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潜规则论

发布时间:2020-03-03 05:37: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潜规则论

潜规则很多,几乎与明规则一一对应。比如,按圣人之道,为人君要亲君子,远小人;然而,皇帝老儿或多或少培植一些奸臣,以求“平衡”,似乎也是通行的帝王之道。我党历来有三大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可随着形势发展,新三大作风——密切联系领导、理论与实惠相结合、表扬与自我表扬——悄然流行。党中央下决心反腐败,除恶务净;但也有人主张腐败不能反光,要留一点作发展经济的润滑剂。诸如此类的对应关系,不胜枚举。

潜规则通常没有明文颁布,更不会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潜规则可有可无,可执行可不执行。潜规则看起来和明规则对立,其实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世界上光有明规则还不够,许多问题需要用潜规则才能解决。比如,想取得领导信任,光埋头苦干不行,还得积极“向组织靠拢”。要有好人缘,光靠作风正派,恐怕适得其反(水至清则无鱼)。只有“雅俗共赏”,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为人处世,倘若拘泥于明规则,而不会利用潜规则,好比缺了一条胳膊,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就不可能有大的作为。

潜规则没有正规的流行渠道,官方似乎不便大张旗鼓地宣扬,老师也不能堂而皇之地教授。即便觉得孺子可教,也只能私下里“开小灶”。好比孙悟空学旁门左道,只能等到半夜三更,师傅才肯上课。然而,这并不妨碍潜规则的流行。潜规则的推广靠利益驱动。比如,在NBA赛场,为了赢球,教练必须研究许多明规则以外的东西,如裁判心理、主场优势、“合理”犯规等等。对潜规则的把握,是一个球队经验乃至综合实力的体现。在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潜规则往往能四两拨千斤,善于利用则“优胜”,否则就“劣汰”。社会大赛场同样如此。于是,上进心强者,尤其是青年,就要认真学习和使用潜规则。

潜规则虽然潜,但也有一定透明度。只要用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不难无师自通。流传广泛的民谚就包含了许多潜规则。比如,官不打送礼的,就是亘古流行的潜规则,迄今仍然管用。本人就是听了“既跑又送、提拔重用”的民谚后,才开始“起跑”的。书中也有潜规则。像《厚黑学》那样的专著姑且不论,即便是圣人书,只要方法对头,也能读出字里行间的潜规则。比如,学《论语》“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用美媚去“攻关”,大概会攻无不克。哪怕是红头文件,只要认真琢磨,也会有所领悟:一而再,再而衰禁止的正是热门的潜规则。当前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电视剧,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潜规则,功不可没。许多人看了“王朝系列”,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领导原来要这样当的!驾驭全局的水平就突飞猛进。

潜规则能大行其道,多半是因为明规则让了路。而明规则之所以退避,并不因为它不好。恰恰相反,中国的明规则似乎从来都很完善,以至曲高和寡,很难真正实行。孔夫子原本是个博学、可爱、有缺点的小老头。可是,汉武帝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层层加码,硬是把他捧上了高不可攀的圣坛,所谓圣人之道就成了高高飘扬的幌子。几千年来,封建卫道士把牌坊和婊子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到十年*,高调唱到了顶峰,“假、大、空”盛行,余音绕梁,数十年不绝。高调唱得太久,似乎很难降下来。明规则实施起来很费劲,或者干脆行不通,潜规则就乘虚而入。潜规则行情看涨,还得益于“裁判”的支持。好比一场球赛,为了赢球,有人使“阴招”,而裁判不吹犯规,其他球员一定会竞相效仿。“裁判”不公,由来已久。许多“裁判”本身就产生于潜规则,他们当然要“反哺”。如此“良性循环”,潜规则不断丰富和“完善”。随着形势发展,潜规则似乎要浮出水面。对那些悟性不高的老实人而言,这也许是好消息。像卖官鬻爵之类的交易,索性明码标价倒好,也算公平竞争。免得有人提着香火找不到庙,老是在迷雾中摸索。遗憾的是,潜规则呼之欲出而不得出。因为它毕竟有见不得人的私处,不能暴光,更不可裸奔。很难想象,潜规则唱了主角,所有人都成了精,这个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只要人类良心未泯,潜规则就不可能完全替代明规则,“双轨制”或许还要存在很久。倘若以人为本,让明规则平实易行,潜规则的覆盖面将大大减少,人们可以生活在更多的阳光下,这也许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潜规则

潜规则

潜规则

潜规则

律师潜规则

潜规则读后感

潜规则读后感

办公室潜规则

职场潜规则

招聘潜规则

潜规则论
《潜规则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潜规则之 潜规则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