。因此,1998年经贵州省委、省政府批准,仁怀划定为革命老区。 鲁班红军烈士公墓、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等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活教材。

- 1

歌曲等去感知那场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长征,随着时间的流失,早将它在眷恋中忘怀。在教学中,当我们重温这段悲壮史诗的时候,唱一唱“高原寒,炊断粮”的长征组歌,讲一讲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看一看反映长征题材的影视,特别是通过红军三渡赤水在仁怀的英雄事迹的了解、感知,让学生的心灵产生一种久违的眷恋,来一次心灵的洗涤,使他们感恩于现在,感恩于离我们己远去的一代英烈,眷恋红军战士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理想与信仰高于一切的奋斗献身精神,这种学生内心的震动,情感的升华,正是思品、历史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在思品、历史教学中,渗透仁怀“红色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三、仁怀市“红色文化”资源在思品、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地域文化、地域风情、地区差异不仅在今天存在,而且存在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新课程鼓励学校实行校本资源开发,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大历史的同时,还应该使学生获得地方史、地域文化的认知。“红色文化”是仁怀地方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仁怀市“红色文化”资源在思品、历史教学中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完成教学的各项任务,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具体说:仁怀市“红色文化”资源在思品、历史教学中有以下作用:

1、利用仁怀市“红色文化”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厌学、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基础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无法满足他们带有地域性和学校特点的发展需要,导致他们对于基础教育课程产生陌生感和自卑感,从而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动力。仁怀“红色文化”所涉及的内容,是和学生生长和生活的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对这些内容较熟悉,有浓厚的兴趣和希望学习了解的愿望。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时,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集中学习的注意力,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为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使教学得以顺利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在讲述家

- 3

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去搜集红军长征在仁怀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访问历史见证人和课堂讲述红军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参观红色遗址,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历史的真实情况,认识到历史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分析鲁班场战役与红军在茅台三渡赤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由于学生直接参与了课堂教学,会使学生在各种能力得到综合培养。

4、利用仁怀市“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很好的效果 在思品、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仁怀市“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非常重要的素材,而且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充分挖掘和利用仁怀“红色文化”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并渗透于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和认识上 受到正确的教育和熏陶。我们知道,国与家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一个人在认识上是先熟悉家人到家乡,再逐步扩大到了解国家。因此,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爱祖国的情感是从爱家乡的情感中萌发并得以升华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爱祖国的情感,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他从直接表达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的感情,逐渐过渡到认识到更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识祖国的概念”。红军在仁怀三渡赤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教学让学生去收集整理这些英雄事迹的时候,学生就会了解当年家乡人民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家乡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知道家乡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体会到家乡的可爱。从而使学生在感情上和思想上受到震动,使其激发出对家乡的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热爱家乡,把家乡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认识到自己将担负的建设、保卫家乡和祖国历史使命。因此,仁怀市“红色文化”资源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上是那些空洞的、概念化的说教无法达到的。

5、利用仁怀市“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红军四渡赤水,四次转战仁怀。仁怀的山山水水留下了红军的足迹,革命先烈的鲜血洒在仁怀的16个乡镇。红军四渡赤水在仁怀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

- 5

云开雾散见青天, 土豪劣绅嗷嗷叫哟, 仡佬人民心花怒放喜开颜。

红军走后,全县各地人民常常怀念红军,憧憬光明,不断用花灯、歌谣等形式表达他们的心情。长岗太阳兴关村民组伦佬族农民朱国珍编了一首流行甚广的花灯词《十二月唱红军》,还有一首花灯词《五更调》,其流传范围更广,几乎妇幼皆知。正是由于红军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所以所到之处受到各族人民的拥戴。解放后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开发,共同劳动,创造了仁怀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在教学《万方乐奏有于阗》时,课前让学生去收集这些民歌及仁怀民族团结情况,课堂上让学生讲述、表演,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各族人民,珍视和加强民族团结,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7)利用仁怀市“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继承和发扬、热爱和保护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教育

中国革命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红色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历史上留下的各种纪念物和所有印记、痕迹,是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他们不但具有革命的政治意义,也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更是当今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主流文化。研究“红色文化”是以我国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纪念地、建筑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文化为资源,从而实现以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精神为目的的活动。研究“红色文化”就是体验革命历史的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自身发展过程,能推动广大公民思想道德文明的升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思品、历史教学中通过对仁怀红色资源的介绍,使学生热爱家乡的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这对他们将来从事家乡建设是大有好处的。

总之,仁怀市“红色文化”资源在思品、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从事中学思品、历史教学的教师,应当对仁怀市 “红色文化”资源在思品、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予以充分的重视。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使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已经形成的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仁怀 “红色文化”的重要来源,我们在研究中查阅了《仁怀县志》、《红色仁怀》、《鲁班场战斗》、《万里征程过茅台》、《国酒茅台史画》、《忆长征》、《星火燎原》、《长征人话长征》、《仁怀文史资料》《伟大的转折》、《遵义英烈》、《遵义转转》、《仁怀党史资料》等书籍。

2、参观、考察法:仁怀的红色遗址、红色纪念物是我们了解仁怀“红色文化”的途径,我们实地参观、考察了长岗(长征文化广场、毛主席旧居、红军长征纪念亭)、鲁班(红军烈士陵园、百家坳战斗遗址、鲁班场战斗遗址纪念雕塑、鲁班场战斗时敌军修筑的碉堡)、坛厂(鲁班场战斗指挥所、红军烈士公墓)、梅子坳红军街、茅台(国酒文化城、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陈胡屯红军烈士公墓)、高坪红军烈士墓、中枢烈士陵园等。对这些红色遗址参观、考察,搜集了大量的素材,为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3、访问调查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采访历史见证人蔡永宝、刘福昌、老红军曾德全了解鲁班场战役;采访张家胡了解红军四渡赤水后经大坝、喜头离开仁怀时的战斗生活,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五、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能力。不但要使学生成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人。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

- 8

报》第65/68期第3版;2010年7月,论文《利用“仁怀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获贵州省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2010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评选三等奖。樊琴老师的《思品课呼唤“交流”的课堂》获仁怀市中学思想品德论文比赛一等奖并发表在《课堂内外》2008年第1期上;论文《思品课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荣获仁怀市中学思想品德论文比赛一等奖;2009年8月全国德育年会在我市召开,《我自信,我精彩》汇报课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并受表彰。张大应老师的《红军长征在仁怀》 2010年7月获贵州省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充分利用地方历史资源、探索历史课本课堂教学》获贵州省级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2010年6月,综合实践活动课《红军长征在仁怀》获仁怀市二等奖;2010年6月《让地方资源走进历史学习与探究课》获贵州省一等奖;2008年11月《地方资源与历史学习与探究课》获遵义市三等奖; 2008年10月《利用仁怀地方资源构建研究性学习历史课题的思考》获仁怀市三等奖;2007年11月《浅谈地方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发表在《现代教育报》上; 2008年4月《新课改下如何将“要我学历史”变成“我要学历史”》发表在《管理观察》上。程文老师的《浅谈初中历史课导入》发表在《贵州教育》2008年第2期。杨先奎老师的《地方课程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获贵州省2008年论文评比鼓励奖,《地方文化资源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应用》获仁怀市论文评比三等奖,优质课《让我们选择坚强》获仁怀市二等奖。王丽老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在“低耗高效”上下功夫》发表在《学习方法报》教研版第3238期上。相信随着仁怀市“红色文化”资源在思品、历史教学中的有机结合的这一课题研究的深入,必将推动我组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上的大胆探索,推陈出新,又会推动教育科研上水平的提高,促进育人中学乃至仁怀教育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

六、课题研究产生的影响

我校自2007年开始进行校本教研,2008年市教育局批准立项,至今历时4年,通过本课题实施以来,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表现在:

- 10

由于我校政史地组教学科研工作开展较好,2009年鲁班中学政史地组全体老师到我校学习交流。樊琴老师为鲁班中学的老师们上了一堂仁怀市“红色文化”资源在思品教学中的应用的汇报课。在交流会上老师们对这堂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5、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学生参与课题研究,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考察、调查采访,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知识,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学生阅读“红色文化”书籍,提高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参与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在课堂学习中,能将收集到的资料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做到融会贯通。遇到不懂的问题,学习小组成员间总是想法解决,探究式学习热潮正在我校兴起。八(15)班学生王健均撰写的《红军长征—鲁班场战役调查研究报告》获全国首届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活动一等奖;八(15)班学生王健均撰写的《建设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获全国首届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活动二等奖;九(15)班学生许发浪撰写的《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获全国首届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活动二等奖。八(20)班学生程星星撰写的《美丽的贵州,神奇的喀斯特景观》、八(15)班学生刘文先撰写的《盐津河畔景色幽幽》获贵州省低了小论文三等奖。

七、存在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还不够深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得不够。

2、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将仁怀市“红色文化”资源在教学中的很好的结合。

3、如何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将在这方面继续探索。

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加强引导,注意列举材料在教学中的作用。

- 1213 -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仁怀市课题研究报告
《仁怀市课题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