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发布时间:2020-03-02 11:03: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

陆河县实验小学

叶纂妹

【教材分析】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本文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四组 “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中的第三课,是基于前两课的学习,明白了环保是人们破坏了地球,饱受惩罚之后对环保的幡然醒悟,并达成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共识。基于这个认识,再学习这篇150多年前的文章,感受这篇全世界迄今为止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设计背景】

本文虽然语言优美,观点明确,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的,老师们也普遍反映很此文难教。另外,老师们对阅读课的教学展示往往喜欢选择第二课时,认为第一课时枯燥,不知道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还觉得不易出彩。本设计就以第一课时的问题为研究重点。

【设计理念】

语文必须有明确的课时概念,才能真正落实语文教学的任务,体现真实、扎实的教学过程。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多,每课时要有侧重点。我个人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必须注重学生预习情况的进行调查了解,以检查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上借助字词教学、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方面了解学生的学情,然后依据学情开展教学。如果在操作中,加上老师的教学艺术,可以使语文课的第一课时变得唯美而厚实。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嗡嗡、潺潺”等8个词语。

2.通过品读课文,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演说稿语言特点以及结构特色。 3.理解这片土地的神圣,体会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诵读,积累语言,体会人类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整体把握本文主要内容和行文结构。

3、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这片土地的“神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理解“神圣”

1、书写课题,齐读。

2、在《唯一的听众》一课中,我们学习过“神圣”这个词,神圣给人的感觉是——(伟大、庄重、敬畏、不可亵渎……)

3、带着理解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了解预习时读的情况。

2、识记词语。

3、找含有“婴儿”“眷恋”的句子,初步感受对土地的“热爱”。

【设计意图】巧妙抓住“眷恋”一词,记住字形,理解意思后,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所传递的信息:表达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这看似随意的教学,其实正体现教师的独具匠心:既为整节课定下感情的基调,又借机直奔教学重点,还为后面的对比教学埋下伏笔。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2、发现观点,理清脉络。

【设计意图】学生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过演讲稿的写法。设计寻找“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反复强调了哪句话?”这两个问题,作为引导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引子,其实就是温习第二单元习作演讲稿的“提出观点——反复论述——点明主题”三部曲。有了以前学习做基础,在这里稍作温习,学生可以水到渠成地了解本文写作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化难为易。

三、关注表达,品味语言。

过渡谈话:仅仅关注到演说稿的结构是不够的,还要关注语言。这篇演说稿的语言很有特点。这节课我们就聚焦1——3自然段,学习文章的总起部分。

1、与题目对比,引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2、反复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圣洁”。

(1)多种形式的读,读中感悟。如:抓重点词读、想象画面读、欣赏画面读、尝试背诵等。

(2)体会“每一处、每一座、每一条”等词语的表达效果,仿写练笔,深化理解“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3、引读第三自然段,理解句子: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四、了解背景,体会“眷恋”

1、过渡谈话:既然这片土地如此神圣,我们就应该以主人的身份去爱她、保护她。可是此时此刻,为什么这一切成了印第安人深深的留恋了呢?为什么?

(出示白人领袖要收购这片土地的背景资料)

2、如果你就是印第安人,那时那景,你会想什么?如果是你是酋长,你会对白人说些什么?

3、请带着你的理解,再读第一部分。

【设计意图】课上至此,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了,丰富的词语、生动的句子、规范的语言反复诵读中积累了,似乎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但是,当老师话锋一转,楔入背景,让读者感同身受去理解印第安人的“眷恋”的原因,学生心灵被震撼,情感被激发,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仅入情入境读,而且更能体会“眷恋”是超乎热爱的情感。让语文课堂情感激越,荡气回肠。

五、课堂回顾,尝试背诵

1、回顾:第一部分的三个自然段写了些什么?引导发现: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看着关键词,自己练习背诵,尝试演说。

3、播放西雅图的今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个城市的开发和保护的完善。产生新的疑问:作为印第安酋长的西雅图他究竟对收购这片神圣土地的白人说些什么呢?那么动情,使白人能把这片土地保管得如此美好?下一节语文课再继续学习吧! 【设计意图】这节课,让学生不仅从总起部分初步感受这篇有史以来最动人心弦的演说的独特魅力,还给学生留下悬念,带着这种余兴未尽的感觉,带着对第二课时的期待结束第一课时。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2、通过品读课文,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演说稿语言表达的特点以及结构特色。

教学过程:

一、温习词语及文章脉络,检查背诵情况。

二、从放弃与叮嘱中,理解“神圣”

1、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

2、在第4~8自然段里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多读读这些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感受和体会。

3、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1、引导思考:难道只有印第安人的这片土地才是神圣的吗?

2、理解语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大地的。

3、探究美国“西雅图”城市的命名由来,借助图片感受被保护和建设的西雅图的今天。

4、联系《只有一个地球》的全球的共识,感受150多年前的西雅图的这份演说的动人心弦之处,以及学习的现实意义。

四、朗读全文,背诵语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五、拓展,提升认识

读课后“选做题”,结合平时了解的情况,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热爱

善待

家园 眷恋

【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在第一课时,侧重于理清演说稿的结构和通过前三个自然段的学习去感受土地的“神圣”,积累语言。设计这一课时,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大致了解了新课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用心去学习,这一点非常重要。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根据文本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展现,让学生在教师温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这节课,在新课伊始,我简单的数语问答,与学生一起温习了前两篇文章的主旨,告诉学生将这篇文章“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它的语言魅力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新的阅读期待。

二、识字学词,落到实处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生字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点 。即便是六年级也一样,必须真抓实干。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字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我怎样备课》中提到:“第一课时,我们要考虑练习什么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我一定先写一写,每个要求写的字应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一定把握准,否则就写不规范。”于老的谆谆教诲,我们扪心自问,做到哪个点上了?万万不可忽略字词,得讲究的是因文而异,用不同的策略。

三、注重温习,举一反三

尊重学生,了解学情,因势利导,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基于学生已有的学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可以事半功倍。作为教者,备课得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专题组建的特点,善于发现各课之间乃至以前学过的教材的内在联系,有个宏观的认识和把握,自然就能降低教学的难度,在这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教学坡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本课,课题的“神圣”与《唯一的听众》,文章结构与第二单元的习作演讲稿,含“每一”的排比句与《山雨》的写法等等,都有着内在的联系,看似高深复杂的知识,其实前边都作过铺垫,温习中就可以化难为易,稍加点拨,对新内容的理解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水到渠成。

四、以读为本,稳中求变

“语文教学读为本”。开课前,我了解学生读了几次,重温每次读的任务,是想传递重视“读”,并不是一遍一遍的简单重复,而是每一遍都有明确的目的,这样的指导思想。预习时学生至少自读三遍,要求学生第一遍做到能借助工具书,基本消除字词障碍,第二遍能将课文读通顺,第三遍能大致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学生连“自读三遍”,这个底线都未达到,课堂上老师就别着急讲课,得先让学生读,充分地读,达到这个最低要求。

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引读,可以范读,可以指名读,可以情境朗读。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处理,不能一成不变。例如前三个自然段的教学注意了方法的变化。第1自然段采用与课题对比读,引导发现写法上的特色:开篇点题,亮明观点。第2自然段采用找重点词语读,切入《山雨》选段,“温故而知新”,理解这段围绕“圣洁”展开描述。然后想象画面读,看画面尝试背诵,结合生活练习说说身边的神圣的一景一物,层层深入。学生在无痕的课堂指导中,渐入佳境,了解文意,景文结合,对土地的热爱之情被唤起。与身边景物结合起来训练说话,让学生理解不仅西雅图是神圣的,家乡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的。很自然理解到第3自然段的“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的意思,并通过找段落的“骨架”——重点词,把握这自然段的构段特点。从“姐妹”“兄弟”的暗喻中理解我们和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而大地就是我们的母亲,从而突破这部分理解的难点。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教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例如:如果面对的是陌生的学生,把控不准确,朗读指导的效果不够突出,教学组织语言不够凝炼,学生的表达训练不够充分等等,都会是常见的问题。但是,直面不足、弥补这样的缺憾正是教者不懈追求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1

这片土地是神圣1.doc000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