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荔湾区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4:15: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规划 整体推进 促特色学校\\-\\--2014年荔湾区特色学

校建设工作总结

发布部门:小学教育科 发布时间: 2014-11-19 科学规划整体推进 促特色学校可持续发展 ---2014年荔湾区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荔湾区以追求人本、优质、特色的教育为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从2006年实施教育“三品”工程开始,我区坚持文化立校、内涵发展的思路,积极推进特色发展战略,大力创建特色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区中小学办学特色百花齐放,争奇斗妍,校际间呈均衡发展态势。如何使特色学校建设得到更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近年我区在保障机制、科研引领、发展平台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现将2014年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构建机制,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保障

为了推动特色学校建设深入、持久的良性发展,我区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保障机制: 首先,把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纳入区域教育发展目标规划之中。近年,我区陆续出台的《广州市荔湾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荔湾区中小学优化整合规划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5)》《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学校特色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强调全面实施特色发展战略,提升区域特色教育水平。

其次,完善特色学校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我区从2012年开始,对申报特色建设的学校平均投入20万元经费支持;20

13、2014年又分别投入1000万为体教结合、艺教结合、科教结合的专项经费。近三年在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功能场室改造等硬件设施设备上投入了1.28亿元。充足的经费投入使特色学校建设得到坚实的保障。

第三,积极培育特色教师队伍。特色学校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人,在于优质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我区一方面通过公开招聘、高素质人才引进等方式吸纳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每年留出一定的名额招聘或引进特色教师;另一方面通过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名师工作站、“研耕工作坊”等形式积极培育特色教师队伍。

第四,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在我区组织的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年度学校领导班子、校级干部的工作绩效评价中,均把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与绩效列为评价的重点项目和内容。

二、科学策划,为特色学校建设引路导航。

教育要发展,科研须先行。中小学特色建设需要教育科研的引领。目前我区有四个以政府名义立项、在全区学校全面实施的课题,包括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荔湾区基础教育领域实施特色发展战略改革试点》和《荔湾区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小班教学改革试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和《广州市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去年3月,我区与中国教育科学院签署了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荔湾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为我区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智力资源。同时,与中国教科院共同制定了2013年工作方案,确定了区域特色发展战略项目等六大重点推进项目。4月,我区成功申报为广州市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试验区,成为全市三个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在中国教科院的协调下,与美国安生基金会合作开展了美国青年教育使者“AYC”项目,聘请了七位安生美国青年教学使者到局属7所学校担任为期一年的英语口语教师。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海外培训计划,也已由区政府常务会议、区委常委会审定通过。这些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和试验推广,深化了我区的教育体制改革,推动了我区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也为我区中小学特色发展提供了理念引领和智力支持。

教育科学研究是认识教育规律的重要工具,教育研究机构在中小学特色建设中给予了科学方法的智力支持和引领。我区紧密依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充分发挥专家引领、专业支撑作用,直接参与学校特色的调研、诊断与提炼,开设特色项目专题培训,引领特色项目学校校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特色学校文化建构等研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创设平台,推动特色学校建设可持续发展

我区积极在各领域开展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活动项目,搭建展示和交流平台,推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深入、可持续地发展。如: “2+1+1”项目---指“体育、艺术、科技2+1+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活动,让每个中小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一项艺术特长和一项科技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全区学生以“体育、艺术、科技2+1+1项目”为内容,以学校的体育、艺术、科技特色项目和特色课程为载体,通过学习和参与课内外文体、科技活动的实践,体验学习的乐趣,养成自觉体育锻炼和艺术欣赏的习惯,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掌握3-4项特色技能,培养3-4项特色兴趣,学会欣赏3-4项特色表演。

专项冠名项目---通过对学校某项具有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予以专项冠名。被冠名单位利用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负责全区范围内该专项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并承担相应的集体文化活动。经过评选认定, 2014年重新核定了37所学校33项冠名活动,新增了“香梅杯”模拟联合国--辩论会、“嘉庚杯”社团及社会服务评选活动、“鹤洞杯”少儿体操大赛、“美华杯”科普阅读竞赛、“芳实杯”中华汉字听写大赛、“龙溪杯”中小学生校园百米定向邀请赛、“阳光杯”中小学科技体育邀请赛等,为我区广大中小学生展示特色、张扬个性提供了更广阔舞台,也进一步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推动学校特色的不断形成和凸显。

四、个别化指导,推动特色学校建设多元发展

学校办学条件有差异,办学起点不同,客观存在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在特色学校建设的区域推进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应采取有重点、有步骤、分类要求、梯度推进的策略,实施针对性强的个别化指导。去年11月、今年2月、6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特色项目组专家团队3次赴荔湾对30多所中小学进行实地指导。具体指导和帮助学校确定特色发展主题和框架体系,形成品牌成果、进行宣传推介、确定区域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品牌。具体包括了办学理念提炼、课程体系建设、学校文化塑造、学校品牌提炼、教育科研指导等。我区还邀请了台北教育大学郑崇趁教授对部分中小学特色创建工作进行考察,就学校的特色建设情况进行了逐一问诊和指导。在专家的个别化指导下,全区中小学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结合自身实际,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办学模式、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校园文化、课程建设等方面,认真选择确立特色学校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研究制订特色发展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从特色项目到学校文化,积极打造办学特色,在全区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特色学校建设实现多元发展。 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彰显,区域教育实现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这是荔湾教育追求的目标。坚持文化立校、内涵发展的思路,保障机制健全、教育科研引领、发展平台丰富,学校特色建设实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荔湾教育个性鲜活、生机勃勃、流光溢彩!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乒乓球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荔湾区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荔湾区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