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3:49: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教学设计 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分论点式并列结构

2.熟练掌握议论文分论点式并列结构的写法 【教学方式】 多媒体、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美文导入 做人的规则

有人说“人生如棋”,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下棋的规则,否则就将满盘皆输;有人说“人生如戏”,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唱戏的规则,否则就将无人欣赏;有人说“人生如茶”,那么做人就应该懂得品茶的规则,否则再好的香茗也与枯叶无异。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规则,遵守做人的规则,才能走出精彩纷呈的人生之路。 把勤奋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充实。“天道酬勤”这句古训,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无数成功人士做人的规则。鲁迅自小便于三味书屋一起演绎着勤奋的故事,正是他的勤奋,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游刃有余,即使面临的是人生的大转折---弃医从文,他也没有遇到转行带来的难处,这正是他以勤奋为人生规则的收获,他由此积累了知识的力量,精神的毅力,更让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所以,把勤奋作为人生行动的规则,在勤奋中充实自我,即使遇到突然的转变也不会惊慌失措,反而会让你在与人生对弈时得心应手,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成为你这盘棋最终的王者。

把责任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踏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完成角色赋予的任务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人君就应以仁为责,为人臣就应以忠为责,为人子就应以孝为责。汉高祖以仁为责,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让百姓摆脱了饥饿和战乱之苦;诸葛亮以忠为责,一生追随刘备建立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所传颂;李密以孝为责,弃官不做,侍奉在祖母的身边,成为孝之楷模。由此看来,把责任作为自己的做人规则,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路,必然会无愧于人无愧于心更无愧于世。相信这样的人生才更加精彩。

把美德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真实。美德是一种境界,像一杯香茗,不懂得品茗的人认为是苦的,而真正懂得美德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香甜。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牺牲精神作为做人的规则,让后人敬仰;雷锋以“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作为做人的规则,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朱自清以民族自尊心作为自己的做人规则,让人佩服不已。这些把美德作为人生遵循的规则的人,人生的路走的真实而美好,正像一杯纯正的香茗,清香四溢。

在如棋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规则,驰骋你的人生;在如戏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规则,精彩你的人生;在如茶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规则,品味你的人生。遵守做人的规则,走出完美的人生!

本文在结构上有何亮点?

「简评」这是一篇结构规范的议论文。整篇文章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本论部分又设置了三个分论点“把勤奋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充实”“把责任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踏实”“把美德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加真实”,层层论证了中心论点“遵守做人的规则,才能走出精彩纷呈的人生之路”,呈现出并列式结构。整篇文章结构严密,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二、并列式结构模式:

(一)分论点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100字)

论证分论点1+论据(事例)+分析论证(15+150+50字) 本论论证分论点2+论据(事例)+分析论证(15+150+50字) 论证分论点3+论据(事例)+分析论证(15+150+50字)

结论(照应全文)(100字) 论据式

1.起兴,引入中心论点(100字)

2.论据一(150字)+分析论证(50字) 3.论据二(150字)+分析论证(50字) 4.论据三(150字)+分析论证(50字) 5.结尾(100字,照应全文)

三、定义

并列式分论点展开法,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角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这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即为并列关系。

第一种是分论点并列式。即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

第二种是论据并列式。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四、构思并列式分论点的角度

1、概念分析法:“是什么”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

3、条件分析法:“怎么办” 方法一:概念分析法

1、从“是什么”的角度,阐述中心论点里关键概念的内涵,提炼分论点。 就其内涵而言,如话题“理想”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①理想是奋斗的起点。②理想是奋斗的目标。③理想是奋斗的动力。

2、除此,还能从其外延而述。如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方法二:因果分析法

从“为什么”的角度,对中心论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炼分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构成因果关系。多用“可以”、“使”、“让”“能”等词。

如《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①贫困可以激发人的斗志。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毅力。③贫困可以催生人的潜力。 方法三:条件分析法

从“怎么办”的角度,以中心论点作为结果,提炼满足这一结果的“条件”来设立分论点。多用“要”、“需要”等词。

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清逸之气。 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具一种坚守之志。 牛刀小试:

以“读书”为话题(2010年江苏卷)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分别拟写三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读书乐 是什么?

1、读书乐在它是个人成长的必需;

2、读书乐在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读书乐在它是民族繁荣的保证。 为什么?

1、读书可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

2、读书可开拓视野,丰富情感,二乐;

3、读书可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怎么办?

1、读书要有明确目的;

2、读书要有良好方法;

3、读书要服务于社会。 注意:

1、并列的内容要各自独立,并列平行,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且围绕一个中心。

2、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一般不能少于三个方面,且分类标准要清晰一致,要么都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要么都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要么都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切忌角度不一。

3、分论点要单独成段,语言要精练,最好控制在十五个字左右。

4、分论点句式要一致,能够构成排比句或准排比句。

5、分论点的表达要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即关键词一定要出现在分论点上,以保证不跑调。 强化训练:以“沉稳”为话题(2010年江苏卷)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分别拟写三个分论点。 中心观点:沉稳十分重要。

1.是什么?

2.为什么? 沉稳是一种处变不惊的气度。沉稳使人冷静机智。 沉稳是一种临危受命的机智。沉稳使人度过困境。 沉稳是一种百炼成钢的坚毅。沉稳使人实现壮志。 3.怎么样?

沉稳从磨难而来。沉稳从积累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 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若没有诚信的人生则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没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举着\"金钱万能\"旗号东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满身的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诚信,能给人生打底润色,让人生高大起来,丰满起来,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与丰富含蕴,让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注目,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荣誉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丽的风景,它再美丽,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耘,就会一直美丽,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长地久。

选择诚信,是正确之选。在你一一权衡过后,在你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你会发现,没有了诚信,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你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唱吧。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点评:本文的“说理”非常成功。原因有:一是作者客观、冷静而又饱含感情地分析了美貌、机敏、金钱等失去了诚信后的“危机”,显得全面而科学;二是用散文或诗一般的语言说理,显得活泼生动,具有可读性,富有吸引力;三是说理不矫揉造作,不生硬牵强,如谈话一般,娓娓道来,显得朴实亲切。另外,本文并列式结构也为文章增色不少,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附:一般可套用模式:模式二:

模式一„„是„„的前提„„是„„的根本„„是„„的奠基石 „„是„„的保证„„是„„的关键„„是„„的催化剂 „„是„„的基础„„是„„的源泉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教案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 议论文

《议论文的结构——并列式》教案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例文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例文

议论文结构训练(并列式)

并列式结构议论文训练学案教案

并列式议论文

并列式议论文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教学设计(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