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3:07: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所创造的美好意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

2、欣赏诗歌轻松流畅、自然淳朴的语言美和积极欢愉、朴实天真的情感美。

3、体味美好的诗情,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

4、走近海子,去认识一位真正的诗人。

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主旨,体味诗人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海子。

1、导语: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可是对喜爱中国当代诗歌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个神话;对于许多人来说,海子也许只是一个爱写诗的傻瓜,但是对于热爱真理的人来说,海子是一位烈士,一个圣徒。如果说舒婷是朦胧诗歌的圣母,那么海子就是第三代诗人的精神之父,而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人,正是中国当代诗歌主体意识觉醒的时期。今天,如果要了解当代诗歌,就必须正视海子的存在。

2、海子生平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师引导:看了这段文字,我想大家心中一定会留下两个大大的惊叹号“!”,15岁就步入了读书人都梦想的幸福殿堂,25岁就在冰冷的铁轨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他为什么要自杀,这是每一个直面海子的人都有的生命追问,23年过去了,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定论,但它却吸引我们更加虔诚地去走近海子,解读他的诗歌,了解他的生活和思想。)

3、海子的家

门厅里迎面贴着一幅梵高油画《阿尔疗养院的庭院》的印制品。左边房间里一张地铺摆在窗下,靠南墙的桌子上放着他从西藏背回来的两快喇嘛教石头浮雕和一本十

六、十七世纪之交的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的画册,右边房间里沿西墙一排三个大书架,另一个书架靠在东墙,书架上放满了书。屋内有两张桌子,门边的那张桌子上摆着主人生前珍爱的七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很显然,在主人离去前这两间屋子被打扫过,干干净净,象一座坟墓。

海子的生活:

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和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在离开北京大学以后的这些年里,他只看过一次电影。

除了两次西藏之行和给学生们上课,海子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是这样的,每天晚上写作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整个上午睡觉,整个下午读书,间或吃点东西,晚上7点以后继续开始工作。(师引导: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写诗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在近乎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中执着于对诗歌理想的追求,为此也失掉了对世俗生活应有的最基本的适应和享受。)

4、海子的成就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话剧《狱》及约200首抒情短诗,共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2001年,获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师引导:他的生命只有短暂的25年,他的诗歌创作大概只持续了7年,7年时间里,他给我们留下的是这样的一笔财富。他的朋友西川说,他是一颗年轻 1 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评论家谢冕说,他的一生似乎只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

5、海子的理想

“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师小结:所以他坚持从痛苦的生命体验出发,坚持用诗歌探求真理,探求生命的终极意义,但此时中国社会正急剧转型,金钱和权势从幕后走上了前台,从七十年代的狂热到八十年代的迷惘和放纵,只有很少的人还固守着传统,各种商业大潮一步步将诗人和诗歌推到了边缘线上,在名利的驱动下,各种文学创作都存在着商业动机,于是高尚成了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成了卑鄙者的通行证。在这一过程中,爱诗如命的海子坚忍地退让,降低理想,最终突燃爆裂而达到了彻底的绝望,《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即他自杀的两个月前,这时诗人正处于最惨痛,最悲壮的理想大退让时期,同时他开始拟想尘世的幸福生活。这首诗为我们走进海子的心灵世界,提供了一扇窗子。)

二、朗读诗歌

1、范读一遍,把学生带入诗的抒情意味中去。

2、适当指导,让学生在冥想轻声诵读中,体验诗人表达的美好感情。

三、赏析诗歌

阅读此诗,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节

从同学们的讨论中进入课文,教师提问:

1、为什么作者要说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幸福是种生活的状态,不能够刻意去做,作者说从明天起做幸福的人,正好体现了作者今天的不幸福,也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的渴望

2、那么作者想要的幸福是是什么呢?用原文的话回答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

3、是不是作者渴望的幸福就是具体的去做这些事?

明确:这是诗歌的意象,并不是具体的事件描述,结合上几节课对诗歌意象的讲解,让学生明白,这其实是表现了作者对尘世幸福的向往

4、通过我们解题我们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精神生活的向往,那么这里的房子是什么? 明确:房子是作者的精神家园。

总结:作者既渴望尘世的幸福,通过一系列的一向把这样的幸福描绘出来。又渴望精神的幸福,而这两者在作者那里是矛盾的,表现了作者彷徨犹豫的心情。

第二节

先让学生阅读,教师提问

1、闪电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

明确,闪电是不确定,不持久的,一闪即逝!

2、那么幸福的闪电所告诉作者的,会是清晰的吗

3、从第二段是不是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明确:对于幸福仍然是处于彷徨和迷茫中?得不到答案

教师总结,那么联系一二节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虽然一直在描述自己渴望的幸福,但是又不能明 2 确的确定自己要的幸福是什么,这体现了作者极为矛盾复杂的思想情感。

第三节

作者在前两节里通过对幸福的内在描绘和内心体验,表现了他对自己想要的幸福的不确定,那么我们来看一看,第三者作者又是如何继续追问他的幸福呢?

提问:

1、作者是不是继续对自己的想要的做一种描绘?

明确:不是,而是在谈自己的行动

2、那么作者做了些什么呢?

明确: 给山河取名,为陌生人祝福。

3、我们说作者是在谈自己的幸福,那么作者做这些事和他的幸福有何关系呢? 学生如果不能领会,则继续问,那么我们都来看看,作者做了这些事都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4、同学们,山和河都是没有生命的物体,我们的城市也有很多山和水,你们有没有想过给山河取名?那么作者说要给所有的山河取名体现了什么?

明确: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作者博爱宽广的胸襟。

5、同学们回答的不错,我们还可以从那些地方看出作者的这种博爱的情怀呢 明确:为陌生人祝福。

6、这里的陌生人是不是指作者不认识的人?是不是说作者只为哪些不认识的人祝福,就不为自己的亲朋好友祝福了?

明确:不是,而是除了作者本人以外的所有人,这里的陌生人其实是指全人类,作者在对自己的幸福都不确定时,我们在第一二节讲过了!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却先能想到为别人祝福,是不是也体现了作者心忧天下的情操?

7、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这种博爱的精神是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给山水取名,是对物的态度,为陌生人祝福,是对人的态度。那么请同学们再回过头来想想第一个问题,这些事和作者的幸福有何关系?

明确:作者在作做这些事的时候是不是很痛苦?正因为作者有着这样高尚的情操,所以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他就感到是一种幸福。

8、那么作者为什么在最后还要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呢? (1)这里的只愿表什么意思? 明确:是表转折的意思。

(2)转折有两种含义,一种表对前面的否定,而肯定后者。另一种表示在对前面肯定的基础上的一种递进,你们认为是哪一种?

明确:是后一种。

(3)也就是说,作者在肯定了前面的喂马劈柴写信为陌生人祝福之后,还是更愿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什么?

明确:前面的是尘世的幸福(此岸),而作者向往精神的追求(彼岸)。所以这个“只愿”,是不是可以看做是作者在犹豫彷徨以后终于做出了决定?

明确:是。是作者在矛盾后的痛苦的选择

总结:在作者那里,尘世的幸福和精神是对立的,他只能选择一样,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两种幸福其实都很渴望,但他却只能获得一样,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作者的心情是矛盾复杂痛苦的,这种痛苦就来源于作者不能把现实和精神统一起来,这也是作者之所以走上绝路的根本原因。

四、课堂迁移

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

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秋天深了,王在写诗 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

得到的尚未得到 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思考题:

神的故乡为什么是鹰在言语?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现实?

五、扩展思考布置作业

通过对于诗歌的赏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精神和现实之间挣扎,迷茫,痛苦,矛盾的海子,或者说,是诗人用他的诗歌为我们真实展示出了他的内心世界。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