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哈姆雷特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9: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哈姆雷特》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今天授课的内容是《哈姆雷特》。

一、说教材

《哈姆雷特》一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戏剧单元),是著名戏剧学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全文以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之间的斗争为线索,通过对哈姆雷特的不懈斗争与反抗的描写,凸显对美好理想的坚持,对重整乾坤,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人性美的歌颂,对人的价值、人的力量的一种再次定位与认识。因为时代、背景、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学生对于《哈姆雷特》的了解可能会有一些难度,但是通过对此篇经典的阅读,不仅可以增长他们的文学知识,对莎士比亚大师以及文艺复兴时代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于人性的塑造,优秀人格的追求也很有意义。

二、教学目标、难点、重点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了解莎士比亚以及《哈姆雷特》的基本故事情节;

欣赏国外戏剧的语言艺术;

学会通过戏剧冲突和精彩对白把握典型艺术形象。

能力目标:掌握通过跌宕的情节与尖锐的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理解哈姆雷特这一形象的意义;

通过对哈姆雷特的解读,正确的认识自己。

(二) 教学重点

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与精彩的人物对白来把握对人物形象是塑造;

品味戏剧语言。

(三) 教学难点

哈姆雷特形象的典型性。

三、教学教法

学生初次接触外国的戏剧作品,在时代背景、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有一定的难度,应该指导学生在把握一些基本的舞台剧欣赏方法的基础上,做好预习工作。通过多媒体视频与图片的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文是节选,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一知半解的感觉,因此初读时,要帮助学生了解前因后果,理清故事发展脉络,然后反复阅读,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对于文章的语言特色可以通过反复阅读以及分角色朗读的方法逐步加深理解,对于文章的情节、冲突、人物性格可以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四、教学过程

本课设置为1个课时。

(一) 名言导入

恩格斯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这句话,同学们都很熟悉,这句话是根据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得出的,主要是针对文学作品的品评。为什么《哈姆雷特》这篇文学作品会使得一代巨人得出这样的话呢,下面我们走进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来品味一下。

(二) 作者与作品介绍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著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白》。本·琼

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莎士比亚和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被人们尊称为“莎翁”。

《哈姆雷特》是莎翁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又名《王子复仇记》。在《哈姆雷特》中,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此剧颇负盛名,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和越剧、京剧等艺术作品不断在世界各地上演。

(三) 剧情结构,人物梳理

1、全剧情节介绍: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父亲突然死去,母亲匆匆改嫁给了他的叔父——新王克劳狄斯。克劳狄斯谋杀老国王,哈姆雷特肩负着为父亲报仇、重整朝纲的重任。哈姆雷特一时鲁莽误杀了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口保护哈姆雷特,立即打发他去英格兰,想借助英格兰国王之手杀掉他。哈姆雷特识破了他的诡计,半路上逃了回来。波洛涅斯是哈姆雷特的情人奥菲莉娅的父亲,奥菲莉娅受到情人“变心”和父亲被杀的双重打击后,精神恍惚,落水而亡。奥菲莉娅的各个雷欧提斯对哈姆雷特极其怨恨,克劳狄斯趁机拉拢他,两人合谋用计杀害哈姆雷特。

本剧为五幕剧:

第一幕:老国王的鬼魂出现,告诉哈姆雷特自己是被克劳狄斯害死的,介绍复仇的起源。

第二幕:新国王克劳狄斯对哈姆雷特心怀鬼胎,派哈姆雷特的好朋友试探他。

第三幕:克劳狄斯进一步利用奥菲莉娅试探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佯装疯癫,证实了克劳狄斯的罪行,并为了复仇而误杀了正在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

第四幕:克劳狄斯为了免除后患,设计迫使哈姆雷特去英格兰,想要借英格兰国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被其识破,哈姆雷特逃回丹麦。

第五幕:奥菲莉娅落水而亡,她的兄长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比剑,哈姆雷特在王后误服毒酒死亡、雷欧提斯当众揭露克劳狄斯的害人阴谋后,将克劳狄斯杀害,同时自己也中剑身亡。

2、课文剧情结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 不要作声!谁来了?”)

从英国逃回来的哈姆雷特向朋友们说明事情真相以及共商复仇大计。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

奸臣奥斯里克诱骗哈姆雷特比剑。

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

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3、剧中人物梳理:

哈姆雷特丹麦王子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王子的叔父,弑君篡位者

葛特露德王后,哈姆莱特之母

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

奥菲莉娅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王子挚友

罗森格兰兹王子同学,后背叛王子

吉尔登斯吞王子同学,后背叛王子

福丁布拉斯挪威王子

(四) 分析鉴赏

1、分析整个剧本,全剧围绕什么样的矛盾冲突展开剧情?

主要围绕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来展开故事情节,节选部分的矛盾主要包括两个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之间的杀父霸母之仇,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之间的杀父“害”妹之仇,两个矛盾不断升级、碰撞,最后在比剑与毒酒中达到了高潮。其中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是文章的主要矛盾。

2、文章在语言的应用上有什么特点?

动作化语言与个性化语言。

(1)动作化的语言

哈姆雷特 :(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哈姆雷特:得意,纳闷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

雷欧提斯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雷欧提斯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希望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

奥斯里克 :两边都没有中。

(体现奥斯里克胆小谨慎的个性。)

国王: 我怕你击不中他。

(克劳狄斯使用激将法,迫使雷欧提斯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哈姆雷特的话激怒了雷欧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剑。)

(2)个性化的语言

哈姆雷特的语言: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克劳狄斯的语言:亲热,和善,阴毒,足见其是一个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

(五)拓展探究

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分析

1、忧郁

A.忧郁之源----理想破灭忧郁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系列伤天害理的事变突然发生,打破了他关于人生、世界、爱情、友谊、前途等一系列人文主义的幻想。人类,并不美好,下贱的克牢狄斯一旦爬上王位,很多人对他阿谀逢迎,\"如今诚实的人,一万个人中也没有一个! \" 为了篡权,弟弟居然暗杀自己的哥哥 ---- \"人,不过是泥土捏成的生命!\"人间,是长满恶毒莠草的荒原。世界,就是一座大监狱,而丹麦,又是其中最坏的一间。爱情,也不坚贞,父王死去不到两个月,母亲的孝鞋还没有穿旧,居然匆匆地改嫁奸王,钻进乱伦的衾被, 就是畜牲也会比这悲哀得长久些吧?友谊,也不可靠,一个个好友,为了一己的私利,甘做奸王的暗探来窥视行踪;就连信誓旦旦的情人,也不自觉成为篡权者的工具。纵目四望,奸王邪恶、群臣昏聩、朝廷腐败、上层堕落,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理想破灭,使他承受不了这超负荷的压力,陷入于精神危机,产生了忧郁。

B.忧郁之久忧郁 ---- 贯穿剧目的始终。从他穿着丧服登场,到古堡待父,到破相装疯,到戏中作戏,到后宫劝母,到海上窥奸,到墓场葬礼,到宫庭比武,一直到他最后毁灭,忧郁一直没有离开过他。因而, 没有忧郁,也就没有哈姆雷特。

2、犹豫

A.犹豫原因犹豫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主观)犹豫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客观)

B.犹豫表现拙于行动 ---- 他是哲学家而不是实干家,他敏于思索而拙于行动,他在没有切实可行、十拿九稳的办法之前,只会冥思苦想,他从思考到行动需要一个比常人更为复杂的过程。不知如何行动 ---- 他决心行动而又不知如何行动, 他很不容易等到一个杀掉奸王的机会,克牢狄斯在祈祷,只需抽刀一击,就能为父报仇,然而,灵魂进入天堂还是滚入地狱的无用考虑又使他错过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现在正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了仇了。” “不,那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抱怨了。”“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残酷的机会吧。”于是,再次推迟了报仇大计.C.犹豫结果等待时机,而时机不来,一旦到来,又坐失良机;幻想行动,却一拖再拖,空有报国之心,而无匡世之策,只落得个苦闷彷徨,忧郁犹豫。结果,行动的犹豫,导致了他的毁灭。

哈姆雷特形象的意义

A、揭示了新旧交替时代尖锐的社会矛盾,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斗争的残酷性;

B、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C、起到了唤起民众,奋起反抗封建势力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

《哈姆雷特》是悲剧性的,无论是善良的人还是满怀罪恶的人都遭到了毁灭,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莎士比亚故意超越时代放置到了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之中,借助哈姆雷特之口,无情的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平,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是《哈姆雷特》也体现了当时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的悲剧,这个悲剧带有深刻的社会内涵与时代意义。

(七)作业布置

观看舞台剧《哈姆雷特》

任选剧中一个角色,为其写一篇自传。

五、板书设计

跌宕起伏

1、回忆逃亡上天注定人文主义者

扣人心弦

2、答应比剑落入圈套悲惨的英雄

3、阴差阳错同归于尽抗争的青年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