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卷

发布时间:2020-03-04 02:30: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卷

语 文(一)

(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监考(jiàn) 布衾(qīn) 妄自菲薄(fěi) ... B.筵席(yán) 发酵(xiào) 汗流浃背(jiā) ... C.角色(jiǎo) 气氛(fēn) 纨绔子弟(kù) ... D.悲恸(tòng) 重创(chuāng) 谆谆教诲(zh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商确 游艺 不落窠臼 B.悠雅 装潢 瞠目结舌 C.相片 剧增 趾高气扬 D.桑梓 喝彩 故影自怜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随着大量韩剧在中国的热播,许多扮演主角的韩国演员名声大噪,令亿万观众为之倾倒。 .... B.陆源污染物排海严重,人们对我国河口、海湾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感到痛心疾首。 .... C.距离考试还剩下两个月时间,有些同学却计日程功,对自己缺乏信心,这是很不好的心态。 .... D.这幅国画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 A.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B.被访者几乎都表示对北京不甚了解,但都认为北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的城市。 C.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治理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D.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说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

1 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山川相缪 盘绕 B.侣鱼虾而友麋鹿 以„„为友 .. C.知不可乎骤得 突然得到 D.杯盘狼籍 凌乱 ....6.下列句中加点“然”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 A.苏子愀然 B.凌万顷之茫然 .. C.何为其然也 D.其声呜呜然 ..7.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A.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是可以共同享受的。 B.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一起去取用。 C.这是人们无尽的收藏,我和你是可以共同享受的。 D.这是人们无尽的收藏,我和你一起去取用。

8.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作者在文中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复杂感情。

B.主人的回答,借用了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由眼前的水与月,阐述了一套自然界的“变与不变”

的道理。末尾,表现出苏轼心胸之中豁达超然的一面。 C.作者善于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抒情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D.这是一篇有高度的艺术技巧的散文赋,作者借用汉代大赋中主客问答的形式。

阅读下面一首诗词,完成9~10题。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9.对“一一风荷举”一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句写出雨后荷花的动态美,亭亭玉立,随风颤动,所谓“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B.“风荷”的美丽正是“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的作者乡愁的导火索。 C.“一一”二字写出荷花之多,有“接天莲叶无穷碧”之感。

D.词句炼一“举”字,仿佛由什么人高高擎起荷花,在晨风中摇曳生姿。 10.下列对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B.全词语言“富艳精工”,但词境却清新而爽朗。 C.“侵晓”是破晓、天刚亮的意思。 D.末句“芙蓉”,与上片“风荷”呼应,点明由此及彼、神思奔驰由来,可见经营之妙。

三、(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2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11.下面是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具体内容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暴

徒”。

B. “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暴

徒”。 C.“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

用的。 D.“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

利用的。

12.作者在文中对两种谬论都给予了反驳,反驳这两种谬论的有关句子是( )(3分)  A.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C.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D.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

沉默中灭亡。”

13.分析加点段落文字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及作用,准确的一项是( ) (4分)  A.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悲痛和愤怒。 B.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悲痛和愤怒。 C.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惋惜和同情。 D.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惋惜和同情。

第Ⅱ卷(综合题 共60分)

四、(5分)

3 1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杏花开,燕子来 席星荃

公元1959年的冬天,家里让我辍学了。

为了挖野菜。

我知道父母心里很难受。我的成绩不错,有一回有人拿几个很难猜的字谜考我,被我—一猜中,很引起村人的惊奇。又一回,大队会计在小学草房外捡到我的一张作文纸,读后大加赞赏。这样,我这个二年级小学生就出了名,成了村里最有希望的孩子。

谁曾想遇到了大饥荒呢?

每顿都是野菜汤,只在锅里撒几粒米星。黑汤又苦又涩,但人已经不再有味觉,机械地往口里填,直填到肚子鼓起来为止。后来村里连可怜的几捧谷子也没有了,就分饼渣。这原本喂牲口的东西石头一样硬,啃起来牙巴骨发酸。晚上喝罢黑菜汤,母亲给每个孩子塞一把,黑暗里就响起一片欢快的咯咯嘣嘣。这个重要节目过后孩子们就悄然睡下,连油灯也不用点。那是一些黑暗而沉寂的夜晚,村子里听不到孩子们的笑闹声。

不久,男人们便得了浮肿病,脸肿得像土盆,透亮的黄,仿佛一碰就要流水;男人一浮肿就离死亡不远了,后来,得了浮肿病的男人被叫到公社的诊所里,啥药不给吃,就喝几顿稀粥,人就消肿,然后再回家吃野菜树皮糠粑粑。

我每天都在跟自己的孱弱搏斗。挖野菜须不停地行走,可是我没有力气,常常跪在地上,用膝盖往前挪。遇到田埂,就拄着镰刀半爬半跪地翻过去。但是,我竟然没想过不坚持下去。从早晨到夕暮,从月头到月尾,从十月到旧历年,到了春天,我一直都在田野里缓慢地移动脚步,像一个疲惫的灵魂,像一个飘忽的影子。竟然一天也没有退却。我想,当时我是一个多么听话、多么懂事、多么努力的孩子啊!

那年我九岁,瘦弱又矮小,每天喝野菜汤;可我用钝了两把镰刀。——谁说人是脆弱的呢?人会思想,但不是脆弱的苇草。不过那时我的大脑功能变得十分简单,那就是野菜,野菜,野菜!不再有儿童的顽皮和幻想——饥饿使一个儿童成为一架力求维持最低生存可能的机器,还说什么读书识字?

好在还有美丽的大自然。每天我都行走在大自然的深处,冬天旷野上的落雪,宁静优雅地飘坠;春...........................................天烂漫的野花,点染沟畔溪头;天上白云无言,却悠然会心;草丛里藏着斑斓的野鸟,水沟里依然有快.............................................乐的小鱼„„这一切足以使一个饥饿的儿童暂开心颜——尽管他失去了热爱的书本„„ ...................................... 然而有了那一个冬夜。

我通常早睡,但那个晚上我来到了下房的二奶奶家,二奶奶的独生子上三年级,没有辍学。课文里有两个生字他认不得,就喊我过去帮他,于是我的命运里有了读到两篇新课文的幸运。一篇叫《千人糕的故事》,讲一个老爷爷给孙子讲述馒头从播种、生长:收割到磨面、制作的全过程,要经过千百人的手,所以叫它“千人糕”,教育孙子要珍惜粮食。我早已忘记了世上还有“馒头”一物,眼睛一接触这个词儿,强烈的食欲就扑上来,无法自制,仿佛要坠入可怕的深渊。

然而我很快获得了拯救,救我的是另一篇课文,它描绘了春风里燕子翩然归来的美丽景色,还有一

4 幅优美简洁的插图,在屋檐下有一只飞舞的燕子,一二枝盛开的杏花。黑色的燕子,粉红的杏花,似有春风拂动,花香微沁;再读读那简简单单的课文:“春天到了,杏花开了,燕子飞来„„”生活的美丽人生的希望,在封闭了许久之后,一下子在我眼前打开,闪现着明丽的光辉。我激动起来,话也不说了,只在油灯下发呆。呆了一气,迷迷糊糊回了家爬上床,进人梦乡„„

到了夏天,接上新粮,我回到学校,接着上小学三年级,功课很差。算术作业得一回鸭蛋那个姓李的男老师就拧一回我的耳朵,他的手很重,拧一回就火辣辣的疼半天。半年后李老师不拧我的耳朵了,再后来考上了乡高小。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忘记了那个冬夜,但几十年后的一天我忽然记起了它,再次清楚地看见小叔家的油灯的光芒,觉得它有一种非同凡俗的光明,灯光底下,是一幅美丽的杏花燕子图,美好极了„„ 15.1959年冬天“我”辍学了,为什么“父母心里很难受”?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说“我每天都在跟自己的孱弱搏斗”,那么他是如何与孱弱搏斗的呢?这样写旨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加点的段落(第9段)中作者满含情愫地描绘大自然的美丽,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最后一段再次提到那个冬夜的灯光以及灯光底下的杏花燕子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40分)

19.请以“我的交友观”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1)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否则扣分;(4)不少于600字;

(5)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13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卷3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英语词汇表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复习提纲

安徽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2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卷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卷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