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孩子任性发脾气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03-01 23:54: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孩子任性发脾气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是被宠爱的,但是把孩子宠成了任性的坏习惯,一有不如他意的,就又哭又闹,可不得了。而且任性的孩子在家父母还能够包容,但是如果对外人还是这么任性和无理取闹,就很不合适了。所以,在孩子任性发脾气的时候,父母可以采取以下八种应对之法来教育孩子。

一、安静缓和法

这是对正在任性发脾气的孩子使用的一种方法。孩子发脾气时,情绪兴奋、激动,有时甚至大哭大闹、大嚷大叫。如果成人耐着性子采取亲和、抚爱、哄劝的方法,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哭闹不休;如果大人态度粗暴,急躁地打骂孩子,仍然难以阻止孩子的任性。安静缓和法要求大人此时应持平静的态度,要求孩子停止哭闹,让他安静下来,此时没有必要说服孩子立即承认自己的任性是不对的,待孩子平静以后,再用平缓的口吻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二、不予理睬法

对孩子的嘀嘀咕咕、纠缠不休等行为,家长可以故意不加注意,装作没有听见或者暂时离去。这是一种避免孩子可能出现闹事行为的有效方法。比如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一时难以说服他,这时可采用不予理睬法,也就是平时说的“冷处理”。采用这种方法要收到好的效果,家庭中所有成人必须一致,同时采用不予理睬法。当孩子平静以后,对他也不能迁就让步,应当像没有发生事情那样,不予理睬。

三、通俗讲解法

对孩子讲道理要深入浅出,可以举一些孩子身边的事情做例子,使道理容易为他们理解和接受。每当孩子和家长出现“顶牛”的现象时,家长可用讲故事、讲笑话的方法来缓和矛盾,并借故事去触及孩子的心灵。童话是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并叫他们听完后谈谈体会,“对号入座”,改正不良习惯。

四、说一不二

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拒绝孩子,一定要从一而终。

五、“战后”要善后

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

六、攻心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孩子就一定造成伤害,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

七、以退为进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八、预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一定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父母给孩子做的坏榜样:

1 遇事先追究责任,而不是解决问题;

2 没有耐心听孩子讲话;

3 在没有了解全部事情的情况下做出结论;

4 遇事不冷静,被情绪控制了理智;

5 很少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6 批评用语尖锐刺耳;

7 解决问题直来直去,没有方法;

8 总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去评价别人。

毁掉一个孩子仅需7步,而80%的家长却正在做!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这种话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不和蔼,不使用商量的口吻,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且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 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

6、有迁怒的本事。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

7、当众出孩子的丑。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7条才是杀手锏。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当孩子犯了错误,眼神更显力量,孩子可以从父母的眼神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励。

1、蹲下身倾听孩子说话

当你站在孩子面前,他只能仰视高高在上的你,加上自己犯了错误,说不定你会生气责骂于他或是打骂于他,所以,他会产生恐惧心理和抵触心理。

如果,你能轻轻蹲下身,和孩子处在同一高度,而后倾听孩子讲述事情的经过,给他一点空间,也给他一点尊重,相信孩子会好好地告诉你事情的经过,并且还能反省自己到底哪儿做得不好,或是做错了,以后要怎么改正。

2、用眼睛说话比用嘴巴唠叨要好

遇到孩子犯了错误,先用眼神告诉他,这样子做是不对的,而后再用眼神鼓励他要怎样去改正错误。常见有人形容一个人这样子写:他(她)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很多时候父母一个鼓励的眼神远胜过三天三夜的唠叨。

比如孩子正想不洗手就拿碗筷吃饭,你给他一个制止的眼神,他就明白了要先去洗手。每一个眼睛所包含的都是父母无微不至的爱,孩子能读懂,也能感受得到。

教育之:父母心宽,孩子路宽!父母是否宽容,对孩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母拥有宽容的胸襟,能够容忍孩子的偶尔无理,给孩子自己反省的空间;容纳孩子的不同观点,用行动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在孩子已经知错的情况下,包容孩子的过错,宽恕孩子的无知和任性。日久天长,孩子也会被熏陶出一种豁达处世的心胸,目光也会比较长远,不计较眼前的一点利益得失。

一般来讲,这样的孩子责任心强,也会有一颗宽容之心,在与人产生矛盾和分歧时不会耿耿于怀;遇到不平之事也不会钻牛角尖,这种心态无疑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生活和事业,更有利于在社会上生存。也会有一颗宽容之心,在与人产生矛盾和分歧时不会耿耿于怀;遇到不平之事也不会钻牛角尖,这种心态无疑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生活和事业,更有利于在社会上生存。

家庭教育: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难。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最大的犯罪。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的机会也没有,连补偿的机会也没有,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这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

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要用好三面“镜子”

1、放大镜:把孩子的优点放大来看。孩子有好的表现,立刻称赞,以此增强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2、缩小镜:把孩子的缺点缩小来看。对孩子的无心之错要多宽容,淡化他的疏忽,安慰之余再陪他一起检讨改进的方式。

3、望远镜:把孩子的前途放远来看,放下焦虑和功利心态。

母亲情绪平和,全在三个字:虚、弱、柔

母亲包含什么样的生命意义?这是我们生命角色里面必须解读的内涵。

第一个字是“虚”

很多妈妈很实在,看孩子的时候一眼能看出来三个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它的优点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不可理解。为什么这样,就是这个“虚”没做好,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不能够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就在妈妈的情绪里面包围着。

第二个字是“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吗?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说话的家长,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第三个字是“柔”

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一个母亲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对孩子成长的过程,如何做到这样一个“柔和”。越柔和的母亲,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挥能力越强,凡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这种引导能力。

亲子教育之:倾听孩子更深层的感受。

定期地给孩子“专门时间”,意味着你开始尊重孩子的判断力,开始倾听到他急于摆脱紧张及其他的感受。开始“倾听”几乎对于所有的父母都非常困难。我们现在学着要给予孩子们的关怀与“倾听”,我们大多数成所人自己都不曾到过。在这陌生的领域中,我们会感到不舒服。但是,孩子的反应就是我们的向导。每一次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哭诉,每一次充满探索或笑声的“专门时间”,都会说明:我们寻求的与孩子之间的爱和信任正在得到加强。每次做完作业让孩子先自己检查然后再帮他检查,让孩子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许会做得很不错,也许会出现很马虎的情况,这时候再帮他分析,不要一味批评他,而是要跟他讲道理,多鼓励。这样,习惯养成了,考试时也会习惯性去检查的.允许孩子犯错误,保住了他可贵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也保住了他的自尊,实际上是给他以继续求知探索的鼓励,让他放心地发挥他的创艺和潜能。而批评与指责却可能从此遏制他的探索欲望,只能让他逆反心里故意重复同样的错误。

亲子教育:妈妈必须给孩子的10种品质

1.感恩,也是一种修养

2.宽容,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3.乐观,开启孩子光明未来之门

4.自信,构建孩子动力的金三角

5.诚信,孩子人生的通行证

6.勤劳,培养孩子勤劳的“蜜蜂”精神

7.礼仪,孩子社交的“名片”

8.责任,将责任感植入孩子的心灵花园

9.坚强,让稚嫩的肩膀不畏惧困难

10.主见,让成长的空间更自由

如何对付孩子的任性与发脾气

孩子为什么喜欢发脾气

对孩子千万别发脾气

爱发脾气的孩子

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

怎样正确对待孩子发脾气

爱发脾气的孩子

孩子太任性怎么办

对付孩子发脾气的策略

怎样才能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

孩子任性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任性发脾气怎么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