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潜规则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05:37: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潜规则》读后感

“潜规则”对中国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不管是在官场还是商场,到处都是潜规则的影子。在官场上打滚,要想升官发财,就得送礼受礼;在医院看病,要想低价有效,就得包红包,找熟人介绍;在商业营销,想青云直上,少不了明里暗里的利益交易;就连申请执照或专利,也要学会“打通关系”。潜规则,让众多老百姓嗤之以鼻,它也是老百姓最深恶痛绝的“公理”之一。但是无奈的是,潜规则的确渐渐成了人们必须遵循的规则。“潜规则”这一词,在网络上的解释是相对于“元规则”、“明规则”而言的。是指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成俗的、但是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

知识分子吴恩所著的《潜规则》里面提到:“潜规则在明朝的一个近义词是“陋规”,写多了这种东西,人也容易显得“陋”,满脑袋利害计算,算的还都是陈年老账,全不知今夕何夕,更不知道精神和理想为何物。”,虽然他不愿多提,但终究是给潜规则下了定义:

1.潜规则是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

2.这种行为约束,依据当事各方面的造福或损害能力,在社会行为主体的互动中自负生成,可以使互动各方的冲突减少,交易成本降低;

3.所谓约束,就是行为越界必将招致报复,对这种厉害后果的共识,强化了互动各方对彼此行为的乐器的稳定性;

4.这种在实际得到遵从的规矩,背离了正义观念或者正式制度的规定,侵犯了主流意识形态或正式制度所维护的利益,因此不得不宜隐蔽的形式存在,当事人对隐蔽形式本身也有明确的认可;

5.通过这种隐蔽,当事人讲正是规矩的代表屏蔽于局部互动之外,或者,将代表拉入了私下交易之中,凭借这种私下的规则替换,获取正式规矩所不能提供的利益。

简而言之,潜规则指的就是在正式的制度、冠冕堂皇的法规和道德信条之下,支配社会运行的另外一条新的规矩,这条规矩跟道德原则有一些冲突,不能明说,要悄悄的隐蔽起来。 除了给“潜规则“下定义,《潜规则》这本书还生动活泼地叙述了历史上值得思考的多个案例,在讲述官场故事的同时,作者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日“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除此之外,《潜规则》这一本书还潜规则的定义、特征,潜规则

阴影下皇帝、官员、百姓的不同处境与抉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土壤,以及潜规则何时会萎缩进行论述,让我们对潜规则的产生及发展都有一个明确清晰的了解。同时,也告诫我们:潜规则现象产生、盛行于我国的封建社会,它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千年的沉积与发展让其不可以一时消失,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最后根除潜规则。

在读《潜规则》这本书之前,我对潜规则的印象极差,深恶痛绝远不能用来形容我对它的感受。我对它是嗤之以鼻,避之则吉。我不知道让孩子(特别是女儿)去当老师或公务员是否是中国父母的通病,但我的确承认那是一个好归宿,特别是在中国人眼中那“高新、多假期、福利好、铁饭碗”的公务员。我的父母多次尝试说服我毕业后去当公务员,所以极力让我入党和去考公务员证,着实让我烦心不已。虽然我不是什么拥有多么高尚的情操或者铮铮傲骨的人,但我仍然坚信自己是正直善良的。官场太多的潜规则,那不适合我,我也认为自己无法在那里存活,最有可能是凄凄惨惨戚戚地落个苟延残喘的下场。然而生活总是无奈的,不管你怎么躲,身边一直有各种“潜规则”发生。因此,我总觉得自己很尴尬:一方面我对潜规则嗤之以鼻,看到社会不公、“被和谐”现象、或各种“潜规则”的存在我就从一个安静的大学生摇身变为热血青年小愤青,巴不得潜规则马上消失社会和谐天下太平,也不忘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头,网络等各种途径来宣泄心中的不快与愤愤不平;可是另一方面,我的确也在父母的庇护下享受着某些“潜规则”带来的服务,也对那些原本就应该享有的但是却不得不通过“潜规则”得到的服务甘之如饴。

其实,我曾多次思考与“潜规则”还有“被和谐”有关的问题,特别是在年轻人的新宠“微博”上看到一些“社会不公、弱势群体被欺压、事故真相被和谐”诸如此类的信息的时候,心里堵得慌,一直热切希望找到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答复。然而,网络上的信息不能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即使信息齐全,也不能尽信。往往三分钟热度过后,这个问题便被派驻脑后,等下一次看到类似的社会现象,这个问题便再次出现,反反复复。

在读完《潜规则》这一本书后,我的确获益良多。

首先,它纠正了我一个认知盲点:其实贪官也有贪官的无奈。过去我是打心眼儿里觉得贪官污吏都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人,用平时的一句口头禅说就是:拉去枪毙也浪费子弹了。但是其实,潜规则存在千年,却一直延续至今,不得不说是验证了一句话: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官场上,如果得罪了上级,那么着官场之路就不可能顺利走下去,因此给上级领导送礼等必不可少;如果你没有给下级好处,也不容易得到下级的拥护;或许有那么廉洁正义的官员存在,但是真正不畏强权的人又有多少?贪污的官员会容忍清官这种定时炸弹在自己身边

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因此,贪官不是把清官变成自己的同类,便是想办法去除。所以,在各种潜规则面前,那颗正义廉洁的心其实很渺小。

其次,它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冤大头是贪官污吏的温床。自古都有“民不和官斗”的古训。民斗官的成本太高成效太低。所谓的“告御状”之路注定是艰难的,往往100个案子,有99是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枪打出头鸟,敢于站出来的,也是最容易被波及的。所以,在冤大头们低眉顺眼的培育下,贪官污吏的风险很小,麻烦很少,收益却特别高,因此想挤进来的人也特别多,他们的队伍迅速壮大。那么,“公务员热”,“贪官”等状况便层出不穷了。

再者,它让我摒除了一个错误的想法。虽然共产党是我们的执政党,但社会不公和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让我对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产生过质疑。但是,《潜规则》让我摒弃了这种想法。我曾经天真地抱怨过为什么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年代,国家还是不能正视一些问题,不能公平公正地解决问题,给弱者一个公道。但是我忽略了一点:瞒报还有官官相卫。在群众和党中央之间存在无数道信息关卡,层层汇报,还有中间的众多潜规则,各种官官相卫。即使是在理想情况下,也不能保证信息不失真。即使是领导发狠话要严查,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道理早已深入人心,众多官员已经是一个控制了信息通道的权势集团,只要真实信息触犯到各级行政官员的利益,那么这个利益集团就会被包围,,收买不了则可能遭到反击。一般说来,收买的结局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对抗于双方都是有风险的。这方面的计算和权衡正是“关系学”的核心内容。官场关系学问题说来话长,以后再细说。反正,最后的结果是合乎逻辑的,这就是监察系统中说真话的人趋于减少。最后反映到上级的情况可能早就已经严重扭曲,何来还以公道之说?所以,有时候党中央也有它的无可奈何。可是,真相往往被少数人所知道,群众多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百姓,在没有获悉真相前,他们无法理解,也对某些“党的不作为”无法释怀。

至于对于“潜规则“产生的原因,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层面,最终都与”利益”两字脱不了关系。若从文化层面分析,便是价值观的导向和数千年沉淀下来的陋习延伸。更加深层次的东西以我的学识暂时还难以分析。那么可有应对良策,答案其实是否定的。无论是大力宣传抵制“潜规则”,还是明令禁止“潜规则”的发生,都是治标不治本,乃至是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最好的解决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全社会集体同时摒弃“潜规则”,但是这和目标,与我们社会要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一样,暂时还难以实现。

潜规则读后感

中国历史潜规则读后感

吴思《潜规则》读后感

马基读书笔记《潜规则》读后感

潜规则

潜规则

潜规则

潜规则

律师潜规则

潜规则论

潜规则读后感
《潜规则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