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构建学院派戏剧演出场域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8: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构建学院派戏剧演出场域

作为一个有力量的、充满有生气的存在, “第七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ATEC)暨第二届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以其一系列精彩的演出为北京乃至中国的戏剧舞台提供了一种极富有学术挖掘潜力的案例。2012年5月17日至22日,在青砖灰瓦充满了旧京风情的中央戏剧学院,来自世界各国的11所戏剧院校共展演了11台戏剧。此番展演并非简单的“成品搬运”,11台演出剧目不仅仅充满了独特的艺术想象和民族风情,而且通过对各民族独有的戏剧语汇的展示,使演出非常和谐地统一在一定的学术主题中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剧目甚至是大学为了本次“晋京演出”而专门排练的。此番演出中,几个命题显现出来:全球化的戏剧演出场域,学院式的乡愁演绎技巧,契诃夫戏剧的当代排演以及戏剧“奥林匹克”精神的复苏。

《暮光港口》(Port twilight)由伦恩·詹金(Len Jenkin)编剧,比尔·沃特斯(Bill Walters)导演,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艺术学院(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America)演出。诚如该剧的另一个名字《科学大事记——愚昧,智慧与疯狂之旅》所显露的那样,它是一个充满了后现代气息的,以多线叙事轮换交错来铺陈故事的实验性戏剧。它以男女主人公迪克和唐娜来贯穿4个主要的故事,虽然剧情并不讲究强烈的戏剧冲突,但是每个桥段的安排都各自成章,体现出局部的浓烈和整体的静穆,继而以这种奇妙的组合来营造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感受——也许每个人都在认真癫狂地生活着,可是这个世界总是在静默地运转。显然,“暮光港口”是一个灵魂暂时停泊的港口,在这个日夜交错时刻的船来船往的地点,唱歌,跳舞,争吵,饕餮,张惶失措地走来走去,漫无目的地闲聊畅饮,彼此谈情说爱又相互虐待,剧中人的所作所为,都弥漫着卡夫卡式的忧伤与放犷。该剧舞美使用了极简的设计,舞台上出现了汉字的场景提示和北京常见的三轮板车,仅有的专门置景也由塑料幕布做成,有异装癖的臃肿肥胖的男子在其间拿着手枪四处乱跑;与之相对应的是剧中人闹剧式的装束,这些元素奇妙地交融在一起,透出一股温淡又戏谑的超现实味道。也许舞台正是要展现这些失语症候族群——在说的太多与不可言说之间迷失的人们。他们无可选择地经历着信仰、绝望、取求、疾病、挣扎、对峙、报复、壮举和神迹。正是通过这种满怀惆怅的无所依托的漂泊感,该剧展现身体的故乡、心灵的异乡抑或身体的异乡、心灵的故乡的命题才得以凸显,在那看似高深莫测的几乎陷于无尽的黑暗中的舞台,观众分享的是主人公悸动不安的乡愁。是的,当人们已经无法集体分享共有的乡愁,那么只有借助破碎拼贴的符号商品才能重新获得个体乡愁的重构与铭记。暮光港口,便是乡愁符号的烟花般绽放之所。

作为本次演出的压轴戏,《情人牧歌》(The Eclogue of Placida&Vitoriano)确实在现场效果方面获得了十足的成功。它改编自胡安·恩西纳(Juan del Encina)的《普拉希德和维朵良诺的牧歌》,导演阿历杭德罗·冈萨雷斯·布奇(Alejandro González Puche)和马政红(Ma Zhenghong),由哥伦比亚卡利瓦耶大学(Universidad del Valle,Colombia)演出。它的演出成功得益于三方面的美学资源:一是美洲文学由来已久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整个故事以爱情超越时空,爱情跨越神人两界为立意,男主人公饱受猜忌的折磨,并受到了失去爱人的残酷惩罚,这令他痛苦不堪,深重的痛苦最终唤起了爱神的眷顾。这样的故事在拉丁美洲的民间文学中是并不罕见的。二是全剧浓郁的民族风情,如“不幸者喷泉”一场中的舞蹈,各种特色乐器的使用,我们甚至看到爱神维纳斯也在舞蹈,充满了异质文化的各种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斑驳绚烂的演出效果。三是戏剧叙事原型中,它对以《奥塞罗》、《俄尔浦斯与欧律迪克》为代表的爱情故事的逆转和反向借鉴——因误会而显现出的情人的弱点,以及跨越生死的永恒爱恋。幸运的是,这一次结局是皆大欢喜。故事讲述男主人公维托良诺因为误会他的爱人,令爱人普瑞希德自刎而死。两人轰轰烈烈的生死恋感动了爱神维纳斯,最终令普瑞希德复活,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舞台处理形式上,该剧将报幕与演出融为一体,演员直接带着本剧的海报上场等等形式,都使得该剧具有鲜活的现场意识。维纳斯的家是一个令

人产生无限遐想的空间。导演则另辟蹊径,只用了一根木棍加帘幕形成一堵墙,回避了具象的设计,令演员的表演空间更大。演出过程中,亦常常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在结尾则直接与观众手拉手共舞,宛若一个大大的舞会,凡此种种,都使得现场气热火朝天,人们深深感受到来自拉美的热情与奔放。

《后台》(The Dreing Room)是一部实在意义上的讲述后台故事的“后台”剧。该剧改编自日本剧作家清水邦夫(Kunio Shimizu)的原作,导演越光照文(Terufumi Koshimitsu),由日本桐朋学园艺术短期大学(Toho Gakuen College of Drama and Music,Japan)演出。故事展现4个对表演怀有梦想的女性,她们从年纪轻轻充满憧憬,到饱经风霜、理想沉淀、人生陷入悲观与宿命。故事表现的是等待与寻找的主题,尤其是困于原地无法逃脱,以及逃脱而不知去向的悲凉感。设若用那个著名的菊与刀的比喻来观照这部剧,那么便是怒放后行将凋落的菊花,以及遗失了钢刀的刀鞘。正是这种对人生意义的失落感,使4个戏剧演员的人生命题一定意义接近了契诃夫戏剧的命题。该剧另外的亮点之一是充满日本歌舞伎味道的肢体语言,作为一种民族风情展示,在本次众多演出中别有一番韵味。

《萨姆帕达——思想传承》(SAMPADA - The Inheritance)由印度国立戏剧学院(National School of Drama ,India)演出,导演特瑞普拉瑞·莎尔玛(Tripurari Sharma)。这是一个与契诃夫《卡什坦卡》具有相似命题的故事。只不过一个主人公是人,一个主人公是狗。卡什坦卡是一条经历了马戏团里精彩的流浪生活后,最终回到对它恶语相向的主人身边的狗,而本剧也是讲述了一个相似的关于人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经历了培尔·金特式的出逃与探险,并邂逅了近乎完美的爱情,但在真正面临选择世俗意义的生活还是继续浪漫下去时,他回归了平庸的现实。这里面呈现的是人类最根本的无奈:与现实妥协和解的本能是人类亘古已有的生存本能,也是经常被归类于人性的弱点之一。无论是契诃夫笔下的那条狗,还是本剧中的人,都展现了人类的这种无奈。

《萨姆帕达——思想传承》剧照

本届ATEC的一个主题是契诃夫戏剧的当下演绎。对于每一个喜欢戏剧艺术的人来说,契诃夫一直都是一个永恒的殿堂,戏剧人以排演他的戏剧为梦想甚至是终极梦想,他是任何戏剧人都无法彻底征服而又不可能绕过的山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以排演的方式去体会和分享他的戏剧韵味和深厚。在古希腊戏剧奥林匹克时代,各个剧团争相出演近似主题的剧目,戏剧演出一派欣欣向荣,成为全民娱乐的主流。本次ATEC的戏剧演出,我们也仿佛感受了这一丝丝竞相出演经典的盛况,颇有古意。契诃夫戏剧所蕴含的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的感受,是穿越时空而有恒久价值的。他的戏剧所表达的生活感受,放在被冷漠的网络和数码汪洋大海围困的今日,仍然是共通的。

本次共有7台演出直接排演自契诃夫的小说或剧本,首先作为开场演出的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安东·契诃夫趣剧》,演员均为中央戏剧学院本科在校生,导演则特邀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戏剧学院的格纳吉·萨乌洛维奇·马伊执导。该剧为契诃夫趣剧的再现树立了一个标杆,即去掉修饰的,原汁原味的纯现实主义。舞台上除了舞美有一点点具有表现意味的放大的背景装饰外,其整个呈现方式都是经典现实主义的。这是当下北京戏剧界并不多见的,安静笃定地坚持一种传统美学追求的戏剧。一方面,它看似中规中矩,另一方面,它又体现着学院教学的追求。应该讲,这出戏的目的并不是要带给观众惊喜,而是要带给观众经典。正是得益于这种纯粹的、质朴的、守拙的演绎方式,才再次体现着学院派教学的求真、创造、至美的朴素追求。

《安东·契科夫趣剧》剧照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依照同一题材,由越南河内戏剧电影大学(Hanoi Academy of Theatre and Cinema, Vietnam)带来的短剧剧目 (The Marriage Proposal)《求婚》 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演绎方式。导演黎孟雄(Le Manh Hung)所设置的是纯民族化的舞台——那种典型的东方式的

不带透视关系的毛笔画作为背景,回字纹的地毯铺垫在主要的表演区,演员的衣着是越南式的短褂和头巾。故事突出了讽刺色彩,也更糅进了一些滑稽戏元素,演员的表演夸张,具有浓郁的地域乡野色彩。诚如导演自己所说,向学生介绍契诃夫戏剧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挑战,在面对契诃夫戏剧时,只有将自己“当成是一位新人”。

《求婚》剧照

作为本次ATEC唯一的一台改编自契诃夫小说的演出,由张京执导,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Nanyang Academy of Fine Arts, Singapore)演出的《契诃夫短篇》(Adaptation of Chekhov’s Four Short Stories)亦获得了独树一帜的成功。该剧发掘了契科夫小说这一拓荒地,将广为流传的《套中人》等小说充分提炼和碾压,为契诃夫的戏剧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导演提炼了契诃夫小说中的具有动作性和场面感的段落,将其组织成舞台行动。这个组织舞台行动的过程又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对应改编,而是将这些段落充分“碾压”,继而“压榨”出了契诃夫小说中一些“意境”式的场面,将其充分地展示和做舞台化改造。 以不可言说的“肢体戏剧语言”为例,契诃夫小说里的精神世界被非常直观又细腻地展示。《在车厢里》那些仿佛是从荒诞派戏剧里走来的乘客,表情时而冷漠时而夸张,他们挤作一团,启程后又开始分享各自带来的故事。《洛希尔小提琴》则延续了《安魂曲》式的主题,以绝望的失去为叙述故事的前提,展示了人生终极的悲哀与无尽的悲悯。戏剧一定意义上是探究人类情感所可能达到的深度,该剧一如契诃夫恒久的对悲伤的展示——不是撕心裂肺的,而是像冰山压境,哽咽在喉,积郁于胸。而《卡什坦卡》与其说是女演员在模仿小狗,不如说是小狗的人生在模仿人生的无奈——人生向上的愿望总是轻盈的,向下的本能却是沉甸甸的。还好,得益于女演员的喜剧天赋,该短剧还够诙谐与幽默。《套中人》几乎是契诃夫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小说,因而其剧情获得观众热烈回应几乎不费力气——当然,这并不能否认,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是该剧成功的关键。曾经在上个世纪末较早将契诃夫的这几个短篇小说搬上舞台的加拿大导演史密斯·吉尔墨尔认为,“小说是他(契诃夫)走向外部世界、观察外部世界、理解外部世界的结果,而他的戏剧是投向他的内心的,戏剧是契诃夫的核,……跟他的灵魂贴得更近……”《契科夫短篇》剧照

除了上述契诃夫《求婚》分别由中央戏剧学院和越南河内戏剧电影大学演出外,契诃夫的经典名剧《海鸥》也分别由两所大学演出,他们是蒙古国立文化艺术大学(Mongolian State University of Arts and Culture)和韩国青云大学(Chung Woon University, Korea);而较完整版本的《万尼亚舅舅》,则分别由韩国中央大学(School of Theatre and Film,Chung-Ang University,Korea)和韩国西京大学(Seo Kyeong university,Korea)相继演出。这四台演出共同的特点是都较为遵循斯坦尼体系对契诃夫戏剧的演绎手法,力求以常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维持观众对名剧的认识与感受,对名剧只做有所保留的创新。自然,四部戏也有微小的区别:蒙古的《海鸥》和韩国西京大学的《万尼亚舅舅》可算是“复现派”,演员穿俄罗斯衣服,场景以俄罗斯风情为指征来营造;而韩国中央大学的《万尼亚舅舅》则做了一些小小舞台尝试,从突出音乐到释放烟雾,从布景和服饰的简化到外化为舞台场景的隐喻,都是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蒙古国立文化艺术大学演出的《海鸥》

韩国中央大学演出的《万尼亚舅舅》

正是这种围绕着同一目标而进行的戏剧创作和演出,使得本次ATEC成为一个按照特定的逻辑要求共同建设的学院派的戏剧演出场域。它正在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戏剧活动的重要场所,是集中的戏剧思潮和艺术理念的交汇之地。来自世界各国的戏剧艺术家在这里展示富有价值的戏剧演出,而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演出可以不必过于依赖商品社会消费者对它的评价和归类,这使得创作者们可以拥有更多的创作自由和艺术生产力,并进而以一种整体性的场域来影响社会。也许这些戏剧原本都是率性而为的一个一个舞台实验,但是在经过集中的展

示场域后,它们不再仅仅是沙龙化的仪式或游戏,而是通过集中的演出和学术研讨形成了一种有关创造性的,长期的甚至是永久的资源与能力。它对于当今消费社会学院派戏剧的生存方式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对于学院派戏剧适应纷纭繁复、变化多端而又永不雷同的各种处境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演戏剧 学语文

英语戏剧剧本适合8人演

许三多出场演士兵突击 阿尔及利亚有勇气

班长出场 班长

主持人出场

出场语

整治路域环境构建生态绿廊

整治路域环境构建生态绿廊

运动会出场口号

运动会出场策划

构建学院派戏剧演出场域
《构建学院派戏剧演出场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