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整治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20-03-04 00:53: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整治农村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中共远安县委

2013年第8期 ——生态建设

去年以来,远安县紧紧围绕“整治村庄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主题,组织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全县城乡正向全域不见白色垃圾目标合力攻坚,呈现出干净整洁、和谐秀美的景象。

一、重点突破,抓牢环境整治关键环节

始终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三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宣传发动,开展集中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

1、广泛宣传,营造环境整治氛围。通过召开会议、工作组走访群众等方式,利用村级无线广播网络、有线电视和村级远程教育网站等平台,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三万”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活动期间,全县103个工作组共进村开展工作16767人次,召开扩大支部会562次,走访群众7729户,发放各类纸质和影像宣传资料10万份,为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同时,利用县电视台和“三万”活动简报等媒介及时报道全县活动进展,推介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营造浓厚氛围,推动活动顺利开展。

2、全民参与,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对农村环境卫生全面清扫,对垃圾堆全面清除,对村内主要沟渠进行清淤、除杂、疏浚,及时清除公路边、河塘边、桥涵闸边以及公共地带的水草杂物和白色垃圾。同时,动员村民自己动手,对房前屋后的草堆、柴堆、粪堆、垃圾堆进行集中清理,做到柴草摆放整齐,垃圾及时分类处理。目前,全县共清理农村有害垃圾1203吨,清理沟渠1177千米,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绿化美化,提升环境整治水平。在公路沿线植树补绿、见缝插绿、筑坛增绿,构筑立体式绿化美化格局。积极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开发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安装色彩各异的木栅栏、竹篱笆,自主建设园艺景观,装点美化农家庭院。在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安装太阳能路灯,新建生物型污水处理站。目前,全县共栽植绿化树木12389株,兴建绿化节点3.1万平方米。

二、标本兼治,创新垃圾收集处理模式

鼓励农户对垃圾进行分类,并根据垃圾种类采取不同的处理模式。

1、市场化收购。动员农户将秸秆、柴草、白色垃圾等可燃类垃圾收集起来,由保洁公司以有偿收购方式统一收集后运送到镇垃圾中转站压制成能源型产品,销售给企业作为锅炉燃料。鼓励企业将燃煤锅炉改造为以可燃类垃圾作为主要燃料的环保型生物质锅炉。目前已有武星装饰板、星球宜林人造板、仁福药业等3家企业完成改造,每年可消耗生物质燃料2万多吨、节煤3万吨、降低能耗50%。

2、集中式填埋。对于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不可燃废物类垃圾,由保洁人员统一收集后,按照各村地理区位条件不同,分别运送至县、乡、村三级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距县城较近、交通便利的地区产生的垃圾直接转运到县垃圾填埋场处理。各乡镇集镇周边农村的垃圾统一清运至集镇垃圾中转站,由压缩式垃圾清运车运送到县垃圾填埋场处理。对边远山区和其它地区的村,分村或分组进行分类处理,对白色垃圾、电池、玻璃等废弃物运送至乡镇垃圾中转站,其他垃圾就地填埋。

3、循环式利用。引导农民将厨余、杂草等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用土覆盖进行家庭式堆肥无害化处理。有机垃圾数量较多的农户,由村保洁员统一收集至村庄集中堆肥点进行堆肥处理。同时,大力推广“猪—沼—茶”、“猪—沼—菜” 等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既推动了全县循环农业的发展,又有效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和规模养殖污染问题。

三、常态治理,建立农村保洁长效机制

大力推进保洁机制建设,促使“洁万家”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1、完善环卫设施。按照乡镇建垃圾中转站、村组建垃圾房(池)、农户建垃圾池或垃圾桶等方式加大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共建垃圾中转站8个,村组垃圾房(池)5453个,发放农户垃圾桶9274个,配置垃圾清运车159辆,环卫设施建设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同时,积极开展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共有5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洋坪镇马渡河村、双路村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站。

2、组建保洁队伍。通过村民自愿报名、村民理事会推荐等方式从生活困难、责任心较强的村民中选聘村级保洁员,组建保洁队伍,共聘请保洁员355人。县财政从2013年起按每村5000元标准发放保洁费,同时通过整合乡村公路管护项目经费等方式筹措资金,落实保洁经费。制定卫生保洁制度、清运人员管理制度、保洁人员考核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与保洁员签订保洁合同,每年由村委会对保洁员进行年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兑付工资。同时,以组为单位划分保洁责任区,将保洁员信息及责任上墙公布,接受村民监督。

3、培育卫生习惯。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大力宣传卫生环保知识,着力培养农民卫生习惯。按照有资料、有评比、有奖励的要求深入开展文明新村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家庭环境卫生文明户”评选等系列活动,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7645户,促进了卫生习惯的养成。

四、强化保障,构筑齐创共建工作格局

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为“三万”活动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1、在组织领导上实行城乡互联、结队共建。把“第一书记”选派工作与“三万”活动有机对接,将村庄环境整治作为2013年“第一书记”重要工作任务强力推进。在“1+1”(1名“第一书记”和1名联络员)派驻工作的基础上,另外增加2名工作队员组成“三万”活动工作组,以最优行政资源确保新一轮“三万”活动有力有序开展。邀请一批远安籍在外成功人士和企业家担任各村经济顾问,帮助基层干部群众转观念、出思路、引项目。

2、在建设模式上实行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在工作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结合各村实际科学制定村庄整治方案,明确整治内容和重点。积极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投资投劳,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明确由各村妇女计生委员担任保洁督导员,组织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共建幸福美好家园。

3、在资金投入上实行捆绑使用、以奖代补。按照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共建的要求,筹措村庄环境整治资金200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安排资金50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000万元,民营企业捐助资金285万元,工作组和乡镇筹措资金388万元,群众自发筹资102万元。所筹措的资金全部纳入专户管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兑现到村。■

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农村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乡村

乡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长效机制建设

农村环境整治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汇报

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动员讲话

美丽乡村建设整治方案

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定)Microsoft Word 文档

美丽乡村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

农村环境整治

农村环境整治

整治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整治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