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6:58: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单元

北国之声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第二课时:唱歌《美丽的家乡》

第三课时:欣赏《驯鹿》《冬猎》;为音乐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驯鹿》《冬猎》,让学生感受北国的美好风光,了解月琴、柳琴的基本音色和表现手法。 2.用充满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的行进特点以及二声部的和谐。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或VCD机、有关乐谱及卡片。

(二)图片、音像资料

月琴、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歌曲录音带或伴奏带、乐曲录音带或VCD光盘。 重点和难点:

1、用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的进行以及二声部的和谐。

2、熟悉月琴、柳琴的音色、表现手法。

在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二声部合唱时,声部要准确,声音要和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

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

二、三段歌词。

5、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认为最好听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说出原因,教师总结。

6、请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笔:学生通过学习本首歌曲感受到了北京的生活气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9、可组织学生表演唱,并作评价。 随笔:学生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本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总结。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6、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随笔: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学生了解了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学唱《吹起羌笛跳锅庄》 第二课时:欣赏《瑶族舞曲》 第三课时:学唱《阿喽喽》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和幽默风趣的情绪演唱《阿喽喽》。

2、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熟记音乐主题,划分段落,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的主要主题。

3、在唱、奏、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人人参与,大胆投入,相互配合。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或VCD机,有关乐谱及卡片、课堂打击乐器。

(二)图片、音像资料

羌族、瑶族人民服饰图、跳锅庄的图片或录像,羌笛的图片,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阿喽喽》的演唱带、伴奏带,《瑶族舞曲》的录音带。

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用舞蹈参与歌曲的表现,用演奏参与音乐欣赏。 本单元难点:

在读谱教学中学习《阿喽喽》的歌谱,用五线谱教学的班级学习l=bE的首调唱名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

《五十六朵花》这一单元从低年级一直延伸到高年级,一方面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学习音乐的角度来看,学习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实在是太有必要了。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的55个民族都称为少数民族,他们中有很多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舞蹈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从小就应当学习、了解它并热爱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锅庄》,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羌族。

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这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地,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响,歌中唱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也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羌族也用汉文,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世世代代从事农业生产,但在改革开放后也兴办起自己的制革、水泥、木材、化肥厂,另外,羌族的绣花和编织也是非常有名的。

同学们请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羌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唐代诗人王之焕就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著名诗句。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到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响起羌笛的声音。

我们再来看跳锅庄的图片(出示图片)。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地参加进去,可见羌族人民对锅庄舞的热爱,锅庄舞的主要动作是弓腰、甩袖,边唱边舞,我们等会儿也来学几个锅庄舞的动作,请大家也像羌族人民一样,高高兴兴地参加进来。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4)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5)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由学生讨论选用四种课堂打击乐器作伴奏,声音相似的可只选其中一种,例如三角铁与碰铃、舞板与木鱼。

(2)前16小节的基本节律是“× × │ ×× × │”,后8小节的基本节律是“××× │ ×× × │ × × │ ×× × │”,最后3小节可与旋律的节奏相同。

(3)由部分学生(约15人左右)演奏,其余学生随伴奏带歌唱,再依次换部分学生演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1)根据录像或图片,随教师学会一两个锅庄舞的动作。 (最好将教室里的课桌撤掉,学生可以在原位学习舞蹈动作。) (2)随录音做动作。 (3)边唱边跳。

(4)男女同学各站一排,随歌声起舞,男女同学动作可以不同。 (5)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随歌声欢快地跳起锅庄舞。

5、小结: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欢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但这仅仅是开始,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羌族和锅庄舞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在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

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

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

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大多住在山区,因此,被称为山地民族。 瑶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在与外人交往时,都使用汉语。

瑶族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他们本民族的节日也很多,瑶族人民特别尊敬祖先,吃饭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数遍,表示祖先尝过后子孙才能受用。

让我们来看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

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3、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5、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随笔:能顺利完成本课内容要求。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阿喽喽》。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

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3、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 贵州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彝族人民有不少居住在山区,那里有不少的梯田,过去都是靠人力挑水或用水车来浇灌梯田,现在呢?大家看一看《阿喽喽》的歌词,“流水上山坡”!流水为什么会上山坡呢?(学生回答:用抽水机将低处的水抽上来或是电力灌溉)。同学们说得很好,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电站,山乡有了电,就能引水上山了。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阿喽喽》就是从儿童们的角度歌唱这一山乡巨变的。

2、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

这是课本上的要求,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不难的,教

师既可用琴声带领,也可采用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学生边唱谱边挥拍(或击拍),以增加唱谱时理性的成分。

这首歌曲的歌谱中有四处用了3/4拍,课本中已经提示,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如边唱边挥拍,这四个小节应用四三拍子的图式挥拍。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领唱(包括男声或女声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下面是方案之一,供参考,教师应启发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案,通过对比演唱,确定最佳方案。 (齐)阿喽喽,阿喽喽,流水上山坡喽阿喽哩喽。

(女齐)它是谁指路哎?它听谁的话哎? (男领)哎,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男齐)你见过没有?你信不信?(女齐)你信不信?(男领)哎! (齐)你哟信不信啰?唱第二段歌词时,将男领改为女领,男齐与女齐对调,就会有一种新鲜感了。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有表情的表现本歌曲。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第三单元 母亲河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欣赏《长江之歌》;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第二课时:欣赏《黄河船夫曲》;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第三课时: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六乐章;歌曲《长江我的家》

《保卫黄河》

第四课时: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教学目标:

1、能富有感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

2、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3、在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歌曲《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的范唱带及伴奏带、《黄河船夫曲》和《长江之歌》(管弦乐合奏、合唱)、《保卫黄河》的录音带。

(二)图片、音像资料

壶口瀑布、黄河船夫、三峡、长江大桥等图片,有关黄河、长江的诗词和绘画作品的图片。

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深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激昂地演唱《保卫黄河》;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本单元难点:

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的创造性、丰富多样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欣赏管弦乐合奏和合唱《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一单元的标题是“母亲河”,在中华大地,被称为母亲河的只有长江和黄河,它们一南一北,自西向东横贯华夏大地,而这两个流域正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我国历史中的每一章节,几乎都与长江黄河有关。如今正在进行的惊天动地的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也与长江黄河有关,所以我们要热爱母亲河、关注母亲河、歌唱母亲河。 这一单元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唱歌和欣赏外,还有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的连环画和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因此,我们要用四

节课的时间来学习这一单元。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要学会演唱歌曲《长江我的家》和欣赏歌曲《长江之歌》。

2、欣赏《长江之歌》

现在我们比较熟悉的《长江之歌》是可以唱的歌曲,但是最早的《长江之歌》是管弦乐合奏,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这首乐曲既气势磅礴又委婉秀丽,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 欣赏管弦乐合奏《长江之歌》。

我们在低年级时就曾随音乐划过旋律线,在这首乐曲中,长江的形象主要是通过旋律线来表现的,请看首句:

其旋律进行的线条轮廓与长江上游的走向相似,大起大落,雄伟壮丽。而中部的旋律线缓缓起伏,与长江中下游的走向相似,表现了长江的柔美秀丽。我们在欣赏时应当特别注意这一点,下面我们再听一遍,请随着音乐用手划出旋律线。 (复听)

下面我们来欣赏合唱《长江之歌》,这是一首先有曲后有词的“填词”歌曲,所填歌词与曲调完全吻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请同学们朗读一遍歌词。

(学生朗读,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防止用同一声调、同一节奏、同一速度、同一音色来朗读)

欣赏时,请学生注意旋律中哪些地方是重复的,哪些地方比较柔美抒情,哪里推向高潮。 (学生欣赏)

就前面的问题,学生作出回答。

请再听一遍,注意合唱与独唱的不同,合唱的气势更雄伟了,音乐表现也更加丰富了。

3、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1)欣赏范唱录音。

(2)与学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我”主要是指港、澳、台和海外侨胞的小朋友们,“长江”已经不是单纯指长江,而是指整个祖国了。所以才有“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的词句。 (3)随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这首歌较难唱,一是大跳音程较多,音准不易掌握好;二是节奏较为复杂,有不少切分节奏;三是有几处相同的词句谱以相似的旋律,容易混淆。请同学们特别注意。教师带领学生重点练习“长江是我的家”、“长江长江是我的家”和两句旋律相似的“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

(5)再随录音学唱两遍歌词。 (6)随教师琴声学唱歌词。

3、学唱歌曲的学习效率。

随笔:初步学会本歌曲,在演唱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母亲河的伟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保卫黄河》、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保卫黄河》,并尝试进行轮唱。

2、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能体会民歌与劳动的关系以及民歌的质朴、

形象和感染力。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黄河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歌颂了长江,这节课我们要歌颂黄河,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情况吗?请说一说。 学生从各个方面描述黄河,教师稍加总结。

比起长江来,黄河更加雄伟,激流汹涌,在造福于九省人民的同时,历史上也曾多次泛滥成灾。近年来,黄河和长江的源头“三江源”生态日益恶化,引起了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关注。现在,国家已建立“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牧还草,生态环境已有所好转,让我们共同关注、爱护母亲河的生态和建设。

黄河孕育了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有关黄河的诗歌、小说、绘画、音乐、戏剧作品不胜枚举,这一节课要学唱和欣赏的歌曲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我们在以后的音乐课上还要进行《黄河与长江》的音乐活动,请大家在课外先准备,收集有关黄河、长江的诗歌、散文、绘画、摄影、歌曲等艺术作品,届时共同交流欣赏。

2、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这是一首船夫号子,是船工们摇或撑竿时所唱,在黄河上有两类船夫,一类是运货物的船工,他们要长途跋涉在黄河上运送货物,常要与惊涛骇浪作斗争;另一类是摆渡的船夫,是为了方便两岸人民过河的,他们的劳动环境比较稳定,这首《黄河船夫曲》就是摆渡的船工们所唱,其中有一句旋律重复了五次,我们来学一下: (学生随教

师用“噜”哼唱)

(2)欣赏男声独唱《黄河船夫曲》

同学们注意到了歌词中唱到“黄河有九十九道湾”,这是民歌中的夸张手法,也有的歌中唱出“天下黄河十八湾”,“九曲黄河”。总之,黄河的弯多,所以比较惊险。

(3)跟录音轻声哼唱,并初步学会这首歌曲。

3、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1)大家可能已经比较熟悉这首歌曲了,这首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的歌曲,已经历六十多年的时光,如今仍在华夏大地上传唱不衰,给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遍。 (2)听赏歌曲录音。

(3)随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与学生共同讨论课本中提出的问题(第一个★处),特点是节奏富有推动力,休止符处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以“ ”为基点,从1到

2、3不断向上扩展,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壮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 (5)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轮唱)。

(6)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并能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地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7)学生尝试用二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可采用男女声二部轮唱)。 要让学生知道轮唱中的二声部要相互配合,而不是你追我赶,千万不能相互比速度、比音量。

为了使两个声部同时结束,先唱的声部可以将“保卫华北”重复一次,也可将“保卫全中”重复一次。

随笔:在演唱歌曲时学生的感情表达得很到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黄河大合唱》,对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练、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

3、为下节课的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做好动员。

教学过程:

1、导人

我们上节课学唱的歌曲《保卫黄河》是谁作的曲呢?(学生回答:冼星海。)

冼星海是与聂耳齐名的人民音乐家,1905年生于广东番禺一个贫苦渔民家庭,他从小就十分喜爱音乐,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读书时因参加**被迫退学。25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五年后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奔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0年组织派他到苏联继续深造,可惜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无法回国,于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冼星海短暂的一生创作了250余首歌曲,四部大合唱,两部交响曲,还有管弦乐、歌剧、器乐曲等,尤其是他在延安时创作的《黄河大合

唱》,熔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炉,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日救亡运动,成为我国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课本上的连环画,《黄河大合唱》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2、师生共同阅读课本上的连环画:了解一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为了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一连环画的内容,有必要简述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南京已经沦陷,中华半壁江山已被日军占领,抗日战争处于艰苦时期。而在延安这一革命根据地,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成为全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中心,光未然的长诗《黄河吟》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光未然是伟大的革命诗人,真名叫张光年,湖北人,被称为“长江的儿子,黄河的歌手”。除《黄河大合唱》外,他还写过《五月的鲜花》和《三门峡大合唱》等歌词。他不仅是位诗人,还是位文艺评论家,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工作以及全国人大的顾问。

但是诗歌不等于歌词,虽然有的诗歌可以直接谱曲,但大多数诗歌是难以谱曲的,因此才有冼星海建议光未然将长诗改成歌词的故事。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最好让学生记住其中四个以上乐章的题目。

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只用了六天时间,而且是抱病在窑洞里完成的。从创作完成到演出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见当时革命根据地办事效率之高。

《 黄河大合唱》首次演出虽然条件很差,但合唱队、乐队个个精神饱满,演出获得很大成功,毛主席当即兴奋地站起来鼓掌,连连称赞:“好,好,好!”

按照课本上的要求,请学生找到《黄河大合唱》的录音资料,在课外活动时与同学们一起听赏。

3、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 (1)随范唱录音带歌唱。 (2)随歌曲伴奏带歌唱。 (3)随教师琴声歌唱。

(4)随琴声学习前16小节歌谱,学会 的节奏。

(5)按课本上的规定,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随伴奏带歌唱,领唱可先由教师担任,后由学生担任。

4、复习歌曲《保卫黄河》

(1)再次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 (2)随伴奏带齐唱几遍。 (3)随琴声唱二部轮唱。

(4)如有条件,可加入大军鼓和小军鼓、钹。

5、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动员

下节课,我们就要进行本单元的总结、拓展性的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面有哪些提示呢?(学生回答:“请分组收集长江、黄河的有关资料,准备参加‘擂台赛’吧!”还有“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把黄河、长江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的发源地在哪里”、“你还知道哪些表现黄河、长江的艺术作品,请与同学们交流。”)

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当然应以音乐作品为主,但为了拓展视野,也应贯通美术、文学、摄影甚至舞蹈作品。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呢?

(1)今天课后各小组召开一次小组会,商议你们小组出几个节目、用什么形式,例如齐唱、表演唱、朗诵(诗歌或散文)、舞蹈、美术作品或摄影作品评价等,我们要求每个小组至少要出三个节目。

(2)各小组要将任务分好工,落实到每位同学,要求每位同学都能有参加节目表演的机会。

(3)针对课本上提出的问题,各小组都要有所准备,下节课上要进行抢答。

随笔:熟练、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音乐姐妹艺术的收集、欣赏、交流,拓展学习视野。

教学过程:

这一活动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极好时机,可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小组擂台赛、游艺会、班级文艺节目展演等。

这一活动除可由教师主持外,也可由几名学生来主持,师生要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大多节目应采用小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几个由个人表演的节目。

还更加提倡小组间的合作表演,例如一个小组舞蹈,另一小组伴唱,

一个小组朗读诗文,另一小组配音,男生唱歌,女生伴舞,一些学生表演书法、绘画,一些学生为之操琴伴奏等。总之,要尽量组织得丰富多彩,在音乐活动进行过程中,还要将课本上的问题及时、巧妙地插入其中。还应该重视利用课本中的诗词、插图(照片)等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随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能力的体现。

相关参考资料:

1、长江

长江全长六千三百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腹心。这里地势高亢,空气稀薄,气候恶劣,交通险阻,人迹罕至。源头地区有洁白如雪的雪山冰川,连片的沼泽地,热气蒸腾的泉群和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间有湖泊分布的大面积风积沙丘。长江源区由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组成,沱沱河流与当曲汇合在一起以后,叫通天河。通天河流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河道较为顺直,水量充沛。通天河在玉树拉纳巴塘河后进入西藏自治区与四川省交界处的高山峡谷之间,称为金沙江。金沙江流经著名的横断山脉区。地势自西北逐渐向东北倾斜,九山绵亘,山岭之间的峡谷呈“V”形,深达两三千米,江水如万马奔腾,穿行在深切的峡谷之中。与金沙江相邻的怒江、澜沧江,相互之间距离最近处仅七十多公里,三条江平行南流。金沙江穿过云贵高原北侧,流到四川省宜宾市。当它和北面流来的岷江在宜宾汇合之后,才称为长江。

长江年入海量近一万亿立方米,是黄河的二十倍左右,占我国所有江

河年入海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长江干流流经青、藏、滇、川、渝、鄂、湘、赣、皖、苏、沪等十一个省、市和自治区,自西而东,横贯中国腹部。它的支流则南北延伸,还分布到甘、陕、豫、黔、桂、粤、闽、浙等八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广达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的两倍半,约占我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丰沛的水量加上巨大的落差,使长江的水能蕴藏量达到两亿六千八百万千瓦,占我国水能蕴藏量的百分之四十。

长江流域的森林资源也很丰富,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无论从哪方面讲,中国的长江无愧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河流。

2、黄河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流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红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在甘肃境内,穿过不少大峡谷,汇集许多支流,纵贯黄土高原,夹带着大量泥沙,汹涌而下,到了壶口,地势陡落,形成壶口瀑布;过龙门峡流到潼关,河道变宽,过了三门峡,便进入平原地区,由于泥沙淤积,水流缓慢,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蓝田猿人”化石的发现证明,远在

五、六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现今陕西蓝田县一带生活。古代黄河流域的气候比现在暖和湿润得多,加上黄土质地松疏,利于耕种,十分适宜人类居住。五千多年前,黄

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仰韶文化,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发现的遗址,不下一千多处。从发现殷墟可以证明三千年前中华民族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建立了最古老的文明大国。在历史上,黄河流域经常泛滥成灾。据记载,二千多年来,黄河下游溃堤达一千五百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道有二十六次。

但是,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乎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

3、冼星海《我怎样写》 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

“黄河”歌曲的创作,虽然产生在物质条件很缺乏的延安,但已经创立了现阶段救亡歌曲的新型歌曲了。

“黄河”的歌词虽略嫌文雅一点,但不会伤害它的作风。它有伟大的气魄,有技巧有热情和真实,尤其有光明的前途。而且它直接配合现阶段的需要,提出“保卫黄河”的伟大口号。他还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够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的黄河历史了。 第一首《黄河船夫曲》。你如果静心去听,可以发现一幅图画,像几十个船夫划船,画面上充满战斗的力量。歌曲有两种情绪是值得注意的:开首的紧张情形,是船夫们渡黄河时和波涛挣扎的情形。他们唱“划哟冲上前!”,“乌云啊,遮满天!浪花啊,打进船!伙伴啊,睁开眼!„„”。最后一段比较轻松一点,在他们靠近河岸的时候,他们充满着愉快、希望与光明。最后的两句,象征斗争的不断性。整个歌曲,写出了一个斗争的运动过程。

《黄河颂》是用“颂”的方法写的,带着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是由男高音独唱,歌声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

奔流的力量。

《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首朗诵歌曲。我用三弦作伴奏,歌词的内容全由三弦表达出来,不是大鼓的伴奏方法。欧洲有一种歌词与伴奏相互独立的歌唱,由于沃尔夫(Wolf)的提倡而完成。但中国歌曲用三弦来伴奏能表达歌词的内容,而又可独立自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的尝试。三弦的调子里,除了黄河的波浪澎湃声外,还有两个曲调的蕴藏:一个是《满江红》,另一个是《义勇军进行曲》。但只有一点,而无全曲,这是由于曲调组织的关系。

《河边对口曲》是用民歌方式写的,用山西音调。最后四段的二部合唱是用甲乙主调配合起来的。三弦和二胡代表甲乙的对唱和合唱,过门比较轻松有趣。但唱的人如用动作帮助歌曲的传达,就更为生动。 《黄水谣》是齐唱的民谣式的歌曲,音调比较简单,带痛苦呻吟的表情。但与普通一般颓废的情绪不同,它充满着希望和奋斗。 《黄河怨》代表妇女被压迫的声音,被污辱的声音。音调悲惨缠绵,是含着眼泪来唱的一首悲歌。假如唱的人没有这种情感,听众必然没有同感的反应,这是值得注意的。

《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曲。从二部至四部轮唱,每一句都要有力地而且健康地乐观地唱出。这是全用中国旋律写的轮唱。三部至四部轮唱时,内中有“龙格龙格龙”是轮唱的伴奏。唱时要唱出风格才有趣。听来非常有趣和雄伟,一起一伏,变化无穷,只要留意不停地把旋律唱出。

《怒吼吧!黄河》是一首四部大合唱。里面有

二、

三、四部的合唱。曲调诚恳和雄厚,充满热情和鼓励,是“黄河”歌曲中一个最重要的主调。最后两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是不断地唱三四次,至听众有了同感,才转到结尾,最好用军号吹奏,主调用战鼓

第四单元 看大戏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欣赏越剧《橘树尚且性刚强》 第二课时:欣赏评剧《报花名》 第三课时:欣赏梆子《花木兰》 第四课时:学唱歌曲《看大戏》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了解流行于本地区的主要戏曲的相关知识。

2、通过实践活动──查找相关资料、欣赏、模唱、模奏等方式,感受我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歌曲《看大戏》的范唱带或CD;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豫剧《花木兰》、越剧《桔树尚且性刚强》、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评剧《报花名》、戏曲网页。

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认识、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戏曲的历史发展以及相关剧目和部分优秀演

员。

本单元难点: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了解我国部分主要戏曲的特点,同时欣赏部分唱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橘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目标:这是一节以流行于本地区的主要戏种为主题的艺术综合实践课,也是本单元学习前的准备和铺垫。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的流行剧种设计不同的内容。)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 京剧《红灯记》选段──奶奶您听我说 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2、新授部分

(1)发展历史:流行于浙江省嵊州市一带的地方剧种,距今已有八十年的历史。越剧的前身,是二十世纪初流传于浙江嵊县一带的小型演唱班子,它以山歌小调为基础,人称“小歌班”。在这一阶段全由男演员扮演。后来,“小歌班”吸收了余姚滩簧、绍剧等剧种的剧目、曲调和表演艺术,逐渐得到发展,并增加了男女合演;至三十年代,它又演变为全是女子演出。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 (2)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3)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设问的问题:

▲这是哪出戏中的唱段?演员扮演的是哪个行当? ▲简单了解《屈原》的剧情。

▲此段唱腔在音乐旋律上、演唱技巧上表现了屈原怎样的精神? ▲欣赏范曾的作品《屈子行吟图》:画家运用怎样的绘画技巧表现屈原 “独立不倚”、“至诚一片”,光明磊落、爱国爱民的伟大襟怀的。(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 ▲模唱:感受音乐风格。

(4)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分析:两个角色分别是谁?属于哪个行当? (5)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3、演员介绍

提问:“屈原”这个角色是谁扮演的?

尹桂芳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书生。尹派艺术,在演唱上特点鲜明。尹派的唱腔艺术,醇厚质朴、跌宕有致,观众认为具有“圆、润、糯”三大特点,40余年来,风靡越剧界,经久不衰,在越剧小生

中学尹派的占大多数,有“十生九尹”之称。代表作有《盘妻索妻》《沙漠王子》《浪荡子》等。

4、拓展性作业

分小组自愿结合,课下收集资料,下节课向学生们分组介绍我国其他地区的剧种。

从几个方面入手:发展历史、音乐风格、主要剧目、优秀演员等。

随笔:学生了解一些越剧的知识,在音乐活动中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哪种戏剧?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他们学习的内容?

3、小组介绍:评剧 (1)发展历史

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广泛流行,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

评剧的前身是莲花落,原名“平腔梆子戏”,俗称“唐山落子”,“蹦蹦戏”,关外有“奉天落子”的称谓。莲花落这种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久,流域甚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

评剧产生于河北东部的滦县农村,于1910年左右形成。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正式使用评剧名称。 (2)艺术特点

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话。表现时生活气息浓郁,具有亲切的民间风味。它的形式也相当活泼、自由,极其擅长于表现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3)音乐特点

音乐唱腔,初具板腔体样式。有了慢板、二六板、小悲调、锁板等;伴奏,以板胡为主,兼用唢呐、笛子;表演上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传统秧歌舞蹈动作外,不受严格的程式规范束缚,动作较为自由。念白以唐山地方语言为基础稍加韵化而成。 (4)代表剧目

《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秦香莲》《刘巧儿》等。 (5)优秀演员

白玉霜,评剧表演艺术家,生于1907年,卒于1942年,祖籍河北滦县。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是莲花落艺人李景春之女。她11岁从

刘某学京韵大鼓,14岁拜老艺人孙凤鸣为师改学评剧,30年代与刘翠霞、李金顺、爱莲君并称评剧“四大名旦”。

白玉霜唱腔低回婉转,音色纯正,鼻音共鸣好,中低音宽厚圆润,富于抒情性。同时创造了低弦低唱的演唱方法,并不以高音高嗓去迎合观众,而是通过表演来打动观众,细腻地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形成评剧的“白派”表演艺术。

代表剧目:《秦香莲》《秦雪梅吊孝》《桃花庵》《空谷兰》《珍珠衫》《李香莲卖画》及电影《海棠红》等。

4、欣赏《报花名》 设问的问题:

▲这是哪出戏中的唱段? ▲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 ▲此段唱腔中都唱了哪些花名? ▲模唱:感受音乐风格。 ▲介绍演唱者:新凤霞。

杰出的评剧演员新凤霞,六岁学京剧,后改习评剧。十四岁主演,三十九岁被迫离开舞台。她独特创新的演唱艺术,开一代新风,影响深远,至今为广大观众所称道和留恋,被誉为一代评剧皇后。代表作《花为媒》《杜十娘》《小二黑结婚》《祥林嫂》等。

随笔:了解一些平剧的知识,在音乐活动中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花木兰》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戏剧?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他们学习的内容?

3、小组介绍:豫剧 (1)发展历史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流传于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流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

之首。 (2)艺术特点

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3)音乐特点

豫剧属于梆子腔系统,音乐以“高亢粗犷、豪迈激越”著称。豫剧形成以来就是个重唱的剧种,故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在豫剧演唱中,仅以嗓音而论,大致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后来又逐渐出现了真假声并用。所谓并用,一种是在中音区用真声,高音区用假声。另一种则是真声唱字,假声行腔,俗称“阴阳腔”。再就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称作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这种唱法根据唱腔与演员个人的条件灵活使用真假声。不同的唱法也与豫剧音乐的地区、流派、行当有关。 (4)代表剧目

《拷红》《花木兰》《朝阳沟》《好队长》《打金枝》等。 (5)优秀演员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1922年出生,原名张妙玲。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父学戏,后改名为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角。幼功深厚。十岁登台,十三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另创新腔。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

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l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设问的问题:

▲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 ▲模唱: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 设问的问题:

▲揭示曲名:《花木兰》

▲乐曲的旋律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速度、情绪怎样?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这首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

▲猜一猜:这首乐曲采用哪个戏种的基本音调?

6、小组介绍:河北梆子 (1)发展历史

河北梆子是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演化而成,最早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850年)。山陕梆子是由到河北经商的商人带来的,流入河北后,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为了赢得当地观众的喜爱,根据当地的语言习惯、情趣、爱好等,在艺术上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创造,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演员逐渐增多,导致河北梆子这一新剧种的形成。 (2)艺术特点

高亢、激越、慷慨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听来能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 (3)音乐特点

河北梆子的唱腔,属板腔体。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及各种引板和收板等。常用曲牌约有一百五十余首,其中,弦乐曲牌五十余首,管乐曲牌百余首。除在个别剧目中用于歌唱外,大部分曲牌(尤其是弦乐曲牌)主要用来渲染剧中的环境气氛以及为人物舞蹈动作伴奏。

7、背诵古诗《木兰辞》

8、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随笔:了解一些河北梆子的知识,在音乐活动中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看大戏》。

教学目标:学习歌曲《看大戏》,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 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2、学习歌曲《看大戏》

(1)初听: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 (2)这首歌曲采用了哪种戏曲的音乐?

(3)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4)学生自主设计念白的节奏。 (5)完整演唱歌曲。

3、欣赏学生提供的音响材料

可以用听赏判断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随笔:在模拟演唱中学生能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五单元 影视音乐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二课时:欣赏《迎春》《纸封车》《风》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有初步的了解。

2、能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时做到二声部谐和。

3、进一步提高欣赏乐曲的能力,能注意到乐曲在配合画面时相辅相成的作用,并能创造性地进行包括模拟“音效”在内的配音。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影碟机,有关乐谱及卡片。

(二)图片、音像资料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合唱带、伴奏带,欣赏曲目录音带以及音乐活动录音带。

电影《祖国的花朵》《英雄》、电视剧《大宅门》以及部分影片录像。

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对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和曲谱的理解与掌握,演唱时需要注意声情并茂,二声部要整齐和谐。 本单元难点: 为画面配乐的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

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影视音乐。

2、初步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3、分声部练习二部合唱部分。

教学过程:

1、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欣赏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先来听几段音乐,听后请大家说说这些音乐曾经在哪里听过。

(2)播放录音影视音乐《英雄儿女》《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闪闪的红星》等选段,听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3)师:同学们,影视音乐可以分成歌曲和器乐曲。其中歌曲又可以分成主题曲、插曲、片头片尾曲;器乐曲可以分为情节音乐、情景音乐、配乐等。我们刚才听到的这些电影音乐与电影所描绘的剧情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4)再次播放有关音乐,请同学们复听。并请同学说说有关电影的剧情,教师补充。适当介绍一下这些电影音乐的词曲作者。(见后面的

参考资料) (5)巩固练习

教师再次播放录音,请同学把听到的音响与歌曲、词曲作者一一对应起来。教师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列出文字让学生连线。 (6)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还了解哪些影视音乐?可以唱给我们听听吗?

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师: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也是一首电影插曲。因为电影拍摄的年代比较久远,我们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下面老师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 (2)教师简要介绍。

(3)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乐谱,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的录音。 (4)播放录音(或电影画面)。 (5)教师范唱一遍。

(6)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学唱乐谱,先不教第二声部。注意弱起节奏的准确性,强调进入时的整齐。 (7)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8)唱熟歌曲第一段。

(9)学习合唱部分中第二声部的乐谱。然后分声部合唱,注意让同学体会二部合唱的效果。最好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两个不同的声部,要注意要求学生在演唱时要同时倾听另一声部的声音。 (10)带词练习合唱部分。 (11)完整学唱歌曲的第一段。

(12)布置课后练习:学唱其余两段歌词。

随笔:初步学会演唱本歌曲,分声部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欣赏电视剧《大宅门》音乐选段《迎春》《纸风车》,电影《英雄》音乐选段。

3、音乐小编辑。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二声部歌曲的能力。

2、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音乐小编辑,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能注意到乐曲在配合画面时的相辅相成作用,并能创造性地进行包括模拟“音效”在内的配音。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这节课我们先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请大家分成两组,分别演唱高、低声部。在演唱时,请大家注意音准以及两个声部的和谐,而且要唱得优美些。

生:演唱歌曲。

2、欣赏《迎春》《纸风车》 (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

(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配乐,介绍《大宅门》剧情。

(3)播放《大宅门》片段,边看边欣赏音乐。

(4)请学生谈一谈这两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视剧中所起的作用。 (5)教师总结。

3、欣赏《风》

(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

(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影《英雄》的配乐,介绍《英雄》剧情。 (3)播放《英雄》片段,边看边欣赏音乐。

(4)请学生谈一谈这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视剧中所起的作用。

(5)与《迎春》《纸风车》相比,这三段配乐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首作品?为什么? (6)教师总结。

4、音乐小编辑

请同学自由组合,分别为这四个场景配乐,并增加模拟音效。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并表演。

随笔:初步了解了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积极参加创编活动。

相关参考资料:

1、电影介绍

(1)《祖国的花朵》

《祖国的花朵》是我国第一部正面反映校园生活的优秀影片。这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影片充满欢快清新的时代感,既是新时代小主人幸福生活的画卷,更是社会主义新中国道德风貌的颂歌,它通过一所小学五年级学生相互关怀、共同进步的故事,塑造了各具特色性格突出的孩子形象,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早期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之情。片中主题歌《让我们荡起双桨》抒情、明快,深切地体现了影片的主题和人物的思想情绪,代代传唱至今。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出品 编剧:林蓝

导演:严恭 (电影《三毛流浪记》导演)

副导演:苏里(电影《刘三姐》《平原游击队》导演)

演员:赵维勤、李锡祥、张筠英、张园、郭允泰、史林、黄素影、吕大渝、柳青、姚相、吴文敏、刘家彬、陈克然、赵维仁、赵鹤年 剧情介绍:

“北京小学”五年级甲班,有四十几个同学,大多数都是天真、活泼、聪明的孩子。只有江林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不合群,还有不关心别人的杨永丽,他们没有戴上红领巾。“六一”儿童节,“北京小学”五年级甲班的同学们,在中山公园与工人叔叔联欢,杨志平叔叔注意到还有两个孩子没有戴上红领巾。临分别的时候,他嘱咐孩子们:“希望你们要好好学习、互相帮助,争取做一个模范班。”

五甲班的梁惠明决心要照杨志平叔叔的希望去做。江林的功课不好,梁惠明就开始帮助他温习功课。杨永丽不合群,在班会上和大家吵架,惠明就跑去劝她。但是,她满腔热诚地帮助江林温习功课,江林却假

装肚子疼,跑出去捉麻雀;她耐心地劝说杨永丽不要和大家闹、不要撒谎,杨永丽却冲着她大喊大叫,说她领头欺负人。她伤心地哭了,同学们都同情梁惠明,都觉得对江林、杨永丽这两个人没有办法。 班主任冯老师告诉他们,一个人的坏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去掉的,一个人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能够养成的,要真诚地对待同学。孩子们的心亮堂了。他们找江林来做氧气试验,先引起他学习的兴趣,再慢慢帮助他培养学习习惯。当杨永丽烫伤了脚不能来上课的时候,他们帮助她补功课,使她能和大家一起参加考试。同学们真诚的帮助,感动了杨永丽和江林,杨永丽和江林开始转变了,暑假里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暑假很快过去了,五甲班全体同学升入了六年级,杨永丽和江林被接受入队了。 (2)《大宅门》

《大宅门》讲述的是自清光绪年间中国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的兴衰史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坎坷命运,恩恩怨怨。剧中人物众多,性格各异。剧情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剧中主要角色的命运浓缩再现了发生在古老北京的市井阶层人物生活轨迹。一批著名导演、著名摄影师、著名演员等在剧中出演角色,使得电视剧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 (3)《英雄》故事情节

战国时代秦、赵、韩、魏、燕、齐、楚瓜分天下。秦王赢政通过残酷的杀戮吞并六国,被视为暴君,六国刺客均以杀秦王为首要目标。名动天下的三大高手:“残剑”、“飞雪”、“长空”更是秦王的心腹大患。十年来,秦王防范甚严,并下令:“有诛杀三人者,赏万金,封五千户侯,上殿十步,与王对饮!”“残剑”、“飞雪”、“长空”因不能刺杀秦王而定下苦肉计,托另一位侠士“无名”将三人首级献给秦王。“无名”得与秦王在森严大殿上对饮的机会,双方只有十步

之距,“无名”伺机刺杀秦王,但被秦王识破。“无名”彻悟,天下只有统一才得以太平,刺杀秦王后会导致天下战事更加频繁,民众更加不能安定。最后“无名”死在秦军箭下。

2、词曲作家介绍

刘炽(1921—2000)著名歌曲作曲家,他的创作有浓郁的北方特点和突出的个人风格。他的代表作品有:歌曲《翻身道情》(编曲)、《新疆好》、《我的祖国》(影片《上甘岭》插曲)、《风烟滚滚唱英雄》(影片《英雄儿女》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合唱《祖国颂》、舞蹈音乐《荷花颂》等。

乔羽(1927──)著名词作家,全国第一届金唱片奖获得者,有“词坛泰斗”之称,山东济宁人,原名乔庆宝。1946年考入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学习,曾任华北大学三部剧本创作员。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文化部剧本创作室创作员。1977年后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院长,中国剧协第四届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红孩子》,歌词《我的祖国》《牡丹之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思念》《说聊斋》《巫山神女》《夕阳红》《爱我中华》《祖国颂》等等,广泛流传,成为人们传唱的经典之作。 赵季平(1945──)中国电影作曲家。1945年生于甘肃平凉。1970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1980年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作曲、副院长,中国音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现任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作品有民族乐队交响诗《东渡》,管子与乐队《丝绸之路幻想组曲》,第一交响乐《2000》,舞剧《大漠孤烟直》,歌曲《春江花月夜》等。另外有数十部电影电视剧创作音乐,代表作有电影《黄土地》《红高

梁》《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等,这些影视作品先后在国内外获奖。他在音乐与画面结合方面有其独特悟性,能很快根据导演意图创作出具有灵性的音乐,他创作的电影音乐不再只具有协调作用和媒介作用,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画面所未能表达的深层感情,使音乐和画面的结合浑然一体。

3、“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有关资料

《英雄赞歌》是电影《英雄儿女》插曲,词作者是公木,曲作者是刘炽。

电影《阿诗玛》由罗宗贤、葛炎作曲。其中的歌曲《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由葛炎、刘琼作词。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由雷振邦作曲,其中的歌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电影《闪闪的红星》由傅庚辰作曲。电影《铁道游击队》由吕其明作曲。

一九九四年,导演谢飞拍了电影《黑骏马》,男主角、编曲、主唱与配乐是腾格尔。这部影片在一九九五年五月份的第十九届蒙特里尔国际电影节上,得到了最佳导演和最佳音乐艺术奖 第六单元 环球采风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卡普里岛》 第二课时:欣赏《羊肠小道》《桑托尼》 第三课时:音乐活动《环球之旅》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卡普里岛》。

2、能分辨管弦乐合奏《羊肠小道》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通过音乐要素联想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3、能分辨电子合成器的音色,初步感受现代音乐的风格特点。

4、能知道一些有关美国的大峡谷、希腊的桑托尼岛、意大利的卡普里岛等自然景观的知识。

5、能用学生已有的世界音乐知识,组织《环球之旅》的音乐活动。

教学准备: 图片、音像资料

有关美国的大峡谷、希腊的桑托尼岛,意大利的卡普里岛等自然景观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普契尼《图兰多》、热南的长笛独奏《威尼斯狂欢节》的片段等。

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1、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卡普里岛》。

2、通过欣赏《羊肠小道》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启发学生组织好《环球之旅》的音乐创造活动。 本单元难点:

1、启发学生体会歌曲《卡普里岛》热情、奔放的情绪。

2、分析管弦乐合奏《羊肠小道》的音乐结构。

3、感受电子合成器与乐队《桑托尼》的现代音乐风格。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卡普里岛》。

2、反复记号:D.C.Fine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明朗的声音演唱《卡普里岛》。

2、初步了解意大利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1、欣赏《我的太阳》等意大利歌曲

阶段目标:感受《我的太阳》等意大利歌曲热情、明朗的特点。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意大利吗? 生:意大利是欧洲的一个国家。 师:能说一说你对意大利的了解吗?

生:(参考答案)意大利有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有比萨斜塔等。 师:意大利是欧洲的一个文明古国,除了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之外,它的音乐非常著名,特别是他们的民歌,就像他们的人民一样热情、奔放、明朗。你们知道有哪些意大利歌曲吗? 生:《我的太阳》等。

师:除了《我的太阳》外,还有《重归苏莲托》《桑塔露琪亚》等,意大利的民歌热情、奔放,在世界流传很广,有许多世界著名的男高音都出自意大利,如被称为“世界当代三大歌王”之一的男高音帕瓦罗蒂就是意大利的歌唱家,另外两名男高音多明戈、卡雷拉斯是西班牙的歌唱家,他们演唱的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音色高亢、明亮,充满激情,成为声乐的经典。现在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演唱的《我的太阳》,感受一下意大利歌曲的魅力。 生:欣赏《我的太阳》。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五年级音乐下册 百花园3教案 人音版

五年级音乐下册 百花园1教案 人音版

五年级音乐下册 百花园10教案 人音版

五年级音乐下册 百花园8教案 人音版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京调》教案

五年级音乐下册 百花园2教案 人音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 五年级下册 音乐教案 《小白船》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