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长沙博物馆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0-03-03 17:23: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湖南省博物馆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省博物馆。我们将在这里参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三千余件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完整的汉代女尸。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对于研究西汉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学等都具有重大的价值,被学者誉为“世界奇观,中华伟绩”。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郊。原来这里有两个土冢,相传是五代,就是公元907?960年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所以名叫“马王堆”。1972年初到1974年初,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相继对它们进行了科学发掘,发现地下有

一、

二、三号三座墓葬。根据二号墓中出土的“长沙丞相”、“软侯之印”(均为龟纽铜印)和“利苍”(玉印)三颗印章,证明这里是汉初诸侯长沙国的丞相??软侯利苍及其家族的墓地。据记载,利苍死于吕后二年,即公元前186年;三号墓墓主是利苍的儿子,死于公元前168年;一号墓墓主是利苍的妻子,根据出土印章,死者名辛追。从地层关系以及随葬物等情况分析,一号墓略晚于三号墓,故辛追约死于公元前2世纪60年代。一号墓保存最完好,这里陈列的文物大都出土于一号墓。下面我大致按陈列的次序为大家讲解。

钱币这里出土的钱币,基本上都是“明器”,即神明之器,是专为陪葬制作的。因此,它只具有象征性意义,而无实用价值。它的种类主要有“郢称”和“半两”。“郢称”是楚国通行的货币,一直沿用到汉初;“半两”多属于汉文帝时期的四铢半两。

木俑这是木俑。一号墓出土162件,三号墓出土104件。计有侍俑、乐俑、杂役俑等。这些木俑,无疑是软侯家奴婢的替身,反映了软侯家役使着众多的奴婢,过着剥削寄生生活的情况。这批木俑在制作上大量采用了半肉雕技法,造型生动,形态逼真,显示出当时雕刻工艺的高超。

乐器下面请大家参观出土的乐器。一号墓中出土有完整的25弦的瑟,22管的竽和12支竽律管。三号墓除了出土的瑟、竽之外,还出土了七弦瑟和竹笛等。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竽和竽律两种乐器。一号墓出土的竽用竹木制成。由竽斗、竽嘴和22根竽管所组成。竿斗和竽嘴用木制;竽管由刮去表皮的竹管做成,长短不一,分两排插在竽斗内,并用多道篾箍固定。它是专为死者制作的明器。 各位游客请看,与竽同出土的还有竽律一套,共12管,用竹管制成。均装在一个用乘云绣和黄绢缝制的长方形竽律袋内,每管一个小袋。各管均中空无底,律管下部书有十二律吕的名称。它也是明器。竽律在古代文献中没发现有记载。它的发掘,使我们首次看到了古代竽律的形制,是很有意义的。 朋友们再请看,三号墓中也出土有一件竽,是实用器。它尚有四种折叠管,共23支。每支管上有出气孔和按孔,管内有簧片,簧片上还有银白色的“点簧”,以控制音高。这是世界管乐器中使用簧片最早的实物之 一,为我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史料。竽的出土,使我们很自然地想起了历史上有名的“南郭处士吹竽”的故事和由此而形成的“滥竽充数”著名成语。

博具这里展示的是一套博具。博具是一种娱乐用具,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惟一一件汉代完整的博具。博戏在汉代是十分受人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但自晋代以后逐渐衰落并开始演变,到唐宋时由象棋取代。 兵器这里陈列的是兵器。三号墓出土的兵器有38件。包括弓、弩、箭、剑等。弩,它利用了杠杆的原理,使箭射得更远、更准;加上铜廓,更为坚固,成了名副其实的“强弓劲弩”。

农副畜产品各位朋友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远在两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长沙国就已经有了较发达的农副畜牧业。下面请看,出土的大量产品有稻、小麦、大麦、麻籽、菜籽、枣、梨、杨梅、鹿、黄牛、山羊、绵羊、鲤鱼、鲫鱼、鸡蛋等等。其中稻谷有籼、粳、黏、糯四大品种,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稻谷品种和类型的演变发展,是不可多得的资料。

漆器请看,这么多漂亮的漆器,简直是太美了。数量很多,一号墓出土184件,三号墓出土316件,二号墓的漆器多已破损。器形有鼎、钟、方壶、圆壶、厘、耳杯、几、勺等。其胎质多为木胎,也有竹胎和麻布胎。纹饰有漆绘、粉彩和锥画多种,线条流畅,色彩绚丽,有的还记有容量。请看,这是

一件云纹漆鼎,在一号墓出土时,考古人员发现漆鼎中的水面上漂浮着一层莲藕片。挖掘时 满片因遇空气加上在起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荡动,藕片已全部溶解于水中了。地质工作者认为:这一现象说明二千一百年以来,长沙地区没有发生过大的地震。否则,藕片会被震荡,早已沉于水中了。在这里陈列的很多盛食器具中,您可以看到吉祥颂语,如“君幸酒”、“君幸食”等,意思是请您喝酒,请您享用美食。各位游客,至此我们看完了一展厅的周围部分,现在请大家进入中心处的内厅。

丝织品

一、三号墓出土的丝织品,名目繁多。服饰有丝绵袍11件、夹袍1件、素纱禅(单)衣l件,以及裳(裙子)、手套、纱帽、鞋、袜等40余件;还有整幅的丝织物63件,品种有绢、绮、罗、纱、锦、绣等。起绒锦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起绒织物,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复杂的提花技术。它的发现,把我国起绒技术的创始时间,至少提早了数百年。大家看到的这件素纱禅衣的确是一件令人惊叹的稀世珍品。它身长128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其重量包括厚实的衣领和袖口锦边在内,还不到现在的1两,仅49克。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它是目前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制作工艺最精和最轻薄的一件丝绸衣服。可见当时的纺织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帛书请大家往前看:三号墓中出土的十多万字的帛书,是我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重要发现。这批帛书,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新的资料。帛书中有《老子》甲、乙两种抄本,甲本卷后、乙本卷前各有古佚书四种;还有新的春秋战国史料《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以及《五星占》、《相马经》、《医书》数篇,共计20多种。《五星占》记载了秦始皇元年至汉文帝三年共七十年间木星、土星、金星在天空运行的位置,其中的数据资料与现在的计算数据十分接近,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学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帛书中有三幅地图。一幅是汉朝诸侯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主区的范围相当于现在广西全州、灌阳一线以东,湖南新田、广东连州市一线以西,北起新田、全州一带,南界直达广东珠江口外的南海。所示的河流流向和弯曲轮廓、山脉走向、城镇方位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第二幅为汉代诸侯长沙国南境驻军图。图中标有部队名称及驻地、工事、烽火台等军事情况。第三幅是一个县城的平面图。这些地图的出土,证明早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汉初,我国的地理科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水平,它给我国地图学史增添了宝贵的一页。帛画请大家注意,这里是两张覆盖在

一、三号墓内棺上的彩绘帛画,内容大致相似。帛画呈“T”形,画面从上至下画的是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上部画有日、月、星、扶桑树、天神及天国守门神等;中部画的是墓主人出行及祭祀的场面;下部画有一巨人站在两条鳌鱼背上,托举着大地。画中神话与现实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构思、布局精妙有致。就其绘画艺术而言,帛画堪称古代艺术品中的杰作。从帛画的形制、内容及摆放位置等情况来看,它应属于丧葬礼俗中“铭旌”一类的旗幡,用以“引魂升天”。三号墓棺室的东、西两壁悬挂有两张长方形帛画。西壁的帛画画面上有百余人,数百匹马和数十乘车。从其内容、布局分析,表现的是墓主人登临高坛检阅出征部队场面。因此这幅帛画可以叫做“出征图”。东壁的帛画由于残破过甚,已分辨不清楚,估计是墓主人生前奢侈豪华生活的写照。

朋友们!至此,第一展厅的陈列已全部观看完毕。那么两千一百多年前的汉代女尸和棺木是什么样子呢?下面请跟我到地下室,也就是第二展厅去参观。

女尸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首次发现了一具保存了两千一百多年的女尸。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她吧。她是谁呢?她就是一号墓中汉初诸侯长沙国丞相软侯利苍的妻子辛追。在出土时,此人身高154厘米,保存体重34.3公斤。体形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好,大部分毛发尚存,部分关节可以弯动,软组织尚有弹性。1972年底,对尸体进行了解剖,并进行了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化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经过多方面观察研究分析,死者生前患有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胆石症等多种疾病。在其食管、胃肠道内共发现甜瓜子138粒半,表明患者是在吃了甜瓜之后不久死去的。经过综合分析研究,死者由于胆绞痛的急性发作,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造成猝死的可能性最大。对于古尸能保存完好的原因,也作了多方面的探讨,认为辛追死后

进行了“浴尸”,用约二十层衣衾严密包裹,及时人殓封棺后,逐渐形成了缺氧条件,这有助于延缓尸体的腐烂。入土后由于深埋20.5米、密封,共有四层棺套、棺外有椁,椁的上下四周用密闭性能好的白膏泥封闭,再加上隔绝了氧气的来源和光的照射,保持着相对的恒温和恒湿,并由于椁室中大批随葬物的腐败而产生沼气,细菌相继死亡,于是腐败过程趋向停止,加上长沙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保持了墓室的密闭性能。内棺中的80升茶褐色棺液为弱酸性,具有轻度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对蛋白水解酶有较强的抑酶作用。这些都是使这具古尸能够保存下来的因素.这具女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它是防腐学上的奇迹,反映了汉初人们所掌握的防腐的丰富经验以及防腐学所达到的高度水平。棺木这是一号墓中的三具棺木,均系梓属类楸木制成。锦饰内棺是存放女尸的。由于汉代还没有使用棺钉,故在棺木的两端用束帛加以捆扎。朱地彩绘的头挡绘有双龙穿壁,足挡绘有两鹿登山峰。这个棺内外均涂朱红漆,又画龙、虎、鹿等古代长寿和吉祥的动物,意为表示吉祥。黑地彩绘棺用彩漆描绘了古人想象中流云漫卷的天空,在流云之中还穿插着一百一十多个神怪和奇禽异兽。棺椁请大家跟我到第三展厅看看马王堆

一、三号墓的木椁。马王堆二号墓由于早年被盗,已坍塌腐烂,仅剩残木。数以千计的随葬品就放置在木椁的四个边箱之内。整个木椁结构平整严密,没有一根金属嵌钉,全是用扣接、套榫结合成的,说明当时的工艺水平是非常高的。

马王堆汉墓的棺椁埋得很深,四周上下还有大量的填塞物,依次为:木炭、白膏泥、夯土层、白膏泥、封土等五层。其中木炭每墓有一万多斤,填塞在木椁的四周,主要用于防潮。在木炭的外面是厚度达一米多的 白膏泥。白膏泥是用来塑造瓷器的瓷土,即不太纯净的高岭土,它黏性强,可塑性好,渗透性极低,是很好的防渗漏材料。白膏泥以上的填土又都被夯整夯实。这就造成了一个完全密封的环境。起到了隔氧、隔光、隔潮和相对恒湿的作用。加上长沙地壳稳定,使墓中的文物和女尸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得以在今天重现于世。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合作!

湖南长沙博物馆三国吴简导游词

长沙导游词

长沙导游词

长沙导游词

博物馆导游词

长沙博物馆策划案

长沙一日游导游词

长沙植物园导游词

湖南、长沙导游词

长沙一日游导游词

长沙博物馆导游词
《长沙博物馆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