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2004感动中国人物集锦

发布时间:2020-03-02 05:43: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4—2008感动中国人物集锦

1、徐本禹,放弃读研到西部支教

穷大学生徐本禹没想过自己会当选\"感动中国人物\",他来北京之前甚至不清楚有这个评选。\"我只知道让我来参加一个晚会。\"为此,他还专门跟贵州省大方县(他支教的地方)县长学了一首山歌。面容黝黑的徐本禹告诉记者,他没有想过要\"感动中国\",\"(获奖)像做梦一样,我就是平平常常一个人,做了一件平平常常的事儿。\"

2004年7月11日,一篇题为《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帖子出现在因特网上的\"天涯论坛\"上,内容是关于一个学生到西部农村支教。后来几个月间,几十万人点击了它,几千人发跟帖,还惊动了一位省委书记,改变了几百名孩子的命运。那个支教者就是徐本禹。

当初奔赴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为民小学,22岁的徐本禹只为\"喜欢教那些孩子\",为此他放弃了读研究生的机会。

天涯论坛上有人发回帖说:\"徐本禹应该改名,叫汝本愚,意思是说,徐本禹你这么做很蠢啊!国家培养一个本科生的成本需要4.5万元,这还不包括学生家庭的投资。回报社会应该有很多方式,可是你徐本禹却选择了性价比最低的方式,完全不符合经济学原理!\"

而徐本禹说:\"有的人一辈子收获不了一滴眼泪,可这个暑假,我几乎每天都被感动包围着。\"正因为感动,徐本禹去了,正因为徐本禹去了,大方县的为民小学和大石小学变了。

徐本禹曾经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作报告。谁也没料到,他在台上讲的第一句话是:\"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坚持不住了......\"本以为会听到豪言壮语的许多学生眼泪夺眶而出。

在得到很多支持和资助后,徐本禹仍然是那个记着\"我娘讲的道理: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的手\"的山东农村小伙子。他会哭,会笑,会痛苦,也像许多男生一样为失恋而烦恼。徐本禹说,一根火柴本来只是为了能发出自己的一点亮光,但它点燃了整个天空,可火柴还是那根火柴。

2、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助学的歌手丛飞

事迹介绍:

丛飞,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歌唱家郭颂关门弟子,36岁。

丛飞是个会唱歌的人。1997年,丛飞加入深圳义工联。一次义演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2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

2005年1月,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那时,丛飞已经患上了胃癌,连食物都已经难以下咽了。然而,他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演出,还将用于治病的1.5万元钱捐了出去。

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2003年,为了在开学前筹齐助学款,他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2004年7月,当丛飞如约来到贵州给孩子们送学费时,已经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

2005年5月17日,丛飞的病情迅速加重,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钱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他这样说:“如果命运再给我5年的时间,我会兑现向孩子们许下的诺言,会用更多的爱回报社会。”

解说词:

——有这样一个歌手,有这样一个志愿者,当他自己还没有当父亲的时候,他就用父亲那样的眼神看着那么多的孩子,孩子的眼神让他心动让他行动,他的名字很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他叫“丛飞”,“丛”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人站在大地上需要互相支撑,互相温暖。

颁奖词: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 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3、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大学生洪战辉

事迹介绍: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便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

解说词:

——哥哥这个称呼在他心里有着独特的分量,因为是哥哥他生活中多了很多的操劳,因为是哥哥他生命中多了很多的体验,哥哥使他成为今天的他。

颁奖词: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的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仍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4、为一句承诺,在北大荒为烈士守墓37年的上海知青陈健

事迹介绍:

在1969年这一年,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在黑龙江省逊克县纵身跃入洪水不归。英雄的行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30多年来,当年受他影响而来到逊克插队的5400余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

他就是当年被金训华从洪水中救上岸的上海知青——陈健。

37年来,无论刮风下雪,每年他都要到金训华墓地祭扫至少四次。

陈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没有机会。一次生命的交换,让他内心留下了永远的歉疚。陈健说:我无法用生命去报答他,我对我所做的一切,昨天没后悔,今天也不后悔,即使明天也不会后悔。历史也不该把金训华遗忘。

当知青开始返城的时候,妻子对守墓不理解,提出离婚。陈健二话没说,放弃了房产和孩子。他坚持要守墓。

在陈健家里,我们能看到许多当年有关金训华报道的报纸,报纸年久已发黄,但陈健仍将这些像历史珍宝一样珍藏着。

解说词:

——在1969年这一年,一个叫金训华的知识青年和一个叫陈健的知识青年,一同为了抢救公共的财物跳入了江水之中,然而后来陈健上来了,金训华就再也没上来过,之后这37年,陈健是怎么度过的?

颁奖词:

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红火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5、听不到声音,但是却用美丽舞蹈打动观众的残疾艺术家邰丽华

事迹介绍:

女,1976年11月出生,聋哑人。

邰丽华目前就职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等奖、“奋发文明进步奖”个人文艺奖,现任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2005年春节晚会《千手观音节目》一炮打响。当身具优美舞姿和娴静神情的邰丽华与20位同样生活在无声世界的伙伴站在舞台上,用千手千眼将爱撒向人间时,没有人还会记得他们身有残疾,剩下的只是心灵的震撼。邰丽华与伙伴们用汗水和努力证实,自己的意志和智慧也可以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

解说词: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因为有共同的心愿,就成立了一个社团,社团的名字叫“花开社”,我说“花开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花开社”呢?他们告诉我说,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很美丽,他们就是要通过学习手语来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他们教我花开是要这样表达的,我觉得花开确实很美,美的让人流泪。

颁奖词:

从不幸的低谷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6:李丽 湖南张海迪

事迹:女,45岁,衡阳人,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

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省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4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万人获得心灵的洗礼。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对李丽这样评价:我们从李丽的事迹中感到了爱的力量。李丽也证明这样一点,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无论多么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献爱心,就一定能够促成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的广大。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李丽的时候这样写:孱弱的身体,强大的心灵,这个座标对太多健康的躯体是一个提示,让我们更多自省,看到真诚与善良的心灵力量是无边的。

颁奖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7、谢延信 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事迹: 男,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

1973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

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谢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对谢延信这样评价:这个人对爱情忠贞,对老人孝顺。谢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在推荐谢延信的时候这样写到:家庭是什么,是人世间最可信赖的社会细胞。谢延信作到的不仅仅是孝,这是对家庭亲人的忠诚,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忠诚。

颁奖词: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8、:罗映珍 700个日夜唤醒沉睡爱人

事迹:女,27岁,中共党员,从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

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映珍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临危不惧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

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体位下能喝水。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公安局还授予罗映珍二级警司警衔。罗金勇及其妻子罗映珍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积极支持好警嫂罗映珍。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对罗映珍这样评价:谁说久病床前无贤妻?罗映珍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罗映珍的时候这样写:苦难磨励爱情的坚强,爱情总因苦难而显光芒。她不仅唤醒了丈夫,也唤醒了许多人在这纷杂时代中对内心情感最深处的拷问。

颁奖词: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9、孔祥瑞:工人有为;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

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感动印象】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颁奖辞】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400万效益,这就是一个蓝领工人的成就。在轻视铁锤的时代,工人何为?他说:“全世界的门吊,我都能开!”

10、林秀贞:温暖世道;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

【感动印象】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颁奖辞】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善良在村庄流淌,她用30年的热心,去温暖世道。

11、黄舸:阳光少年;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18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

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

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感动印象】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

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

【颁奖辞】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生命的倒计时,滴答、滴答扯动人们的心弦,人生路上,他是阳光少年。

12、李桂林陆建芬: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烛照深山

【事迹简介】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

1990年,李桂林夫妻来到这里,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的震撼了这对彝族夫妻。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感使李桂林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育的信心,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他与妻子18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李桂林本人还两度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推荐词集锦】

●推选委员阿来: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

●阎肃深情评价: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阳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颁奖词】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13、武文斌:为救灾活活累死的小战士——死的光荣

【事迹简介】

一个26岁的战士倒在了抗战救灾的第一线,上万民众为他哭别。所有参加吊唁的人都与武文斌素昧平生,他们只听说: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活活累死了!仅这一句话,已经让人们泪流满面。13万子弟兵在抗震救灾中舍生忘死的表现,留给人们太多太多的感动„„

这个战士,就是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武文斌。

6月17日晚,他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上。就在这个夜晚,他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年轻的生命。

5月13日,当部队接到急赴灾区的命令时,武文斌被告知后留,一向脾气温和的他急了眼,坚决要求上前线。“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武文斌对战友们说。在他参与抗震救灾的32个日子里,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排干,别人拦也拦不住。他身上的迷彩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战友们说,他的心里装的全是灾区群众。

【推荐词集锦】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牺牲”在今天的语境中已经有些陌生,武文斌是一个英雄主义渐行渐远时代下真正的英雄。

●任卫新:虽然他只是名士官学员,还没有建立功勋,这片土地永远珍存着他的汗渍、体温和灵魂。

【颁奖词】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树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事迹集锦

感动中国人物分类集锦学生版

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集锦

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人物

中国感动人物

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人物

2004感动中国人物集锦
《2004感动中国人物集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