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雷锋

发布时间:2020-03-02 11:19: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雷锋精神在航天

刘淮宇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上下很快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当时尚未脱离部队体制的航天单位的前身——国防部老五院迅速展开了学习军队普通一兵雷锋的活动。据介绍,都是单位墙上的黑板报、宣传栏里,全是关于学习雷锋的内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退休职工、当时还是“小年轻”的王春河至今还对单位团支部组织的学雷锋活动记忆犹新。“那会儿我们学习雷锋做好事、不求回报,同志们一起走到街头和居民区,帮助群众打扫卫生、修理自行车等物品。”他告诉记者,由于干航天的同志懂技能,他们义务服务的摊位前很是火爆。他向记者透露,自己当时负责给群众免费理发,“住在单身宿舍的年轻人都会这一手”。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首《学习雷锋好榜样》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传扬下来。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当时的航天工业部常常结合航天系统内的先进模范人物开展学雷锋活动。“记得当时一分院211厂青年职工高云涛因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部里面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向他学习、发扬雷锋精神。”王春河说。

1983年2月,国务院授予航天工业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工程师罗健夫等三人劳动模范称号,号召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向他们学习。“当时我们航天人学雷锋的重点主要在于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王春河介绍。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改革开始了。学雷锋活动重点转变为“在岗位上体现出奉献精神”、“做经济改革的先锋”。学雷锋活动依旧年年开展,但“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的顺口溜也流传开来。在变得有些浮躁的社会中,更多的人们真心希望“雷锋”能够常在身边、学雷锋活动能够坚持开展。

进入21世纪,雷锋身上的志愿服务精神得到弘扬。集团公司广大职工无论是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举世瞩目的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里都在践行着志愿服务精神。

雷锋身上展现的爱岗敬业、以国为重、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等道德闪光点一直都在航天系统里得到传承。

像雷锋那样做人,他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用行动继承雷锋精神

像雷锋那样做人,他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用信念诠释雷锋精神

像雷锋那样做人,他们追求进步、刻苦钻研,用坚守延续雷锋精神

50前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50年后,他留下的雷锋精神被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雷锋离开的半个世纪中,学雷锋活动在神州大地上持久不衰。在不同历史时期,一个又一个雷锋式先进人物涌现出来,他们像雷锋那样做人,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意蕴。

编辑手记:

在整理、编辑本版稿件过程中,我与航天老同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同志、普通职工进行了深入交流,对集团公司广大职工近50年来紧随时代脉搏开展的学习雷锋活动有了大致了解,同时引发了我对于雷锋其人、雷锋精神的思考。

1963年,毛主席发出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至今仍不时萦绕于耳畔;“中国式的保尔”——原航天工业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现九院771所)罗健夫的事迹,那个年代的人至今还记忆犹新„„

几十年来,航天系统学习雷锋的活动经久不息,涌现出的先进楷模不胜枚举。 如今,在北京南苑东高地,有坚持多年义务为社区居民针灸诊疗的一院退休职工高振声;在古城西安,有义务看守单位厂房、多次为保护集体财产而见义勇为的青年职工魏昆;此外,在遍布神州大地的集团公司各单位,以雷锋为榜样、钻研科学、追求进步、奉献爱心的故事还在接连上演着。

曾几何时,社会上有部分人认为,那个手握钢枪、相貌英俊的小伙子太过“高大”了,他是那么得高高在上、不近人情,让人望而却步、敬而远之。其实,不然。雷锋最亲密的战友乔安山就说,雷锋不是大人物,他没有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心怀感恩、恪尽职守、传递大爱。

当我们看到许多航天人奋战在科研生产一线、为国家型号任务刻苦攻关时,当我们获知许多航天人挺身而出、救人于危难之中时;当我们发现许多航天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默默耕耘时„„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雷锋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周恩来总理曾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而通俗的讲,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雷锋,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 作为航天战线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我们从事的事业感到骄傲和自豪,探索太空、富国强军、建设航天强国,无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的情况,航天人都应像雷锋一样“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

雷锋是实干者,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建设国家添砖加瓦。他的实践精神与我们的航天“三大精神”是共通的。

雷锋有许多优点,比如助人为乐、勤俭节约、敬业爱岗、团队意识、钉子精神等。但他又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他也爱时髦、爱照相、很注意自身形象,对喜欢的女孩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他也是一个完整的人。

一位位雷锋式的航天人带给了人们温暖与幸福,雷锋精神也得以始终焕发出光彩。雷锋,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常常出现在你我的身边。

雷锋无须仰望 就在你我身旁

2012年02月24日 08:15: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周,本报讲述了一位普通老人的故事。他叫刘振邦,乡亲们都管他叫老邦。 71岁的老邦,在安徽阜南县赵集镇和王店孜乡交界处的河沿上义务摆渡49年,从未向过河者收过一分钱。20多天前,老邦去世了,十里八村的400多名村民赶来为他送行。 渡船是老邦砍了树,请木匠打造的。如今,老邦走了,渡船载不动老人的故事。乡亲们抹着泪说:孕妇难产找上门,他二话不说爬起来,就在漫天大雪里撑起了船;酒醉的小伙子落水了,他跳水捞上来,背着人家走了好几里地,直到送到家;学生娃晚上放学过了河不敢走乱坟岗,他打着手电,送他们回家。

谁也没把老邦与雷锋相提并论,可当我们被这样一位乡野老人,被央视“感动中国”栏目中许许多多像老邦一样的“好人”打动时,我们会真切地感到,雷锋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当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用“雷锋”这个道德符号,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是非标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雷锋,或者,雷锋已然缺失。

尽管,在大多数80后、90后眼里,那个曾经活生生的雷锋已经相当模糊而陌生了。提起雷锋,在他们脑海中,可能只是品德教育课上偶尔被提及 的一个名字,画册上永远年轻的灿烂笑容。很少有人去想雷锋和现实生活的关联,也很难理解这样一个影响过几代人的榜样,究竟意味着什么?到底代表着怎样的一种精神传承?

这种疏离感可以理解。时代的急速变迁,必定会让80后和50后产生代沟,也必定会让雷锋身上的那些历史烙印,与现实生活产生隔膜。如果我们抹去附着于雷锋身上的时代印迹,便会发现,那个身高只有1.54米的小个子男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几代人的榜样,是因为他所代表的,是一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与接受的价值,一种不乏理想色彩的道德认同。它体现着文化传统对奉献精神和崇高理想的追求,远不是一句“过时”或者“迂腐”就能打碎砸烂的;雷锋精神所涵盖的那些内在东西,并不会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失去现实意义。

年轻人之所以与雷锋产生距离,是因为过去极左的教育,错把雷锋当作圣洁的道德偶像,高高供着,须仰望才见。以至于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提起雷锋,立刻会联想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公而无私、舍身忘我等形象。因为过于脱离现实,年轻人也就觉得与自己不相干了。 毋庸置疑,这30年来超速发展的中国,也遇到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当下的人们,每每会对今天产生焦虑,会对未来感到迷惘。在一个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道德溃败案件时有上演的社会中,人们是多么渴望能够找到某种精神支柱,给希望以支撑,给堕落以救赎。然而,当我们一旦以曾经的那些榜样的行为要求 我们自己时,相当数量的人又因其过于崇高而躲避。

这就形成了某种分裂状态:一方面,我们习惯站在道德高地上,舞动理想主义的大棒,以圣贤标准苛求他人;另一方面,我们又会以种种理由和借口原谅自己,只律人不律己。当面对老人摔倒无人相扶、孩子被碾于车轮下无人相救时,我们会表现得义愤填膺,却不去躬身自省、扪心自问:如果我在场,会不会挺 身而出?

事实上,雷锋并非那么不近人情,那么高高在上。不以善小而不为,恰恰是雷锋精神的基石。这位班长最亲密的战友乔安山就说,雷锋不是大人物,没有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他的可贵之处是心怀感恩,有大爱,把爱给大家,爱所有的人。

这种“爱”是每个人都曾耳闻目睹、亲身感知到的。如果以这种眼光看雷锋,我们便会发现,我们身边其实并不缺少“雷锋”。譬如那些见诸报端的 “好人”——免费为上海敬老院600多位老人拍照的唐盛南;在小巷突发大火时,挨家拍门救下邻居的小姑娘夏鹃;在**广场义务捡垃圾的老太太刘玉珍;建起盲人电影院,给盲人“讲”电影的王伟力。还有那些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在你我身边更加平凡的感动——当你拎着东西走向电梯,有人为你打开门;当你穿行马 路,有人停下车让你先行;当你遗失了手机,有人为你找回来。我们都不标榜崇高,只怀揣一颗善良的心去做寻常事,关照他人,播撒爱意。当这些“小爱”慢慢扩 散开来,传递下去,就汇聚成了雷锋精神。

任何一种精神,只有与现实对接,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再高远的道德诉求,也都需最基础的底线做支撑。雷锋不是圣坛上的道德偶像,不需要仰望;学习雷锋,更不是强制性的道德苦差,而是希望它能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行为自觉。我们不能立刻消除环境污染,却可以少开一天车,为减少尾气作点儿贡献;我们 也无法一下改变贫困孩子的命运,却可以做些微公益,为他们捐赠一顿午餐;我们做不到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却可以不越底线,举手之劳,予人方便。

乔安山理解的雷锋是“一直做好事,平凡的小事做多了,也就成了大事”。事实上,也很少有人会在一开始就想到“要做一辈子好事”,他们只是执著于一件事,从中感受到了快乐,才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的。正如不收一分钱,义务为他人摆渡了49年的老邦。

很多善行的开始,仅在一念之间。最初点燃的只是微弱的一束烛光,当无数细小的光亮汇聚在一起,黑暗就不见了。

我们所要追寻的雷锋精神,其实就是力所能及地助人、点滴之间的奉献、持之以恒的坚守。

本报评论员 冯雪梅

像雷锋那样做人--50年雷锋式先进人物回眸

2012年02月25日 09:15:50

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记者赵超)50前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50年后,他留下的雷锋精神被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雷锋离开的半个世纪中,学雷锋活动在神州大地上持久不衰。在不同历史时期,一个又一个雷锋式先进人物涌现出来,他们像雷锋那样做人,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意蕴。

这些雷锋式先进人物的所作所为,促进了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他们身上所传承的雷锋精神一直在激励中国人民奋发向前。

他们,是一串串闪光的名字„„ 像雷锋那样做人,他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用行动继承雷锋精神

雷锋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50年来,总有一些普通人,他们就是一滴水,一线阳光,一颗粮食,却把帮助他人当作天经地义之事,只要他人有困难,就尽自己所能去帮助。

46年前,解放军战士刘英俊为使受惊的马匹不伤到群众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事后,人们在他的日记中找到这样的话:“一个人无论是活多长时间,他的死,只要是献给党的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那就是无限光荣的,有价值的。雷锋能,我也能。”

6年前,丛飞的不幸病逝让无数中国人热泪不止。这位37岁的东北汉子是一名歌手,是一名义工,也是183个孩子的“父亲”。他靠唱歌赚钱, 曾经拥有数百万资产,但为了贫困孩子能够上学,能过上好日子,他义无反顾走上了行善之路,直至没有给自己留下看病的钱。“我叫丛飞,来自深圳,能对社会有 所奉献,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我感到很快乐。”这是丛飞留给这个世界的永恒回声。

平凡的话语总能带给人最真的感动。2005年夏天,在旅行社做导游的文花枝所在的大客车遭遇车祸,她自己伤得最重。当施救人员一次次向她走过来,她总是吃力地摇摇头说:“我是导游,我没事,请先救游客!”最终,这位23岁的姑娘因为错过了宝贵的救助时间,失去了一条左腿。

奉献者的话语永远是朴素而真挚的。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郭明义就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他坚持长期义务献血、捐献血小板,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带头报名志愿捐赠遗体和器官,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为300多户困难家庭带来希望。他说:“有的同志说我傻,可我自己并没有丝毫做傻事的感觉。大家一起做一些高尚的事,我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

这样的话语,这样的行动,都说明雷锋并没有走远,一位位雷锋式先进人物总是带给人们温暖与幸福,雷锋精神也得以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光彩。

像雷锋那样做人,他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用信念诠释雷锋精神 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是一名公共汽车售票员,名叫李素丽。在平凡的岗位上,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离开售票员岗位后,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继续为乘客提供耐心、周到的服务。

这是一名水电修理工,名叫徐虎。他长期积极主动地为居民排忧解难,用“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雷锋之歌。退休后,每逢节假日或重大活动,徐虎都会带着徒弟和青少年志愿者一起,到社区、街道为老百姓解决生活难题,为民服务的“徐虎精神”仍在延续。

这是一名邮局投递员,名叫王顺友。他在高山峡谷间跋涉20多年,行程达26万多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到100%。

这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名叫谭竹青。她是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居委会主任,在48年社区工作实践中,她凭着一种责任感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社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被社区居民称为“小巷总理”。

像雷锋一样最普通的人,在最平凡的岗位,有着不平凡的精神,干出了不平凡的事情。这些雷锋式先进人物用螺丝钉精神对待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和服务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焕发出更高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共同建设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像雷锋那样做人,他们追求进步、刻苦钻研,用坚守延续雷锋精神

雷锋说过,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这样的钉子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锐气。新时期产业工人典型许振超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在青岛港立足本职,务实创新,自学 成才,苦钻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法官宋鱼水对审判事业执著追求,独立办案以来公正高效地 审理了各类民商事案件1700余件,其中500余件属于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审判在她手里成为公正与善良的艺术。

这样的钉子精神,是一种攀登高峰的士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他带领着科研队伍,开启了杂交水稻王国丰产增收的大门,赋予世界强大的战胜饥饿的力量;2003年抗击非典中让人们记住的医学专家钟南山,一直行走在中国医学征途的最前沿,帮助人们一次又一次消除 对于疾病的恐惧,用永不停歇的脚步完成着一个医务工作者的使命。

这样的钉子精神,是一种默默坚守的勇气。科学家彭加木20多年间15次到新疆进行科学考察,3次进入无人区罗布泊,1980年,身患癌症的彭加木以“让我的骨头,为新疆的土壤多添一点有机质”的无畏精神,带领科学考察队走进罗布泊腹地,永远留在了他钟爱的那片土地上;数学家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数论皇冠上的明珠只是一步之遥的辉 煌。

在平凡中坚持可以成为英雄,可以走上巅峰。这些雷锋式先进人物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业绩卓著,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

余梦伦院士的星期六

本报记者刘淮宇

上 2月4日星期六一早,东方鱼肚白并未让余梦伦院士地处南苑东高地的家窗外的天空显得明亮,窗外还是让人略感严寒的灰蓝色。

早晨7点15分,这位7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火箭导弹弹道设计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研究员,刚吃过早餐,便在茶几上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捉摸着自己当天上午即将在中国科技馆主讲的航天科普讲座PPT。

老伴告诉记者,即便当天是周末,余梦伦也只比平常上班晚起床15分钟,他盘算着7点半从家里出发,提早赶往位于北四环与北五环之间的中国科技馆做讲座前的准备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余梦伦等老一辈科技专家与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一道,坚持工作在科研生产一线,为航天事业发展贡献毕生的智慧和心血。

自打农历新年前,接到中科院院士工作局请他做客“科学与中国”科学讲坛、为科技爱好者讲解火箭飞行原理的邀请后,余梦伦便开始着手准备这个由120多张幻灯片组成的PPT。

既要让各个年龄段的听众获取实实在在的航天科技知识,又要针对听众特点讲解得深入浅出,余梦伦为此着实下了不少工夫。这不,他像要出远门似的,把笔记本电脑、《运载火箭与卫星轨道力学基础》等书籍,导弹和神舟飞船模型依次放置在行李箱中,为了保护好导弹模型的弹头使之不受磨损,他特意用柔软的纸巾小心翼翼地将模型弹头包裹起来。

7点26分,余梦伦拎着行李箱走出家门,老伴得知讲座按计划将在11点结束,边挥手向余老告别,边嘱咐道:“中午回来吃饭哦!”

可能是因为城市中的人们还待在家里享受难得的周末时光,清晨的马路上的车辆鲜见。当余梦伦和我们乘坐的汽车驶上宽阔的东四环路时,明媚的阳光洒满京城,蔚蓝的天空云朵舒展。路边的景致迅速退去,8点钟左右,汽车一溜烟抵达中国科技馆。

余梦伦看看表,笑着对我们说:“我本来计划路上花去1个钟头,没想到半个小时就到了。”

上午9点半,中国科技馆二楼多功能厅,大屏幕上显示着余梦伦院士讲座的题目和个人介绍。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技馆主办的品牌活动“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科学讲坛新年第一期——《火箭飞行原理与中国运载火箭的发展》如期举行。

“去年,我国科技界的一件大事就是‘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实施首次空间关键交会对接并获得圆满成功,而要实现精准对接,轨道计算很重要,我们今天邀请的主讲院士余梦伦先生,就是干这个行当的。”讲座主持人、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局长周德进的一席话言简意赅,向听众介绍了余梦伦的职业。

余梦伦接过话筒站起身来,他一边播放PPT,一边介绍起火箭知识。在桌子上,摆放着一本泛黄的工作笔记和一个老式手持计算器,这是余梦伦从事火箭轨道设计工作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

从古代火箭的起源到近代火箭发明的尝试,从“火箭之父”俄国齐奥尔科夫斯基到“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从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长征一号火箭到目前中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大运载火箭„„余梦伦娓娓道来,听众们听得入神。

在各国发射成功的首颗卫星重量对比表格中,我国东方号一号卫星重量最大;两弹结合飞行实验属世界首次;洲际导弹飞行试验的成功扬国威、振民心„„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也给讲座现场的小朋友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形势教育课。

“余爷爷,当导弹飞行垂直速度为零时,是不是拦截它的最好时机?”“空间太阳能电站的能量怎样才能传输到地球上呢?”在交流提问环节,小朋友的提问竟也有板有眼。地坛小学三年级学生王骏翔当天是特意让爷爷带自己来科技馆听讲座,他告诉记者,余院士的讲座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科学知识,以后还要继续读书,争取实现自己的航天梦。

媒体职员聂瑞东和女友拿着讲座预约券,却因卡点进入现场而无法寻到座位,不得不站着听完全场讲座。他说:“航天事业举国关注,能够站着亲耳聆听专家的讲座,也感到很值得!”

令主办方感到意外的是,讲座一结束,众多听众涌上前去,请余院士签名留念,竟把一盆花儿打翻在地,讲座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11点20分,余梦伦终于冲出“粉丝”和媒体的包围,准备下楼乘车返家。这时,家人给他打来了电话。“刚结束,你们先吃吧,我大概一个小时后能回去。”余梦伦对着手机小声说道。

我们将余院士送到楼下车上,看着汽车远去。 半天已过,余院士的周末刚刚开始,不是吗?

杨利伟和动画人物蓝猫携手亮相航天科普图书

( 2005-07-28 16:21:37)

稿件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28日电 (郑重 屈凌燕)继\"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之后,无数的目光聚焦航天,其中自然包括很多好奇的小航天迷。中国首部航天科普动漫图书--《蓝猫淘气3000问?¤杨利伟航天科普系列》近日上架了,让孩子们有机会与杨利伟叔叔\"对话\",先过了把\"太空瘾\"。

据记者从出版方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了解,近日航天飞人杨利伟还亲自为这套书写了题词:\"普及航天知识,实现航天梦想。\"

《蓝猫淘气3000问?¤杨利伟航天科普系列》丛书共6册,是由中国航天基金会特别授权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国小朋友熟悉的淘气蓝猫以及他的小伙伴。在航天飞人杨利伟的鼓舞下,蓝猫和他的伙伴加入了太空探险队,并立志向太空进军。书中介绍了他们在探索太空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悬念和谜团。

除了惊心动魄的情节和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在这些幽默生动的动漫故事中,航天飞人杨利伟为孩子们穿插讲述了平时鲜为人知的航天小知识,孩子们还可以在书中参加一些趣味无穷的航天小游戏。

浙江少儿出版社的副总编陶文杰介绍,放眼琳琅满目的儿童图书市场,少儿科普读物的比例却很小,真正寓教于乐的科普读物更是凤毛麟角,杨利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偶像、\"蓝猫\"又是孩子们熟悉的朋友,这次强强合作,掀起了国内航天科普动漫图书的盖头。(完)

“嫦娥一号”引发出版航天科普图书热潮

http://tech.QQ.com 2007年10月29日09:45 中国新闻网

评论0条

今日话题:2015年人类社会发展将终结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恒言 中新网北京10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24日晚成功发射升空后,在成为举国关注、全球瞩目焦点的同时,也引发出版界编辑、出版航天科普图书的热潮。

婴儿天然潜水反应:走近最神奇的水下顽童 „„ [详细][更多精

彩]

喜马拉雅神秘“雪人”现身

[雪人真的存在吗?][网友PK] [热门话题]

·上海社科院教授:李亚鹏谢霆锋是丑男典型

·7旬老翁能抗380伏高压电身体当导线(图)

·研究显示:面相和手掌泄露男人性功能(图)

·埃及双头小女孩另一个头也有思维?(图)

继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组织编纂、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大型科普读物《奔向月球》之后,由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组织编写、中科院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探月》一书又新鲜出炉。

国防科工委主任、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张庆伟为该书作序称,探测月球是中国航天活动继人 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在未来15年内,中国不但要深化对月球全球性、综合性的认识,完成月球表面环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的整体性勘察,还将通过月面软着陆、自动巡视勘察和采样返回实现对重点区域的精细勘察,研 究有开发利用前景的能源与资源的分布特征。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陈求发、孙来燕,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绕月探测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以及绕月探测工程五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等出任《中国探月》的科学顾问。全书以“嫦娥工程”的筹备、组织 和实施历程为主线,通过大量独家纪实图片,全面揭示中国探月历史中曲折的奋斗历程,形象展示探月过程中神秘有趣的尖端科技,生动讲述探月工程实施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中国探月》一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全书共分为“月球史话”、“嫦娥工程”、“探月卫星”、“登月天梯”、“奔月之路”、“星飞之地”、“地月飞虹”、“月宫探秘”、“应用摇篮”、“前景展望”十个章节。

雷锋

雷锋

雷锋

雷锋

雷锋

雷锋

雷锋

雷锋

雷锋

雷锋

雷锋
《雷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致雷锋 雷锋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