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广州市恒福中学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

发布时间:2020-03-03 22:01: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广州市恒福中学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

反馈意见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组

2009年12月5日

受广东省教育厅的委派,我们评估组一行11人于2009年12月3日至12月5日对广州市恒福中学进行了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三天来,评估组认真听取了戴东祥校长的自评报告和广州市越秀区教育督导室颜荷清主任的推荐意见,全面察看了校容校貌和设备设施,仔细查阅了有关档案资料,个别专访了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和师生,分别召开了师生座谈会和各学科教学反馈会,分组进行了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随堂观摩了八个学科领域51节课(其中推荐课 20 节、推门课 31 节)和综合实践活动,抽样检测了体育、音乐学科部分学生的学业状况。评估组对照《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各项指标要素,全面考察了广州市恒福中学教学管理、教学保障、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情况,形成以下评估意见。

一.基本评价

广州市恒福中学1994年创办,是一所公办完全中学,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5年7月,学校在广州市区域调整中从天河区划入东山区,同年10月并入新越秀区。2006年7月又与沙东中学合并,形成初、高中分校区办学的完全中学。高中校区占地面积9671平方米,建筑面积10586平方米,现有20个教学班, 839名学生。校内广场花园矗立着巨大的英德石,正面镌刻着著名书法家赖少其先生题写的“恒福”校名,背面镌刻着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题写的“恒而弘志、福以多知”的校训;周围花草树木枝繁叶茂,绿化覆盖率较高;校园小景悦目赏心,文化寓意颇具品味。虽办学历史不长,

但历任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合作奉献,秉承“以人为本、科技融入、面向国际、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精勤为教、严实求能”的教学理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评估组认为,恒福中学班子勇于创新、追求卓越;教师敬业爱生、乐于奉献;学生朝气阳光、奋发进取;管理规范严谨、运作精细;质量快速提升、成绩显著;名声蒸蒸日上、广泛赞誉;是一所发展态势良好、文化品位较高、增值潜力大的精品型学校。

二.主要成绩与经验

1.以理念建设为核心,统领教育教学实践行为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管理行为、师生教学行为的指南。恒福中学十分重视办学理念与教学理念的建设,并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核心,统领、整合理念与行为的内涵,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和谐发展。

学校四届领导班子与师生员工,在文化贤人大师的指点下,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从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对办学理念践行了十五年的探索、整合、提炼、传承,弘扬的发展过程,形成了 “恒而弘志、福以多知”“以人为本、科技融入、面向国际、多元发展”“精勤为教、严实求能”“崇德、务实、求进、创新”“精挑细选、精讲多践、精益求精”“视学校为自己家、视学生为亲骨肉、视工作为生命线”“南北文化交流与包容的优化机制”等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体系,并以“恒而弘志、福以多知”的校训为核心,形成强烈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且逐步内化为恒福人的价值追求,外化于教育教学行动,集约成学校发展的“智慧”与“增值”效应。

在实践文化理念体系的过程中,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主体发展原则,努力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创新“教学相长”,把学生“求能”作为教师“为教”的目标,让教师坚持“精挑细选、精讲多践、精益求精”的“为教”原则,让学生将“严肃认

真、严格灵活、严谨务实”的态度贯穿于“求能”的学习活动之中;并以落实新课程为契机,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变革课程教学,活化过程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师生共同进步的追求。同时坚持以多元文化教书育人,激励师生以正确的处世态度和为人准则、以恒久的信心、决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健全人格、广博智能和高度责任感,追求幸福的最佳境界,践行自己的目标、理想和志向。学校把人的发展放在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致力于用“文化”熏陶学生,让学习者学习文化、享受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把造就和谐发展的“文化人”作为学校教育的终极追求,使学生人格和个体差异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尊重与关注,十多年来,学校将文化建设理念融合于教育、教学、管理实践,引发了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使先进的理念逐渐转化为师生共同的教育智慧和精神财富。

学校科学管理课程教学,坚持规划引领、过程落实、评价激励的原则,加强课程领导力和课程管理,先后成立了学校高中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学生选课指导委员会,结合学校师生资源的实际,制定了《恒福中学新课程发展规划》等学校近期和中远期课程发展规划,明确了课程建设、课程组织、课程发展和实施步骤、保障措施以及三级课程实施方案。三年来,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共有25门,相继编辑出版了《竖笛合奏 》《图案设计》《英美文化趣闻》《古诗文阅读一本通》《局域网组建与配置》《广东自然灾害----主要类型与防治》《热血荐轩辕》《生物学科兴趣读本》《解题思维方法评析》《人文精神初探》等校本教材,提供了多门(模块)选修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题,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

学校通过严明教学常规、解读课程标准,规范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落实《选修课开设选课方案》《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学分认定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并跟踪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使管理制度的落实过程演绎

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学校制订《教师工作考核评价方案》《班主任考核评价方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定办法》《教师评先评优方案》《教师奖励评比方案》等,建立多元的、客观的、公正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学评教机制,调动了教师参与改革的主观能动性,确保了教学工作的正常、有效运行。

2.以教师发展为重点,支撑教育教学“增效提质”

学校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发展是学校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教师专业发展更是“增效提质”的最大“附加值”。以戴东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遵循“崇德、务实、求进、创新”教师发展理念,从师德、新课程、教科研等方面,为教师搭建理论与实践的研训平台,努力造就一支“视学校为自己家,视学生为亲骨肉,视工作为生命线”的教师队伍。

在师德建设方面,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严慈相济的管理原则,力求在严格制度和人文关怀中寻找平衡点和最佳结合点;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确立“敬业、爱岗、自律、自强,增强”“教书育人,以身兴教”的社会使命感,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师德教育机制,创设南北文化交流的人文氛围,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教师培训方面,学校确立“培训就是福利”的理念,鼓励教师终身学习,提供和谐的成才环境,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教育部门举办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先后邀请省督导室副主任任洁博士、华南师大教授刘良华博士、省教育学院闫德明教授、省督学熊焰教授、广州大学刘树谦教授等著名教育专家来学校讲学,传播先进的教育理论;多次组织中层干部、科级组长、部分骨干教师到北师大、华东师大以及香港、澳门、山东、湖南、海南、宁夏、深圳、肇庆等十多所著名中学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使教师们理解和掌握了实施新课程的原则和方法,从

而保证了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学校构建“以老带新、以中催青、以新促老”的教师互动平台,既促进了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快速成长,也催生了中老年教师的青春活力,使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形成了整体螺旋上升的态势,逐步实现了老教师“放心、放手、不放松”,中年教师“创新、创优、不平淡”,青年教师“争先、争鸣、不争利”。

在校本教研方面,学校建立了“教科研、课程教学、教师研修、特色创建”一体化机制,提出以学科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落实三维目标为核心、以有效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的课题研究思路,紧紧围绕课程教学和教师成长,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学校在研课题有国家级子课题8个,区级课题3个;另外《合并学校间文化的融合及形成新文化历程的研究》课题,已申报广东省哲学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3.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保障课程教学正常开展

学校硬件建设得到了越秀区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基本满足了课程教学的需要。现有200米环形跑道和1个足球场、5个篮球场、3个羽毛球场、2个乒乓球场。这些运动场所和体育设施除了教学时间和体育训练之外,课外提供给学生运动的时间很充分(每天上午6:30—7:30,中午12:10-1:00,下午5:00—6:00),有利于学生开展体育锻炼,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配置了符合省级规定标准的实验室,包括物理实验室2间、化学实验室2间,生物实验室1间,通用技术实验室2间,历史专用室1间、地理专用室1间、英语专用室1间。其中,物理、化学、生物各有1间探究实验室,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开出率达100%,为学生的常规实验、探究实验以及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支持。

学校图书馆有24 座教师阅览室1间、112座学生阅览室1间、60座电子阅览室1间,拥有近4.9 万册藏书和3.8 万多册电子读物,

报刊资料超过 210 种,生均图书62 册,2008 年学生借书达到 21 册/人,阅览室对师生开放时间超过 50 小时/周。宁静的书卷气息和现代信息科技色彩相得益彰,为师生阅读学习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学校配备了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网络环境,通过校园网,联通公网及广东省基础教育网,享有较好的教学资源;学校建有电子阅览室(60台电脑),提供师生上网使用和阅读电子图书;计算机网络教室2间,平均使用时间达4课时/天以上。每间课室配有多媒体教学平台,每位计算机考核合格的老师配有笔记本电脑,100%的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管理、备课,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教学,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

学校注重环境育人,体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建立了地理园、生物园、生态园,还有师生共同建设的“知海探究室”,更有体现校园文化和人文关怀的心理工作室。这些系列体现环境科技教育特色的教育园室,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也为师生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以“精致教学”为抓手,注重过程扎实教学有效

学校提出以“精致教学”铸就未来人才的育人理念,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追求四个转变:即勤奋型转向效益型、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单干型转向合作型、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对话与交流,研究因材施教与学法指导,研究分层辅导与学习效果,研究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经常进行课后反思与研究,建立教学情况反馈机制,通过规范教研组管理、加强特色学科建设以及抓细节、抓落实、正确疏导,合理分流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新突破。

学校挖掘教学资源,开发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重视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构建层级教学模式的“多元课堂”,较好实现了个体自主发展和整体全面提高。学校精选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和综合实

践活动的体会,结集出版研究性学习文集,用学生的学习成果丰富校本课程或教材,是一个可贵的创举。“知海探究室”与“通用生辉”室作为学校研究性学习的亮点和广州市的样板,更体现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果。

学校在贯彻“精致教学”中,特别强调把德育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要求各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有计划、有总结、有论文,并坚持“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跟踪”的德育方针,保证了各学科德育渗透的效应与效果。特别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校注重搭建多种德育平台,如学生军训、扶贫捐款、组织志愿者服务、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也自发成立了音乐社、篮球社、羽毛球社、电影社、街舞社、广播站、DIY自助社等2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既丰富了文化生活,也拓展了校本课程,更体验了德育过程。

5.以追求卓越为目标,赢得家庭、社会广泛好评

学校办学历史不长,但学生学业水平不断提高,高考成绩一直领先于广州市同类学校。本科上线率,2007年占比24.75%、2008年占比22.4%、2009年占比25.18%;本科预测指标率节节上升,2007年为140.1%、2008年为167%、2009年为206.7%,大专升学率为99%,连年获得广州市高考一等或二等奖;多年来,恒福中学有不少学生在高考中,以单科或总分的好成绩进入广东省前100名的行列,并分别升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著名学府。特别是2007年高考,越秀区总分650分以上共3人,恒福中学有2人,理科总分第

一、文科总分第二及历史单科第一均出自于恒福中学。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大赛中共有49人次获国际竞赛奖,242人次获省级或国家级奖励。2008年,石乃山同学参加“飞向北京”航空航天模型比赛获全国一等奖;2009年学生在创意机器人竞技大赛中获得广州市第一名;学校竖笛队获全国比赛特等奖;羽毛球队获广州市羽毛球比赛6个冠军、12个亚军等殊荣。全校德育考核优良率达98%,合格率达100%,后进生转化

率达100%,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没有出现过赌博、群殴、吸毒、勒索、抢劫等不良现象;有78名学生获得省、市、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近三年,学校集体或个人在区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经验文章40多篇,有200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

一、

二、三等奖。戴东祥校长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严永铭老师被评选为“南粤优秀班主任”;教师中有“广州市优秀教师”9人,“越秀区名教师”2人,越秀区“教坛新秀”4人,担任市、区各学科教研会主任、委员、中心教研组成员、特约教研员等共22人。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诸方面均取得优秀成绩,获国家级和省市区级奖励100多人次。如郑曙烁老师参加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获全国二等奖、杨秋玲老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首届中小学生竖笛比赛获指挥一等奖等。恒福中学教育教学的显著成绩令人瞩目,也赢得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

三.发展建议

1.建议区政府和教育局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充实设备设施,把恒福中学作为普通学校快速发展的样板,使之建成理念文化丰富、管理机制创新、课程教学创优的精品学校。

2.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机制,从丰富学校文化内涵的高度培养名优教师,强化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梯队发展、名优发展。

3.建议学校在深化课程改革和优化“精致教学”的基础上,努力创建“精品课程”,更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积极探索、创建、完善教书育人的评价机制,推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会汇报材料

中学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中学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总结会上的校长表态发言

教学水平评估决心书

鹤山市桃源中学初中教学水平评估报告

某中学教学水平评估的自查报告参考

中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中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工作汇报

中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广州市恒福中学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
《广州市恒福中学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恒福中学 普通高中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