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参观武钢感想

发布时间:2020-03-02 21:46: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武钢认识实习报告机工0806班

2010年9月武钢认识实习

第一站——二热轧厂

二热轧厂所属热轧总厂。热轧总厂下辖四座分厂,分别是一热轧厂、二热轧厂、三热轧厂以及轧板厂。看到工人的安全帽上都标有“wisco 热轧总厂”的标识。跟着带队老师来到厂房里,就听见机器的轰鸣声,一股热气扑面而来,不愧热轧厂的称号。走上安全通道,一边走一边观看,并听着老师的讲解,做好笔记。我看到了热轧四号加热炉(重庆赛迪工业炉有限公司),热轧三号加热炉,热轧二号加热炉,一些冷却去磷装置。我还看到了吊车,有的挂着我们画过的吊钩,有的挂着夹子,在我们的头上作业。还看到轧机上“争气争光争一流”响亮口号。厂房里实在太热太吵了,也没听懂老师在讲什么,再加上当时厂里也没有生产,只能看到一些大型机器,听说二热轧拥有现在国内最宽也是最先进的轧机——2250轧机,但我却不识他。回校之后我通过网络了解到二热轧厂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武钢热轧带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原料板坯经加热、除鳞、粗轧、精轧、剪切、冷却卷取、入库、精整(板坯→加热炉→粗轧区→精轧区→卷取区→精整区)。具体流程为:将合格板坯由吊车运至辊道,由推钢机推入加热炉内加热。板坯在加热炉内被加热到约1150-1250℃,用取料机将加热好的板坯从加热炉内托出放到出炉辊道上。当板坯经过立辊和第一架轧机时,板坯的四面都受到轻微的挤压,氧化铁皮开始炸裂,然后经高压水装置清除钢坯表面的氧化铁皮,除鳞后的板坯,送入第二架粗轧机进行轧制。第二架粗轧机为可逆轧机可进行多次扎制,一般情况进行五或七次扎制即可。经过第二架粗轧机多次轧制后,轧件再进入

三、四轧机进行扎制。从粗轧区域出来后轧件进入精轧机组进行轧制。精轧机组是热轧生产的核心部分,轧件在精轧机组中轧制七个道次后得到成品厚度。精轧机组间设有电动活套装置,使带材进行恒定的微张力轧制,保证带钢的轧制精度。带钢的精轧温度一般应控制在850—950°C之间。精轧后的带钢经过切头切尾等工序后经夹送辊送入卷取机卷成钢卷。在精轧后输出辊道上设有层流冷却装置,分别对带刚上下表面进行冷却,根据带刚的品种、尺寸、速度、和终轧温度调节层流冷却装置喷咀的组数和水量,将带刚的卷取温度控制在550~650°C之间。层流冷却主要是控制钢板的卷取温度,也就是淬火质量。钢卷从卷取机卸下来后经过钢卷称称重后打印出生产报表和质量报表并入库,入库的钢卷再经精整作业线剪切、矫直、平整包装成品。整个过程由1台过程控制计算机和3台直接数字控制计算机组成分级系统。其设备特点是:轧制线全部采用大型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制造的内容为从步进式加热炉加热燃烧全部采用温度自动控制开始至带卷收集装置为止的全套控制设备以及与这些设备相关的自动测厚、测宽、测温、测压、高压水除鳞设施、层流冷却、压缩空气等控制设备及仪表等。包括加热炉区、粗轧区、精轧区和卷取区在内的整个车间的全套电控系统设计、设备设计和设备制造(含生产联系信号),以及与轧制工艺和控制相关的过程控制应用软件、基础自动化应用软件和人机界面,配有工业电视、彩色显示装置和跟踪轧制盘等。

第二站——二炼钢厂

前去实习我就通过网络得知武钢有四座炼钢厂。一炼钢厂于1959年建成投产,现在专门用于生产连铸方坯。二炼钢厂是重要的品种钢生产基地,每年生产大约420个牌号的品种钢。三炼钢厂是最大的炼钢厂,每年生产大约730万吨,

1相当于一炼钢厂和二炼钢厂年产量总和的两倍。四炼钢厂主要为硅钢片提供板材。

第二炼钢厂1971年1月开始筹建,1977年11月25日,1#转炉正式投产,1978年10月27日1#连铸机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1984年,二炼钢厂在全国首批开发应用了转炉顶底复合吹炼技术。同年,第一个在世界上实现了硅钢连铸生产。 1985年3月,率先在全国实现全连铸。1999年,第一个在世界上实现转炉溅渣与复吹炉龄同步,超过了15000炉炉龄,并持续保持炉龄最高世界纪录。2005年3月,1#转炉成功达到了30368炉,第五次刷新了复吹转炉炉龄的世界纪录。

在炼钢厂里我看到了转炉,看到了炽热的铁水,看到了钢包,看到工人忙碌的身影。

二炼钢厂主要生产流程为:供料-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连续铸钢。具体流程为:原料投入到高炉内以后,炼出的铁水就会被送到铁水罐中,铁水罐再将铁水倒入到转炉里加工成钢水,钢水再送到连铸机上凝固成钢坯

第三站——炼铁厂(5号高炉)

16日终于又迎来了我们的第三站,炼铁厂。我知道,目前武钢拥有8座高炉,其中5号、6号、7号高炉的有效容积为3200m³,8号高炉的有效容积为3800m³(于今年投产)。第一次看到高炉的样子,和想象中的有点不一样。实际看到的高炉外面像个炉子,走进里面看是空的,工人正在里面作业,原料通过管道,通过火车,源源不断运进来今天第一次走进操作间,外面很热,里面吹着空调很凉快,并没有那么大的噪音,看到工作人员穿着刻有“快乐炼铁”的字样。武钢在中国是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但我觉得生产工艺仍然落后。在工作室,我看到了一组数据比较,与宝钢相比,武钢高炉的容积不够大,虽说碳有的相对少,但铁矿石用的多,其成本也大一些。武钢有一句话“父辈甩大锹、儿子点鼠标”。在过去生产技术落后的年代,职工的劳动强度是很大的,如今,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大量使用,职工只需对着电脑监控数据即可。

炼铁厂 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经过49年的建设、改造和发展,年生产规模达到1000万吨。炼铁厂5号高炉是武钢自行投资建成的一座集国内外十余种先进技术于一身的特大型现代化高炉。有效容积3200m3,32个风口,环形出铁场设有四个铁口,对称两个铁口出铁,另两个铁口检修备用,日产生铁达7000t以上。引进卢森堡PW公司的第四代水冷传动齿轮箱并罐式无钟炉顶设备,设计顶压可达0.245MPa。矩形陶瓷燃烧器内燃式热风炉可稳定地提供1150℃的风温。5号高炉1991年10月19日点火投产。投产初期高炉强化冶炼水平不高,技术经济指标较差。经过广大技术人员及职工的共同努力,高炉冶炼技术不断进步,从1993年开始进入强化冶炼期,生产水平逐年提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并超过了国内先进水平。1.炼铁厂主要生产流程:供料-上料-冶炼-产品处理。具体流程为:当原料输入到厂区内以后,铁矿石会送到烧结厂加工成烧结块,碳就会送到焦化厂加工成冶金焦炭。加工后的原料就会送到高炉中冶练成铁水。

轧板厂

基本生产流程:

从炼钢厂送过来的连铸坯,首先是进入加热炉,然后经过初轧机反复轧制之后,进入精轧机。轧钢属于金属压力加工,说简单点,轧钢板就像压面条,经过擀面杖的多次挤压与推进,面就越擀越薄。在热轧生产线上,轧坯加热变软,被

辊道送入轧机,最后轧成用户要求的尺寸。轧钢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作业,钢带在辊道上运行速度快,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效率也高。从平炉出来的钢锭也可以成为钢板,但首先要经过加热和初轧开坯才能送到热轧线上进行轧制,工序改用连铸坯就简单多了,一般连铸坯的厚度为150~250mm,先经过除磷到初轧,经辊道进入精轧轧机,精轧机由7架4辊式轧机组成,机前装有测速辊和飞剪,切除板面头部。精轧机的速度可以达到23m/s。热轧成品分为钢卷和锭式板两种,经过热轧后的钢轨厚度一般在几个毫米,如果用户要求钢板更薄的话,还要经过冷轧。

三、小结及感受

1958年9月13日,武钢的一号高炉炼出了它的第一炉铁水,这也就标志着我们新中国第一个大钢都的诞生。1955年的10月,青山厂区正式破土动工

在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征程中,武钢一直勇当开山劈路的钢铁先锋,70年代一米七工程的引进就是武钢在*期间率先打开国门的一大创举。

长期以来人们常以一个“大”字来形容武钢的宏伟,大高炉大厂房、大钢都、大气魄,小小的钢城除了飞机场以外其他的什么都有。

武钢人上下班用的通勤工具五花八门,除了飞机没有用过,几乎都曾使用,如50、60年代乘坐的闷罐子火车,轮船,卡车,客车,电车,自行车、步行,现在许多人还开着私家车上班。50年里,职工住宅条件、生活环境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两周的认识实习,我了解了自己今后就业所涉及到的一些很重要的行业和流程,也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指明了方向,更是进入大三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奠定了心理基础和信心。

其次,我对武钢的人员状况有了概括的了解。武钢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思想,并将其贯穿于生产经营和模拟市场核算机制的全过程,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公司员工管理的最终目标。近些年来,武钢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及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并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配置。在公司内部建立了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内部人员流动均通过市场的形式实现,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学习提高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截止2008年底,武钢本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工程技术、后勤服务和现场操作的员工共9万多人。其中操作人员占75%,服务人员占11%,工程技术人员占5%,管理人员占9%。在技术管理人员中2%为研究生,40%为大学生,24%为大专生,22%为中专生,高中以下13%左右。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武钢的人员配置是比较合理的,而且文化程度也是比较高的。对于一个国有的大型工业企业,基本符合生产的需要,有能力生产出世界一流的钢材。

武钢参观体会

武钢实习感想

9.4 中国武钢博物馆 参观

参观感想

参观感想

参观感想

参观感想

参观感想

参观感想

参观感想

参观武钢感想
《参观武钢感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武钢感想 感想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