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村民业余生活情况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02 19:06: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湖南商学院

暑假社会调查报告题

关于农村村民业余生活情况的调查——以云南省通海县部分村为代表

部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1001班 101410018 张兰 周红江 讲师

2012年 9 月 2 日

关于农村村民业余生活情况的调查

——以云南省通海县部分村为代表

调查时间:2012年8月中旬~2012年8月底

调查地点:通海县秀山镇、纳古镇、九街镇、河西镇部分村 调查对象:村民、村领导 调查方法:问卷、走访

调查目的:了解通海县农村文化生活,从中归纳出我县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现状,并找出问题,提出改良方案,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丰富精神生活水平。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的建设以及新城乡规划得以大力普及,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却显得越来越单调、乏味。因此只有对农村文化生活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建设和完善农村文化,更有助于新农村的建设,以及“村民自治”管理模式的实现。此次调查正是针对通海县部分村的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进行的,通过了解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分析通海县农村文化的主要特点,并从中发现问题,为提高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提出改良方案,为实现“村民自治”及新农村的建设提出建议。

一、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基本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基本现状

1、电视、串门是目前农村用于休闲的最主要方式。

(1)电视在农村的普及,极大地开阔了农民的视野,成为农民接触外界的最主要途径,让农民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也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据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农民表示每天都会有部分时间收看电视(90%的看电视的人中,经济相对弱的九街镇,河西镇所占比例达60%以上,而经济相对强的纳古镇和秀山镇仅占30%,其中,中年以下看电视人数明显多于中年以上者)。按其看电视时间长短来看, 55%以上的人表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低于三个小时,在农闲时期,最多可达十余个小时。按其所看的电视节目种类来看,60%以上的人表示主要收看电视剧和综艺娱乐节目,近期来人文法制节目也大受欢迎,如《法律讲堂》、《传奇故事》等。

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乡村文化在广为普及的同时也存在一个变性的问题。本地的电视节目成了商家利用各种手段获取利润的平台,以前还有每周两次的县长亲访节目,现在却被那些商业旅游节目和广告取而代之。有些地方因为基础设施落后,有线电视开通较少,只能收到地方仅有的几个频道,节目数量少、质量差。因此数字电视便随之成为了政府官员间接获取利益的渠道。

(2)串门是农村最常见、最传统、成本最低的休闲娱乐方式。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一般都比较薄弱,无法提供更丰富的休闲方式,串门便成了村民们传达村里消息,道家常,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80%的调查对象都表示有串门的习惯(秀山镇的仅占10%)。尤其对于农村妇女和老人来说,串门更是她们业余生活的主要消遣方式。与归为城镇的秀山镇相比,秀山镇、纳古镇、河西镇等乡镇村民邻里关系相对融洽,由此看来,串门也使得邻里关系相对融洽、和谐。

2、打牌、打麻将和下棋也是农民重要的娱乐方式。

打牌以前主要是妇女的娱乐方式,打麻将主要是中年男性热衷的方式,但现在也成了大多数年轻人比较热衷的娱乐方式。以我们村(元山村)为例,大多数无业青少年除了农忙时下地帮忙,其余时间大多都三五成群的打牌、打麻将,而且还从一开始的纯娱乐活动走向了“娱乐为主,赚外快为辅”的赌博趋势,虽下注不大,但对于一个无业务收入的青少年来说,还是存在问题的;下棋这个修身养性的方式原来是被老年人广为接受的,但是,随着时代潮流的变更,城市老年人的业余生活逐渐丰富,但是农村老年人从以前的下下棋,逐步趋向了只是在家门前散散步,晒晒太阳。

3、赶集、广场舞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1)集市是农村每周都有的,赶集也是农民业余生活的方式之一。在农村,每个乡镇都有1 ~ 2个村设有集市,基本上是每10天就有3~ 4天是集,例如,九街镇每逢

二、

五、九是集,纳古镇为

一、

四、七;河西镇为

三、

六、九。在集市上,农民可以购买生活生产所需的用品,走走逛逛,是休闲的好方式之一。集市在繁荣农村经济的同时也丰富的农民的业余生活。并且,大部分人也常进通海县城逛街,且进城频率与村落离县城的距离以及经济条件正相关。例如,秀山镇是离县城最近的乡镇,其村民进城频率为每周3~7次,远点的九街镇村民进城频率为每周2~5次,离得最远的高大乡和河西镇为每周1~3次。而纳古镇是除了秀山镇外经济最发达的镇,虽然该村离县城相对较远,但是,其居民进城频率与秀山镇的不相上下。

(2)广场舞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之一。现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广场舞以其老少皆宜的特点吸引了广大民众的视线,为村民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一些村里每天都会有大群的人齐聚一起跳广场舞,不管男女老少,村民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大家凑在一起其乐融融,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有些村没有足够宽敞的地点,且这种健身娱乐的意识不够强,有些地方有,但坚持不了多久就都散了,有些地方直接没人组织跳。只有靠近县城或者经济条件好的村落广场舞的队伍发展渐大。

4、KTV不仅仅是城里人派遣的地方,也渐被农村人接受。卡拉OK也成了农村家庭聚会或者庆祝活动的地方但是由于资金还有路程的因素,村民们去KTV的次数差不多两三次每年。KTV在青少年中是大受欢迎的,不仅局限于家庭聚会和庆祝活动,平时的朋友同学小聚都会相约在KTV。但是,青少年毕竟是低收入群体,在KTV的消费是普遍偏高,这也成了限制青少年业余生活的因素。

5、各族传统节庆活跃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

通海县的两年一度的迎春花街也为通海群众带来了近两个星期的多彩生活。每届迎春花街都于大年初七开始至十八,每届花街都为通海县民众带来不同程度的狂欢,各类花草,各地传统文化,各地美食都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不一样的享受。

也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通海县存在着不同的种族,主要是汉族,回族和蒙古族。兴蒙乡主要聚居着蒙古族,小回村,大回村,和纳古镇以回族居多。蒙古族有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回族也有一年一度的圣节,受其民族文化的制约,新蒙乡的村民多以其传统文化活动为主,由于民族文化不同,回族每年一次的斋戒在文化生活上就显出很大差异,回族斋戒过程中大多是晚上活动,其文化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段便是晚上,白天多呆在家里,或者进城逛街。这些传统习俗在丰富了本土文化的同时,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外来观念的冲击,农民对农村传统娱乐形式的兴趣逐渐消失。现存的乡村文化处于解体之中,而新的适合农村社会健康发展的文化秩序又尚待建设,农村文化整体上处在最薄弱的过渡时期,各种不良风气容易形成。

6、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差距日益拉大,切呈现出层级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设施建设、居民素质、资源总量和活动开展等方面。与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相比,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却日益衰败。农村传统的丰富多彩的“草根文化”,如自编自演的戏班、春节前后的在农村串演的秧歌队、舞狮队已不多见。县城周围的村镇文化活动就比较丰富,娱乐形式比较多样,而在一些边远农村,不论在基础设施上还是在农民的积极性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城里公园社区随处可见的大众健身器材在农村寥寥无几。走遍九街镇,河西镇以及秀山镇,纳古镇可以发现。秀山镇的大众健身器材是普遍可见的,举行的文化活动也是最多的,纳古镇次之,而九街镇、河西镇只有在镇上才能找到公园,发现为数不多的几件健身器材,文化馆之类的地方更是难寻踪影,这是远远满足不了村民们对文化的硬件需求的。

7、互联网的普及为农村业余生活带来新生力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也走进了农村。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安置了电脑,连起了互联网,为生活的各方面都带来很大便捷。各乡镇基本都有网吧,但“黑网吧”的数量比正规网吧还要多。另一方面,由于贫富差距的存在,多数村民听说过互联网,但对其的了解还很少。倒是大多数青少年都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但其多用于玩网络游戏,不少人还因沉迷与网络而荒废学业,甚至走向犯罪道路。

(二)原因分析

以上基本现状表明,农村村民的娱乐方式单调,仅仅局限于家庭娱乐方式,因而赌博、酗酒等恶习正不断在农村蔓延。一些人置农业生产于不顾,不分白天黑夜,大肆进行赌博活动。尤其没有特别适合年轻人的娱乐方式,年轻人很容易转向不良的行为。在此总给原因如下:

1、公共体育设施不足,体育锻炼缺乏。农村的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村镇村民健身意识相对较强。村民们主要参加的体育活动主要有羽毛球、篮球、广场舞和利用健身器材锻炼等,每年会组织比赛,例如秀山镇有篮球比赛,县城每年也会组织舞狮大赛。但大多数农村由于没有活动的固定场地,农民平时很少开展这些活动,只有在春节前后打打篮球。大多数乡镇,村民们忙于劳作,一整天劳累下来更没心思去锻炼,或者只能在自家庭院和公路街道及天然场地开展一些简单的活动。农村基础设施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不能满足村民的要求,影响了体育活动在农村的开展。

2、村民意识不足,思想滞后。大多数乡镇都建有篮球场,且大致每个村都有一块篮球场,例如九龙村,元山村,河西镇大多数村。但是,由于村民们健身意识不强,加之忙于下田劳作,回到家就只想进行点不耗费体力的事情,打球的人只有部分小孩,大人就少之甚少,久而久之,篮球场闲置,便都成了村里的公共停车场、晒场了。有些村虽有健身器材,但村民们似乎都不太喜欢出门,大多串门或者呆在家看电视,只有少数老人会带着小孩子去玩耍。加之对器材的使用说明不太明确,出现了资源闲置的情况。

3、政府部门在村民业余生活的完善方面严重缺位,对村民们健康的业余生活方面的宣传无作为。农村的村干大多出自农民,且都是本村的村民。调查过程中采访了几个村的领导干部,当问及他们对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有何看法时,表示的都是一致的态度——我们也是农民,没有那么多时间开展什么活动,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自己喜欢什么就玩什么,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村干之所以会以这种态度对待该问题,说明政府对村干的培训仅仅局限于村里“事务”的管理。

在网吧和本地电视节目管理方面,政府所采取的大多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甚至为了一己私利成了违规人员挣钱的靠山,因此,越来越多的私人“黑网吧”,越来越多的垃圾节目越来越猖獗,村民的身心及财物都受到严重影响。

对青少年教育方面也呈现出不重视的情况。九街镇河西镇的村落都存在青少年很小就辍学的情况,并且年龄稍微大点的年轻人多是无业游民,既种不了田地,又不出去打工,而是在家“啃老”。村干们对此举也都怀抱着“可以理解”的态度。

4、文化多元化导致地区、民族之间业余生活呈现差异。

二、针对当前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政府部门应重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展业余活动范围。

调查结果显示,村民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业余活动的地方和设施少之又少。因此,例如,一个可以散散步跳跳舞的花园,一个有器材可以锻炼锻炼身体的地方,以及一个可以提高自身修养的图书馆等。

因此,加强农村业余文化生活首先应从硬件设施做起。政府部门应该增加这些娱乐健身设施和人力方面的资金投入。建设娱乐场所和设施,例如新建公园,引入大众健身器材,并将其的使用说明进行详尽说明;新组跳舞队,请来专业的舞蹈人员进行带领指导;组建篮球队等,有条件的的村还可以新建图书馆、文化宫等,使村民们的身心都得到锻炼。

另外,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村民的文化教育,强调高质业余生活的重要性。只有好的业余生活才能使村民的幸福指数提升,但由于村民们这方面的意识欠缺,一方面生活显得单调,干活的动力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因此,宣传方面只有村委会能够解决,应多多进行有关业余生活的宣传。可采取“文艺下乡”的形式进行宣传,即邀请专业文艺爱好者以表演节目的方式到乡进行宣传;村干可以以走访的形式与村民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宣传。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恶劣风气严加控制。

对学龄青少年辍学回家的情况应及时调查原因,并进行思想教育,向家长和孩子强调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劝导其继续接受教育;对因经济方面的困难而辍学的家庭应给予适当补助。

对于赌博等不良风气的控制,需从道德教育来抓。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农民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净化民风,对赌博严加控制,尤其是大金额的赌博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因赌博带来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另外,对网吧的开放应严格把关,并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对非法开放的网吧严厉打击,并制定相关的惩罚机制,坚决禁止青少年进入网吧。另外应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这把“双刃剑”,合理地利用网络。

(三)不断尝试新的业余文化活动。

政府应培养一批文艺村干,大力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组建村级文化骨干队伍。鼓励并带领村民们不断尝试新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动员和组织专业艺术人员到农村去,帮助农村培养各类文艺人才,开展各种文艺活动。鼓励农民订阅报刊的积极性,不断对村民进行业余文化传播,并且不断尝试新的业余文化形式。例如,定期播放露天电影,定期组织篮球赛、拔河赛、歌唱大赛、广场舞大赛等,且可与邻村进行联谊。

(四)加强不同种族间的交流,积极利用多种族的特点,大力弘扬多文化发展。由于云南的多民族特色,可以抓住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对各地传统文化进行搜罗,并且加强各族文化交流。不同村落,不同种族,可以在尊重本族文化的同时加强沟通。定期举行文化交流会,组织村民们开展一定有益身心健康的竞赛。在使本族文化得到继承的同时也得到吸收进新鲜血液,各族文化相互促进,发扬光大。

(五)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村民自治。

城乡差距的大小使得文化生活的差距也出现了差距,。因此,政府还是应该从根本的经济着手,鼓励农民“引进来,走出去”,即引进新的技术用于农业生产,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大批剩余劳动力可以走出去创造新的财富;扩大小额贷款范围,用实际行动支持民营发展;鼓励城乡文化交流,建立城乡文化交流站等。

而今“村民自治”已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热门话题,这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转变传统观念,学习新的东西,在经济实现一定程度的时候,向村民们宣传“村民自治”的管理模式,实现村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定期轮流组织村民进行新观念的培训,鼓励村民积极参加,使得每个村民都对新“东西”有一定的认识,从村民的意识上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并成立村委会,村民们轮流担当村委会成员,大家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相信随着政府的不断重视,村民文化消费观念的增强,加之村领导的积极鼓励,日渐富裕起来的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也会日益丰富。

农村村民业余生活情况调查表

亲爱的乡亲们:

为了更好地扩展我们的业余生活,在此耽搁各位几分钟时间,请各位配合填一下这个调查表,谢谢各位!

1、性别( ) A、男 B、女

2、年龄(

A、30岁以下 B、30~40岁 C、40~50岁 D、50岁以上

3、家庭年收入(

A、1万元以下 B、2~5万元 C、5~10万元 D、10万元以上

4、职业(

A、事业单位 B、个体、私营 C、农民 D、无 E、其他

5、文化程度:(

A、大学/大学以上 B、高中 C、初中 D、初中以下

6、感兴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可多选)(

A、报刊杂志 B、电视、广播 C、麻将、纸牌 D、看电影、唱卡拉OK E、跳舞 F、运动、健身 G、出游、旅游

7、经常参与的文化娱乐生活(可多选)(

A、报刊杂志 B、电视、广播 C、麻将、纸牌 D、看电影、唱卡拉OK E、跳舞 F、运动、健身 G、出游、旅游

8、每周用于文化娱乐生活的时间(

A、2小时以下 B、2~5小时 C、5~7小时 D、7小时以上

9、每月平均用于文化生活的支出(

A、5元以下 B、5~20元 C、20~40元 D、40~60元 E、60~80元 F、80~100元 G、100元以上

10、当地有无文化站或文化室等活动场所( ) A、有 B、无 C、不清楚

11、对当地文化站或文化室等活动态度( ) A、满意 B、不满意 C、无所谓

12、对当地文化娱乐活动的建议( ) A、创建一些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和场所 B、积极开展科教文卫“三下乡”活动 C、发掘群众自创和表演自娱自乐的兴趣和能力

农村初中教师业余生活现状调查[定稿]

农村村民自治调查问卷

中国人业余生活大型调查

大学生业余生活调查问卷

《中学生业余生活》调查问卷

大学生业余生活调查问卷

农村村民政策法规

农村村民入党申请书

浅谈农村村民自治

农村村民入党申请书

农村村民业余生活情况的调查
《农村村民业余生活情况的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