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游记写作训练

发布时间:2020-03-03 13:37: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游记写作训练

训练意图:

引导学生在确定写作目的的前提下,写景状物,写出一篇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独特感受的游记来。

训练目标:写景状物,写出独特感受。

训练重点: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

训练难点:寓情于景,写出独特感受。

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游记,请同学们给“游记”下个定义。 游记,是记述旅途见闻的一种散文。

二、游记的写法

1、总体要求:游览过程要交代清楚;要写出景点的特色,重点描写最能吸引游人的景物;在描写景物时,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力求做到情景交融;如需要介绍景点的相关知识,要简明扼要。

2、游记可采取哪些记叙顺序?

空间顺序、时间转换

3、如何选材和确定描写的重点?

根据作者写作意图;反映该地特点的自然、人文景观;最能引起作者兴趣的景物。

4、写景状物有哪些方法?

(1)细致观察

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是作者用一双慧眼细致观察的结果。 描写景物,特别要注意观察。只有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才能把握景物的特点。法国诗人阿拉贡诗云:“什么事物最妙?善良的人,睁大眼睛瞧。”就是告诉我们要细心观察,全面观察,留心各种景物。观察,要选择好一个观察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绘。或由远而近,或由近及远。如朱自清的《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作者由近景写春雨的滋润,又从远景烘托春雨的安谧,呈现出景色的层次。 也可以以观察点,从上到下,或从下往上,逐一地对景物进行描绘。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多方面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从颜色、形状、声音、味道等多方面去把握事物的特征,以便能真实、细致地进行描写。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地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到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作者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去描绘百草园的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有趣。 景物描绘得具体可感,也是作者运用一定写作技巧的结果。

(2)借助修辞

作者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传达给读者,必须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样的描写才是成功的。要想生动形象地把所描写的对象勾勒出来,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段是必要的。 比喻是景物描写中最常见的手法。它的作用在于使景物明白、生动,并可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大大丰富景物形象的内涵。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作者把紫藤萝花比喻为“帆”和“船舱”,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拟人也较多地运用在景物描写中,用人的形态、动作,甚至情感来描画景物,使之表现 得具有人一般的思想情感,会说话思考,有喜怒哀乐,具有生命的活力。 在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写景时,有时可将某一种感觉转化成另一种感觉来描写,这就是所谓的“通感”。 如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了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

而坚韧的灵魂。”显然,这里直接将景物当作“人”,并将自己摆进去,与景物心灵沟通的写法,更能表现景物的风采与神韵。 对比也是写景文中常用的手法。在描写景物时,把两种互相形成对照和比较的情况放在一篇文章里进行具体描绘,使之形象更为鲜明,相互映衬。 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了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便以北平冬天刮大风,伦敦冬天难见日光,热带地方的毒日作对比,映衬出济南在北中国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真算得上是宝地这么一个主旨,很有说服力。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的句子:“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这里用“浅紫色”来形容花香,把味觉转化为视觉,把飘逸无形的东西变得清晰可见,仿佛把花香定格在人们面前。 事物有动也有静,而且这种动与静是相对的。恰当地运用静态与动态描写,可以解决写景中缺乏生气的问题,增加作品的表现力。为了把景物写得既有画意,又有生气,应该学用化静为动,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如何“化静为动”呢?常用的方法是直接把静景写活,赋予静态景物以流动感。 如朱自清的《春》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作者用了一个“钻”字,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的”修饰,写出了小草不知不觉的出现,生动地表明了春草的活力,把原来静态的物变成了动态的物。 描写景物亦可以“以动写静”,常用的是以声态显静。 如陆定一的《老山界》中写道:“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

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以声响来反衬山林的幽静。运用以动写静的方法,比用修饰语来得形象,因而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都不应该是单一的,必须注意它们有机结合。结合得好,可以使客观事物有声、有色、有形,给人一种如闻其人、如见其景、如临其境之感。 好的景物描写,就是让读者沉浸在所描绘的景物之中,获得美的感受的描写。

5、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1)抒情方式:寓情于景;直抒胸怀。

(2)文章中的抒情应该注意些什么:思想感情要正确、深刻、真

挚、自然;抒情、议论有机结合,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3)思与境谐,情景交融。

三、观赏1-2部电影风光片(必须是学生熟悉的旅游景点)。

播映前教师先把这两部风光片的立意、选材等略作介绍,并提醒学生注意听解说词。

四、学生写作

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本次作文要求: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处旅游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

2、有关提示:

游览前——查阅有关资料,较深入、细致地了解风土人情、历史沿革。

游览中——同学们要边看边记。记住:山名、水名、路名、人物名、地理方位、路线行踪、风光特点、历史事实(还要能够“同中求

异”、“异中求同”)。

游览后——可以在参观名胜古迹之外,采访当地老人,从不同角度丰富自己的材料;还可以举办讲述风土人情活动,举行摄影、写生比赛等,提高审美能力。

3、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检查编列写作提纲及作文的进度,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五、参考题目

1《游远瞩园》

2《挂榜公园游记》

3、《冼太文化公园游记》

教学后记

游记写作训练

游记写作训练

《游记写作训练》教学设计

游记类阅读—写作训练(一)

写一篇游记写作训练六级

游记写作大赛

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

写作一游记作文

游记写作训练
《游记写作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