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二十四节气 教师版

发布时间:2020-03-02 02:26: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二十四节气知识专题

班级: 姓名:

一、二十四节气名称的由来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长期的耕作孕育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农耕文明。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二十四节气图册

有一首二十四节气歌流传至今:(请在括号内写出对应的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上半年来

六、廿一, 下半年来

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二天。

二、二十四节气释义

立春:“立”即开始,“春”为蠢动,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开始了。

雨水: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结束了冬天少雨的现象,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春雷轰鸣,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昆虫和动物,叫惊蛰。

春分:“分”是“半”的意思,它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也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含有天气清秀明朗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谷雨:即“雨生百谷”的意思。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

立夏:立夏是指夏季开始。炎热的天气即将来临,农作物渐渐生长,农事活动进入繁忙时期。

小满: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指种子。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

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

1 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 小暑养生热,还不十分热。绿树浓荫,进入盛夏。

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处暑: “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白露:气温下降,天气转凉,空气中的水汽在草木上凝结成露珠,故称“白露”。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全球昼夜时间相等。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

寒露:露气寒冷,将要结霜,天气逐渐由凉转寒,是“已凉天气未寒时”。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但不等同与“降霜”,只是有初霜的现象出现。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立冬:“立,建始也”,是开始的意思。冬,即终了,表示农作物应当被收藏起来。这一天是冬天的开始。

小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但此时雪量小,次数少,是初雪阶段。 大雪:“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了,降雪量和降雪次数增多,地面开始有积雪。。“瑞雪兆丰年”,

冬至:冬至这天,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出现“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的现象。这一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气候寒冷,开始进入数九天气。

小寒:寒即寒冷,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霜冻会出现,但此时还不是最寒冷的时候,故称“小寒”。

大寒:天气冷到极点,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三、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春社日_雨_年定丰 秋社日雨年丰稔

正月: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禾田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高。 十月: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年来。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四、节气与气象的农谚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雨浇上元灯,日落清明钟。 顶看初三,下看十八。 立春落雨至清明。 春寒雨多,冬寒雨散。 春黑冬白,雨仔泄泄。 早春晚播田。 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2 春南夏北,无水磨墨。 二月二打雷,稻尾较重捶。

雨打五更日晒水。 一点雨一个灯,落到明朝也不晴。

三月死鱼鳅,六月风拍稻。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 西北雨,落不过田埂。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空心雷,不过午时雨。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 六一九,无风水也吼。 七一雷,一雷九台来。 雷打秋,冬半收。 好中秋,好晚稻。

快雨快晴。 重阳无雨一冬晴。冬至天阴无日色。 十二月南风现报。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晨雾罩不开,戴笠披水衣。 送神风,接神雨。

五、达标检测

(一)问答题

1、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

2、春季是从哪个节气开始?(立春)

3、表示各种躲藏起来过冬(冬眠)的动物开始被惊醒是哪个节气?(惊蛰)

4、表示降水开始,雨量增多的节气是什么?(雨水)

5、“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描述的是哪个节气?(谷雨)

6、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指哪个节气?(白露)

7、哪个节气的意思是说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末成熟?(小满)

8、表示进入秋天的节气是哪个?(立秋)

9、天气渐冷,开始有霜是说哪个节气?(霜降)

10、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指哪个节气?(小暑)

11、哪个节气表示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处暑)

12、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是哪个?(大暑)

13、立夏表示什么?(表示进入夏天)

14、表示冬天来临的节气是哪个?(立冬)

15、表示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的节气是哪个?(芒种)

16、人们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是在哪一天?(清明)

17、我们这里,有些人家喜欢熏制腊肉、火腿。你知道他们习惯在哪一天腌制这种食品?(冬至)

18、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是哪个?(大寒)

19、我们这里的人们到了哪个节气开始上山摘茶籽?(霜降)

20、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推算的、还是按公历推算的?(是按公历推算的)

21、春季包括公历的哪几个月?(2月、3月、4月)

22、“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是什么意思?(表示春分、秋分这天的白天和黑夜一样长)

23、我们这里有这样一个习俗:在这天,大人会煮鸡蛋给小孩吃,意思是说这天吃了煮鸡蛋不会苦夏(害怕夏天)。请问这是哪天?(立夏)

(二)判断题

1、节气就是节日,节日也就是节气。( × )

2、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 )

3、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候24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 × )(用公历划分)

4、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

5、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

6、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年共经历24个节气,“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 √ )

7、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 √ )

8、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 )(小雪、大雪是降水)

9、“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熟能详。( √ )

10、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 )(不是固定节日)

11、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许多民俗活动也在这些节令里开展。( √ )

12、“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本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 × )

1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 )

14、清明是中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排在春分之后,有关清明这一节气的文字记载

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 √ )

15、清明最初与其他节气一样,只是一个补充辅助阴历,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节俗活动。( √ )

16、清明节由一个时间符号转化成文化节日,其祭祀、踏青等节日活动是寒食节、清明

节、上巳节三个节日的习俗融合的结果。( × )

17、清明处在寒食后一天或两天,寒食禁火,而清明允许取火,一阴一阳,一息一生,

表面看二者对立,实际上有着紧密的文化关联。(√ )

18、古代在寒食节人们往往要禁火、吃冷食、墓祭等。到唐代,朝廷还以政令的形式将

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 × )

19、古代在上巳节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类似西方的“情

人节”,魏晋之后上巳节定在农历三月三日。( √ )

20、明清之前,清明节取火、求新护生,上巳节人们洗濯除垢、踏青嬉戏,二者都体现

了人们在美好的春日祈盼除旧迎新的文化心理。( √ )

(三)综合探究

1、我校的读书节要编一期“自然杂志”,你是杂志编辑,请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杂志编写。

(1)请你选择二十四节气中的任一节气,搜集该节气的有关谚语,同时细心观察物候变化,记录下来。(至少一条谚语一个物候)

示例1:立春。谚语: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物候:天气回暖,万象更新,也标志着即将开始进行农事活动。

示例2:清明。谚语: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物候:天气清秀明朗朗、草木繁茂。

4 (2)请查找与该节气有关的诗歌,制作一张摘抄卡片。(至少两句,含作者、题目)

示例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宋)崔护 (唐)《春日》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2)画中民俗:请你为这幅画找出两个与之有关的节日,并写出它的民俗活动。 只要与春天有关即可。如

示例1:饮春酒、打春牛、吃春饼等 示例2:踏青、寒食、扫墓等

(3)画里有话:请你根据画中的信息,判断农民伯伯们该做什么事了,并写出一句与之相应的农谚。

只要跟春天有关的农事活动即可。如播种、插秧、割冬麦等等。“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语出《大自然的语言》)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教案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二十四节气  教师版
《二十四节气 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