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

发布时间:2020-03-03 03:16: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 (主备人:刘晓明)

一、教学内容:

10以内数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数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由于学生初次学习加法和减法,因此,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10以内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探索规律”等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数字卡片及多媒体课件 学具:数学卡片等

六、教学方法思路设计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通过有关的操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方法多样化。

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

5、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应用意识。

6、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七、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4课时

八、教学实践活动:

1. 我会摆学具(利用学具帮助学生进行口算)

2.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学(爸爸妈妈摆出算式,学生摆出得数) 3. 找找周围的数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信息窗一,自主练习:

1、

2、6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师: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1、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你说我讲”红点中所示内容。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③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5只,我再拿出5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也就是把5和3合起来

(2)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把5和3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认识加号。 (4)理解算法。

结合图意或利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理解“5+3”的算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口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结合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2、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能遇到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你来说一说好吗?

3、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在“问题口袋”中,待学到相关知识时再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象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

第二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的自主练习1——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积极地思考。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游览花果山,我们学会了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今天我们进行比赛,看谁的本领大。

二、自主练习

1、第1题:摆一摆

投影仪显示,提问:你能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图的意思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2、第3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1= 2+2= 1+3= 4+2= 2+3= 4+1= 3+2= 1+5=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独立填写计算结果。

3、自主练习第4题。

让学生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要求“数学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包含数学信息并能提出数学问题的故事。先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画面自编故事。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既要关注故事的趣味性,更要重视故事中体现的“数学味”。

4、自主练习第五题,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 1+2○5 2+3○6 5+1○4 4+2○6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第三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页的信息窗二。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学习有关“0”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数学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出示野餐全景图

师:花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也来这里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都有哪些信息?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我看见图上左边树上有5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3只小猴;左边树上有5个桃子,右边树上没有桃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需要几根火腿肠?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同学? 一共有几朵花? 一共有几个书包?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要求每人一根火腿肠,需要几根?该怎样想?

1、学生独立思考,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有必要,教师引导学生把算有多少根火腿肠转化成算有多少个同学就知道需要几根火腿肠。

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

3+4=7

4+3=7

4、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准确叙述,只要说清楚意思就行)

5、巩固练习

4+1=

5+4=

6+2=

7+3=

1+4=

4+5=

2+6=

3+7=

6、你还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刚才提出的问题,独立解决。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四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训练10以内数的加法。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教学过程: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自己观察课本上的图,说说图意,并列出算式。通过交流进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

2、自主练习第2题

口算练习,练习时除了让学生口算结果外,还可以制成口算卡片,经常性地进行口算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3、自主练习第3题

分类说算式的练习活动,通过变换练习的形式,引起学生口算的兴趣。可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自己想要说的一组加法算式,由其它学生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自己看图,并写出算式。并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

6、自主练习第6题

小老鼠找鼠标的情境,根据得数连算式。练习时先让学生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并弄清图意,再做题。根据屏幕上显示的“3+4=7”,找出得数是7的鼠标与电脑连起来。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连其他的鼠标,屏幕上可以怎样更改?

2、自主练习第8题:我踢哪些球?

练习时,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6号和8号球员分别应踢哪些球,再让学生画线连球。

3、自主练习第5题

看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4、自主练习第11题

学生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既要关注学生所讲故事的趣味性,更要重视故事中体现的“数学味”。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认真看图,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结合画面自编故事,然后从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自主练习第6题

看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四、课堂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五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页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减法。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减法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水帘洞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在花果山看到我们喜欢的小猴子,还进行了一次快乐的野餐,今天,我们再到孙悟空的水连洞参观,好吗?

出示水帘洞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都从图上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刚才洞口有8只猴子,现在有3只了,有几只钻进洞里去了?

猴子从树上摘下2个桃子吃,现在树上有7个桃子,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树上原来有9个桃子,猴子从树上摘下2个桃子吃,树上还剩多少个桃子? „„

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有加法的,也会有减法的,加法问题随时解决,减法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以学生提出的某一个问题为例,如:还剩几个香蕉?。 你能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好吗?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师: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想法说全班同学听吗?

教师适时总结:从7里面去掉4,用减法计算。7个香蕉,给小猴子吃掉4个,还剩几个?就可以列减法算式: 7 – 4 = 3(个)

(2)认识减号。教师演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最后学生容易看到去掉的和剩下的部分,而原来的数不容易看到,因此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是从哪个数里去掉的,就要把这个数写在减号的前面。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学生自己其他的减法问题,并把想法说给其他同学听。

2、把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装进问题口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六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减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第38页10以内数的减法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初步培养与同学共同学习的习惯。

2、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游览了孙悟空的水帘洞,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重要的本领,认识了减法,今天我们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自主练习第

1、2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图,说清题意后,再列式计算。具体指导语言: 你看图之后,讲一个故事;独立列式;集体交流:学生说图的意思,学生连线,同桌看看对不对。

2、自主练习第

3、4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写得数,后请小博士交流

教师读题,学生说得数。

3、自主练习第5题

小鸡回家,连线找得数。六所房子中有的住了一只或两只,有的没住小鸡。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口算,争取全算对。

第七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信息窗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故事导入,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后让学生观察图。

出示信息窗4,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内容。

1、编一个小故事给同学们听。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讨论:为什么这只小猴子最后一个桃子都没有了呢?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

3、根据故事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小猴子摘了几个桃子? 学生自己观察画面,列出算式。

2、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可以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的算式给予提示:3 - ()=()个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其他问题。如:岸上还有几只青蛙?花儿上还有几只蝴蝶?

2、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放在问题口袋中。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

走进花果山 10 以内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43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上面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自己练习。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长了很多本领,今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观察彩图,说说图意,列出算式。

2、自主练习第2题

主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口算,如有个别的学生教师应进行辅导(可用卡片)

3、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自己看图,边说图意,边列算式。

4、自主练习第9题 看图讲一个数学的故事。

根据树上的七星瓢虫或树上的叶子等内容来编;分合作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三、拓展延伸

教师讲一个数字娃娃的故事。你能自己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吗?

四、聪明小屋

比一比,一个书包的价钱能买几本书?

第九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页。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第44页信息窗5

1、师:一些小朋友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不仅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还引起小青蛙,小鱼的注意,我们也看一下好吗?

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②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③河岸上还剩下多少只青蛙? ④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 ⑤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极了!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相应的算式。

(2)这几个小组的想法又对又准确。那么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4个坐在地上的同学,加上站着看小猴跳水的3个同学是7个同学。再加上跑来的2个同学,就是9个同学。(学生列的算式不同,说法也可以不同)那么这道题也就是几加几再加几?(指名学生:4加3再加2)

(3)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在适当时机总结: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的算式,叫做连加。并板书:连加。

(4)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在这幅图里,还有哪几道题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学生自己试做,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运用新知,巩固练习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连加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再来解决。

自主练习第4题。

以统计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填数,巩固连加。应先引导学生数清楚西红柿、辣椒、茄子的数量,然后计算三种蔬菜的总个数。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连加、连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十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信息窗6。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猴子学钓鱼”的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用多种算法去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了花果山,游了水帘洞,看了小猴子

跳水,还美美地野餐了一顿,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猴子是怎样钓鱼的呢?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图上都有什么?它们都在干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编出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组内交流完后,教师指名一至两名同学讲一讲他们编的数学故事,(组织学生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组织全班解决提出的问题。

2、解决问题

(1)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结合图中的说明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求出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选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

5-1+2

5-3+1 让学生看算式,每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讲解。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

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是什么?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式。关键是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自主练习第2题。

(1)观察此图:你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提出:湖里有几只天鹅? (3)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 8-2+3

8+3-2 (4)结合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样想的?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3、第

3、4题: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

4、第5题:出示小猫钓鱼图片。

(1)、引导观察图片:画了什么?小猫做什么?能钓哪条鱼? (2)、引导理解图意:看桶上有什么?鱼上有什么?看第一只小猫和它钓的鱼。鱼背上算式10-5-3的结果是2,这条鱼就钓到了。另外两只小猫能钓到自己想要的鱼吗? 讲一个数学小故事。

5、第6题:出示“小羊过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1)引出解决的问题:小羊要踩什么样的石头过河?

(2)“妈妈告诉我,从得数是3的石头上过河最安全。” 算一算哪些石头上的算式得数是3?在石头旁标得数。

(3)说一说:石头上的得数有哪些? (4)画一画:小羊过河的路线?

6、第7题:出示50页图片。

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编一个故事。要求:有意思、有趣味、有数学问题。

四、课堂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一课时 课题: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尅熟练的进行看图列式计算,能够正确的理解题意,从中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运算效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列算式

1、引导学生说出图意,解决问题,集中解决第

1、3题反馈交流意见

2、综合练习第6题,初步渗透估计的意识和估计的方法,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引发对“我吃的个数和你吃的个数差不多”的思考,从而根据“差不多”的意义确定男生吃草莓的个数,练习时,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猜数画对号,在交流时说出自己的理由,此题选择8或者10都是可以的

3、综合练习第5题,动脑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去做。

4、第9题,学生可以独立做,算出得数,反馈订正,抽出个别题目分别说一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熟练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

5、第11题,分别写出算式得数,反馈交流

6第12题,弄清这种类型的题,我们该怎么做呢?先说一说:算出得数,在进行比较大小,,自主做练习。

二、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你们坐过公交车吗?在公交车上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看图画,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说说车上的乘客有什么变化?该怎样列式计算现在车上有几名乘客呢?

星期天小猴子拿着妈妈给他的10元钱去买东西,都是什么呢?如果你是售货员给我们说一说吧?(有飞机、足球…….),这么多东西,那小侯拿着10元钱能买什么呢?算一算他的钱够吗?如果买足球和故事书还剩多少钱?怎么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试一试,走迷宫

第15题,只要沿着得数是7的算式走,就能走出迷宫,试试看吧?先自己把每道算式都算出来,再找一下得数是7的算式连起来,你就能成功的走出迷宫了。

3、观察图画,引出问题

自主练习第16题,看到这美丽的图画,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例如:一共有几只螃蟹?

一共有几只海螺?

一共有几筐鱼?

…….能不能自己根据图画列式算一算,然后再小组交流一下,说一说反馈交流。 想一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把算是写在练习本上。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十二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信息,独立思考,发现隐含的规律,初步的培养独立思考问题习惯。

2、合作交流说明自己发现的规律,注意倾听、欣赏他人的想法,共享探索成果,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对探索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表达,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的知识更有趣,比比看,谁学的最好,发现的规律最多。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51页第1题 (1)3+2=5,那么2+3=几?

再出示几个类似的例子,学生解答后,让学生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总结规律: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是不变的。

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出示几个类似的但数很大的题,让学生利用学习的规律解决。

(2)教师出示蘑菇+苹果=9,根据刚才学习的知识,你能想到什么?为什么?让学生说说发现的规律。

2、出示51页第2题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下面的瓜应该是什么颜色?下面呢?下面呢?最后一个呢?让学生按要求完成题。

3、出示51页第3题 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应该填几?为什么?

4、出示51页第4题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发现了什么?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篱笆呢?再涂上颜色。

三、聪明小屋

请同学们走进“聪明小屋”,看你能发现什么?明天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十三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 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展示小鸟、小朋友、花、蝴蝶、苹果等从数到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

2、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体味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乐趣

课件出示秋游图示,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找数和列式计算的机会,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会问、会说、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观察讨论

(1)说说从画面上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注意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组内互相倾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提问组内比较优秀的同学予以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解决。

(2)组间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一组提问题,另一组解答,下一个小组说解答方法,多种方法提问并解答。 (3)全班整理,以加减法为主线,进行多种练习,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根据同学们提的问题,加上自己提的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看你能列多少道算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探索能力。

2、知识延伸

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你喜欢的事,算你喜欢的题,写你喜欢的数,列你喜欢的算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每提一个问题,列一道算式,你就得到一个五角星。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第十四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 找找周围的数

教学内容:找找周围的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际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3、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数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

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数吗?在我们周围哪儿有数?请你找出来。今天,我们就来找找周围的数。板书:找找周围的数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找找身体上的数。

找找自己身体上有哪些数?(如:1个头,1个鼻子,1个嘴巴,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两条胳膊,两条腿,两只脚,10个脚趾等。)

2、找找教室中的数。

教室中有数吗?请你找一找,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3、你还在哪儿看见过数?

公共场所、体育厂、电视上等。让学生说说在不同地点,找到的数都表示什么意思。

三、巩固拓展,体验生活

1、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方法从你熟悉的环境中找出哪些数?

2、你打算怎样去找你周围所熟悉的数?让学生讨论,制定出课外找找周围的数的活动计划。

3、我们每个同学回家后都找一找周围有哪些你熟悉的数,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交流。

四、课堂总结

数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你还从哪些地方找到了数?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员,一个有心的人,看看你还能找出哪些数字?

走进花果山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习作《走进秋天》

走进花果山教学案例反思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来到花果山教案

第三单元《走进小康时代》复习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走进花果山教案

花果山导游词

《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教案(优秀)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