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智慧城市文章(终极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23:48: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城市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率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7.9%上升到2010年的47.5%,提高了29.6个百分点。“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由当前47.5%提高到51.5%,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预计每年将有千万农民转化为市民,届时城市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如果说第一轮的城镇化是以工业化为动力,那么下一阶段的城镇化将以信息化为发动机,基于信息化的城镇化是更高级的城镇化【1】。

早在很多年前,“数字城市”概念就在全世界盛行起来。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数字城市”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逐渐被“智慧城市”所取代。在某种意义上,“数字城市”可以说是“智慧城市”的初级阶段,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是城市在信息社会中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未来智能城市的基础阶段【2】。近些年,“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在全世界开始蔓延,其重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来自于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企业,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只是追随者。目前,全世界在建的智慧城市项目主要有欧洲的“e-Europe”、韩国的“U-Korea”、日本的i-Japan、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以及德国的T-CITY等等。在中国,虽然智慧城市一词没有明确的正式出现在国家政策文件当中,但是国家领导人和一些地方政府已意识到了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物联网”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温家宝在2009年下半年曾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要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这是首位国家领导人对智慧革命发展的首次回应,并第一次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概念。2010年3月,“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第一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3】。虽然智慧城市和物联网在词汇表达上不一致,但实际上两者密不可分。

相较于国外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我国政界以及学界对“智慧城市”的态度则略显冷清。至今为止,政界虽出过一些关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但是与国外政府详细的规划布局相比,甚至赶不上人家的初级设想;学界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基于物联网建设基础上的技术层面的研究,且不多,而社会科学研究更加凤毛麟角。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透视“智慧城市”建设战略意义、难点以及战略思考,以期为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决策依据。

一、智慧城市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其战略意义

智慧城市的英文是Smart city,国内有的翻译成智能城市,有的译成智慧城市,但社会上普遍接受“智慧城市”的说法。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落实到实际的具体区域做法:通过对城市社会系统如公共服务、能源、电力、交通等进行智能化改造,能够有效减轻城市压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认为,“智慧城市”就是一个网络城市,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武汉大学教授,两院院士李德仁将“智慧城市”形象的概括为数字城市加上物联网。 “十二五”我们将进入城市时代。在新时代,城镇化要由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到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发展智慧城市,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内涵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建设智慧城市是经济增长“倍增器”和发展方式的“转换器”。智慧城市不仅会改变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也会改变城市生产方式,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当前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推进我国内涵型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社会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利于我国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 第一,发展智慧城市,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内涵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国城镇化历经三十年的发展,城镇化率也有显著提高,但城镇化发展存在严重地“重量轻质”的现象。全国各大城市存在盲目扩张,规划重短期轻长远,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无法满足日益膨胀的人口,致使“城市病”蔓延。但“智慧城市”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对城市的资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的更新换代,这些举措将有效的缓解“城市病”。 首先,“智慧城市”可以解决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的大城市病。随着人口的不断涌入,城市交通日渐拥堵、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以及环境恶化等等问题。在国家环保总局监测的340个城市中,轻微污染和严重污染占60%,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出现煤烟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全国有4亿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3】。

但是,在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社会管理中中引入智慧因子,将会很大程度上减轻“城市病”的症状,如通过智慧手段,改善水质,实时监控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并对其进行合理调度;更加智能化的电网,可随时监测城市的用电状况,并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度。其次,“智慧城市”有利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运行效率,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通过引进信息化技术,实现电子政务,政府不仅可以随时了解城市运行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各部门之间资源共享,更好的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实施全方位的智慧管理,将能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2.5到3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实现4倍左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引领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最后,“智慧城市”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所谓城乡一体化就是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使得城乡的社会、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正如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办公室(OTA)在报告中支出的:新技术系统正在创造一种在空间上更离散的经济,从而导致都市区范围的扩大,郊区化的加速,城市间的联系紧密,以及城市地区人口的扩散和密度的降低。这一发展趋势将会促使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进行和区域一体化水平的提高[4]。

第二,智慧城市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近些年来,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在3%左右,而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2至3倍【5】。信息技术革命在经历了计算机、互联网革命之后,已进入信息革命第三次浪潮——物联网。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和保障,涉及到软件和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并催生新的技术创新。而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大都市,信息网络设施成为最大的投资方向之一,信息产品和服务成为最大的消费热点,信息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和最大的产业部门【6】。据美国独立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大30倍,将形成下一个超10000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此外,物联网信息技术会催生出一系列的信息技术产业链,继而催生无数个就业机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就业的正面作用在全世界已成为普遍共识。以中国的智慧医疗为例,根据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的研究结果,中国在“智慧医疗”基础设施方面投入300亿人民币,将可以直接和间接创造近16万就业岗位,其中大部分是面向大学生的知识型就业岗位。而这些人的消费,则又可以创造20万个服务业工作岗位。

第三,智慧城市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社会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智慧城市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将引发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国际经验表明,智慧革命将大量减少森林资源消耗,智慧交通、电网等可以降低能源损耗和废气排放10%以上,促进节能减排。智慧城市通过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机结合,进而改变社会的生产、生活、管理方式和发展方式。如智慧交通的应用会大大降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智慧医疗则可以成为医院与病人之间的桥梁。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可以带来生产方式的转型,同时也会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首先,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型。信息技术被大量的应用在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将会促进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并推进产业转型。其次,城市建设中智慧因子的应用也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智慧交通将会使人们出行更加快捷、智慧医疗能让病人在最短的时间接受治疗等等。

第四,智慧城市有利于我国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物联网建设是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世界各国都在抓紧规划物联网产业发展,如欧盟的“2020战略”、德国的“T-CITY”实验以及韩国的“U-Korea”等等。相比以上国家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我国对物联网发展的前景的准备虽较前几次技术革命要完善和充分,但就规划和实际操作而言,都相差甚远。历次的产业技术革命证明,谁能成为技术革命的主角,就能成为世界竞争格局中的主导者。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物联网、互联网和云技术等纷繁复杂的系统。物联网涉及的技术非常多:感知层包括RFID信息编码标准、数据采集、传感器中间件、中高速短距离信息传递等关键技术;网络层涉及有线网络、互联网、无线网络等在内的各种网络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是重中之重;应用层涉及的技术非常广泛,与不同行业的应用结合需要不同的技术,数量非常庞大。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人才要素、技术要素、资金要素向这些新兴产业集聚,从而推动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

二、智慧城市发展的战略思考 当前我国建设智慧城市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相应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受制于技术和资金瓶颈、缺乏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充分人才支持等诸多问题。为切实防止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以上问题的出现,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关系,既要统一规划,避免无序发展、重复建设,又要鼓励差异化发展,突出地方特色与个性。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不顾地方发展的实际情况,盲目引资建设。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已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初现“过热”苗头。智慧城市建设的确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但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基础或者适合向智慧城市发展。因此,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规划,避免无序、盲目发展。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并建立适当的退出机制,把城市建设的主导权交给市场。

第二、要处理好技术攻关与金融支持的关系,坚持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两轮驱动,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民企和民资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高科技产业企业的研发经费通常比一般企业高出2-3倍,高投入构成了技术创新的基础[7]。高投入、持续时间长以及高风险是高科技产业的典型特征,正是这些特征让很多企业对高科技产业望而却步。因此,金融支持是高科技产业发展必不可少并且至关重要的条件。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在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得到了证实。Hicks(1969)通过研究发现,金融市场是引发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他认为,是金融市场的完善为工业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提供了大量、持续、长期的投资,成为了产业革命的先决条件之一【8】。此外,二战后高科技产业成为了美国经济崛起的主要推动力。

第三、要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集成共享的关系,既要重视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的建设,也要打破各部门独立建设、条块分割的局面,重视信息集成与共享。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体系十分薄弱。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的现象极大的阻碍了公共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而很多国家很早就建立了各种法案来提高政府资源共享效率。美国制定了《信息自由法》,《阳光下的政府法》,欧盟则制定了《公众获取欧盟议会、理事会和委员会文件法令》、《欧盟公共部门文件商业开发利用指令》等法规。我国也有自己的信息共享法规,但从总体上来看相对滞后【9】。智慧城市从计划、着手到完成,需要各部门、各市、各省之间能通力协作,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共资源的效率,防止重复建设,减少成本。

第四、要处理好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的关系,坚持标准统一和法规完善先行,来保障智慧城市安全运行。在当今世界竞争格局中,掌握标准的制定权即意味着竞争的主动权。我们要高起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着眼于技术标准,争取制定符合国际发展并被其认可的标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技术标准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上要达成一致意见,应避免双重标准。同时,应加紧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体系建设,完善国内标准体系建设,抢占国际标准市场。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结合国情和产业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市场并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标准。

第五、要处理好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既要优先发展一批示范工程以积累经验、发挥引领作用,也要引导企业和居民参与,实现智慧城市整体推进。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政策的执行向来遵循先示范,后推广的路线。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一旦失败,将会面临重大损失。先做好典型示范,总结经验,再整体推进,从而损失最小化,利益最大化。要考虑地方差异性,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在推广的同时,要引导企业和居民的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中,企业和居民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积极引导居民对智慧技术的认识和掌握,从而有利于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第六、要处理好产品开发与服务引领的关系,以产品开发带动服务的发展,用服务引领产品开发,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推进智慧增长。

【1】.辜胜阻,郑凌云 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素质与制度创新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9 【2】.史文勇, 李 琦 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初级阶段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 2006-5 【3】.朱红松 孙和民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发展研究 [J] 中兴通讯技术

2009-5 【4】.辜胜阻 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与对策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7-17 【5】.信息化对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地理 2004年3,p221-225 【6】.辜胜阻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 中国软科学 2001-12 【7】.辜胜阻 论国家信息化战略 中国软科学 2001-12 【8】.黄国平1,孔欣欣2 金融促进科技创新政策和制度分析 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2期

【9】.Hicks , J·, A 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 [M]·Oxford : Clarendon Pre, 1969 【10】.王艳华 章晓航 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问题分析和立法研究 2007年第1期 p39-44

智慧城市参考文章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文章(终极版)
《智慧城市文章(终极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智慧城市文章 智慧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