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植保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15:17: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二〇一一年植保工作总结

2011年,我县植保工作在县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精心安排部署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保障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大力推进病虫测报标准化、病虫绿色防控科学化、植物检疫法制化进程。为确保我县农业生产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现就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1、扎实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围绕我县小麦、啤酒大麦、马铃薯、油菜四大主导产业按照“监测规范、预报准确、发布及时、指导科学、汇报全面”的要求,坚持定点监测与大面积普查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落实“五日一查,十日一报,特殊情况随查随报”的工作制度,准确掌握了主要病虫发生发展趋势,按照上级的要求,积极探索网络预报、手机短信预报、电视预报等可视化预报新途径。就我县小(大)麦、马铃薯、油菜、洋葱等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在山丹县农业信息网上编发农作物病虫害中长期预报1期,短期预报9期,编发手机短信20条,指导了全县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加强宣传培训 (1)抓单位干部职工培训

结合全县开展的“创先争优”学习活动,一是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二是加强植保业务知识学习;三是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甘肃省植物检疫条例实施办法》等法规文件,提高执法水平。先后4次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分析我县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掌握我县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生产一线,实地观察病虫害发生症状,掌握检疫性有害生物在疫区省市为害症状,组织大家积极参与市站组织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为民服务本领。

(2)抓基层农民培训

针对近几年农作物病虫害逐年加重,今年植保工作重点以着力解决马铃薯病虫害、麦类黑穗病、洋葱软腐病、孜然根腐病等我县主要发生病害的防治问题。由于我们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方面的工作滞后,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还没有好的经验可借鉴,存在防患意识不强,投入不足,组织不力,措施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为此,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病虫防患意识,是积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从根本上解决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关键所在。重点推广五项综合技术措施,既“种子检验关,土壤处理关、切刀消毒关、种薯浸泡关,药剂防治关”为内容,针对有关乡镇、重点示范村社开展专题培训30场次,培训农民近2000人次;充分利用科普之冬(春)活动、科技三下乡、“四送一训”、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等机会开展骨干培训12场次,培训村社干部960人次,利用单位现有资料和设备,印发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麦类黑穗病防治技术资料5000余份,对加大马铃薯病虫害、大麦条纹病、小麦黑穗病防治起了积极作用。

3、加强植物疫情监控工作,科学指导疫情防控,切实搞好植物检疫工作

苹果蠹蛾疫情防控是我县植保工作的重点,2011年采取定点定员定责的办法进行监测管理,开展定期监测,强化防治指导。全县设立监测点10个,张挂诱捕器约560个,从5月1日开始,定人、定点、定期严格按监测要求开展监测,对疫情消长动态进行全程监控,实行监测结果定期上报制度,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科学性

二是加大化学防治力度。根据监测结果分析,我县苹果蠹蛾第一世代幼虫的孵化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二世代幼虫孵化高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全年累计完成防治面积3.4万亩(次)。

三是按照农业部《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及时上报农业植物疫情月报、年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渠道畅通。

四是加强引种监管,完善制种企业种质资源登记管理和复检工作;搞好产地检疫,构建重大疫情监测网络。2011年重点完成德农种业油葵制种产地检疫3000亩。

4、抓好示范点建设,探索统防统治模式。

针对目前在植物保护方面过于依赖化学防治手段,加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体制,一些农民朋友对病虫害的症状辨识不清、用药时机不准、药剂种类选择和剂量使用不当,造成防治效果不好、生产成本增加、病虫抗性增强、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严重、有害生物猖獗等问题,长期下来,将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农业综合防治,合理运用植物检疫、农业、生物、物理机械和化学防治措施,特别是在化学防治方面,科学、安全、合理地使用符合国家要求的农药,积极鼓励、扶持、发挥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协会作用,推广专业化防治技术,以最低防治成本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以及较好的社会利益和生态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2011年由农技中心牵头,联合农资经销商、种植大户,以无偿服务等形式,共同创建了清泉镇郇庄村、霍城镇双湖村、李桥乡河湾村等农业综合科技示范点,各农业综合科技示范点,依托马铃薯生产流通大户,利用土地流转政策,采取集中连片承包等措施,以把好“种子调运关、测土配肥关、种植技术关、病虫防治关”为技术支撑,落实马铃薯创高产示范3000余亩。为我县依托土地流转形式,落实粮油创高产探索了新模式。同时在土壤处理剂、切刀消毒剂、种薯浸泡剂的筛选试验方面,先后落实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拌种试验1项2点次;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试验1项次;马铃薯晚疫病土壤处理试验一1项次;除草剂防治马铃薯田间杂草药效试验1项次;共计4项5点次,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了可靠试验示范依据。

5、认真搞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

为确保全县50万亩农作物的生产安全,根据各类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特点,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测报提供的防治适期,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及时制定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全年共建成太阳能绿色防控示范基地2个,示范面积2000亩。并积极向山丹县农业信息网提供工作动态、工作经验、工作图片、新技术等各类植保信息30余条。

6、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净化农药经营市场

结合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农业行政执法年专项整治活动坚持专项检查与日常检查、举报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以高毒禁用农药、农药标签及不合格农药为重点,加大市场检查力度,联合工商、农资等部门,抽查门点34家(次),一般门点检查率达80%,重点门点检查率达100%。一是开展了质量抽查。农药质量检验样品的抽样我们按照有关抽样规定,经抽查双方确认后,分别在抽样单上签字、盖章、封样,做好封样标记后送省农药管理检定所检测,这次抽取产品主要有敌敌畏、辛硫磷、氧乐果、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等。二是开展了标签抽查。共检查农药标签60个,合格的有60个,农药合格率为100%,三是对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剧毒农药、鼠药专营进行了专项检查。鼠药专营秩序良好,未发现没有鼠药专营证私自销售的违法行为。

7、存在问题

一是监测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薄弱,预测水平不高,信息发布不及时等,影响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二是专业化防治扶持力度不大,防控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够,缺乏相关政策技术支撑。在一些重大、突发、危险性病虫害防控方面难以实现联合作业和统防统治,专业化防治还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基层植保体系欠全,力量薄弱,直接影响了专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和进程。同时受种植规模、经济效益的影响,在一些大型喷防机械购置使用方面投入力度不大,缺乏资金实力和积极性,一些项目投资设备作用发挥不够,也影响了专业化防治的进程。

三是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是一项投资较大的系统工程,省投资金较少,受资金限制,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步伐较慢,离省市要求的整村、整乡推进目标较远。

四是产地检疫工作滞后,在加强引种监管,完善制种企业种质资源登记管理和复检工作方面还存在有一定差距。

五是农资市场监管不够,执法力度不大,挫伤了部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8、明年工作打算

(1)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预警工作,重点抓好马铃薯晚疫病、苹果蠹蛾等病虫害系统监测工作。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绿防控工作力度,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示范面积,建立1-2个标准化示范样板,以生物、物理、生态技术和化学调控为主要内容,集成灯、板、芯等技术,形成推广模式。努力实现整村、整乡推进目标。稳步推进植物检疫工作,有效遏止疫情发生。最终实现重大病虫害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重大病虫害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目标。

(2)加大培训和宣传工作力度

继续选派技术骨干,深入基层生产一线,认真搞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及植物检疫工作的宣传培训工作,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植保工作总结

植保工作总结

植保工作总结

植保工作总结

植保工作总结

植保工作总结

植保工作总结

植保业务工作总结

第一季度植保工作总结

百色市植保工作总结

植保工作总结
《植保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