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6《社戏》(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19:30: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6、社戏(教案)

主备人:郝

目标:

1、概括内容,梳理思路。

2、品读 “夜航”“归航”两个精彩片段。

3、品味精彩的语言。 重点: 目标

2 难点:体味洋溢其中的童趣与童年的美好。

时数:两课时 导入:高尔基:童年是人生中最值得品味的一杯美酒。

题解:

1、作者:请从原名、身份、对其评价、代表作、我们学过的作品等方面介绍鲁迅。

2、小说《社戏》收在鲁迅小说集《呐喊》中,本文只是节选了其中看社戏的一部分。

3、“迅哥儿”与“我”:小说是虚构的故事,即使是自传体小说,也非完全写实。“迅哥儿”只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我”也只是第一人称的写法,也不是作者。

4、关于“社戏”“社”,会意字。“礻”表示祭祀,“土”是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旧时绍兴农村,把这种祭祀发展成一种为祈求平安而在社庙戏台上演的戏的活动,这种在社庙上演的戏,也叫“平安”戏。社庙大都面河而筑,前面留出大片空地,临河建戏台。

积累

1、读写:潺潺 家眷 挖掘 竭力 怠慢秩序 皎洁

2、了解:倘若 絮叨 蕴藻 舀水 纠葛 豆荚 船篙 瓢 撮 桕 楫 伊 颇 钓鱼 鱼钩

3、多音字:喝彩 模样 装模作样 归省 行辈 纠葛 旺相 哄 斯干

.........

4、释义:倘:倘若,假如。大抵:大都、大多。怠慢:冷淡。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概括小说的情节,理清作品脉络。

2、作品中的人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作品中的环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提示:

1、情节:看戏前(小住平桥村)——看戏(事前波折、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看戏后

2、人物:双喜、阿发、六一公公

淳朴 友爱

3、江南水乡 民风淳朴

二、合作探究,讨论问题:

(一)

1、为什么说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叙述小住平桥村的生活似乎与“看社戏”没有关联,这一内容可否省略?为什么?

看戏前的波折,作何作用?

(二)、探讨“月夜航行”:

1、找出描写开船的一系列动词,说说这动作的准确描写,有什么作用?

2、作者笔下的江南水乡美丽动人,更有一群兴奋的孩子,栩栩如生的描写,历来被人们称道,你最欣赏哪一点? 为什么欣赏这一点?

提示:

1、动词

描写角度

“我”的心理

(三)探讨“看戏”“归航”:

1、看到好戏了吗?看戏的感觉怎样?

2、归航途中,不写景色,写偷豆,为什么? 提示:

1、天真、淳朴

小结:以上详写了看戏的全过程,突出了“我”一路上的急切心情,描写了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表现了农家孩子的淳朴、热情及孩子们的纯真友情。

(四)、探讨“归航之后”:

1、“六一”公公是个怎样的人?写他送豆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豆是一样的豆,却再也没有吃到那夜的好豆”“想看的没看到,却再也看不到那夜的好戏”这两句话?

提示:

1、淳朴、善良、宽厚

民风

2、童真 友谊

三、小结:小说以“看戏”为线索,叙述了童年一次看社戏的经历,塑造了一群淳朴、友善、能干的孩子的形象,表达了对童年单纯、快乐、自由生活的怀恋,对童年那纯真友情的怀恋。

四、拓展延伸:介绍河南地方戏

16《社戏》教案

16社戏

16 社戏

16社戏

16、社戏

16《社戏》学案

16《社戏》教学设计

16《社戏》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6《社戏》

《社戏》教案

16《社戏》(教案)
《16《社戏》(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16社戏学案 社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