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基层农经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5:37: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近年来,全市各镇农经站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中心,突出全面小康村创建,着力推进农村“三大合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为全市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经队伍成为了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一、加强农经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农村工作面广量大,头绪复杂,加强农经队伍建

设,是有序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是全面落实农村各项政策。镇党委、政府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重要纽带,镇农经站是基层党委、政府贯彻执行农村政策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谋助手,加强农经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反映农村基层发展实际情况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是扎实推进农村重点工作。当前,镇农经站承担着促进农民增收、创建全面小康村、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实施农村帮扶工程、开展农经综合服务等多项农村重点工作,各项重点工作能否有效推进,关键在于农经队伍整体水平,加强农经队伍建设,关系到农村各项重点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是创新和完善农村经营机制。新农村建设需要创新和突破农村经营体制机制,不断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农经人员的创新发展意识和活力直接推动着农经工作机制的创新和完善。

二、当前农经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经业务范围和职责有了新的变化,因农经队伍自身建设和相关政策制约等因素影响,我市农经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

一是农经人员数量与业务量不协调。目前,全市各镇农经站共有农经人员103人,其中在编人数72人,按人员性质分:行政编制9人,事业编制59人,聘用人员24人,其他11人。在人手较少的情况下,镇农经站却承担着新农村建设、农经综合服务等多项重点工作,人手少、工作量大的矛盾比较突出,容易挫伤农经人员工作积极性,甚至会产生农经工作表面化的现象。

二是工资待遇偏低。2007年度(以下调研统计数据均以2007年实际数为参考数据),各镇农经人员年收入1.5万元以下的有32人,占31%,1.5万元-3万元的有59人,占57%,3万元以上的只有12人,占12%,全市共支出镇农经人员个人报酬178万元,人均1.73万元,与全市2007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2.03万元相比低3000元。工资待遇偏低直接影响了农经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工作效率和质量难以提高,容易造成农经队伍不稳定。另外,因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经队伍工作活力不够强,农经人员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和提高。

三是培训机制不健全。由于培训资金短缺、培训力量不足等,面向基层农经人员的培训活动较少,农经业务培训长效机制尚未形成。2007年度,各镇农经站共实现收入219万元,其中财政拨付68万元,代理费133万元,创收10万元,其他收入8万元,累计支出249万元(其中支出工资报酬178万元),收不抵支30万元。农经站经费不足从根本上制约了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是农经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目前,全市基层农经人员中,高中文化的有32人,大专文化52人,本科文化11人,大专及以下的占89%,文化层次总体不高,不能较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按年龄结构分,30岁以下18人,31-45岁61人,46-60岁24人,从整体上看农经人员年龄偏大,30岁以下的只占17%,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影响了农经队伍整体活力。

三、进一步加强农经队伍建设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将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不断改进,加快提升,切实增强农经队伍整体活力。

1、整合工作机制,集中力量办好实事。有效整合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是解决农经工作头绪复杂、业务繁琐这一难点关键措施。党委、政府重点通过建立科学的工作绩效评估机制,避免向农村基层布置重形式、低效益的工作任务,工作安排上要科学合理、兼顾安排,整合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力量办好实事大事。农经队伍自身也要建立起科学的工作机制,以工作效益为核心,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切实增强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农经工作活力。其一,提高农经人员工资待遇水平。在提高基本工资待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经人员社会养老、医疗保障水平,切实解决后顾之忧,促其全身心投入到农经工作中。其二,加大激励力度。通过农经工作评比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经业务突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农经人员和单位奖励力度,进一步激发农经队伍工作活力。

3、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服务发展能力。首先,加大培训资金投入。通过市、镇财政投入、上争省、扬州市培训资金项目以及自筹等渠道,筹集培训资金,确保培训工作长期、有效开展。其次,拓展培训内容。根据新农村建设新要求、农经

综合服务新内容、农村经营管理新方式等,进一步拓宽业务培训内容,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培训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增强农经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第三,创新培训载体。一方面,通过职教、基层党校等资源,加强对农经人员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开发网络教育平台,拓展培训阵地,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农经人员受训率和培训效率。

 

 

4、优化队伍结构,增强农经队伍稳定性。其一,推动农经人员轮岗交流。通过内部轮岗、异地交流等形式,促动农经系统内部人员流动,相互学习借鉴工作经验,拓展工作视野,不断减小农经工作地区不平衡性。其二,不拘一格选用农经人才。根据岗位要求,可在村组干部、企事业单位、镇相关部门等具有业务水平高、年纪轻、进取心强的优秀人员中选聘,通过定岗、定工、定酬等,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辅之必要的激励政策,激发优秀农经人员的工作活力,切实提升农经队伍工作水平。其三,优化环境吸引专业人才。通过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工作、生活待遇,改进服务方式等,吸引具有农经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到农经队伍中,不断将农经工作推向深入。

基层宣传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政法队伍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基层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农经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农经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