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20:19: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回顾2009:攻坚克难 目标达成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宏观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全区人民携手同心、负重拼搏,迎难而上、赶超争先,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预计完成(下同)财政总收入1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3亿元,总量位次在辖区首次进位。

——完成拆迁144.4万平方米、11645户,户数是2008年总量的2倍,为加快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保障。

——工业园区实到外资、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在全省分别上升17位、56位、50位,园区发展实现了新飞跃。

——新签约或落户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大项目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以得分全省第一通过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省级验收,深入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民生取得了新进展。

一年来,我们以跨越发展为要求,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保增长,经济运行稳中见好

完成GDp148.5亿元,增长13.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增长56.3%,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服务业势头强劲。物流市场加快发展,惠龙港国际正式开港开业,成为中国钢材期货最大交割库;成功举办中国工业品博览会,意义重大;农批市场等一批重点市场购销两旺。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彰显特色,西津渡文化产业园基本获批为省级集聚区,超越神话金山大剧院正式开业。服务外包发展迅速,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获批,信息软件业成为省级产业集群,瑞蚨通、睿泰等软件骨干企业落户。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92亿元,增长19.4%;规模以上服务业投入95亿元,增长68.1%。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深度冲击,完成全口径工业销售185亿元、利税17亿元,均高于去年。184家定报企业实现增加值40.5亿元、销售160亿元,分别增长12%、1%;亿元销售企业新增3家,累计23家,销售、利税占定报工业比重达59.6%、74.9%,铁科橡塑等企业成长迅猛,8家企业进入市工业50强。对接产业振兴规划,6个项目分别列入省船舶产业规划、装备制造业规划、100个重大产业项目。

“三农”发展成效显著。高效农业提速增效,新增2402亩,占比居全市首位,其中设施农业1657亩,新增高效渔业1050亩。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1个、基地300亩,建设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拥有农业龙头企业省级1家、市级6家、省级品牌4个;“三资”投入3.02亿元、开发项目17个;平山生态农业观光园通过市级验收,蔬菜研究所异地新建竣工在即,蝴蝶兰基地成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示范点。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4家,累计29家,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百村百企百亿”村企实质性挂钩合作比例达82.6%。农田水利建设巩固,实施治江工程440米,改造塘坝8座,疏浚河道19条、25万立方米。强化保护耕地、保障发展,严格查处违法用地63宗2060亩,全年报批用地3221亩,其中点供273亩。森林防火、长江禁渔及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防汛防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有效推进。

(二)危中抢机调结构,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主导产业增贡献。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8%,占比提升1.9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财政收入47.9%,提升5个百分点。工业三大主导产业销售、利税分别占定报工业的49%和51%,提高7.7和11.8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达序时。28个在建大项目完成投资26亿元,占年计划114%,其中8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计划130.9%;15个大项目竣工或部分竣工,竣工率80%;13个大项目开工建设,新项目开工率92.9%,其中5个当年竣工投产(营业)。

招商选资有业绩。全年到位外资5204万美元、自营出口3亿美元;新增个体工商户2240户、私营企业576家、注册资本10.2亿元、吸纳到位民资35亿元。对接“南城北水”,开展“聚焦历史名城、共享滨水之都”专题招商,沪浙闽等地客商纷至沓来,4个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落户,其中万达广场开工;推进二次招商,玄武饭店等一批知名品牌加快落户。突出央企国资,湘电风电等4个重大项目有望落户。

园区建设提形象。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1+5”文件精神。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近10亿元;完成控制性详规调整和报批,110KV金桥变投入使用,12个项目拆迁6.6万平方米、平整土地1000多亩。产业特色更加鲜明、规模不断壮大,中船柴油机等15个在建项目推进顺利,省船舶动力特色产业基地挂牌,新批工程技术中心5家;保税仓库获批影响深远,港口物流集聚区功能提升;中小企业园开工,优化了园区产业结构。税收贡献在全区占比提升4.4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上台阶。成功创建国家级高创中心,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创建进展顺利,江苏省科普示范城区通过验收。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05项,争取资助1800万元;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产品9项,新批企业技术中心3家,获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助800万元;专利授权550件,增长39.6%。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扶持,有4个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入选市“331”计划、4人入选市“169”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获得省服务外包人才专项资金。

(三)勇争一流攻难点,新城新貌加快显现

拆迁工作创新创优。坚持和完善“依法、阳光、惠民、和谐”拆迁政策,不畏艰难,矢志争先,大胆实践,开展“万人看拆迁、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推行“三公开一监督”新模式,受到群众拥护,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创造了单周签约1646户、单日签约579户的惊人记录;大力推进安置房建设,6个小区开工69.67万平方米,竣工50.85万平方米。

城建工程扎实推进。市场化运作土地817亩,筹集建设资金 8.84亿元。实施城铁站场配套建设及338省道润州段拓宽、扬溧高速南出入口、庄泉、何家湾城中村改造,推进丁卯桥路、天桥路出新整治,完成近1万平方米危旧房、空斗墙改造年度任务。保障北部滨水区“五全”工程和南徐新城及“两铁”等省、市重点城建项目征地11127亩、交地5672亩,竣工道路6条,“南城北水”绽放新姿,城市美誉度、润州人民的自豪感明显上升。

“大城管”体制基本建立。全面对接城管重心下移,新增区、镇(街道)财政投入1000万元,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了人员到位、经费到点、奖惩分明的工作机制;开展“保清洁、清占道、灭死角、控违建”等系列整治,实现城区260多处盲点盲区及城郊、农村保洁全覆盖,大力规范市区户外广告设置,开展渣土运输治理,完成4个老小区23.9万平方米改造,投入近1000万元推进三茅宫杆线下地,累计零补偿拆除违法建筑808宗、2.89万平方米。

生态建设举措有力。单位GDp能耗下降提前完成“十一五”任务,COD减排25吨,生态市创建区本级任务基本达标。实施黑臭河、违法排污、韦岗地区大气环境等专项整治,大力推进虎头山、狮子山、古运河“青山绿水”行动。开展绿化造林5409亩,全区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1.5%、41%。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拆迁155户、2.87万平方米。实现秸秆零焚烧、综合利用率100%。

(四)千方百计惠民生,和谐局面不断巩固

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02元,分别增长12.4%、12.2%,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社会保障切实加强。新增城镇就业6181人,扶持创业45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41人,登记失业被征地农民就业率83.9%,投入巨资将禁捕区663名渔民安置到位。累计参保人数、社保基金征缴分别完成105%、114%,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发放4953人,新型居民养保参保860人。新农合参保率达100%,累计报销782万元。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发放保障金1551万元。“慈善一日捐”募集善款204万元,企业认捐冠名慈善基金2000万元,发放救助100多万元。农村79户133人实现脱贫攻坚“双消除”。廉租房实物配租97套,发放保障金201万元;依托城市建设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约1500户,折合资金约2.5亿元。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投资近5000万元的四大卫生基础设施主体竣工,甲型流感等传染病防控有力。按时完成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扎实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区图书馆达国家二级标准,建立区级国民体质测试中心,健身工程村(社区)全覆盖,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街道”;扎实开展人口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农村等级公路新建7公里,管养机制进一步完善。西津渡社区被评为国家级和谐示范社区。区价格认证中心被评为国家级规范化认证中心。放心消费创建经验全省交流。民兵预备役、双拥优抚工作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宣传引导发挥了应有作用。外事、侨台、科协、民族宗教、史志档案、老龄、残联等工作成绩显著,工会、共青团、妇联、妇儿委、工商联、关工委等工作卓有成效。

社会稳定有效维护。信访首接访负责制有效落实,接访案件办结率达92%;畅通公众诉求渠道,政府热线处理人民来信、来访、来电3200多件,办结率100%,实现“拆迁量剧增、信访量下降”目标。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维稳任务,公安润州分局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强化安全生产,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增强。

(五)务实作风提效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服务更贴基层。机关各部门尤其是财税、金融部门深入企业开展“三送”活动,主动为企业释疑解难,用足政策,协调企业贷款近12亿元,争取市以上各类项目政策扶持8000多万元;深入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工作,一批老百姓衣食住行难点重点问题妥善处理,润州山路出行难、韦岗地区吃水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即将彻底解决。

注重依法行政。坚持定期向区人大报告和区政协通报工作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社会服务承诺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100%。新增民主法治村(社区)全国、省级各1个、市级10个,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1件。完成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为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强化廉洁自律。健全完善惩防体系,加强对教育、卫生、财政等重点部门,以及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重要领域、重要节点的监督审计,坚决制止、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削减公务接待、公车购置、出境考察等费用,确保廉政勤政、政令畅通。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攻坚的艰巨令世人震撼,赶超的成果让我们喜悦,奋斗的经验值得总结。我们深刻感到:任何时候都要把握规律,用心做事。不管宏观形势如何多变,我们坚定科学发展不动摇,狠抓大项目、大拆迁、大稳定三大重点,咬定目标、全力奋进,抢得了机遇,赢得了胜势,形成了赶超跨越的大好局面。任何时候都要坚定信心,勇闯新路。我们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敢闯敢试,才有了对接央企、“三公开一监督”、多元化运作民生工程、市场化筹集资金等创新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润州特色的跨越发展之路。任何时候都要矢志争先,敢于超越。面对前所未有的任务和压力,我们迎难而上、奋勇争先,拆迁户数翻倍,财政收入总量升档进位,大城管考核位次提升,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一路领先,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超越,再次证明了润州人只要想干、肯干,就没有干不成的,就没有干不好的,润州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人士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创新实干、激情兴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支持润州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广大干群,向所有为润州的跨越发展、为润州人民的幸福安康付出辛勤努力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冲刺2010:真抓实干 赶超跨越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润州经济社会转型提升的重要之年。纵观宏观形势,中央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与国内经济在全球率先总体回升向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机遇。放眼润州,近年来的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使得综合优势日益放大,城市魅力正在彰显,投资效应成倍叠加,经济社会已迈向科学发展的快速轨道。机遇稍纵即逝。面对历史使命,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奋力拼抢,真抓实干,全力推进润州发展新跨越。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全会和区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转型提升、赶超跨越”的主题,以发展城市型经济、创新型经济为重点,强势推进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征地拆迁、民生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城乡一体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倾力打造“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现代化新城区。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人均GDp均增长1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占GDp比重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5%;单位GDp能耗下降4.3%;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2%,科技进步贡献率50.2%;实际到位外资6700万美元、自营出口3.4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4%。实际工作中,将自加压力,拉升标杆,力争实现“三个高于、五个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抓转型、促升级为关键,提升产业层次,推动科学发展

服务业特色化、品牌化。重点抓好四大产业:致力打造千亿销售物流产业。做强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基地,以先进技术和理念为支撑,内强关联服务、外增吸纳效应,抓紧公共型保税仓库竣工运营,推进三期项目,建成立足华东、面向全国、全球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坚持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工业品城、农批市场、金山物流建设,鼓励各类物流企业激活机制,引入实力资本,热场兴市;加快制造业中的设计、运输、包装、储存和售后环节剥离,推动现代物流集聚带尽快成型。积极开发百万游客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充分利用区内外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高品位、差异化发展旅游产业,开发体验式、互动式旅游项目,做响品牌,集聚人气;依托金山商圈,以金山宝地、长江新天地等项目为载体,做特都市休闲、特色江鲜、高雅演艺;以西津渡为主体,以西津湾开发、民国文化街区建设为契机,深度挖掘宗教文化、民国建筑文化、中华老字号饮食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深度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巧借名胜、名人、名师效应,包装推进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做强文化产业。努力形成极具爆发力的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信息软件业,开工建设软件外包大楼,规划五洲软件产业园,加快睿泰科技总部项目建设,着力培育瑞蚨通等软件企业,大力引进电信外包、互联网知识运营服务、物联网等,全年引进软件企业8家。加快发展商务商贸产业。瞄准南徐新城,以城际广场大型商务中心、万达广场等重点项目为核心,大力引进金融、信息咨询、会展等新型业态;着力提升传统商贸,依靠引进、通过嫁接,凸显规模化、精品化、品牌化,加快形成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城市商业副中心。

工业集聚化、高端化。强化引导,合理布局,加快集聚,全年三大主导产业销售占定报工业销售比重提升3个百分点,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入35亿元,新增年销售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1家。着力实现“三个提高”:提高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重点抓好船舶配套产业发展,注重产业链向两端延伸,着重引进和发展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加紧中船与西门子、瓦锡兰以及镇江船厂与罗尔斯-罗伊斯合作项目的签约落户,加速4个在建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省船舶及配套设备、船舶动力特色产业基地,拓展海工装备产业,争取国家级船舶(海工)配套基地挂牌;抓好工程机械产业增型扩能,以小型工程机械、液压件为主打产品,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引进新品,提升水平。提高新兴产业发展速度。优化工业经济结构,致力形成风电、太阳能新能源产业,强化在手3个重点项目推进;制定实施民发委“转二进三”计划,鼓励能集中在高楼生产经营的企业向空中发展,一般企业向外迁移,推动电子电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传统产业改造水平。利用国家产业调整倒逼机制,鼓励高能耗、资源型企业异地技改,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改造老产品、开发新产品、拓宽新领域,发展低碳经济,增强产业活力。全年开展清洁生产企业3个,实施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42个。

农业高效化、精品化。注重科技兴农。瞄准都市生活与发展需求,拓展市蔬菜研究所等载体功能,强化科技示范园区带动,加大农业科技新成果、新品种研发和推广运用,推动农产品向时尚品转变,提高附加值。深入挖潜,不断提升现有1.8万亩高效农业,培育精品,打造亮点。落实政策惠民。不折不扣执行惠农补贴政策,充分利用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机遇,推进农村“三集中”,对接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办好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完善农民免费培训计划,培育农村经济人队伍,落实农(居)民创业就业扶持举措,畅通农民学习技术、走向市场的渠道。着力改革富民。科学规划农村发展、农田建设,规范土地流转程序,稳步推进土地股份合作,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大空间;做强做精平山草莓、长山果品等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近郊社区股份合作制,大力推进三大合作组织与农业龙头企业互动发展;结合观光、休闲产业,大力引进“三资”开发农业,使农民耕耘的田园成为致富的乐园。

(二)以大投入、高产出为目标,做大产业规模,推进跨越发展

强化大项目支撑力。进一步落实大项目三级挂钩联系制、全程服务制,加快36个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建设速度,力争续建项目竣工率、新项目开工率均为100%。大力提升“三率”。提升产业投资率,完成大项目产业投资67.4亿元,增长195.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1%,提高13.5个百分点。提升竣工投产率,全年19个项目竣工、投产或营业,其中7个项目年内开工并投产,新增工业销售23亿元;长江新天地、山巷大市场等项目完成二次招商,全面营业,形成新的增长点。提升项目落户率,全年新引进投资10亿元项目5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个。突出产业重点。围绕主导产业,紧盯投量大、投速快、效益好、带动强的项目,力求引进关键项目,形成一个产业。进一步对接央企国资,加快推进新能源、中船电力系统等项目。增强招商实效。放大新城优势、同城效应,立足上海、南京都市圈,融入长三角,紧盯欧美、日韩,高频率开展专题招商,拓展中介、网络招商,加快集聚城市型经济发展要素,承接国内外服务业资本转移,全年服务业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围绕产业发展,引进、培养一批懂产业、会谈判、善攻坚的招商人才,提升招商水平和成效。

激发企业内生力。培优,做大一批。鼓励规模企业加快扩张,善于用己所长,与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对接,延伸产业链,争当国内乃至全球行业佼佼者;鼓励本土企业敢于适当负债经营,抢抓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机遇,迅速扩大产能,快上项目,占领市场;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借助国内外资本市场,通过上市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快发展;加大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将总部、研发中心建在区内。育强,做精一批。引导成长型企业积极对接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敢于让对方参股、控股甚至整体收购,实现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发展,引进关键技术、品牌、人才、先进理念,提高产品附加值,迅速做精做强。创牌,做响一批。实现工业制造集群向产业创造集群转变、贴牌生产向创牌销售转变,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全力打造产品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迅速提升企业、企业家知名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润州发展的主要力量。

加速科技推动力。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同期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骨干企业R&D比重达到2.2%。推进科技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级高创中心孵化功能,不断提升载体内涵;依托各类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组建若干开放型重点实验室,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开发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年新建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家;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争创省知识产权试点区,重点支持12家企业实施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全年申请专利700件,其中发明专利70件、授权385件;深入开展科技大讲堂活动,推动群众性科普工作。推进科技项目申报实施。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10项,其中省级以上70项;加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力度,尽快形成生产力,争取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助项目2个以上。推进高层次人才集聚。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重,完善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机制,确保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项资金不少于500万元、人才资源开发资金不少于50万元,引进创新创业团队2-4个,引进硕士研究生25人以上。

增强工业园区承载力。充分依托和发挥惠龙公共型保税仓库功能,全力打造产业导向鲜明、新型产业品牌响亮、配套功能齐全的特色园区、精品园区。引领投资。全年工业大项目投入22.6亿元,占全区工业大项目投入90%以上,利用外资占全区60%以上,引进投资1亿美元或10亿元项目3个。创造效益。康士伯等9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年新增工业销售20亿元、服务业收入30亿元,税收增幅40%以上,不断增强船舶及配套产业、港口物流产业支撑作用。提升形象。力争控规4平方公里内拆迁全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完成20KV电网配套工程和南徐路高压杆线迁移工程;充分整合土地资源,置换落后产能,开辟中小企业发展新空间,建成船舶配套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商住板块开发,改善人居,活跃商贸。激发活力。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使工业园区成为润州发展最耀眼的板块。

(三)以重安置、活体制为抓手,加快新城建设,保障城市发展

更高绩效推进拆迁。进一步创新思路,探索举措,完善“三公开一监督”拆迁模式,科学安排、强化协作,完成100万平方米以上的拆迁,争创“依法、阳光、惠民、和谐”拆迁的新业绩。坚持把安置房建设与安置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扎实抓好区安置房建设,积极协调推进市安置房开工量、竣工量与配套完善,加快回迁安置,全年完成安置3000户、住房3500套、面积32万平方米;高度关注腾仓、户籍管理等问题,解决被拆迁户后顾之忧。

更快速度实施城建。强化市场运作,推进区城投公司转型,积极参与城市改造与建设。构建便捷交通,全力保障10项城市交通工程建设、338省道润州段拓宽改造完成,加快推进扬溧高速南、西出入口、沪宁高速出入口改造,实施蒋乔312国道互通镇句路整治出新。完善基础建设,完成黑臭河整治与污水管网建设,工业园区污水支管网接入高资污水处理系统。新建太平圩雨、污水泵站、官塘片区污水管网、征润州污水处理系统。实施何家门、朱方路等片区24万平方米老小区改造,加快中华路等老城区、何家湾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

更大力度加强城管。调优“大城管”体制,强化属地管理,市场化、专业化建设城管队伍,完善定人、定岗、定职责、定奖惩的工作机制。推进数字化城管三级平台建设,实现网格化、精细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设立行政村、涉农社区环卫保洁站、城市社区城管工作站。从源头防范治理违法建设,加大力度整治占道经营、户外广告、乱停乱放、夜市排档和渣土运输等突出问题,加强沿街业态的规范和整治,打造一批市容环境示范路、示范社区(村)、示范小区,提升净化、美化、亮化成效。

更严标准保护生态。加快生态型城市建设,大力实施“青山绿水”行动,全面完成虎头山、运粮河整治,推进狮子山、古运河、云台山、宝盖山、跑马山、磨笄山等工程,建设景点,修复生态。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新增3400亩,重视铁路、公路、小区、工厂绿化,森林覆盖率达23.3%。大力抓好环境专项整治,强化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企业监管,严肃查处违法排污企业,确保蒋乔镇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以综合利用巩固秸秆禁烧成果,重拳治理违法用地行为,确保卫片执法检查全区“零约谈、零问责”,全年疏浚河塘13.4万立方米。

(四)以保民生、保稳定为根本,繁荣社会事业,促进和谐发展

全面完成医改惠民工程。加快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建成区疾控监督大楼、蒋乔、黄山南路、宝塔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区人民医院迁址新建,筹建区妇幼保健大楼,推进和平、金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升级工程。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实施一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融入市两大医疗集团,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努力实现全覆盖,做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协调衔接。严格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安全。

大力实施就业创业富民工程。加强三类重点人群帮扶,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800人,登记失地农民就业率80%以上;推进创业示范点、示范街和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创业450人;支持困难企业度过难关,鼓励不裁员或少裁员。新增社保扩面5000人,征缴基金1亿元,力争两年内“人人享有社会养老保障”,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70%以上。大力实施住房保障工程,实物配租应配则配。

巩固平安法治护民工程。深化“平安润州”建设,突出重点人员、暂住人口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策应“世博会”召开;保持禁毒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无毒社区创建水平。加快创建法治合格区,健全三级法律援助网络,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发挥大调解职能,健全大防控体系,及时预警处理各类矛盾,依法处置各类非正常上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和“三项行动”,深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深入开展社区育民工程。以城市建设为机遇,坚持区划调整与小区规划相结合,社区资源整合与社区达标建设相结合,力保社区用房建设在旧城改造、新城建设时一同规划、推进、竣工、交付,推动社区硬件建设不断上水平,力争实现全区“一个社区一幢楼、一个经济增长点”,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以创建国家级和谐示范社区为目标,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倡导城乡居民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加强市民学校、社区教育中心建设,发挥区图书馆、文化馆等载体作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巩固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打造教育强区。开展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覆盖优质“世代服务”体系,创成省人口计生工作协调发展先进区。继续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强化菜市场建设与管理。大力发展广电新闻事业,强化网络舆情引导。着力改善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加大慈善救助力度,做好残疾人帮扶工作。档案馆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进一步做好人民武装、双拥优抚、民族宗教、侨台、物价、科协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妇儿委、关工委、老龄委等事业发展,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

(五)以提形象、优服务为追求,加强政府建设,更好引领发展

政府全体人员要全身心投入现代化新城区的发展实践,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创新举措,全力确保“十一五”规划和全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狠抓落实。向落实要执行力。对确定的目标、承诺的事项、部署的工作,说了算,定了干,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当天事当天了,当年事当年了,阶段目标如期了。进一步加大政府督查督办力度,定期检查,定期通报,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按期高质量完成。

狠抓效能。以效能衡量抓落实的成效。确立各项工作进档升位的目标要求,全力加强效能建设,强化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配合,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奖惩考核,鼓励创新,力求作风更优、落实更快、效果更好;尽可能缩减各类会议,严格控制各类评比活动,集中更多的时间、精力抓工作。

狠抓学习。以学习作为抓落实、提效能的保证。打造学习型政府。根据工作需要,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内容和方法,以系统的学习不断提高全体政府工作人员抓经济、搞项目、惠民生、攻重点、解难题的水平,不断增强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和科学决策、引领发展的能力,在理论与实践中长才干、强本领、保落实、增效能,体现学习的效果。

狠抓廉洁从政。廉洁从政是当好公仆、干好事业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把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范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大力推行“阳光政务”,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严控制各项行政支出,集中财力办实事、办大事、办要紧事;认真落实省委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办法,强化“一岗双责”要求,加大行政监察,实施“三责联审”,加强重点部门、重要节点、重大工程管理,探索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新举措,使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起到实效。

各位代表,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追求,新的目标需要我们奋发作为。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咬定目标、昂扬进取,为共同创造润州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区政府工作报告

区政府工作报告

区政府工作报告

区政府工作报告

区政府工作报告

区政府工作报告

区政府工作报告

区政府工作报告

区政府工作报告

区政府工作报告

区政府工作报告
《区政府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