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激荡三十年[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1 22:01: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书笔记

一、关于吴晓波《激荡三十年》的核心思想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涌现出许多企业家,例如造纸厂厂长马胜利,因东方魔水而一夜成名的李经纬,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万科的王石。他们的命运都不同。改革就是突破,突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法律、政策的障碍。而作为企业家,他们需要有思想活跃、思维敏锐,能看到人所不能看到的,想人所想不到的,处处占领高地独占先机。但这也是远远不够的,像马氏神话的破灭。

核心技术是中国制作的软肋。技术在古代被视为奇技淫巧,从业者“工“也被排在士农之后,社会地位远远高于商,对于技术的重视应该是从建国后完整的工业体系建设时开始的,但我们的技术分层就像是中国的劳动力分层,有尖端的科学家和低端的农民工,就是缺少中端和高端的技师和工程师。技术不管是对一个企业家还是一个国家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掌握核心技术就是成功的关键。

二、关于吴晓波《激荡三十年》的读后感

这本书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

1978——2008年“摸着石头过河”的社会转型期谱写了当代中国可歌可泣的企业史。他们总是承担着改革的政策风险,总是原有体制的突破者也是违规者,常常被迫游离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地带,然而在今天看来,他们毫无疑问的是那个时代的骄子。不同的人生轨迹背后折射的却是相同的时代烙印——见证经历了激荡三十年里中国企业所有的兴衰荣辱世事变迁,更是那个时代社会的缩影。

许多功成名就至今日的改革成功者,曾经也走过荆棘路。当年的王石同样身无分文过,在深圳街头时的迷茫和毫无方向与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丝毫差别。然而他却主动地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倒卖起玉米,在“摸着石头”的过程中渐渐找到方向。当年的柳传志在中科院中不过是一个专业不精的工程师,但是他所拥有那个年代人少有的经营热情与智慧致使他脱颖而出。当年的许多人不过是与我们一样的青年人,那些衣着光鲜的熟悉面孔也曾同样面对时代的困惑而苦于自我救赎。然而他们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们找到了一般人找不到的、属于自己 的时代切入点。

30年诞生了太多人物,人们对他们的定义各有不同。我十分赞同这本书前言引用《唐璜》的一句话对他们的定义——“说来新鲜,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年年有,月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而后才发现,他算不得真英雄。”因为,我觉得他们是成功的时代探路者。虽然在现在看来,他们的成功源于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他们的成功相对容易,但是取得成功始终是困难的,需要我们走在时代最前沿,甚至超前于时代。 这本书中提到的许多故事都是我们高中时写作文极好的论据,而当时对这些事情的评判几乎只是简单的为了单一的论点而简单的贴上符合主题的标签。一件现实的事情没有简单的好与坏,很难用一个或两个简单的方面解释清楚。全面客观是探求事物真相的基础。

学生:钟书 班级:人力B1 学号:53号 2018年3月26日

激荡三十年

激荡三十年

激荡三十年

激荡三十年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 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

激荡三十年[推荐]
《激荡三十年[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