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发布时间:2020-03-02 15:53: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中国自建国初期,由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财政一直以来都是由政府主导,统收统支,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政管理模式,自80年代始权力开始下放,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划分更加明确,而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以1994年分税体制改革为起点,政府的财政思想进一步完善,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以下笔者就中国经济转制后的财政对于经济稳定的影响作简单描述。

从中国诸次财政政策的转向来看,财政似乎起到的都是反周期调节的作用,国内经济过热,财政政策就从紧,国内经济过冷,财政政策就扩张,以此达到经济稳定的目的,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政策出台虽然能让经济稳定,但是政策出台的代价太大。93至97年,我国应对经济过热和严重的通胀,实施从紧财政政策为经济降温,但到了98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政府政策突然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但是从98年到2004年长达六年的扩张,换来的是什么?低效率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对于财政的过度依赖以及政府投资对于民间投资的挤占等等。03到04年的经济也出现了过热的苗头,通货膨胀逐渐显露,使得政府在2005年的财政政策转向稳健,随后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但到了2008年因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为了实现“保八”的目标,又开始新一轮的扩张型财政政策,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保证了2009年9.1%的经济增长速度,但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政府又得头疼,故在2010年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了2011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因此笔者认为中国一直以来的财政政策并未充分考虑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大部分都是在起着稳定当前的经济形势,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远见。

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层含义,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似乎都可以解决,譬如增大政府支出,可以扩大总需求,增加就业;财政政策可以加大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力度(如今年9月份各地纷纷启用价格调节基金,稳定物价);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关税水平和政府外购等调节国际收支。但是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层面上,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多偏向于投资和出口而轻消费,而这种偏向与政府的偏建设性支出而轻社会性支出有关,因此,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转型,而财政政策的转型有必要作为切入点,审时度势、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才更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相机抉择是财政政策的关键所在,但也得考虑经济发展的长远性,不能说冷就让它热,热就让它冷,如此大幅度的“温差”变化是要付出经济代价的。而相机抉择的“机”就是政策所面对的经济形势,一般来讲宏观经济运行不外乎三种状态,一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出现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等问题,宜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二是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需求过度,供给不足,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宜采取紧缩型财政政策;三是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大体平衡,此时,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率也是适度的,所以宜采取中性的财政政策。针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而灵活地变动支出和税收,以达到经济稳定的效果,故谓之“相机抉择”。

一言以蔽之,财政稳定经济的关键在于审时度势、相机抉择。

认真履行工商职能维护红安经济稳定

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

转变财政职能论文

划转财政职能请示

发挥财政职能服务教育事业

论财政的职能(xin)

财政职能分配报告2

发挥财政职能保民生

对财政职能的理解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

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