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数字黑洞》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10:44: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由《数字黑洞》引出的思考

在今年春光明媚的4月,全国各地的数学教师相聚在西子湖畔,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而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去聆听专家教授的授课,与全国各地的小学数学教师一起接受最新的数学理念。在这4天的学习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华应龙老师的《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也许,有的老师会说,不就是练习课嘛,练习课除了做题还是做题,还能翻出什么花样来,但是,华应龙老师的这堂课,却让我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我的小学课堂上,我在课堂中认真听讲、认真思考。

练习课的质量取决于什么?练习课的价值是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因此,一节练习课肯定需要一定量的练习。可是,衡量一节练习课的质量就是看练习题的数量吗?真是那样的话,“熟能生巧”的同时就“熟能生厌”了。与传统的练习课相比,华应龙老师的课没有丝毫的练习课的味道,但是却达到了练习课的目的。从杭州听课回来后,我也摸索着,找了资料,准备了这一堂汇报课。

【课堂回放】

情境导入:看似成功,实则失败

故事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旅行箱设置什么密码?

讲故事:(出示图片)小明将要参加一个夏令营,他的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带密码的旅行箱。他很高兴,但过后,他又想:万一我把密码忘了,可怎么办啊?我应该设什么密码好呢?这时,他爸爸说:“儿子,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做完这个游戏,你就能知道密码设什么最好,即使你把密码忘了,也能把这个密码很快的找到。”同学们,你们想一起玩这个游戏吗?

学生很有兴致的回答:想。

师:小明的爸爸对他说:你看看这个密码箱上的密码是由几位数字组成的?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后,齐答:三位。

师:好,那你就写出三个不同的数字。(师板书:三个不同数字)也请同学们在你的练习本上写出三个不同的数字。 师:你来说说写的是什么数字? 生:我写的是367。 师:他说的对吗?应该是什么? 生:

3、

6、7,因为他说的是数字。 师:这三个数字可以吗?为什么? 生:可以,他是用了3个不同的数字。 师:老师写的是

3、

6、12,这样写行不行? 生齐说:不行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12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这样就是有四个不同的数字了。 师:对,我这里的要求是三个不同的数字,而

3、

6、12是三个不同的数,不是三个不同的数字。 师:小明写的是这样三个数字:

4、

7、5。(继续幻灯片出示)小明的爸爸说:你用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数(板书:最大数)大家一起说小明举出的这几个数字组成的最大数是——

生齐答:754(师板书) 师:再组一个最小数。 生齐答:457(师板书)

师:组完以后,用最大数减去最小数,这道题就是754—457,我们一起来计算。

(教师带着学生说计算的过程并板书。)

师:计算的结果是297,这样又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字。接着再用这三个数字,再组成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分别是多少?再用这两个数相减,又得到三个数字,然后呢?

师:我们按照这样的规则,把你所写的那三个数字所组成的数,一步一步地计算下去,咱们来比一比,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的算式又对又多。建议大家只写竖式,不用写横式。

反思:导入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刚进行到这儿时,我的心中还美滋滋的:我们的学生也不比人家杭州的差,都能回答得很好,情况也进入得不错,这次的课挑这个上,真是上对了,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还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的。但是,上完课后,根据同个教研组的老师给我的指点,我再回过头来,细细思量,却发现,我的导入看似成功,实则失败。学生在最初的故事情境下,确实兴趣高涨,兴致勃勃,这个密码还真是吸引了他们,但是,我的败笔就在于对于同样的问题,我却提出了两遍。第一遍,学生报给我的数字说成了数,我的问题是他说的对吗?应该是什么?这三个数字可以吗?学生其实已经完全回答正确了:

1、学生把数和数字区分开来了;

2、学生把三个不同的数字这个要点抓住了。但是,第二遍,我自己设了个局,报出

3、

6、12这三个数,然后又问了一遍这样写行不行?为什么不行?这时,学生就觉得比较奇怪了,为什么相同的问题老师要问两遍呢?他们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有所消退了。而实际上,我导入的作用是什么?

1、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

2、审清题意,为接下来的内容打基础,做铺垫。而在第一个问题抛出的时候,我的两个目的都已经达到,我却继续抛出相同的第二个问题,这样反而适得其反了。

课堂模仿:只得形似,未得神似

在课堂练习,发现数字黑洞的问题时,我极力模仿华应龙老师的课堂,以其达到如他一致的课堂效果,却未成想到,名师的课堂掌控是长年累月的经验累积得到的,这种课堂掌控不是单靠模仿可以达成的,因为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于是,我的问题就出现了:

学生提笔埋头计算,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请一位学生去板演。过了一会,有些学生停笔不再算了,抬头看着板演的学生,并发出了一些议论声。板演的孩子仍然继续埋头苦算,过了一会,被教师请下台了。

师:你们怎么了?怎么都停笔不算了? 生:后来算出来的数字一样的。 师:大家都是这样的吗? 生点头应是。

师感叹:佩服,佩服我们班的孩子们,你们真棒!老师刚才在看大家计算,算得都很快,也很准确。后来你们再算,我就不看了,站在这里看你们算,看有多少同学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会,就有同学在下面停笔,并且有小声的议论声了,表示大家有疑问。非常好!那我们一起看看黑板上的算式。看看刚才板演的同学算得对吗?

生齐声答算得对,但是之后又有小声的议论。

师: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他后面写的一样的,不用重复写了。 师:和刚才这位同学一样的,发现重复就不写了的同学请举手。 (大部分孩子举起了手。) 师:如果不是这样,不管不顾地一直算下去…… 生接话,一直重复最后这个算式。 师:你们好像都上老师的当了,老师说在3分钟内,看谁写得多,其实就想看看大家是不是动脑子。

(学生一脸茫然,但是,教师不为所动,仍按预设讲)

师:刚才我们发现。动脑子的人,算一会儿,出现问题就不算了,可不动脑子的人呢?他就得一直往后算。所以老师想告诉大家一句话(板书:“千金难买回头看”,同时学生读出来。)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反思:中间的课堂,我极力模仿,甚至将他的台词全都背下来了,照本宣科,但是,效果却是不尽如人意的,在小部分学生发现问题后,我就让板演的同学停笔下去了,这时,板演的同学还未发现问题,台下的大部分同学仍然沉浸在计算中,我就单方面的结束了探究。我的课堂探究是不成功的,是片面的,是形式的,而这也恰恰给接下来的内容留下了隐患。而且,我又犯了与情境导入相同的错误,一再的重复,给人的感觉的是烦琐的,累赘的,因此,从此时开始,学习的兴趣正在走下坡。以至于,我极力想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但是学生却完全不理会,甚至对我说的话感到非常茫然。之后,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

自主研究:思路闭塞,不见效果 (从495引出数字黑洞后,继续研究数字黑洞的内容)

师:刚才我们说的数字黑洞呢?我们开始选择不同的数字,最后都被495给吸进去了。现在你们是不是又有什么新的问题呢?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茫然的看着我,没有我想象中小手林立的情形,只有冷清的课堂,我继续启发:“495是三位数的数字黑洞,那么别的数字黑洞还有吗?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吗?我们还能研究几位数的数字黑洞呢?”

终于有生举手回答:“那么四位数有没有数字黑洞呢?” 师:还有吗?

生:那么五位数、六位数、七位数的数字黑洞分别是什么呢?

师:老师也来提一个问题,如果三位数中,有2个数字是相同的,可以吗?好,接下来,请同学们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来试一试。

学生继续练习多位数的减法。

反思:我的自主研究是非常失败的,由于,之前没有让学生很好的理解、领悟495的数字黑洞,再加上之前,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起已经开始减退,于是,在这个环节就出现了研究的思路闭塞,经过教师的一再点拨,才有学生想出最简单的一个问题:四位数有没有数字黑洞。反思这种情况的出现:

1、是由于学生的素质;

2、是由于教师的教学出现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的教学出现了问题。在之前的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中,我给的时间不够,学生的理解不到位,虽然,学生对数字黑洞很有兴趣,但是没有知识的铺垫,他们也只能望“题”兴叹。总体来说,我关于数字黑洞的这一堂课是非常失败的。

【课堂改进与收获】

通过这一堂汇报课,我认识到,上课要有自己的风格,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学生是活的,教材是死的,生搬硬套于教学来说是最忌讳的。偶然的一次机会,听到了另一位名师关于数字黑洞的论调,对我的触动非常大。结合华应龙老师与另一位名师的想法,我有了如下的改进与收获:

一、上课要有自己的思想,不生搬硬套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对于一节课来说,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华应龙老师的导入是以故事入手,吸引学生的是解决密码问题的小游戏,而我对于这节课,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是在听华老师上的时候觉得很吸引我,这节课上得非常棒,我就模仿着上了,连导入都是照搬照抄,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关于数字黑洞这节课,甚至都没有仔细去研究。

在课后,我静下心来,认真的研读了教材,查找了资料。数字黑洞这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1页《什么是“数字黑洞”》,那么,其实这个内容的弹性很大,放在

四、

五、六年级上都可以,四年级上这节课,我们可以采取华应龙老师的做法,将它上成一节练习课,因为,数字黑洞是与数字有关的,涉及到计算,而在四年级,多位数的加减法早已学习完毕,知识衔接完全没有问题。而在

五、六年级上这节课,我们则可以将它上成一节知识介绍性的课,数字黑洞:数学中借用黑洞这个词,指的是某种运算,这种运算一般限定从某些整数出发,反复迭代后结果必然落入一个点或若干点。数字黑洞运算简单,结论明了,易于理解,故人们乐于研究。但有些证明却不那么容易。

一个苹果与一个苹果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而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后就有两种思想,甚至三种思想。因此,要想上好一节课,除了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外,还需要自己的思考、钻研。

二、上课要有自己的风格,不极力模仿

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模仿得再像,毕竟还是模仿。我将华应龙老师的台词全都背下来,可是,我却完全上不出他的风格,这正是本课的最大败笔。

练习课的常貌一般是通过大量的习题,通过大量扳着面孔的题目对计算中的各个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而华应龙老师的这节练习课,别有一番风味,把冷饭炒成了诱人的扬州炒饭。他的课练习量足,但是,却不让人觉得厌烦,没有一般练习课的除了做题还是做题的感觉。而我的课呢,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

一、练习量不足,因为,前半节课的没有效率,导致后半节课的时间来不及,草草收尾。

二、重点不明确,数字黑洞的认识和以数字黑洞为媒介的练习,我花的时间基本差不多。

三、没有以个人魅力去赢取学生的注意力,也就是说,上课没有自己的风格。

总之,教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只有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才有进步的可能。就是在一次次的上课中,反思中,我们才会逐渐成熟起来,逐渐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凡事多思,一节课不只是一种传统的上法,如同一座山,从不同的角度看,它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道理。

“数字黑洞”及其简易证明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黑洞”现象探微

黑洞效应

数字教学论文

数字农业论文

数字矿山论文

数字农业论文

数字农业论文a

黑洞的造句

神秘的黑洞

《数字黑洞》论文
《《数字黑洞》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