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乡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调研报告(整理)

发布时间:2020-03-01 20:02: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乡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调研汇报

合川区委宣传部 2018年4月2日

按照区委统一部署,区委宣传部牵头推进乡村文化兴盛行动,承担了乡风文明专题调研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区委宣传部成立了乡风文明专题调研课题组,抽调了3名同志具体承担调研任务,组织召开了3次调研工作会议,本着找准问题、厘清原因、精准施策的原则,讨论制定了调研提纲。先后去到太和镇晒经村、渭沱镇白湾村、古楼镇摇金村和南津街街道白鹿山社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召开了村委班子座谈会、村民院坝会、宣传委员座谈会和部分文化管理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共5次,个别访谈21人次。调研组围绕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运用、乡村文化产品的供给和村民的需求、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乡村民俗文化宗族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移风易俗与村规民约作用发挥、乡村文化能人与文化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16个问题进行调研,着力找准乡村文化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二、乡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存在的突出问题

1

(一)乡村文化设施配置滞后,“建、管、用”体系不完善。一是现有文化阵地被挤占挪用严重,有的选址不当,作用发挥较差。个别镇文化站被社会服务中心占用;有的镇文化站挂有标识牌及活动室标识,但房间被挪作他用;有的文化站位置远离群众居住集中区,有的建在政府大楼内,开放效果不佳,利用率较差。二是大量文化阵地闲置,设施设备缺乏。很多村图书阅览室书籍种类不齐、数量不够,村民喜欢的时政类、农技类图书更新较慢。电子阅览室电脑被机关干部挪用,有电脑但未联网等。特别是村农家书屋,缺少专门人员指导阅读,作用发挥较差。三是村民需要的文化体育设施偏少。村民希望能在人口较密集的院落安装简易文体健身设施。

(二)村民文化生活较为单一,喜欢的“广播”通响率太低。由于农村普遍为留守老人、妇女或儿童,加上农村人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一般业余时间都只是在家看电视。加上居住分散,乡村电影放映不再受欢迎,有时一场电影只有十来人观看。但在访谈中了解到,喜欢听广播的村民占到留守村民的87%以上。而我区“村村响”普遍存在“故障高、成本高、维护难”等突出问题。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区“村村响”能运行喇叭只有2101组(2010年建设系统配备镇街前端喇叭30个,终端喇叭3567组),通响率下降到55%左右,其中狮滩镇、渭沱镇通响率为0,土场、大石、盐井、官渡等4个镇

2 街通响率均在20%以下,远远无法满足村民对于“村村响”的现实需要。村民笑称:以前的“大喇叭”变成了“大哑巴”。

(三)乡村文化活动较少,村民精神生活比较空虚,信教现象突出。一是村民参与性的文化活动较少。区文化委、区文联等部门每年均有组织150余场“送文化”“送文艺”下乡活动,但村民主要还是只停留在“好看”“好笑”的感官认知上,少有从思想上和文化素养上得到提升。有组织的村民参与性文化活动太少,有的村多年来未组织过村民参与的文化活动。太和、渭沱、双槐、土场等镇街在今年春节组织开展的百姓春晚、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让村民自编自演,自主参与,很受村民喜欢。二是乡村宗教和非法宗教活动突出。由于留守村民老人居多,生活较为孤寂,精神缺少寄托,普遍都有信教信佛行为。乡村宗教场所专人管理较少,多为信徒自发组织管理,还不够规范。非法宗教活动场所较多,全区不完全统计非法宗教活动场所有253处(其中:佛教200处,道教7处,基督教46处),信教行为还需要正确引导。

(四)“村规民约”成为摆设,移风易俗缺少强有力的约束引导。一是现有“村规民约”缺乏民意基础。调研发现“村规民约”虽然覆盖了全区村社,但普遍只是为迎检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短时间内布置完成,多数由镇街或区文明办印发的模板制成,没有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二是语言不接地气字数太多记不住。有的“村规民约”内容基本上就是政治语言的生

3 搬硬套,不易记诵,字数动辄百字以上,当地老年人因受教育程度限制,字都认不完,更别说记住,故而效果不佳。三是“村规民约”缺乏有效监督执行机制。村级组织没有人对“村规民约”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也缺乏有效制约手段。但在调研中发现,村民对移风易俗内心是非常支持的。比如,有村民反映的“宴请礼金”问题,有人一年送出礼金达六万元,有的春节期间一天要喝九台酒。当调研人员提出如果由村里规定一个限额,大家共同遵守的时候,参加座谈的村民支持率达100%。四是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创建积极性不高。我区区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共116个,占村镇总数的33.6%,离十三五规划末期的目标任务55%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文明村创建更是缺乏积极性。主要原因一是文明村镇检查标准较高,有30项指标和13项一票否决情况,存在畏难情绪;二是部分镇街财政紧张,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重视,创建没有经费支撑。

(五)基层文化队伍力量薄弱,对乡村文化建设指导业务能力较差。一是镇街文化编制挤占、人员挪用情况普遍。很多镇街文化中心干部混岗、兼职现象突出,主业变副业。有的文化中心主任担任经发办主任、综治办主任、安监办主任,有的由领导的驾驶员兼任,为的是享受待遇。二是基层文化干部专业技术性不强,业务不精。虽然出台了区县、乡镇两级购买服务、调剂等方式配备文化体育志愿者,解决人

4 员不足问题的相关政策,但限于财力,落实并不好。镇街现有的文化专干大多是80年代招录的,普遍在50多岁,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知识水平总体偏低,加上混岗兼职情况的普遍存在,导致目前我区文化干部专业技术不强,业务不熟不精,影响到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三是民间文化能人缺乏。由于民间艺人经济收入不高,他们也不愿意以此为生。如双凤舞狮、二郎高跷、双槐善书等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原有表演者逐渐年迈,一些颇有看点、技术难度较大的表演形式已无法展示。非遗传承仍然较为困难。同时,村民喜欢参与的坝坝舞、腰鼓队等文艺活动也缺少“领头羊”。

三、工作建议和下一步打算

(一)加强乡村文化投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一是增加乡村文化工作在年度目标考核中的分值和占比,将乡村文化工作项目量化细化,加大对挤占挪用文化事业经费、人员及馆舍面积的考核扣分。关注文化干部的成长,在职级待遇上面给予必要倾斜。二是加大文化事业资金投入,夯实乡村文化发展基础。在财政配套文化建设经费基础上,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各方积极投入公益文化事业,参与乡村文化阵地建设,通过村企共建、城乡共建等方式,引导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引进资金和文化活动器材,为人口集中的村社院落加装公益文化设施。三是充分运用好乡村教师、退休干部、村社区干部和乡贤人士,让他们在乡村

5 文化辅导、设施管理、宣传教育和文艺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的良好机制。

(二)加强文化惠民的针对性工作,升级改造广播“村村响”数字化系统。一是改革乡村电影放映模式。定期在村活动室的固定电影放映点投放影片,内容选择上以贴近群众需求的生活片、农技知识片和时政宣传片为主。二是把广播“村村响”数字化改造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学习周边兄弟区县先进做法,按照国家广播应急体系的最新建设要求,对全区广播系统数字化升级。同时,在广播内容上关注农业农村农民实际,进一步优化终端喇叭选址,探索冬夏时制播音,减少对周边村民的声音影响。

(三)增强乡村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一是注重关怀留守村民。精神空虚匮乏是造成现阶段村民宗教信仰的直接原因,宗教的教化与慰籍成为部分村民获取存在与尊重的重要依托。团委、妇联、民政、文化等部门要注重对乡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及儿童更多的关怀,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结对帮扶,形成常态。二是经常性组织开展村民容易参与的文化活动。除各级各部门开展的“送文化”活动之外,更重要的是调动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经常组织村民参与健康向上的坝坝舞、莲萧队、秧歌队等表演,组织农民运动会、乡村歌舞赛、村民故事会等文化活动。三是抓好宣传引导。积极发掘宗教倡导的“和、善”等积极因素,做好法

6 律知识、反邪教等科普宣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深入人心,在群众心中树立和传播“崇尚科学、反对迷行、抵制邪教”理念,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是加强宗教活动管理。规范宗教场所、宗教管理人员的管理,加强宗教管理专业人员的配备和培训。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排查乡村宗教活动,建立相关举报制度与奖惩机制,坚决防止邪教势力在乡村蔓延。

(四)发挥村民自治的重要作用,增强“村规民约”的有效性。一是村民集体商议制定大家认同的“村规民约”。村两委牵头,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用村民自己的表达方式,把村民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追求什么,都写进去。二是组建村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对当地红白喜事进行规范,形成村民认同的标准,既考虑乡里乡亲的感情表达,又切实减轻村民的负担。三是发挥乡贤作用。利用乡贤的引领作用,把村民的日常行为切切实实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让村规民约在日常生活中看的见、摸得着,真正将村规民约落到实处,成为群众基层自治的重要方式之一。四是激发干部群众参与文明村镇创建的活力。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契机,加大创建文明村镇的宣传力度,增强干部群众的认同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定期评选一批文明院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提升干部群众的荣誉感;积极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文明共建”,以城带

7 乡,共同推进文明村镇创建。

(五)加强乡村文化能人培育和文化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培训。文化部门制定专题培训计划,建立基层文化队伍常态提升培训制度,采取集中培训和基层指导相结合的办法,经常开展业务学习、培训、辅导、调演、交流等活动,提高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为文化艺术人才脱颖而出建立更为合理的评价机制。着力在镇街文化辅导员中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打通文化干部职级晋升通道,从根本上解决文化站工作人员职称低工资待遇低的问题,保证队伍人心稳定。三是充分发掘民间艺人的带头作用。以文化中心户建设为契机,将散布在民间的文化爱好者、文化特长者组织起来,探索建立“乡村文化联盟”,在节会、庆典等活动中为乡村文化骨干、民间艺人提供展示舞台,推动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下一步,我们将带领区级智库成员进一步深入二郎、清平等边远镇进行针对性调研,分析研究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组织区广播网络公司、区文化委等单位到潼南等兄弟区县学习,指导村(社区)建设红白理事会试点,引导发展乡贤文化,开展“家风、家庭、家教”系列活动,选树先进典型,培育文明乡风。

8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与民主管理

建设美丽乡村 引领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

让乡风文明引领新农村文化建设

**乡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市乡风文明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市乡风文明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乡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调研报告(整理)
《乡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调研报告(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