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6章 中华民族乐器与器乐独奏(吹奏、擦弦、弹拨)

发布时间:2020-03-03 17:30: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六章 中国民间乐器与器乐

第六章 中国民间乐器与器乐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乐器的分类、形制和特点。

2、通过器乐作品的聆听,引导学生对民族器乐产生兴趣,激发其爱国热情。 【教学内容】

吹奏乐;擦弦乐;弹拨乐 【教学重点】

1、乐器分类依据

2、独奏乐器的种类

【教学难点】古琴音乐与儒道哲学思想的关系。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第一节

中华民族器乐分类

1、器乐:是借助乐器的性能特征,结合演奏技巧的运用,表现一定意境的音乐作品。

2、分类:

(1)根据演奏方法乐器可划分为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四类。 (2)从演奏形式上可分为独奏、重奏、齐奏、合奏等。

我国民间器乐主要以独奏音乐和合奏音乐分类。独奏乐分为吹奏乐、擦弦乐、弹拨乐。合奏乐分为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

第二节

独奏器乐

一、吹奏乐

以气振来使乐器发音,如笛、管、箫、笙等。

(一)笛

俗称笛子。我国古代把竖吹的箫称为“篴”或“笛”。约在南北朝以后,笛和箫的名称才逐渐分开,称现在的笛为“横吹”或“横笛”。

宋朝以后笛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很重要,清以后笛在大量的民间音乐行驶中被应用,由于戏曲的蓬勃发展,笛子成为多种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

笛的形制按传统流布特征,主要有梆笛和曲笛两种。

1、梆笛

主要用于北方诸乐种和梆子腔剧种的伴奏。梆笛管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 。梆笛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代表名家:冯子存,刘管乐等;代表曲目:《喜相逢》、《荫中鸟》、《和平鸽》等。

2、曲笛

以伴奏昆腔等戏曲而得名。主要用于南方诸乐种的伴奏,因盛产于苏州,故有“苏笛”之称。管身粗而长(长度为60厘米左右,内径约为1.7厘米),常用丝线扎成一节节环形,

第六章 中国民间乐器与器乐

2 漆以朱色或黑色,或雕以龙凤,垂以红线条结,这是从元朝开始流传的形制。常见的曲笛有12孔:正面8孔为吹孔1,膜孔1,按音孔7;背面4孔为基音孔

2、辅助音孔2。

曲笛音色淳厚、圆润、柔和,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适宜独奏、合奏,是昆曲等戏曲音乐、江南丝竹等地方音乐中富有特色的乐器之一。 代表名家:陆春龄、赵松庭等;代表曲目:《鹧鸪飞》、《欢乐歌》、《姑苏行》、《三五七》、《月落乌啼》等。

(二)管

俗称管子,古称筚篥。木制,中国古代直吹管乐器,公元350年前后由龟兹传入。宋代的鼓吹乐以筚篥为主奏乐器,称为“头管”。《旧唐诗·音乐志》:“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古时称“悲篥”,擅长表现激昂、悲壮的乐曲。在民间器乐合奏、戏曲音乐及歌舞音乐种都被广泛应用。北方僧道寺院音乐中也是主奏乐器。管子乐曲有:《放驴》、《金鸡报晓》、《江河水》、《凄凉犯》等。

(三)唢呐

民间俗称喇叭、大杆等。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祭及秧歌会等伴奏。最初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两晋时期(公元265--420年)已流行于新疆地区。清代唢呐在回部乐中使用,称为苏乐奈。

唢呐,在木制的锥形管子上开8孔(前7后1),木管上端装一铜管,铜管上端套一苇制哨子,木管下端装一喇叭形铜质扩音器。大小不一,名称不同,分高音唢呐(小海笛)、中音唢呐和低音唢呐(喇叭)三种。

唢呐音量较大,音色粗犷,变化丰富,宜于表现欢快、热烈、豪放、开朗、雄壮的乐曲,可以演奏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还可模仿飞禽和昆虫的鸣叫声。《百鸟朝凤》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和百鸟和鸣之声,表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四)笙

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尚书》、《诗经》等古代文献中也曾提及;甲骨文中已有表示此种乐器的文字。春秋战国时期笙已非常流行,它与竽并存,在当时不仅是为声乐伴奏的主要乐器,而且也有合奏、独奏的形式。宋以后,竽在宫廷音乐中的地位逐渐衰微,而笙除在宫廷音乐中继续被应用外,在民间中一直广泛流传。

笙的形制很多,有圆笙(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辽宁等地),方笙(河南、安徽、山东等地),苏笙(又称丝竹笙,江浙一带)。笙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丰满,低音浑厚低沉,音量较大。表现能力独特,既能演奏单旋律,又能演奏和音。在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它是唯一能够吹出和声的乐器。

《草原骑兵》又名《草原巡逻兵》,作于1960年。乐曲采用内蒙民歌的音调,具有悠扬婉转的散板引子,展现了草原辽阔的景色。主体采用马蹄节奏,糅合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曲音调,由弱至强,犹如骑兵由远而近地出现在草原上。然后主题变为雄壮的进行曲,表现了骑兵威武矫健的形象。接着,主题节奏被拉宽,清晰优美,婉转如歌。乐曲在渐慢、渐弱的旋律中结束,犹如骑兵纵马远去。

二、擦弦乐

以琴弓擦弦产生弦振动而发音的乐器。

1、二胡

据史料记载,二胡的前身可能是唐代的奚琴(嵇琴),无千斤;明代有了千斤,与现在的二胡形制大体相同。一千多年来,胡琴在我国不断地演变、派生、发展,形成了多种类型,如:高胡、京胡、四胡、中胡、板胡、椰胡、革胡等。二胡是现代名称,过去统称胡琴。二胡音色优美,表现力强,适合独奏、伴奏、合奏等。

第六章 中国民间乐器与器乐

3 二胡依据产地分三种:苏州琴、上海琴、北京琴。依据琴筒形状分四种:八角、六角、圆筒、扁筒。

琴筒,有音窗,二胡发音的共鸣筒,起着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

琴皮,薄而坚韧,弹性好的蟒皮或蛇皮,鞔于琴筒前端,它是二胡发音的振动膜,琴弦的振动经琴马传导给振动膜。

琴码,又称马子,常用木料或竹料制成,是琴弦与琴皮之间振动的媒介体,调节琴马会改变二胡的音色。

琴头,琴杆上端的装饰部分。通常有月弯,龙头,逥纹头,平头等或其他形状。

弦轴,又称琴轸(枕),多用红木,香红木,黄杨木等硬木制成。

千斤,一般是用棉线或丝线绕扎而成,材料的不同会影响到二胡的音色,千斤是琴弦振动发音的起点,从千斤到琴马之间琴弦的长度,也称为有效弦长。南方的千金都用纯棉细线,出来的音色圆润,浑厚。

琴弓,又称弓子,用弹性好的江苇竹等细竹竿和马尾制作。

琴弦,是二胡的发音体,使用丝线和钢丝弦两种。丝线发音柔美,含蓄,但音量偏小,可用于独奏或重奏。钢丝弦音色明亮,刚健,音量较大,可用于齐奏或合奏,现在民族乐队中普遍采用钢丝弦。

琴托,又称托板,红木二胡都采用与琴身相同的木料制成,琴托内有两块垫板托住琴筒。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

华彦钧(1893—1953),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人。擅长演奏各种民间乐器,尤精于琵琶。自幼从其父当道士,学习音乐。青年时期已掌握鼓、笛子、二胡、琵琶等多种民族乐器的演技技法,成为无锡道教界的一名出色的乐师。35岁因病双目失明,在无锡市沿街卖唱、演奏各种乐器为生。经常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演唱当日新闻。

《二泉映月》以景托情,在抒情、恬美的诗样的意境里,流露出阿炳对社会黑暗的愤懑不平,表达了他对无情心酸现实生活的沉思,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乐曲是单一形象的变奏曲式,主题变化重复五次。解放后改编的《二泉映月》一般都将原曲缩减为四段。《二泉映月》博得了国际友人的喜爱和赞扬。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姜建华的演奏后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

刘天华与二胡音乐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国乐一代宗师,我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他借鉴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琵琶轮指按音、古琴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这些使二胡从乐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从而使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二胡成为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因而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1932年5月底,刘天华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6月8日去世。

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良宵》、《月夜》、《苦闷之讴》、《独弦操、《烛影摇红》、《光明行》、《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

《病中吟》(刘的处女作),最初命名《胡适》,又名《安适》,都是带有疑问语气的文言标题,即“何处是出路?”刘天华自己说“《病中吟》不是生病的意思,而是心中苦闷如病。”1915年刘遭到失业、丧父、贫困的厄运,他花两角钱在市上购得一把二胡,每天拉奏。此曲正酝酿于此时,初稿完成于1918年,是表现此时他处境恶劣、前途渺茫的内心独白。全曲由三段和一个尾声组成。

《光明行》,刘天华作于1931年4月。行,是我国古代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形式。《光明行》即“光明之歌”,反映了作者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强烈愿望。全曲由引子和四个段落及

第六章 中国民间乐器与器乐

4 尾声组成。

《良宵》作于1928年,原名《除夕小唱》,是作者与学生、好友欢聚时即兴创作,表达了欢度良宵的愉悦心情。全曲短小精悍,共分三段,第一段旋律流畅,浑厚如歌;第二段旋律明亮,激情有力;第三段旋律昂扬,华彩多姿。

2、板胡

擦奏弦鸣乐器。板胡是伴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因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又称梆胡、秦胡、胡胡、呼胡、大弦、瓢。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品种繁多,音色明亮,高亢。最初,板胡主要是多种北方戏曲如河北梆子,评剧、豫剧、秦腔等和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

20世纪50年代后,板胡又用于独奏和器乐合奏。流行于西北、华北、东北、东北各省区,尤以陕西、甘肃、山西省最为盛行,当地的许多地方戏曲和曲艺,都用板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

板胡形制大部分与二胡相同,主要区别在琴筒和千斤 。琴筒又叫瓢,圆筒形,用椰壳制作,也有木质、铜质或竹制的。弓杆比二胡弓子长而粗,弓毛多而坚硬。千斤又称腰马,用牛角或红木制作,与二胡千斤所用材料不同。板胡和中国其它的胡琴类乐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音量大,音色清脆,尤其擅长表现高亢,激昂、热烈的情绪,同时也具备优美和细腻的特点,便于模仿唱腔的各种润腔装饰,贴近人声,适于抒情性、歌唱性的旋律。板胡《家乡的喜讯》

3、京胡

最早称二鼓子。18世纪末随着京剧的形成于清乾隆年间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成,因主要用于京剧伴奏而得名,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京胡的琴杆、琴筒、弦马都是竹制,琴杆置有千斤钩,琴筒为圆筒状。蒙蟒皮或蛇皮。弦轴又叫轸子,多用木质细腻的黄杨木制成。京剧伴奏《苏三离了洪洞县》

4、高胡

亦称粤胡,流行于广东地区,是广东音乐的重要高音乐器,现已在全国各地民族乐队中普遍使用。木制琴筒,张两根金属弦。高胡的音质清亮、透明,声音穿透力强。高胡既可演奏缓慢、抒情、华丽的旋律,又能演奏活泼、轻快的技巧性乐缎。高胡可独奏或参加重奏,合奏,加花演奏很具特色,《平湖秋月》。

三、弹拨乐器

1、历史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其历史悠久,种类形制繁多,是极富特色的一类弦乐器。远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已有琴、瑟等乐器,随后陆续产生或输入了周末战国时的筑、筝、汉代的箜篌、阮、隋唐的琵琶、元代的三弦、明代的扬琴等等。

2、分类

根据乐器形制、性能和演奏方法的差别,弹拨乐器大致可分为三类:

(1)以古琴为代表,包括筝、瑟等乐器。这类乐器都有一个长方形木箱作为琴身,张以琴弦,平放着弹奏。

(2)以琵琶为代表,包括柳琴、月琴、阮、三弦等乐器,装有四根、三根或两根弦,左手按弦,右手弹拨,多放在腿上演奏。

(3)扬琴,平置在木架上,用琴竹击弦取音,约在明代由外国传入。

古琴 “八音广博,琴德最优,古者圣贤玩琴以养心。”——嵇康

第六章 中国民间乐器与器乐

1、历史

5 古琴是我国古老的拨弦乐器,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有关它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县),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琴面无相、品)。古琴的成熟期是在汉末、魏晋时期。三国、魏晋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已基本稳定,琴制已达完善、定型,一直流传延续到现在。徽,即晖,玉石、贝壳、瓷或金属制,用以标明泛音位置。

2、文化内涵、美学思想

古琴由于其乐器的形制、音色、乐曲题材、内涵等因素,其音乐风格是倾向静态、简单、含蓄、古淡、阴柔、抒情、典雅的美。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

古琴的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乐器,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也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德音之谓乐”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传统琴曲主要用五声音阶,这是儒家中和雅正思想在音乐上的落实,而琴乐清虚淡静的风格和意境则主要为道家思想的反映。

“高山流水”的典故流传千载,至今为人津津乐道。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的“航行者”太空船上带有一张镀金的铜唱片上录有27段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其中有琴曲《流水》。古琴音乐依然作为中国音乐的灵魂与精髓,昼夜不息地回响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寻觅着宇宙间的“知音”。

3、古琴的演奏形式

古琴演奏方法有50多种。音量较小,音区较低,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 古琴音乐一般有三种演奏形式:

(1)独奏 (2)琴歌:(周代称“弦歌”,唐以后称“琴歌”)

(3)琴箫合奏:琴歌发展为琴曲,进一步发挥了乐器的表现性能。

古人称弹琴为抚琴。抚琴时要洗手、焚香,为的是:计时;凝神;超俗。

4、古琴名家

伯牙(春秋),琴仙。“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成连,春秋楚国人,伯牙的老师。 师襄(春秋),鲁国乐官,孔子的老师。 孔子(春秋) 司马相如(西汉) 诸葛亮(东汉) 蔡文姬(蔡邕之女) 嵇康(魏末) 董庭兰(唐代) 苏轼(北宋)

筝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后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雁柱可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

第六章 中国民间乐器与器乐

唐宋时有弦13根,目前最常用的为21弦。

古筝的主要流派

1、陕西筝

2、河南筝

3、山东筝。主要流行在包括郓城和鄄城在内的菏泽、聊城地区。

4、潮州筝。流传于潮州一带。

5、客家筝。即广东汉乐筝曲。

6、杭州筝(浙江筝)。即武林筝,又称杭筝,流行于浙江、江苏一带。

7、福建筝。流行于闽南语系和客家语系诸县份,习惯称福建筝为“闽南筝”。

8、蒙古筝——雅托葛

9、朝鲜筝(伽倻琴)

6 琵琶

琵琶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木制,音箱呈梨形。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

唐代乐队中,琵琶是主要乐器之一,它已经与今日的琵琶形制相差无几。唐代是我国琵琶艺术的第一个高峰期。现在福建南曲和日本的琵琶,在形制上和演奏方法上还保留着唐琵琶的某些特点。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6相24品的4弦琵琶。

琵琶传统上是五声音阶。到了民国时期,已开始按照十二平均律增加琴码。目前标准的琵琶已有8相30品,琵琶表现力和适应力大大加强,不仅可以演奏传统乐曲,而且可以演奏西洋和现代作品,并且有利于与交响乐队合作。琵琶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琵琶曲分文、武两类:文曲清丽婉转,重在左手柔美表达的功夫,如《春江花月夜》;武曲雄壮强劲,重在右手力量的使用,如《十面埋伏》。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弹奏。可独奏、伴奏、合奏。

第三节

民族管弦乐

民族管弦乐队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不同乐器组合而成。有时因创作意图和演出条件的不同,可适当调整乐队编制,或加用钢琴、竖琴、钢片琴等。我国的管弦乐队为增强作品的民族风格或地方色彩而加入一些民族乐器。

弦乐组:板胡、高胡、二胡、中胡、革胡、民族大提琴、低音提琴。

管乐组:笛子、笙、唢呐、管子。

弹拨乐组: 扬琴、古筝、柳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

打击乐组:民族定音鼓、花盆鼓、小堂鼓、大锣、小锣、云锣、响板。 《春节序曲》、《北京喜讯传边寨》

本章思考题

1、中华民族乐器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2、古琴音乐与中国儒道哲学思想有何关系?

本章参考、建议阅读书、文献

1、袁静芳《民族器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3月第1版,2001年5月第7次印刷。

2、简其华、萧兴华等《中国乐器介绍》,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5月第2版。

3、修海林、王子初《看得见的音乐:乐器》,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4、江明惇《中华民族音乐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2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第6章教案

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第6章习题)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6章国家公务员

第6章社区工作与社区劳动保障工作

第6章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

必修2第6章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中国矿业大学_矿井通风与安全笔记第6章

电大《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教材第6章答案

第6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6章第3节: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6章 中华民族乐器与器乐独奏(吹奏、擦弦、弹拨)
《第6章 中华民族乐器与器乐独奏(吹奏、擦弦、弹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