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史记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1 19:49: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姓名:郑永明班级:动科124班学号:15112408

读《史记》有感

《史记》作者司马迁(前145-约前87)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的父亲司马淡是一个渊博的学者,对于天文,历史,哲学都深有研究,所著《论六家要旨》一文,对先秦各家主要学说作了简要而具有独特眼光的评价.这对司马迁的早期教育无疑有重要意义.将近十岁时,司马迁随就任太史令的父亲迁居长安,以后曾从师董仲舒学习《春秋》,师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一切都奠定了他的学问基础,二十岁那年,他开始广泛的漫游.他的几次漫游,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漫游开拓了他的胸襟和眼界,使他接触到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并且搜集到许多历史人物的资料和传说.这一切,对他后来写作《史记》起了很大作用。

世代为史官,他虽然意识到在自己的时代,史官已跌落到\"主上所戏弄,倡优蓄之\"的地位,但他有意识地继承了古老的史官传统,并不想把自己的笔变成为君主唱赞歌的工具。另外,司马迁对孔子有一种特殊的崇拜.他并不是完全服膺孔子的学说,对当代的儒士更鄙视有加,但他钦佩孔子的人格,尤其是孔子以普通人士的身份,而有为天下确立文化准则的宏大理想.司马迁把自己写作《史记》的工作视为孔子修《春秋》事业的继承,这就在精神上有了一个很高的立足点.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又是继承了先秦诸子的理性态度和批判意识。

时代赋予司马迁以宏大的眼界和全面总结历史的任务,广泛的游历使他获得了对社会前人所没有的了解,残酷的命运促使他深刻地思考人生,继承先秦的史官传统和诸子文化,司马迁又确立了不屈服于君主淫威的相对独立和批判性的写作立场.正是在一个特殊历史阶段和特殊的个人遭遇中,产生了伟大的《史记》,在这部伟大的《史记》中,又表现出司马迁对人类历史与社会的多方面的独特理解。

如上所述,《史记》是一部批判性而非歌颂的著作.尤其对汉王朝的历史,对当代即汉武帝时代的政治,司马迁始终保持冷峻的眼光.他在肯定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历史功绩的前提下,毫不留情地,活生生地描绘出刘邦的乡村无赖相和自私,刻薄的心理.对一代雄主汉武帝,司马迁也大胆揭露了他任用酷吏,残害人民,任人唯亲,压抑人才以及迷信求仙,滥用民力等种种行径.至于官僚阶层中种种钩心斗角,厚颜无耻的现象,更是纷呈毕现于他的尖锐笔下.这些揭露与批判,并不带有丑化倾向,也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具有可信的体现人物的真实性格的史实纪录.从中

体现出一种深刻的怀疑和思考:历史上获得成功的人物,正在掌握权势的人物,并不像他们宣称的那样,是因为拥有高贵品质和道德正义,才得到他们的地位.有时恰恰相反,品质高贵和信守道义的人物,倒往往是遭遇不幸和失败的.比刘邦远为坦率的项羽,正直,勇敢的李广,都不免以自杀结局.虽然司马迁不曾从理论上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是什么,但足以启发人们作出深入的反思.

《史记》首创的以\"纪传\"为主的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司马迁写人时所选的事例典型而集中情节描写生动而传神,故《史记》中主要人物都栩栩如生,作品的主题思想也都十分鲜明.且《史记》所记述的人物范围很广,扩大到整个社会,包括社会中下层人物和非政治人物.在《史记》中,帝王,诸侯,农民领袖,卿相,将帅,后妃,宦官,文学家,思想家,刺客,游侠,商人,戏子,医师,男宠,卜者,这些显示出人类生活的不同侧面,有共同组成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而这在以前及以后的史书中,很少看见如众多类型的人物,尤其是社会中下层人物.这表明司马迁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一种认识,尤其是对社会中下层人物的态度在一般\"官史\"中几乎看不到的。

在《史记》中,是存在一定的伦理评价标准和褒贬意识的.但它的标准并不完全符合同志阶层的利益原则或世俗的道德意识,也不是狭隘单一的.甚至,前后之间不妨有些矛盾.如《伯夷叔齐列传》①歌颂了二位贤君子\"不食周粟\"的忠节,《管仲列传》②又赞美起先帮助公子纠于齐桓公争位,失败后不肯殉节,从囚牢里出来又做了齐桓公重臣的管仲,说他\"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这并不是因为司马迁观念混乱,而是他看到了社会本身的复杂性,需要广泛而多视角地理解各种人的生存方式.即使是他所反感的人物,也尽可能如实描写,不简单地一笔抹杀掉。

东汉班固指责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力而羞贫贱.\"③然而,这些恰恰是司马迁比班固高明的地方.正是由于司马迁对历史和社会具有独特的,极其深刻的理解,对各种人物生存活动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不受正在建立起来的儒家统治思想的束缚,敢于蔑视世俗道德教条,也部从摸个单一的学说出发来理解人和描写人,《史记》方能成起丰富和博大,产生一种独特的魅力,而区别于后代其他正史.

反之,班固的《汉书》虽同样对统治集团的昏庸残暴,对上层社会的炎凉冷暖,

对社会和民生疾苦,对有功社会的仁人志士,都有较客观的反映.其中也寄寓有作者的爱憎与批判.但因为班固生于专制压迫和经学统治严重的时代,使《汉书》的史学见解和史学精神远不如《史记》.

《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因为《史记》的协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

司马迁本人,更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从《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他由李陵事件而遇祸,也是一场性格的悲剧.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韩兆琦先生就指出:《史记》是一道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是一部悲剧故事集。\"④

《史记》还是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前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鲁迅先生的《汉文学史纲要》⑤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

《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司马迁作为叙述着,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只在最后的\"论赞\"部分,才作为评论者直接登场,表示自己的看法。另外《史记》中的很多传记,是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如廉颇和蔺相如的传是由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故事构成,孙殡的传包含教田忌赌马,马陵道破杀庞涓等故事.这众多大大小小的故事,构成了《史记》文学性的基础。

《史记》代表了骈文出现以前所谓\"古文\"的最高成就.后人把《史记》的文章作为一种典范来学习啊。可见《史记》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它是一座伟大的丰碑。

参考文献:

① 【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② 【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29年;

③ 【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738页;

④韩兆琦:《史记评议赏析》,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

⑤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

读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读史记心得 史记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