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试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发布时间:2020-03-03 19:43: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试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亓伟军

【摘要】高职院校应把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与其他教育要素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涵义,转变就业观念;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良的师资队伍;通过讲授创业课程,开展创业专题讲座和创业竞赛活动,使学生掌握创业方法;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创业能力。

【关 键 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途径

【科研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多元智能视野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1GG171)

【作者简介】 亓伟军,男,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副教授。邮编:272000

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在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更是十分必要的。从广义上讲,创业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等多方面的教育;从狭义上讲,就是对学生进行从事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就业教育,要通过开展创业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应切实把掌握创业基础理论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以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创业教育已成为国际潮流,而且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也取得一定成果。那么高职院校能否开展创业教育,其毕业生能否成为创业者,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有人预言,创业教育是21世纪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亮点,传统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21世纪人类将更多地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创造性应用去发展经济,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迫切要求青年学生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使毕业生不仅仅成为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所以,一切学校教育不应仅仅传授知识,更应把重点放在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主动精神,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依法执教的客观要求

《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加强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

施。”可见,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就业制度改革和未来竞争的突破口

随着市场就业体制的建立,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有资料预测,现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有50%很难获得工资形式的就业机会。这除了大学扩招,其毕业生的就业冲击,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及国有经济对人才资源的有效需求不足等影响外,主要在于高职生创业意识淡薄和创业能力的不强。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通过创业自谋职业,这不仅能解决自身就业谋生问题,而且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机会,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创业教育正是实现这种价值取向的一种重要途径,这也是高职院校适应未来竞争的突破口。

(四)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局面已逐渐形成,中小企业的地位得到较大提升,并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有专家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中小企业的数量及其发展水平是重要的指标之一。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所需设备的成本日益降低,都为小微企业和家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当的环境和条件。

(五)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在校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极少关心自己的未来,将个人成长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缺乏社会责任感。特别是经历高考之后,进入高职院校缺少了自信心,这势必影响他

们的成长。课题组对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10级新生创业个性特征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适应性、自信心、责任心得分都不高;“生活依赖程度”,大多数学生填写依赖家庭。可见加强创业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所面临的社会形势,培养其吃苦耐劳精神,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塑造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已成为当前实施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创业教育的思路与目标

(一)创业教育工作思路

高职院校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核心,以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业能力培养为关键的创业教育新体系。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教学中,通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涵义,转变就业观念;加大创业师资培训力度,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良的创业师资队伍;将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给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舞台,锻炼学生创业能力;发挥职教优势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竞争的能力。

(二)创业教育工作目标

要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创业教育观念,把创业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业教育工作途径

(一)构建创业教育模式

构建框架。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围绕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目标,从转变教育理念、完

备教育体系人手,以完善组织架构、搭建教育平台为基础,努力把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创业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一致,坚持“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的教育模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创业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律,通过完善主渠道、发挥主阵地、建设主基地,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系统框架。

突出“三性”。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突出普惠性、层次性和标志性。普惠性即面向全体学生,惠及社会,真正体现创业教育的教育功能。层次性即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这两个平台进行互补式教育,以全体学生和创业团队为对象进行分层次教育,将惠及全体学生、培育创业团队、培养创业精英三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标志性即通过标志性人物、标志性项目、标志性成果,给全体学生以示范作用,全面推进创业教育。

明确内涵。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创新能力,丰富创业知识结构,达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

分层施教。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逐步开展创业教育。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启蒙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对二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品格教育以及创业模块教育,结合专业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三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市场及形势教育,使学生对创业有更深层的思考,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二)培养创业教育师资

努力塑造教师的创业精神,重视教师自身创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让教师深入企业体验创业过程,总结创业案例;选聘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家、管理专家作为兼职教师;选派和组织创业指导

教师参加各类创业培训,赴境外短期考察和学习交流;制定扶持政策,让教师在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上和学生共同创业,造就一批“创业型教师”或“教师企业家”。

(三)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课程目标上,以创业型人才质量标准和培养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努力培养既能就业又能创业的实用型、复合型、创业型人才;在课程内容上,重点加强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着力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创业实务知识的传授;在课程形式上,做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调整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的课程结构,构建新的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的课程体系。针对创业的特性实施模块教学,并与原有的专业教学相结合。坚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同时把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者结合起来。

(四)拓展创业教育基地

完善创业教育载体,建设学生创业园,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建设大学生创业素质拓展中心,围绕学生创业能力拓展进行素质教育;建设创业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创业政策和专业知识等信息支持;建设创业心理及法律辅导室,对创业学生进行心理及法律辅导;建设模拟实验室,让学生模拟企业实际运行,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

(五)开展创业教育研究

重点研究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型和框架,创业教育基本规律、基本性质和基本原则,创业教育的教学原理、特征、运行方式,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教学管理体系的设计与操作问题。围绕创业与创新、创业与企业成长、创业管理、创业活动与创业环境、创业经济等一系列问题开展研究,积极探索理论创新与企业发展之

道。

(六)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着力培育校园创业文化,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注重创业意识、创业观念、创业精神的培养,明确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和目标,通过创业咨询日活动、创业教育校园行、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文化建设座谈会、学生素质拓展、学生野外训练、企业家讲座等活动形式建设校园创业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凡禹编著,创业前三年,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10。

2、吕敏编著,青年创业成功之道,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2。

3、常建坤 李时椿,美国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N],光明日报,2005—12—28(7)。

4、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6(i1)。

创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发展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体验式教育培养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探讨论文

高职院校从事社区教育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及途径论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

高职院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doc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及途径的初探论文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

试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试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