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U型棚替棚措施(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3 17:52: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3605工作面上下顺槽替U型棚安全技术措施

3605上顺槽自进架巷向外14m(下顺槽一部皮带向后约100m)巷道支护形式为U型棚支护,巷道宽度为2.6m,高度为2.8m,棚距为0.6m。截至2006年2月14日,上顺槽工字钢梯形棚支护还剩42m,随着工作面的正常推进,超前支护及替棚方式将发生改变,为确保超前支护及替棚顺利进行,增补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施工方法:

(一)、超前支护:

1、利用DZ25—30/100型单体柱配合Φ16×1.4m的圆木架设一梁二柱支护。

2、超前支护操作方法为:

(1)、在相邻两架U型棚之间靠老塘U型棚侧进行一梁二柱加棚。

(2)、Φ16×1.4m的圆木梁中与巷道中心线重合,然后进行支护;单体柱打在圆木梁两端头,并与圆木梁垂直。

(3)、超前支护长度不少于20m,单体柱打成成一条直线。

(二)、替棚

1、采取先架后回的原则进行,即用DZ25—30/100型单体柱配合Φ16×2.6m的圆木在超前支护的木梁一侧先架设一梁三柱支护,然后回U型棚柱腿、拱棚,并按此顺序逐棚进行。

2、架棚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首先在架棚处距底板2.1m处上下帮对称位置,解网、掏梁窝,达到上梁架棚宽度。

(2)、架棚时,木梁两端各打一根单体柱,距上帮柱腿0.5m再打一根单体柱;架好棚后,及时联网封堵网口防止帮顶溜煤。

3、回U型棚柱腿、拱棚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首先降低所回U型棚两侧两架超前支护棚梁,并在超前支护梁上、上下两侧各垫一根Φ16×1.4m的圆木,然后升紧单体柱使所垫木料顶牢拱型棚,不接触拱型棚处用木楔背牢(由于U型棚高度较大,操作时,应站在辅助平台上施工,此平台高度0.8m、宽度1m、长度1.3m,平台的材料由供应科提供)。

(2)、在确定拱型棚安全稳定后,再用套筒扳手拆卸U型棚连接螺栓、卡子。

(3)、人工挖出U型棚两帮柱腿。

(4)、摘除U型棚的拱型棚;摘除拱型棚时,必须有两名施工人员站在辅助平台上,扶住要摘除的拱型棚,辅助平台下有两名施工人员站在上帮或下帮同一侧,用卸载手把同时对拱型棚下同一侧的两根

单体柱卸载;卸载降柱时,必须平台上两人协调一致;当一侧拱型棚降落到一定程度不再降落时,再降另一侧拱型棚,直至拱型棚脱离顶板为止,最后将拱型棚卸到底板上。

4、替棚后及时用背木背牢帮顶,帮顶背木均不少于4根。

5、当替棚走向长度达到2.4m时,将一梁三柱中间柱去掉,分别在巷道两帮距梁头200mm打一梁三柱的π型梁对接抬棚,柱子打在两梁交汇处。

6、替棚走向长度应不少于5m。

二、安全技术措施:

1、替棚前应先加固好周围的支架,掩护好管线设备,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替棚,替棚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防片帮冒顶伤人等事故发生。

2、替棚所用的单体柱必须打到硬底上,柱窝深度硬底以下不少于100mm,为防止抬棚与替棚间产生滑动,其接触面间应垫木板。

3、替棚时必须保证质量,背好帮顶,若出现流煤、空顶必须用物料

绞好顶板;替棚后应将浮煤、杂物清理干净,保证巷道高度不低于2.1m。

4、替棚结束后,必须将替下的U型棚梁、柱运往指定地点码放整齐,以备回收。

5、替棚作业应四人配合施工,以防钢梁或顶板冒落伤人。

6、下顺槽替棚人员不得站在跟面刮板运输机上工作,若需站在运输机上工作时,必须与司机联系好,闭锁开关后方可站在刮板运输机上工作。

7、下顺槽替棚严禁将工具及支护材料放入运转的刮板机内,严禁用刮板运输机运输替棚时回出的梁柱。

编制:姜书平

2006年2月12日

会审组织:生产副总:杨庆春

会审时间:2006年2月22日

会审地点:生产科

会审人员:生产科:王俊生

安检科:陈振幅

综采队:姜书平

会审补充:

1、用Φ16×1.4m的圆木托U型拱时,必须用木楔背紧,以防圆木滑动,确保支护和U型拱的稳定。

2、降落U型拱时,施工人员要协调一致,以防突然下落,造成伤

人事故。

3、替出的U型棚必须回到替棚70m以外码放整齐,小件回收上井。

4、替棚、超前支护所用木料必须完好,严禁使用损坏的木料和使用失效的单体柱。

5、技术员要根据现场情况,施工方法不完善时,必须及时补充完善措施。

6、跟班人员现场落实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总工批示:

严格按措施执行,逐棚回替,严防冒顶。

肖建生

2006年2月23日

万学勤

2006年2月23日

3605工作面上顺槽替U型棚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受采动压力的影响,3605工作面上顺槽巷道变形较为严重、断面减小,其长度有30米左右,已影响正常通风和行人。为确保安全生产和通风、行人,我队准备分两茬将变形较为严重、断面减小段的巷道提前替掉;特制定如下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1、两茬相向替棚时,两处的施工人员必须提前联系,协商好施工顺序,一茬卸梁柱时,另一茬不得进行同一工序,以保证后路畅通。

2、为确保安全施工两茬的间距不得小于10米。

3、由于两茬替棚替掉的U型钢较多,施工人员必须及时运到70米以外的地点,以保证作业空间和行人安全。

编制:姜书平

2006年11月25日

会审组织:生产副总:杨庆春

会审时间:2006年11月26日

会审地点:调度室

会审人员:生产科:王俊生

安检科:陈振幅

综采队:姜书平

通防科:孔祥翔

会审补充:

1、替棚严禁在工作面放炮期间进行。

2、替棚期间,两巷内严禁有人,下顺槽不得替棚和进行维修工作。

3、替棚后,断面不得小于4.8㎡(2.4×2)。

4、替棚必须保护好电缆和瓦斯、浆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汇报。

5、其它按上顺槽替U型棚措施执行,贯彻本措施同时也必须将上顺槽替U型棚措施一并贯彻并签字。

6、替棚后,必须及时在距梁头400㎜处用单体柱打点柱,够一个抬棚长度(2.4米),及时将点柱换成抬棚(一梁三柱),单体柱初撑力不得低于50KN。

总工批示:

严格按措施执行

肖建生

2006年11月26日

万学勤

2006年11月26日

426综采工作面机巷抹帽替棚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

426机巷里段局部顶板破碎,压力较大,采用U29型钢拱形支架支护,U29型钢拱形支架规格为:净宽×中高= 4.2m×2.8m,棚间距为

700mm(中一中),铁背板、钢筋网、黑塑网腰帮背顶。外段采用架棚支护,棚梁、棚腿采用矿用11#工字钢,棚梁长3.8m、棚腿长2.9m,棚距700mm(中—中),竹背板、竹笆片腰帮过顶,巷道净高2.6m。为了加强机巷抹帽替棚期间的顶板管理,特编制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二、顶板管理

1、支护方式:机巷超前0~10m范围采用一梁一柱中定位四排走向棚支护,10~20m范围内在U29型钢或工字钢梁下打单排点柱加强支护。顶梁用HDJB-1000型限位梁,支柱用DW31-180/100X型单体液压支柱。

2、U型钢棚抹帽施工方法:抹帽替棚坚持先支后替的原则,替棚时首先在需抹帽的棚档中沿顺山方向套棚,拱形段接实顶板,然后再在原棚梁下打上临时带帽支柱,用风动卸丝工具卸掉卡缆(双面卡缆及限位卡缆)螺母,待卡缆松动后,拆掉卡缆,挖掉两帮棚腿,一人观察顶板和棚梁情况,一人远距离将临时支柱卸载,回撤掉棚梁,一旦够挂一节限位梁的长度,立即挂设新限位梁,打紧水平销,并用板皮或半圆木接实顶板,在支设支柱处挖出柱窝,找平并下好柱鞋,中定位支设支柱,拴齐拴牢防倒绳,初撑力不低于50KN/棵。

3、工字钢棚抹帽施工方法:首先在需抹帽的棚档中沿顺山方向套棚,然后再在原棚梁下打上临时支柱,挖掉两帮棚腿;一人扶住棚梁,一人将临时支柱卸载,回撤掉棚梁;一旦够挂一节限位梁长度,立即进行支护;沿原限位梁立即挂设新限位梁,并打紧水平销;并用塘柴(φ30×900mm)、小笆(900×400mm)或半圆木过严过实顶,在支设支柱处挖出柱窝,找平并下好柱鞋,中定位支设支柱,拴齐拴牢防倒绳,初撑力不低于70KN/棵。

4、若遇U29型拱形钢支护段与工字钢架棚段过渡时,要求一次性套棚超过衔接处5m,若工作面顶板破碎,压力较大时可加长超前管理范围加强支护。

5、工作面端头棚梁与端头液压支架衔接处的距离不得超过500mm,并用塘柴、笆片或板皮均匀过好顶,超过300mm时必须从老

塘到煤壁加补“π”型梁,一梁四柱走向棚加强支护,严禁空帮空顶。

6、机巷5~8m必须抹帽替棚,抹帽后及时过顶背帮,背帮采用大笆,要求上到顶下到底背严,必要时在巷帮增设背帮柱。漏顶、片帮时必须用半圆木配合笆片背接严实,严禁空顶、空。

7、机巷切顶线与工作面切顶线保持一齐,回柱前必须整改不正规支柱,必要时支设一梁三柱顺山挑棚或切顶密集支柱加强支护。回柱时挂好大笆,插齐水平销,挂牢回柱器,回柱器牵引绳及放液手把绳长均不小于3m,回柱时人员站在支护完好的斜上方,按照从下往上,由里向外的顺序回柱,并有专人观察顶板,回柱时,严禁单人作业。

8、铁背板、双面卡缆、限位卡缆及时回收,U型钢和工字钢必

须分类集中码放,严禁乱放。

三、安全注意事项

1、抹帽替棚期间,保护好挑棚范围内的电缆、电气设备、液压管路、风水管路等设施,防止人为损坏。

2、回撤棚子或架设新支架,人员都必须在支架完整牢固处工作,严禁空顶作业;支设点柱加强管理时,支柱与棚梁之间必须垫有防滑物料。

3、在转载机或皮带机机道工作时,必须闭锁转载机或皮带机停电。抹帽及架棚期间,严禁人员通过。

4、使用回柱绞车时按作业规程及回柱绞车司机操作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5、两巷挑棚段插齐水平销,支柱棵棵穿铁鞋,底软时铁鞋下垫木或底梁,保证支柱初撑力符合要求,并用防倒绳沿走向缠绕于活柱段内拴牢蹬紧,用防倒钩连接好,中间不得脱节。

6、两巷挑棚段支柱三用阀芯不得正对人行道,注液口方向必须保持一致。

7、保持柱、梁完好,无外观缺损,限位梁限位可靠,若顶板起伏较大时可用一节铰接顶梁过渡,失效漏液支柱及时更换,坏梁坏柱及替掉的工字钢及时运出挑棚外并分类码放整齐。

8、机巷出口处20m范围内,高度不低于1.8m,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7m,巷道断面不小于6m2,备用柱、梁和半圆木各不少于20根,并分类码放整齐,有标志牌。

9、超前管理以外,如发现棚子变形、片帮、漏顶必须重新腰帮过顶,及时维护,必要时在棚梁下打点柱或在棚档内用φ200×3400mm半圆木配合DW31-180/100X型单体支柱架设一梁两柱顺山套棚加强支护。

四、其它未尽事宜按《426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及有关规定一并执行

1132运输巷替棚措施

1.2m坡跟信号硐室替棚措施

32116改棚措施

12031修棚措施

12220复棚措施

安全保证措施_防护棚

无腿棚施工措施

1011工作面套棚措施

1301过棚区措施

轨道下山U型钢棚安全技术措施

U型棚替棚措施(优秀)
《U型棚替棚措施(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