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07、09年湖北省高考作文构思、选材与立意等例说

发布时间:2020-03-02 15:32: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近三年湖北省高考作文构思、选材与立意例说

襄阳五中 贾玉荣朱新祥

笔者有幸参加了近几年的湖北省高考阅卷,对0

7、0

9、11这三年的高考作文构思、选材与立意等深有感触,至今我还可以嗅到考场上的学子馨香才气,于是写下了此文。三年的作文分别是关于母语的材料作文,关于“站在_____的门口”的半命题作文,关于“旧书”的命题作文。

一、审题紧扣材料,必要时展开想象的翅膀

材料作文应抓每个材料中关键词、反复出现的词语、叙事后的议论语句,把握材料寓意和命题意图。当然多个材料,要找多个材料间的逻辑关系,立意要体现其内在联系,挖掘角度,选择最佳。

07年的作文应抓住“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这两句话,着重写母语的重要,或对母语的感受、学习与运用。当然也可写母语汉语的现状,如何去拯救。 09年的作文应抓住门口的实指义和虚指义,可选材写当下境况,回忆过去,感悟反思人生,对未来的展望。具体内容可以写实的空间定位:家、老家、考场、母校„„;也可以写虚的门口:人生的一道坎、分水岭,一个新起点、新认识。 11年的作文应抓住旧书的实指义和虚指义来展开联想与想象,然后立意。“旧书”内涵有实指义和虚指义。实指义,即“旧书”的本义,其特点一是“旧”,是个时间概念,二是承载着经验、知识、文化或道理,能丰富人、教育人、启发人。有精华,也有糟粕。从本义看,这本书可以是古代文化经典,也可以是近现代哲人领袖的经典著述,更可以是随自己成长的教科书等。虚指义,即“旧书”的比喻意义,作为一种符号,一种载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从比喻义看,可以将旧书比喻成一个人,一件往事,从人和事中写出智慧、哲理、道理、博大精深或认识提高并走向成熟的过程。如果取其比喻义,应点破所写之物、人、事与旧书的比喻关系和相似点。

二、标题漂亮,有才气、锐气、情味、志趣

1、直抒胸臆:捍卫母语

2、诗情画意,穿越时空:朗朗中国话,悠悠中国心

3、比喻联想:国语失落症猛于虎

4、对比、对偶:全球汉语热和国人母语荒/朗朗中国话,悠悠中国心

5、仿写借鉴:执子之手,与子同生/同根同祖同文同秀于东方

6、虚实结合,以实衬虚,给人以温馨或留恋或成熟或奋进或崇高或悲壮感:站在家的门口/站在老屋的门口/站在母校的门口/站在车站的门口/站在考场的门口/站在良心的门口/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三、构思有个性

㈠议论类散文

1、引题→正面立论→反观现实→外来冲击→正面立论,寄寓情思

引题。《方言何去何从》开头:(武汉话)“我信了你的邪,瘦得象个蕃茄。”由此武汉话流行语引出方言话题以及方言的亵渎不如原味方言亲切有意味的深刻认识。武汉话引题在《方言何去何从》中显得简明而又紧扣主题。除流行语之外,歌词、名言、故事、类比等都可引出话题。

类比引出话题如《寻根》开头:“‘春节觉得没意思,喜欢过圣诞节;中秋节不好玩,喜欢在感恩节吃火鸡,虽然不知感谁的恩。’有学者如此概括年轻一代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还有学者把这些归结为全球化对年轻一代的入侵,而作为语言,母语是否也遭到类似的‘侵略’呢?”

文中透露出了对母语遭受入侵的担忧。主体正反对比论证。

2、直接切入→感悟并列或递进或对比→寄寓情思

《话中话》开头:“我们的祖国是母亲,祖国的语言便是母语啊!”开门见山,紧扣话题。《美丽的语言》开头:“抑扬顿挫是孔子在川上由感而发的文言文;平平仄仄是李白登蜀道时情不自禁的呓语诗句;冷冷清清是李清照凭轩窗而作的词叹。哦,我们伟大的母语,在这些人的口中流传百世,积淀起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主体并列论证。

寄寓情思。《关注母语珍爱母语》结尾:“鲁迅先生曾在《狂人日记》中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我想用我稚嫩、微弱的声音呐喊几句:请爱惜和尊重我们的母语!”

《寻根》结尾:“让我们把英文乃至其它外来语当作生活调料,好吗?守住了根就是守住了希望,守住了根就是守住了未来。”文中透露出了对母语的珍爱。

《旧书》开头:历史是一本旧书。开门见山,比喻点题。

《旧书》结尾:“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青灯易灭,黄卷难销。愿与爱书者共勉。寄寓了“与爱书者共勉”的情思。

㈡记叙抒情性散文

1、注重修辞,以比喻的手法抒发对人生关口的昂扬赞美之情并开启下文的回忆。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主体: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朝后回望,那是一段十八载精彩的人生。我收获了亲情,那儿有我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独立思考时,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呵护与谆谆的教导。我收获了友情,从儿时打闹的玩伴到同窗学习的挚友,他们无邪的笑容与无数次和我的共勉在我的心底永远留下了温存的回忆。我收获了知识,十八年来,我像如饥似渴的鱼儿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来游去,文学名著,给我以智慧的启迪,给我以前进的动力,它们是滋润干涸心田的雨露,它们是孤苦绝望时的良师益友……

2、文尾注重照应,形成回环美。《站在十八岁的门口》结尾: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望向人生的大海,我想:把帆留给风,把桨留给浪,把船长的位置留给我!

3、卒章显志。

《旧书》结尾: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所以在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候,捧起一本旧书,听光阴的故事,领千年的情,每一本旧书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幽深的海……

首尾照应,以引言引出结语强调了书虽旧而情理依旧的深刻主题。呼吁今人要捧着旧书“听光阴的故事,领千年的情”。

四、选材丰富,内容多样。

1、读名篇。记得俄罗斯在沙皇时期曾经有上流社会的人以学习法语为一种高贵的行为,可是当拿破仑的士兵即将攻入莫斯科时,拿破仑发现了一个事实,俄罗斯的人民还有自己永不屈服的语言。中国已经不是上流社会的人以学习英语为高贵,而是把你强加到整个国民的身上,由此,我只能作为一种二等语言存在于我的祖国。

2、看媒体报道。韩寒撰文怀疑中国人心目中,英语的位置是不是过于重要。一到早上朗诵的时候,全中国学校出来的都是英语,“闭上眼睛以为是在牛津,睁开眼睛一看是在天津。”

3、感受生活。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中国的任何一种进级考试都需要深刻地体会你的伟大的魅力。也就是说,只要是希望通过教育得到更好生存地位的中国人,都必须臣服于你,否则就没有机会。(《汉语给英语的投降书》)

不堪入目的外来语冲击:说外语的洋鬼子;外教热;考级者不舍昼夜;英语水平不够,应聘者被拒之门外;中文版网页一夜间变成英文。(《汉语给英语的投降书》)

4、感悟反思人生。

冯骥才曾说:“不管人在哪里,在忙什么,只要心有触动,笔有情致,就会从心中飘出一朵花来,落到纸上”。叙事之后的感悟反思既显深度又真切感人。

《站在车站的门口》的“车站”成了“我”心中上演离别与欢聚的车站,文尾“站在车站的门口,去送别,去祝福,去等待,去欢聚”,由实到虚,深化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永恒主题。

《站在老屋门口》中的“老屋”留下了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文尾点题,照应标题,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5、显现出时间的流逝,见证着成长的过程。

《旧书》:静静的月光洒在手里的旧书上,虽然书页早已泛黄,我却看见了童年的笑,童年的泪…… 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隐形的。这里的《旧书》将成长的过程——时间显现出来了。

五、立意真切或高远或深刻

1、个体方面如传递亲情、友情、乡情、性情、感悟哲理、感受文学之美等,立意真切。

母语中传递乡情:回家的梦,听听乡音。

母语中描绘名人性格形象:陶渊明的闲情,徐志靡的幽雅,海子的理想。

《旧书》结尾:泪滴渲染开你的字迹,我抱着这本旧书,温柔地唤起我的孩提旧时光。我还想再叫你一声‚妈妈‛,甜蜜的尾音拖得很长很长……带不走的那些,遗憾和眷恋,就化作最后一滴泪。泪滴渲染开你的字迹,我抱着这本旧书,温柔地唤起我的孩提旧时光。

文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与母亲心灵沟通与交融的过程,扣人心弦,引人共鸣!

《旧书》结尾:思之及此我才明悟,我们芸芸又何尝不都在去往旧书的过程?且不说多么惊艳花前的玉容芳华都终将老去,即便是那经年苍柏的翠枝上,条条纹路,又哪处不折射出岁月的无情。

文尾揭示主旨,感悟哲理:芸芸众生都是一部旧书,折射出岁月的无情。

2、民族方面如爱国情怀、延续民族、反观民族歧视、传承民族精神文化、历史兴衰,融入更迭等,立意真切、高远。

回归母语,我们的灵魂将更加充实和美丽,先秦的诗经楚辞,魏晋的乐府双璧,盛唐两宋的诗词雅韵,明清的小说散文,都源源不断地为人的精神注入营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求贤者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缱绻情思;“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壮志难酬;“苍山负,明烛天南”的瑰丽风光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灵魂深处。

一首名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古体长诗,评为“最牛满分作文”。诗中充满了悲壮的情绪,表达了作者关注历史、真挚的爱国情怀。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道“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黃花岗耶?”

《旧书》主体:若非如此,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何以引得后人慷慨朗读?李白的‚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何以引得人愁绪满怀?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以引得人气概壮阔?旧书是情感的记录,它以一纸墨迹记录下旧时人、旧时情,报国无门的悲壮,友人逝去的伤感,爱国爱家的豪情,任时光荏苒,人已去,情仍在。

文章以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充满气势而且突出强调了旧书所承载的历史人物报国无门的悲壮,友人逝去的伤感,爱国爱家的豪情,感染力极强。

《旧书》:旧书是历史的使节,它于冷静理智的叙述中带给人以思考,逝去的史实在旧书中得到了永生,它以薄如蝉翼的纸张承载了千万年的历史兴衰,融入更迭,转而以清晰明了的语言给后人以告诫。

旧书是历史的使节,客观地反映了历史兴衰。突出了旧书的价值。

六、文采飞扬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运用第二人称、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活泼地表明了汉语遭受的冲击以及“我”忠于汉语的情思,并给人以亲切感:

汉语,我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直至我生命的终结。……

我问了许多有知识的老人,如史记爷爷,战国策爷爷,诗经奶奶,结果发现,他们身上也有着你的脚印,你的痕迹。……一些比你小很多的美女进入了我国本土,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遂把你搁置一边,去理会接近那些美女了。……抛弃正妻——汉语的人又怎能领会到他们的心呢?

2、《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多处化用名人诗句,抒发对历史时局的担忧,对烈士的革命精神的赞颂,对祖国的热爱。既增添了文采,又显示了作者的博学多才。

①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化用李鸿章《临终诗》“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②碧血横飞四塞惊,草木含情风云悲。

化用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③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

化用黄兴那副挽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著名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碧血黄花”象征着烈士的鲜血化为碧玉,革命精神犹如不畏寒霜的秋菊迎风绽放。

还有很多以比喻、对比、排比、夸张、顶针取胜的修辞增添了文采的精彩片段。

有人说:‚圆润的人格好似一个‘鼎’,真、善、美是‘三足’,真是‘骨骼’,善是‘经络’,美是‘皮肉’,是他们共同支撑了‘鼎’中的良心。‛(《站在良心的门口》)

家是快乐的港湾,家是成功的阶梯,家是知识的摇篮。(《站在家的门口》)

失意的人生,诗意的生活,几杯残酒,数茎黄花,拈星为棋,与天对弈,我在孤独中沉沦,在沉沦中升华。(《站在诗意的门口》)

3、《旧书》语言灵动、大气,表达对“旧书”的思考和感悟。

《旧书》开头:微微泛黄的封面,是因时间流逝而显得古朴沧桑的痕迹;略显粗糙的书页,是无数人千万次翻开的证明;简单客观的文字,虽不富有生趣但真实鲜活地存在。

文章运用“泛黄”“粗糙”等一系列的形容词描述了旧书的外形,形象生动。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文势,突出强调了旧书的价值。

七、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

1、有细节描写,意境有意蕴,塑造丰满形象,抒发真切感情。

如《站在车站的门口》写父母要到外省去打工时一家人的不舍的细节:

一天,爸妈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地收拾东西。还处在梦乡与现实的过渡地带的我,忽然依稀听到了一丝啜泣。我睁开朦胧睡眼,发现在昏暗灯光下亲爱的母亲的脸,挂着一些泪水,写着一脸忧伤。我爬到母亲怀里,问她怎么了,她没有说话。倒是一向沉默少言的父亲开口了:我们今天要到外省去打工,一年可能才回一次……我当时就哭了,因为不想爸妈离开。

“我”“听”“睁开”“发现”“爬到”“问”“哭”;母亲“啜泣”“挂着”“写着”;父亲“开口”。这些细腻的描写中营造了忧伤的意境,父母的怜子、爱子、不舍的形象跃然纸上,也将父母的两难、“我”的依依不舍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2、虚实结合,时空、叙述视角转换,表达方式富于变化。

虚实结合。如《站在车站的门口》结尾:站在车站的门口,祝愿远去的人一路平安;站在车站的门口,等待思念的人平安归来。我的心里有一个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离别与欢聚的车站。我会一直站在车站的门口,去送别,去祝福,去等待,去欢聚。

“车站”成了“我”心中上演离别与欢聚的车站,文尾“站在车站的门口,去送别,去祝福,去等待,去欢聚”,由实到虚,深化主题。

时空、叙述视角转换。《站在车站的门口》段首:戏剧的主人翁在变,有一天,我就成了这部戏里的主角。 又如: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就掉,掉了之后又长。这个世界一直在变,而站台的戏却没变,它依然在上演着。变了的,依然只是主人翁。

十多年前送别的我成了如今远去的人,十多年前远去的父母成了如今送别的人。

时间从“十多年前”到“如今”,叙述视角从“我”转换到“父母”,中间过渡衔接非常自然。这样就避免了呆板,既增添了时间的流动性、叙述视角富于变换的灵活性,又使篇章结构衔接缜密。

3、多种感知如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层层深入,真实可感,又显深度。

如《站在老屋门口》主体: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优哉游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那场景重复了几年。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但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老屋门口“一抹残阳”,那扇门“吱呀吱呀”“在风中摇曳”;爷爷“呛得满脸通红”“招我给他捶背”。这些所见所闻生动逼真地展现了老屋的破败和爷爷的风烛残年的景象。

如《站在老屋门口》结尾: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却依旧沉默无语。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

文尾是作者对老屋的思考,深化了“岁月的无声与沧桑”却只能“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的主题。多种感知如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给人以富于变换的美感和厚重的感染力。

4、文尾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卒章显志或突出主旨。

《旧书》结尾: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想当作者却找不到一个读者的年代,纷繁的都市脚步踏碎了细腻饿梦,旧书躲在角落里低语,低语着历史的告诫,低语着‚陌上花缓缓开‛的古老约定,低语着不灭的情,不变的理,渴望被人阅读,被人理解…… 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所以在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候,捧起一本旧书,听光阴的故事,领千年的情,每一本旧书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幽深的海……

文尾照应文首,古今形成对比,并且以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而且富有感情地突出强调了书虽旧而情理依旧的深刻主题。呼吁今人要捧着旧书“听光阴的故事,领千年的情”。

高考作文立意与构思

高考作文指要:立意与表达例说

作文 立意、语言、构思、选材

A级作文选材与构思

作文的选材与构思

选材与构思教学设计

立意与选材作文教案

作文的立意与构思

话题作文(珍惜)立意例说

选材与立意教案(修改后教师版)

07、09年湖北省高考作文构思、选材与立意等例说
《07、09年湖北省高考作文构思、选材与立意等例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