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国家安全策略与大国关系——行政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0:08: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与美日关系

姓名:黎军华班级:机械2012-08班学号:20120788关键词

国家安全问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加强建设

摘要

当前,大国关系正在调整,一超独大的局面仍然存在,多极格局尚未形成,和平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举国迎敌的局面短期内不会出现。但是也要看到,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我们面临的安全形势,进入新世纪以后越来越复杂。因此要客观辩证地看待我国当前的安全形势。面对复杂的安全形势,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积极应对挑战,努力维护和平发展的大局。

正文

一.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

曾经的中国经济落后,国力衰落,保受帝国主义的欺辱。而现在的中国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国防力量日益强大,在世界上占据重要的一席。 目前我国的国家安全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外源型,指来自外部的安全威胁。大国兴起,必然遇到强势国家的遏制和打压尽管我们是和平发展,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固有的排他性,仍不愿别的国家强大起来,改变世界实力对比,使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陡然增加。美国“重返亚太”、在我周边摆棋布子,挑起争端,日本等国的军国主义者和狂妄政客占我领海、侵我岛屿的野心膨胀,使擦枪走火、局部冲突的可能性增加;美国在我周边煽风点火、威逼利诱,制造局部热点,影响我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二是内生型,指来自我们内部的安全威胁。改革发展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和矛盾凸显阶段。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失调、自主创新滞后、核心竞争力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调整过程中,如果稍有不慎,会引起经济下滑、失业加剧、利益矛盾冲突,甚至带来社会动荡;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对环境重视不够,造成土地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各种环境恶化,由此引发不稳定因素的可能性不断增加。三是交织型,指内外因素交织联动引发的安全威胁。改革开放深化的环境和现代信息手段,使境内外的敌对势力极易互相勾连,通过各种方式,制造安全危机。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极端宗教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内外勾结和恐怖袭击活动,已进入新的阶段。

面对复杂的安全形势,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积极应对挑战,努力维护和平发展的大局。

二.中美关系

美国加速推进“两洋战略”:微调亚太再平衡 重返欧洲

对“亚太再平衡”战略进行微调

“重返亚洲”是奥巴马第一任期对外战略的核心,无论是最初备受争议的“战略转向”,还是后来相对委婉的“亚太再平衡”,表面上的调整无法掩盖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本质。美国国务卿的首次出访,历来被视为美国外交的风向标。前任国务卿希拉里,曾打破延续多年的惯例,将首次出访目的定在了亚洲,从而吹响了美国“重返亚太”的号角。美国新任国务卿约翰克里,把上任后的首次出访地点选在了欧洲。种种迹象表明,奥巴马在他的第二任期开始,已经着手通过加强美欧传统盟友关系对“亚太再平衡”战略进行微调,进而加速推进“两洋战略”,巩固和强化其全球霸主地位。 与此同时,中美战略关系正遭遇更为严峻的挑战。冷战结束至今,中美关系几经波折。9·11事件爆发后,反恐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首要任务,而中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心一意谋发展。双边关系呈现“复杂相互依存”局面,基本稳定的战略格局维持了十年之久。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中美实力差距缩小,结构性矛盾凸显。两国在经济、政治、国际安全等领域的若干利害冲突呈逐渐扩大、激化的趋势,彼此戒心加重、疑虑增多。最近,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洲”,进一步加强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推动“跨太平洋经济伙伴计划”;一些美国政界人物视中国崛起为美国最大的外部挑战,指责中国在某些国际问题上拒绝与美国合作是为削弱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这些动态在中国民众和政治精英中引起很大反响,许多人据此认为,美国的长远战略意图就是遏制中国,阻止中国发展强大,所以中国应当在国际上对美国实行强硬的反制措施。希望加强中美合作的两国人士,纷纷对中美战略互信降至低点深表忧虑。

习近平主席在曾经会见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时指出,“历史证明,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两国共同利益和合作需求远大于分歧。”这反映了中方对于中美关系的一种创新型的思维方式。用这种思维方式观察可以发现,在某些中美双边领域存在的长期争论不休、看似无解的难题,在某些国际安全问题上两国立场的差异,并不能从根本上妨碍两国在全球金融、贸易、能源、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地区热点等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也不能扭转两国社会交往不断扩大以及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相互取长补短的长期趋势。只要中美双方继续在各领域、各层次不断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就能建立起一种基于战略互信的全球伙伴关系。

总之,作为希望中美关系好好发展,我想阐明自己三个主要观点。第一,中美关系正面临严重考验和战略互信的缺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第二,两国关系的不稳定将造成双方都难以承受的巨大利益损失,并危害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安全。同时,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两国间日益增加的共同利益,也为双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第三,必须坚持“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的新型战略思维,既正视双边关系中的困难与障碍,又努力摈除不利于发展共同利益的陈旧思维,逐步建立积累战略互信。

三.中日关系

我们就平时表现出来的中日矛盾归纳为以下4个主要方面:

1,中日之间的夙怨;

2,中日之间的领土之争;

3,中日之间的影响力的相互制约;

4,中日之间的资源之争;

中国和日本在上上世纪开始发生严重冲突,最主要的是甲午战争以及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的侵华战争。日本通过战争侵占中国领土,屠杀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资源,延滞中国的进步。中国对日要求反思历史,重视历史教训,日本则有意涂改历史,淡化历史罪恶。这在两国人民的感情上形成对立。中国重视历史,主要是求得道义上优势,防止日本的军国主义抬头。日本篡改和淡化历史,主要是想卸掉历史的罪恶感,包袱感,形成所谓的\"正常国家\"。在日本还有一股势力对待历史的看法与世界潮流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对于历史不是涂改和淡化的问题,而是美化和肯定的问题。尽管中国提倡在承认历史的前提下往前看,但日本则大搞在篡改和美化的条件下往前看。日本把二战战犯的的神位供奉在神社,从首相到平民前往参拜,就这一件事就让中国人民的感情上过不去。特别是在像德国领导人因二战向波兰向以色列人诚心忏悔的时候,日本丝毫未被触动。正因为此,中国和日本之间在感情上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又导致了对未来两国关系的深深忧虑。日本确实有狼子野心,其文化的突出表现为樱花与剑,美则美矣,而一旦面临某种现实,就会立即变得穷凶极恶!

中日之间还在亚洲的影响力问题上相持不下。日本是传统的经济大国,也是科技大国,过去很长时间里都是军事大国,日本在亚洲的传统影响力大于中国,但其领土狭小,资源匮乏,又是一个很脆弱的国家,难以承当起亚洲大国的重任。中国领土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实力也奋起直追,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整体实力经济大国,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日益强大。这就挑战了日本在亚洲的历史地位。美国的奥巴马说不想做世界第二,难道中国就胸无大志仅仅甘于亚洲第二吗?为此,中日之间必有一番较量,事实上早就开始较量了。

日本是资源贫乏的国家,它必须依靠大量进口,尤其是石油,矿石,煤炭等这样的战略物质,日本的进口方向主要是中东地区,澳洲,南美,也从中国进口大量煤炭。而这些地区与资源都与中国的需要重叠。不仅是对资源的获得,还有资源物质运输方面的通道安全,譬如说运输中东石油的必经之路马六甲海峡,还有中国的南海地区,等等,中日双方都在对相关国家施加影响,这种影响说白了也是一种争夺。争夺的常态是互相容忍,但争夺激烈的时候,需要用战争解决。

四.感想

第一,要加强统筹。我国安全机构和职能长期分散在政府和军队的各个部门,建立灵敏高效的统一指挥协调机制是当务之急,这次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意义重大,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举措。

第二,要加强力量建设。一是加强国家安全研究力量建设。现在对国家安全重大问题的预测应对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法律法规研究等,都很薄弱,重视程度也不够。因此,一定要大力加强研究力量建设,既要加强专门研究机构建设,更要发挥社会智囊力量的作用,支持社会有识之士和智囊组织的发展,逐步成长起中国特色的兰德公司,为国家安全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三是加强国家安全信息获取力量建设。除加强情报和安全部门建设外,凡涉及国家安全工作的部门,都要有自己的信息队伍,严密关注安全动态,真正做到提前预警,及时报告,预先防范。

参考文献:1.《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许义文国家安全战略辽宁教育出版社

2.《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构想》中国国家安全利益所面临的威胁时事出版社

3.《中美战略关系新论》中美关系总论时事出版社

大国关系论文

大国关系的论文

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形势与政策当前中国周边形势及大国关系论文

行政许可法与单行法关系论文

不断调整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政策举措

网络安全策略研究论文

电子商务安全策略分析论文

大国关系之我见

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国家安全策略与大国关系——行政论文
《中国国家安全策略与大国关系——行政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